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中CD44V6和E-钙黏附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君娜 蔡静 金家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2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附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90例胃癌患者,收集患者胃正常组织以及切除后的癌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其胃组织中的CD44V6、E-钙黏附素进行检测,判断淋巴结微转移。结果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附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90例胃癌患者,收集患者胃正常组织以及切除后的癌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其胃组织中的CD44V6、E-钙黏附素进行检测,判断淋巴结微转移。结果 CD44V6与E-钙黏附素与淋巴结转移正、负相关关系,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均为负相关关系。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胃癌生长方式、浸润程度等与CD44V6关系最为密切,是影响CD44V6的主要因素。E-钙黏附素胃癌分化程度以及浸润程度等是影响E-钙黏附素的主要因素。CD44V6与E-钙黏附素两者在胃癌组织表达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CD44V6与E-钙黏附素表达,且均参与了胃癌细胞的转移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44v6 E-钙黏附 淋巴结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Ezrin、CD44V6、E-钙黏附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潘立峰 郑宝军 +2 位作者 赵志荣 吴敏兰 邵建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7-79,共3页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Ezrin、CD44V6、E-钙黏附素的表达。发现胃癌组织中Ezrin、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Ezrin、CD44V6、E-钙黏附素的表达。发现胃癌组织中Ezrin、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3、T4期明显高于T1、T2期,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E-钙黏附素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T1、T2期明显高于T3、T4期,Ⅰ、Ⅱ期明显高于Ⅲ、Ⅳ期(P<0.05)。胃癌组织中Ezrin与CD44V6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γ=0.81,P<0.05),与E-钙黏附素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γ=-0.126,P<0.05)。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的Ezrin、CD44V6、E-钙黏附素蛋白有助于胃癌转移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埃兹蛋白 转移相关黏附分子44v6 E-钙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MMP-9、CD44v6和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于海英 刘畅 +1 位作者 高凤兰 孙中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78-79,共2页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黏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v6(CD44v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MP-9、CD44v6和VEGF。结果胃癌组织中MMP-9、CD4...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黏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v6(CD44v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MP-9、CD44v6和VEGF。结果胃癌组织中MMP-9、CD44v6和VEGF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有淋巴结转移者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Ⅲ~Ⅳ期者高于Ⅰ~Ⅱ期(P均<0.05);胃癌组织中MMP-9、CD44v6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1、0.421,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MMP-9、CD44v6、VEGF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其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三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黏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v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V6,Bcl-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V6和原癌基因Bcl 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53例宫颈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宫颈不典型增生 (CIN)中CD44V6和Bcl 2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间关系。结果 ①CD44V6表达在...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V6和原癌基因Bcl 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53例宫颈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宫颈不典型增生 (CIN)中CD44V6和Bcl 2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间关系。结果 ①CD44V6表达在宫颈癌中最高 ,其次为CIN ,在正常宫颈组织最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随临床分期越晚 ,组织学分级越高 (CD44V6)表达率越高 ,并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 (P <0 .0 5) ;淋巴结转移组 (CD44V6)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②Bcl 2表达在CIN中最高 ,其次宫颈癌 ,在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Bcl 2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淋巴结转移组Bcl 2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③CD44V6和Bcl 2在宫颈癌中表达不相关。结论 CD44V6、Bcl 2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 ,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v6 BCL-2 宫颈癌 原癌基因 黏附分子 免疫组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v6,L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风艳 李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AM)层粘连蛋白(LN)、CD44v6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光镜和SP免疫组化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22例)、异位内膜(45例)、对照组子宫内膜(20例)进行病理组织化学观察和CD44v6,LN表达的检测。结果C...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AM)层粘连蛋白(LN)、CD44v6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光镜和SP免疫组化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22例)、异位内膜(45例)、对照组子宫内膜(20例)进行病理组织化学观察和CD44v6,LN表达的检测。结果CD44v6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LN表达于基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在位子宫内膜CD44v6,LN均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CD44v6、LN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从子宫内膜到异位病灶,CD44v6,LN均有明显的变化,这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不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黏附分子 CD44v6 层粘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组织中CD_(44)v5、CD_(44)v6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6
作者 梁佳 谷京城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喉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v5、CD44v6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喉癌(观察组)及14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的CD44v5、CD44v6蛋白。结果观察组CD44v5、CD44v6蛋白阳性52、55例,对照组分... 目的观察喉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v5、CD44v6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喉癌(观察组)及14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的CD44v5、CD44v6蛋白。结果观察组CD44v5、CD44v6蛋白阳性52、55例,对照组分别为4、0例;两组比较,P均<0.05。CD44v5、CD44v6蛋白表达与喉癌的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喉癌组织中CD44v5、CD44v6蛋白表达增加,两者可作为喉癌转移及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 CD44v5基因 CD44v6基因 鳞状细胞癌 喉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v6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朱慧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9期14-15,共2页
CD44v6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被认为是肿瘤的特征性和早期指标。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CD44v6 黏附分子 乳腺癌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
8
作者 董理 沈聪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407-409,共3页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指导临床筛选隐性颈淋巴结转移者,更加合理地应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回顾分析65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指导临床筛选隐性颈淋巴结转移者,更加合理地应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回顾分析65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同期16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随访其中33例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颈淋巴结情况,随访时间2~4年。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首诊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9.23%(32/65);临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随访后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3.33%(11/33)。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6.15%(43/65)。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92%和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肿瘤浸润范围局限在包膜内组和侵及包膜和包膜外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4%和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浸润转移能力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地对c N0病例应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组织化学·细胞黏附分子C D44v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44)V_6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金彩娥 王晓宏 石麒麟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8期1032-1033,共2页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CD44v6 细胞粘附分子 免疫组化方法 跨膜糖蛋白 细胞表面 介导细胞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血管生成素-1对人胃癌细胞黏附和转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慧娟 欧希龙 +3 位作者 孙为豪 杨柳 杭程 刘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6-130,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对人胃癌细胞中整合素β1(integrin β1)和CD44V6的作用,研究其对肿瘤细胞黏附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腺病毒为载体,将已构建成功的、含Ang-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Ang-1)瞬时转染人胃...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对人胃癌细胞中整合素β1(integrin β1)和CD44V6的作用,研究其对肿瘤细胞黏附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腺病毒为载体,将已构建成功的、含Ang-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Ang-1)瞬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转染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作为阴性对照,未转染的正常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用细胞黏附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率的改变,再分别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3组细胞中整合素β1和CD44V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细胞黏附实验显示,转染Ad-Ang-1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率明显增强(P<0.01);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整合素β1、CD44V6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Ad-Ang-1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Ad-GFP组。结论:转染Ang-1能明显提高人胃癌细胞BGC-823中整合素β1、CD44V6 mRNA、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促血管生成素-1 整合素Β1 CD44v6 黏附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卵巢转移生物学特征及其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舒晓刚 王国斌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卵巢远处转移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19例胃癌卵巢转移标本雌激素受体CD44V6,并以10例胃癌肝脏转移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肝脏转移组胃癌组织和肝脏组织的ER阳性率分别为...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卵巢远处转移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19例胃癌卵巢转移标本雌激素受体CD44V6,并以10例胃癌肝脏转移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肝脏转移组胃癌组织和肝脏组织的ER阳性率分别为10%和20%,卵巢转移组胃癌组织和卵巢转移组织ER阳性率分别为47.4%和7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脏转移组胃癌组织和肝脏组织的CD44V6阳性率分别为70%和60%,卵巢转移组胃癌组织和卵巢转移组织CD44V6阳性率分别为63.2%和42.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4V6在胃癌的卵巢转移中作用无明显相关性。胃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率的卵巢转移癌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具有ER活性的胃癌细胞,通过E2-ER的结合,导致胃癌细胞向卵巢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转移 胃癌组织 阳性率 CD44v6 胃癌细胞 ER 雌激素受体 方法应用 相关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