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Bt基因棉对非靶标害虫及害虫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93
1
作者 邓曙东 徐静 +2 位作者 张青文 周世文 徐冠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20 0 0~ 2 0 0 1年 ,在湖北棉区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田非靶标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试验设三个处理 :转Bt化防田 (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 )、转Bt自控田 (仅依靠田间自然天敌控制害虫 )及常规对照棉田 (利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 20 0 0~ 2 0 0 1年 ,在湖北棉区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田非靶标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试验设三个处理 :转Bt化防田 (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 )、转Bt自控田 (仅依靠田间自然天敌控制害虫 )及常规对照棉田 (利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害虫 )。结果表明 ,在转Bt基因棉田中 ,除棉蓟马外 ,其它主要非靶标害虫 (主要是刺吸性害虫 )的种群发生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2 0 0 0年棉蚜发生的总计值 ,化防田和自控田分别比常规对照田增加 37 9%和 71 4% ,2 0 0 1年则分别增加92 5 %和 134 9% ;2 0 0 0年朱砂叶螨发生的总计值 ,化防田和自控田分别比常规对照田增加 181 1%和 2 98 3% ,2 0 0 1年则分别增加 6 9 9%和 10 5 0 % ;转Bt基因棉对于斜纹夜蛾与烟粉虱这两种近几年来对棉花危害有加重趋势的害虫 ,在大田中没有表现出抗性。天敌的发生种类和数量也都远远高于常规对照棉田 ,几种主要天敌种群发生的总计值及高峰值都明显高于常规对照棉田。 2 0 0 0年蜘蛛类发生的总计值 ,化防田和自控田分别比常规对照田增加 6 6 3%和 112 1% ,2 0 0 1年则分别增加 95 1%和 111 7% ;2 0 0 0年龟纹瓢虫发生的总计值 ,化防田和自控田分别比常规对照田增加 140 8%和 135 4% ,2 0 0 1年则分别增加 6 7 2 %和 10 9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非靶标害虫 天敌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杂种优势及性状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69
2
作者 邢朝柱 靖深蓉 +2 位作者 郭立平 袁有禄 王海林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1,共6页
采用 NC 设计方法 ,选用我国构建的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棉 GK3和美国构建的 Bt基因棉新棉 33B等 Bt基因棉为父本 ,配制杂交组合 ,分析了含 Bt基因杂交棉组合的性状优势表现及配合力效应。性状优势分析表明 ,组合的中亲优... 采用 NC 设计方法 ,选用我国构建的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棉 GK3和美国构建的 Bt基因棉新棉 33B等 Bt基因棉为父本 ,配制杂交组合 ,分析了含 Bt基因杂交棉组合的性状优势表现及配合力效应。性状优势分析表明 ,组合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明显 ,皮棉产量中亲优势率达 1 0 0 %,竞争优势率达 86.7%,多数品质性状较对照为优 ,表明转 Bt基因棉品系与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潜力较大 ;通径分析表明 ,在增产因素中 ,铃重和铃数所起贡献较大 ;配合力分析表明 ,父本间和母本间的 GCA均方值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组合的 SCA均方值除子、皮棉产量性状外 ,其余均不显著 ,在 F1性状的遗传中 ,各性状的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 ;F1的性状表型值与父、母本的 GCA呈高度正相关 ,并达显著水平 ,表明选配含 Bt基因杂交组合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转Bt基因棉的K^+、Na^+转运及SOD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敏 王校常 +2 位作者 严蔚东 梁永超 施卫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0-467,共8页
通过对转Bt基因棉(苏抗103)和受体棉(苏棉12)在不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的钾钠离子的转运、累积分布以及它们SOD活性和H2O2含量变化的比较,证明了Bt抗虫基因的导入一方面导致棉花植株地上部钾累积增多,根部钾含量降低,从根往地上部的钾转... 通过对转Bt基因棉(苏抗103)和受体棉(苏棉12)在不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的钾钠离子的转运、累积分布以及它们SOD活性和H2O2含量变化的比较,证明了Bt抗虫基因的导入一方面导致棉花植株地上部钾累积增多,根部钾含量降低,从根往地上部的钾转运能力增强,而且根吸收能力也有增强趋势;然而另一方面,受盐胁迫时转Bt基因棉对钾的向上运输选择性减弱,地上部钠积累偏多,盐耐性减弱;SOD活性受盐胁迫影响,下降显著,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可能受到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棉有所不同,转Bt基因棉可能不太适宜在盐碱土壤上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盐胁迫 超氧自由基 吸收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Bt毒蛋白表达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59
4
作者 陈松 吴敬音 +2 位作者 周宝良 黄骏麒 张荣铣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9-193,共5页
采用抗体夹心 EL ISA技术 ,对转 Bt基因抗虫棉植株中 Bt毒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Bt基因在所有检测到的器官中均有表达 ,但是不同器官中的 Bt毒蛋白含量明显不同。在苗期全展功能叶中 Bt毒蛋白含量最高 ,根、茎和叶柄中 Bt毒蛋... 采用抗体夹心 EL ISA技术 ,对转 Bt基因抗虫棉植株中 Bt毒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Bt基因在所有检测到的器官中均有表达 ,但是不同器官中的 Bt毒蛋白含量明显不同。在苗期全展功能叶中 Bt毒蛋白含量最高 ,根、茎和叶柄中 Bt毒蛋白含量较低 ;在花铃期当日开花的子房中 Bt毒蛋白含量较高 ,雌雄蕊中 Bt毒蛋白较低 ,花瓣及苞叶 Bt毒蛋白含量最低。表明 Bt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强度存在差异。不同生育期的功能叶中 Bt毒蛋白含量差异显著 ,Bt毒蛋白含量在苗期叶片中最高 ,蕾期次之 ,花铃期最低。随着棉花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 ,Bt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强度逐渐减弱。Bt基因在棉花体内的表达随着器官的不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表现出时空动态变化。这可能是人们所观察到的转 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抗性呈时空动态变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bt毒蛋白 时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杀虫蛋白含量时空分布及对棉铃虫产生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邢朝柱 靖深蓉 +3 位作者 崔学芬 郭立平 王海林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5,共5页
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室内初孵棉铃虫生测法和田间棉铃虫为害调查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中国构建的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品系GK3和美国构建的Bt基因棉品系新棉33B的不同生... 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室内初孵棉铃虫生测法和田间棉铃虫为害调查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中国构建的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品系GK3和美国构建的Bt基因棉品系新棉33B的不同生育期以及花铃期不同器官的杀虫蛋白含量、校正死亡率和田间受害率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Bt杀虫蛋白含量在棉花生育过程中呈时空动态变化,在时间分布上,各生育期顶尖平展叶表现为:初花期>蕾期、花铃期>苗期>吐絮期;在花铃期,各器官表现为:功能叶、茎尖>小蕾、幼铃>花蕊、花瓣、苞叶、老叶。室内生测幼虫校正死亡率与棉株Bt杀虫蛋白含量高度一致;田间表现与Bt杀虫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差异,除主要受Bt杀虫蛋白影响外,棉铃虫取食选择性,以及残存高龄幼虫为害和棉株各部位营养结构等也影响其抗虫性,造成后期棉铃虫主要为害花、蕾和幼铃,两材料抗虫性表现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bt蛋白含量 铃虫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胁迫与温度对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冬生 吴振廷 +2 位作者 王学林 郑厚今 夏静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0-292,共3页
土壤水分过多和过少均不利于转 Bt基因棉杀虫蛋白的表达 ,土壤涝渍可造成转 Bt基因棉抗虫性的显著下降 ,而土壤干旱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低温 ( 1 8℃ )不仅可明显降低转 Bt基因棉抗虫基因的表达活性 ,亦可明显降低已表达于棉株中的杀虫... 土壤水分过多和过少均不利于转 Bt基因棉杀虫蛋白的表达 ,土壤涝渍可造成转 Bt基因棉抗虫性的显著下降 ,而土壤干旱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低温 ( 1 8℃ )不仅可明显降低转 Bt基因棉抗虫基因的表达活性 ,亦可明显降低已表达于棉株中的杀虫蛋白的抗虫活性。高温 ( 3 8℃ )亦可降低转 Bt基因棉抗虫基因的表达活性 ,但较低温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高温下已表达于棉株中的杀虫蛋白对低龄棉铃虫幼虫的抗虫活性明显增强。因此 ,应加强转 Bt基因棉田的水肥管理 ,保证转 Bt基因棉抗虫性的高效表达 ,重视各种异常天气后转 Bt基因棉田间的虫量监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温度 转bt基因棉 铃虫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毒蛋白在转Bt基因棉中的表达及其在害虫天敌间的转移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桂芬 万方浩 +1 位作者 郭建英 侯茂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4-341,共8页
以常规棉泗棉 3号作为对照 ,采用酶联免疫生测法 (ELISA)和室内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转Bt基因棉新棉 33B和GK 12不同组织器官中Cry1Ac或Cry1Ab毒蛋白的表达及其向靶标害虫 (棉铃虫 )、非靶标害虫 (棉蚜 )以及天敌 (龟纹瓢虫 )的传递和影... 以常规棉泗棉 3号作为对照 ,采用酶联免疫生测法 (ELISA)和室内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转Bt基因棉新棉 33B和GK 12不同组织器官中Cry1Ac或Cry1Ab毒蛋白的表达及其向靶标害虫 (棉铃虫 )、非靶标害虫 (棉蚜 )以及天敌 (龟纹瓢虫 )的传递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新棉 33B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较高 ,为 79 7~ 1390 0ng g鲜重 ,GK 12较低为 16 5~ 2 6 4 0ng g鲜重。在花盛期 ,新棉 33B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 :柱头、花药 >子房、花瓣 >群尖 ;而 5~ 7叶期的初展嫩叶、现蕾初期的幼蕾及花铃期的幼铃表达量相当 ,而且与花盛期群尖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区别。同样处于花盛期的GK 12 ,其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 :花药 >柱头 >花瓣 >群尖 >子房 ;而 5~ 7叶期的初展嫩叶、现蕾初期的幼蕾及花铃期的幼铃表达量相当 ,而且与花盛期群尖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常规对照棉的幼铃、花药、柱头以及子房中痕量Bt毒蛋白的存在可能与传粉昆虫等的活动有关。在转Bt基因棉田采集的棉蚜和棉铃虫老龄幼虫 ,其体内均可检测到Bt毒蛋白 ;在新棉33B棉田采集的龟纹瓢虫幼虫和成虫体内也可检测出Bt毒素。当以Bt棉田的棉蚜饲喂龟纹瓢虫时 ,龟纹瓢虫的生长发育、存活以及繁殖等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bt毒蛋白 铃虫 龟纹瓢虫 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虫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孟凤霞 沈晋良 +2 位作者 周威君 高聪芬 唐灿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采用喂饲法 ,建立了转Bt基因棉叶片和蕾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虫性测定方法及相应的指标。叶片喂饲法 :第 2~ 3展开叶用浸水的脱脂棉保湿放入玻璃或塑料容器中 ,接 5头初孵幼虫 ,用扎孔的塑料薄膜封口 ,在 (2 7± 1)℃条件下饲养 5... 采用喂饲法 ,建立了转Bt基因棉叶片和蕾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虫性测定方法及相应的指标。叶片喂饲法 :第 2~ 3展开叶用浸水的脱脂棉保湿放入玻璃或塑料容器中 ,接 5头初孵幼虫 ,用扎孔的塑料薄膜封口 ,在 (2 7± 1)℃条件下饲养 5d后记录死亡率、存活幼虫发育龄期及危害级别。蕾喂饲法 :每蕾接 2头初孵幼虫 ,控制条件同上 ,喂饲 3d后 ,记录幼虫死亡率和存活幼虫发育龄期。以上方法的建立 ,为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时空规律与害虫抗性选育和遗传规律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铃虫 抗虫性 测定方法 蕾喂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前期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冬生 吴振廷 +2 位作者 王学林 郑厚今 夏静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生长前期转 Bt基因棉对低龄棉铃虫幼虫具较强的抗性 ,子叶期抗性最强 ,真叶后下降 ,随后逐渐上升 ,至 1 0叶期达顶点 ,之后又开始下降 ;沿江棉区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期 ,正处于 Bt基因棉的生长前期 ,转 Bt基因棉对 1龄和 2龄幼虫在较短... 生长前期转 Bt基因棉对低龄棉铃虫幼虫具较强的抗性 ,子叶期抗性最强 ,真叶后下降 ,随后逐渐上升 ,至 1 0叶期达顶点 ,之后又开始下降 ;沿江棉区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期 ,正处于 Bt基因棉的生长前期 ,转 Bt基因棉对 1龄和 2龄幼虫在较短的时间内即表现出较强的抗虫效果 ,对 3龄和4龄幼虫抗虫效果明显下降 ,但连续取食后全部不能存活 ,对 5龄幼虫抗虫效果较差 ,连续取食后可部分化蛹但化蛹率明显低于对照。同时测定了降雨对生长前期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生长前期 铃虫 抗虫性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棉区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邓曙东 徐静 +2 位作者 张青文 周世文 徐冠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4-590,共7页
20 0 0~ 2 0 0 1年通过田间系统调查 ,表明转Bt基因棉 (品种为GK19)在湖北江汉平原棉区对棉铃虫抗性稳定。试验设 3个处理 :转Bt基因棉化防田 (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 )、转Bt基因棉自控田 (依靠天敌控制害虫 )及常规棉对照田(利用综合... 20 0 0~ 2 0 0 1年通过田间系统调查 ,表明转Bt基因棉 (品种为GK19)在湖北江汉平原棉区对棉铃虫抗性稳定。试验设 3个处理 :转Bt基因棉化防田 (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 )、转Bt基因棉自控田 (依靠天敌控制害虫 )及常规棉对照田(利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害虫 )。从棉铃虫的第 2代到第 5代整个发生期内 ,即使在不进行化学防治的情况下 ,棉铃虫在Bt棉田的发生量也保持在极低的水平 (最高百株虫量为 12头 )。室内饲养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 (幼虫体重、蛹重 )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使 6龄幼虫体重减少 2 5 6 % ,蛹重减少 18 2 %。棉铃虫幼虫取食转Bt基因棉组织后 ,发育迟缓 ,相对于常规棉喂养的整个发育历期延长 17天 ,使棉铃虫在田间的危害减少至少一个世代。另外 ,接虫试验表明 ,棉铃虫幼虫在常规棉上的取食时间是转Bt基因棉株上的 6 1倍 ,极大地减轻了棉铃虫的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铃虫 抗性 时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筛选及遗传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梁革梅 谭维嘉 郭予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57-62,共6页
通过室内筛选获得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种群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经 16代筛选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倍数上升到 43 3倍。筛选过程中 ,棉铃虫 7日龄幼... 通过室内筛选获得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种群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经 16代筛选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倍数上升到 43 3倍。筛选过程中 ,棉铃虫 7日龄幼虫的体重和成虫羽化率变化明显 ,被选为确定筛选剂量的标准。敏感与抗性棉铃虫杂交 ,正交、反交的显性度都小于 0、杂交过程中雌雄性比基本接近 1∶1、假设抗性基因为单基因时的χ2 值较低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虫 转bt基因棉 抗性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秸秆还田利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富丽 尹全 +7 位作者 毛建霏 郭灵安 雷绍荣 刘文娟 罗苹 王东 宋君 杨晓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4-744,共11页
随着转基因的快速发展,大量转Bt棉秸秆的合理利用和处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明确Bt棉秸秆还田利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本研究以不同抗虫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花‘泗棉3号’为研究材料,在分别种植1、2年后将秸秆机械粉碎后原位还田... 随着转基因的快速发展,大量转Bt棉秸秆的合理利用和处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明确Bt棉秸秆还田利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本研究以不同抗虫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花‘泗棉3号’为研究材料,在分别种植1、2年后将秸秆机械粉碎后原位还田,测试土壤中Bt蛋白残留量、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Bt棉秸秆原位还田对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40 d后,Bt棉样地土壤中Bt残留蛋白检测值较低,均与非转基因棉样地无显著性差异。棉秸秆还田后,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皆较秸秆还田前增加,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较之前降低。棉秸秆还田使土壤中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和全氮等养分含量及pH明显增加,而Bt抗虫棉与常规棉秸秆还田后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与Bt棉抗虫水平无关,土壤肥力指数在两年间由Ⅲ级水平上升至Ⅱ级水平。综上,Bt棉花秸秆还田不会造成土壤综合肥力降低,相反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同时还田利用措施可对转基因植株有效灭活,与转基因植物秸秆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要求相契合。生产中用于Bt转基因棉花秸秆利用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秸秆还田 基因植物 bt蛋白残留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研究简报 被引量:19
13
作者 董双林 汪若海 +1 位作者 马丽华 钟昌珍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4-335,共2页
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研究简报PreliminaryStudyonResistanceofTransgenicBtCot-tontoInsectPests培育和利用转Bt基因棉是治理抗性棉铃虫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由... 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研究简报PreliminaryStudyonResistanceofTransgenicBtCot-tontoInsectPests培育和利用转Bt基因棉是治理抗性棉铃虫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采用生物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雌系F_2代法检测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抗性等位基因的频率 被引量:19
14
作者 何丹军 沈晋良 +1 位作者 周威君 高聪芬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用单雌系 F2 代遗传方法检测了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 (新棉 3 3 B) Bt毒素蛋白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研究结果表明 ,河北邱县转 Bt基因棉新棉 3 3 B只种植 1年的情况下 ,棉铃虫自然种群中抗性等位基因的频率 >5.8× 1 0 - 3 ,该方... 用单雌系 F2 代遗传方法检测了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 (新棉 3 3 B) Bt毒素蛋白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研究结果表明 ,河北邱县转 Bt基因棉新棉 3 3 B只种植 1年的情况下 ,棉铃虫自然种群中抗性等位基因的频率 >5.8× 1 0 - 3 ,该方法的灵敏度比区分剂量法和机率分析 (抗性倍数 )法高一个数量级以上。文章还对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雌系F2代法 转bt基因棉 铃虫 基因频率抗性等位基因 bt毒素蛋白 抗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在山东棉区的抗虫特性及棉田害虫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留明 张学坤 +4 位作者 刘任重 王家宝 许立瑞 周玉 王胜利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共4页
针对转 Bt基因抗虫棉正在大面积推广的实际 ,研究调查了转 Bt基因棉的抗虫效果与抗虫特点、山东棉区棉铃虫区域种群分布变化和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消长规律 ,提出了以合理布局、尽量推迟和减少化防用药、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 针对转 Bt基因抗虫棉正在大面积推广的实际 ,研究调查了转 Bt基因棉的抗虫效果与抗虫特点、山东棉区棉铃虫区域种群分布变化和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消长规律 ,提出了以合理布局、尽量推迟和减少化防用药、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天敌为核心的合理利用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转bt基因棉 抗虫性 天敌 害虫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田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崔金杰 夏敬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24-829,共6页
运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 ,研究了转 Bt( Bacil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田昆虫群落及害虫和天敌亚群落多样性 ,对多样性及其主要组成成分——物种数、个体数、均匀度、优势集中性进行了通径分析。试验设 3个处理 :转基因棉自然控制(全生育... 运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 ,研究了转 Bt( Bacil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田昆虫群落及害虫和天敌亚群落多样性 ,对多样性及其主要组成成分——物种数、个体数、均匀度、优势集中性进行了通径分析。试验设 3个处理 :转基因棉自然控制(全生育期不施用任何农药 ,简称自控田 )、转基因棉综合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简称综防田 )和常规棉自然控制 (常规品种 ,全生育期不施用任何农药 ,简称对照田 )。结果表明 :转基因棉田昆虫群落、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常规棉 ;决定 3种棉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素均为均匀度和优势集中性 ,即均匀度值越高 ,优势集中性值越低 ,则多样性越高 ;决定害虫亚群落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 ,对照田和自控田为优势集中性和均匀度 ,综防田为优势集中性和物种数 ,即优势集中性值越低或物种数越高 ,则多样性越高 ;决定天敌亚群落的主要因素亦不同 ,对照田和自控田为物种数和优势集中性 ,综防田为均匀度和优势集中性。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对总群落的多样性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昆虫群落 多样性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挥发性气味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棉铃虫的电生理活性 被引量:49
17
作者 阎凤鸣 许崇任 +2 位作者 Marie BENGTSSON Peter WITZGALL Peter ANDERSON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5-429,共5页
报道了对转Bt基因棉“GK 12”及其常规棉亲本“泗棉 3号”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分析结果 ,以及棉铃虫对Bt棉挥发性化学物质的电生理反应 ,以期为抗虫棉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化学生态学的证据。结果表明 ,在 7~ 8个真叶期 ,转Bt基因棉的... 报道了对转Bt基因棉“GK 12”及其常规棉亲本“泗棉 3号”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分析结果 ,以及棉铃虫对Bt棉挥发性化学物质的电生理反应 ,以期为抗虫棉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化学生态学的证据。结果表明 ,在 7~ 8个真叶期 ,转Bt基因棉的α 蒎烯和 β 蒎烯的相对含量比常规棉高许多 ,倍半萜烯C和一个含量很低的化合物 (该化合物对棉铃虫有电生理活性 )是常规棉所没有的。转基因Bt棉的挥发性物质中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挥发性气味 化学成分 铃虫 电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套夏播转Bt基因棉R93-6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0
18
作者 崔金杰 夏敬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51,共9页
以转Bt(Bacil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品系R936为试验材料,以中棉所16号为对照,研究了在麦套夏播条件下转基因棉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田昆虫群落、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常规棉田,而优势集中... 以转Bt(Bacil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品系R936为试验材料,以中棉所16号为对照,研究了在麦套夏播条件下转基因棉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田昆虫群落、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常规棉田,而优势集中性则高于常规棉田,所以转基因棉田昆虫群落、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稳定性不如常规棉田,某种害虫大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对季节性变化格局的研究表明,转基因棉田昆虫群落可以划分为前期(6月初至7月下旬)、中期(7月底至8月底)和后期(9月份以后)三个发展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害虫和天敌发生的特点,提出了害虫综合治理的策略。即前期害虫的防治应以生物生态调控为主;中期以化学防治为主,以生物生态调控为辅,协调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矛盾;后期应以生物生态调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昆虫群落 综合防治 麦套夏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99
19
作者 崔金杰 夏敬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1-146,共6页
在室内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及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棉花生长期,棉花不同器官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抗性有较大的差异,如7月以后,棉叶对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明显下降,由6月下旬的100%下降... 在室内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及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棉花生长期,棉花不同器官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抗性有较大的差异,如7月以后,棉叶对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明显下降,由6月下旬的100%下降到8月初的62.5%,然后抗性又逐渐回升,但仍为下降的趋势;从空间抗性来看,营养器官的抗性高于繁殖器官,接虫24h后,棉铃虫幼虫在转基因棉繁殖器官上分布数量较多;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和常规棉相比,在转基因棉上取食时间减少57.6%,吐丝下垂、爬行和静息的时间分别延长396.1%、22.4%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抗虫性 取食行为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谭声江 陈晓峰 李典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8-144,共7页
简述了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Bt)毒素的作用方式及杀虫机理 ,分析了Bt棉种植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风险。综述了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理、监测方法及治理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可能主要与中肠上皮细胞膜上的特... 简述了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Bt)毒素的作用方式及杀虫机理 ,分析了Bt棉种植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风险。综述了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理、监测方法及治理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可能主要与中肠上皮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结合受体中结合位点的改变有关。在多种抗性治理策略中 ,庇护所策略被公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并已广泛采用的抗性治理措施。应针对Bt棉在我国的种植情况 ,在棉铃虫还未在田间表现出抗性以前 ,制定合理的抗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虫 转bt基因棉 抗性 治理策略 庇护所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