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隔震与非隔震支座对混凝土箱梁桥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方圣恩
唐永久
-
机构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防震减灾信息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8-1376,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158)
福州大学贵重仪器设备开放测试基金资助项目(2020T036)。
-
文摘
为评估隔震和非隔震支座对桥梁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以一座3跨连续混凝土箱梁桥为分析对象,首先建立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与非隔震型盆式橡胶支座下桥梁的数值模型,求得不同程度地震作用下墩顶与支座的最大位移响应;再定义转角延性比损伤指标,结合支座剪应变,分析桥墩和支座的地震易损性情况;最后通过宽界限法建立全桥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支座是较容易发生损坏的构件,而桥梁系统比桥墩或支座更易发生破坏,同时铅芯橡胶支座的破坏概率明显低于非隔震型盆式支座,可见采用隔震支座能有效减小桥墩墩顶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此时桥墩地震易损性优于采用非隔震支座的情况。
-
关键词
混凝土箱梁桥
地震易损性
隔震与非隔震支座
转角延性比
支座剪应变
-
Keywords
concrete box-girder bridge
seismic fragility
isolation and non-isolation bearings
ductility ratio of rotation angle
shear train of bearing
-
分类号
TU312.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7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桩土作用对隔震梁桥地震易损性及震后通行能力影响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唐永久
方圣恩
-
机构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防震减灾信息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1-727,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158)
福州大学"旗山学者"奖励支持计划(GXRC-1688)
-
文摘
为确定桩土作用对一座位于Ⅲ类场地上的110m三跨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曲线和震后通行能力的影响,首先建立墩底固结和考虑桩土作用2种有限元模型,选取50条实测的、符合工程场地条件的不同强度地震波作为输入,分别以桥墩墩顶和支座最大位移为目标响应,计算得到转角延性比和支座剪应变值,进而构建桥墩和支座的易损性曲线;然后通过宽界限法建立桥梁系统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提出新的平均损伤水平值计算公式并结合易损性曲线评估该连续梁桥的震后通行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震强度下考虑桩土作用时的桥墩位移峰值比墩底固结情况大,更符合实际情况;对于桥梁构件易损性曲线而言,考虑桩土作用时支座破坏超越概率最大,但与墩底固结情况相比相差不大;采用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曲线评价桥梁交通流量变化更加合理,固结模型的震后交通流量评估Ⅲ类场地情况时不可忽略桩土作用对桥梁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
关键词
桥梁地震易损性
震后通行能力
桩土作用
转角延性比
平均损伤水平值
-
Keywords
seismic fragility of bridges
post-earthquake traffic capacity
pile-soil interaction
ductility ratio of rotation angle
average damage level
-
分类号
TU312.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7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