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4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转移支付理论述评及其与我国实践的不适用性
1
作者 马海涛 姚东旻 王艺霏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2,共9页
转移支付理论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联邦主义理论长期占据主流学术地位,一直指导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建设。然而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其理论内涵与中国现实财政实践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文章首... 转移支付理论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联邦主义理论长期占据主流学术地位,一直指导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建设。然而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其理论内涵与中国现实财政实践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文章首先对两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中转移支付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性的评述,总结其演进脉络、主要内容、前提假设以及适用范围;其次,从政策目的和资金使用的角度讨论转移支付制度设计有何本质区别,并从历史背景、财政关系、制度环境三个角度明确西方转移支付理论在解释中国财政实践时的不适应性与具体原因;最后,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建设我国转移支付的自主知识体系应关注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理论 财政联邦主义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绿色发展效率
2
作者 管永昊 王新悦 吴同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2,共8页
绿色发展效率是衡量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背景出发,以转移支付为切入点,选取2000—2020年30个省份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财政... 绿色发展效率是衡量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背景出发,以转移支付为切入点,选取2000—2020年30个省份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明显的抑制性,转移支付可以提升绿色发展效率,但是转移支付负向调节财政分权与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对绿色发展效率产生间接影响。政府应当进一步发挥财政分权的制度优势,优化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期提高绿色发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转移支付 绿色发展效率 非期望产出S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输血”到“造血”: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的税收撬动作用研究
3
作者 李曦辉 柳艳红 弋生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3,共17页
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优势,是一种具备独特运行体系的财政资源转移方式。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经过“探索—规范—深化”三个时期,其侧重点从“输血”逐步转向“造血”。选取1995-2020年对口援藏援疆面板数... 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优势,是一种具备独特运行体系的财政资源转移方式。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经过“探索—规范—深化”三个时期,其侧重点从“输血”逐步转向“造血”。选取1995-2020年对口援藏援疆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对受援方的税收撬动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显著提高了受援方的税收收入,通过税收增长增强了受援地“造血”能力和发展动能。第二,产业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是税收撬动作用的两个重要支点。异质性分析发现,该作用机制会受到对口援藏援疆发展阶段和受援地经济水平的影响。第三,连续长期的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对受援方税收增长产生撬动作用更明显,但具有边际递减特点。因此,要完善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其“久久为功”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支援 横向转移支付 税收 产业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的经济效益与机制分析
4
作者 李豫新 郭泽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4,共14页
评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政策,对于实现当地经济转型、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与财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引致的经济效益、内在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 评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政策,对于实现当地经济转型、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与财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引致的经济效益、内在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虽助推地区经济产出的增加,但不利于经济动力的培育,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研究表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产出的增长并非源于政府增加公共支出的“粘蝇纸效应”,而是地区政府为获取短期经济效益、选择扶持传统企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源枯竭型城市距离中心城市越近,越倾向于选择“路径依赖”,而非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为经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转移支付 双重差分法 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口支援何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纵向转移支付与横向转移支付的交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诚 卢现祥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作为中央纵向转移支付的重要补充,具有横向转移支付特征的对口支援机制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论分析发现,区别于纵向转移支付的治理逻辑,对口支援以“项目制”为运行载体,匡正了地方政府税收和支出策略性行为,能够提... 作为中央纵向转移支付的重要补充,具有横向转移支付特征的对口支援机制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论分析发现,区别于纵向转移支付的治理逻辑,对口支援以“项目制”为运行载体,匡正了地方政府税收和支出策略性行为,能够提高经济发展激励、优化财政支出效率、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约束,进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2000—2015年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政策的实证分析表明,对口支援不但缩小了区域发展差距,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纵向转移支付的激励扭曲。机制分析表明,对口支援通过提高受援地区财政努力程度、降低企业僵尸化概率、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实现“激励援助”。研究结果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转移支付体系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对口支援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实施效应与规模效应的双重视角
6
作者 陈帅 姚顺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5,共13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与改善民生状况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23个省份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对于城乡收入差距...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与改善民生状况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23个省份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其生态转移支付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助力作用,主要表现为该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以上效应具有长期显著效果,且实施时间越久,对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效应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对于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而东部地区效应最弱。机制甄别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财政收支状况改善使得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国家重点生态区的转移支付规模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双门槛效应,其转移支付规模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具有增加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效应,且转移支付规模越大,这种效应越强。此外,生态转移支付对于缩小中国东部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最为明显,而在西部区域的效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PSM-DID 转移支付 面板门槛 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化的难点甄别——基于德国取消横向转移支付案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于雯杰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德国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在实施50余年后被纵向转移支付取代,反映了德国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三个弊端:以部分州的福利损失为代价,对地方政府产生逆向激励;鼓励财政轻率行为,增加地方债务负担;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效果并不突出。从德国经验看... 德国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在实施50余年后被纵向转移支付取代,反映了德国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三个弊端:以部分州的福利损失为代价,对地方政府产生逆向激励;鼓励财政轻率行为,增加地方债务负担;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效果并不突出。从德国经验看,我国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化的现实障碍主要有:法律法规缺位,财政法定困难;制度统筹层级过低,地区间合作意愿不强;制度设计复杂,操作成本高;地区间财力差距过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难度较高。因此,我国一是要提高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治化水平,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有法可依;二是鉴于横向转移支付具有“政治动员性”色彩,可以阶段性、局部性使用;三是协调区域财政均衡要兼顾公平与效率,避免逆向激励;四是加强中央政府在现有横向转移支付政策执行方面的作用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转移支付 财政法定 逆向激励 区域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的财政:边界地区获得了更少转移支付?
8
作者 高跃光 白思斯 张楠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共20页
公共品供给在空间上存在外部性,导致地方政府可能策略性减少边界地区的财政资源分配,不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借助1997年重庆直辖这一外生冲击,识别属于四川省的川渝边界地区与非边界地区,在此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法验证边界效应对财政... 公共品供给在空间上存在外部性,导致地方政府可能策略性减少边界地区的财政资源分配,不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借助1997年重庆直辖这一外生冲击,识别属于四川省的川渝边界地区与非边界地区,在此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法验证边界效应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影响。研究发现:重庆直辖以后,属于四川省的川渝边界地区获得了更少的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专项转移支付减少得更加明显;结合四川省以下财政体制关系发现,减少的财政转移支付被转移到了其他非边界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减少的资金未得到市级层面的补充,且并未对相邻县域的转移支付获得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边界效应 重庆直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如何提效:来自海绵城市建设的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培 蔡竹欣 鲁建坤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6,共16页
提高专项转移支付的政策效能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的激励引导作用及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财政专项... 提高专项转移支付的政策效能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的激励引导作用及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能激励引导地方增加专门领域公共品的投资,但政策效果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期后迅速衰减,并且中央财政对地方投入的带动相对有限;(2)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政策效能可通过撬动社会资本以发挥杠杆效应,试点政策促进了海绵城市相关领域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3)政策效力的提升受益于地方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经验、地方发展需求与专项资金的适配性、地方财政监督力度等执行层面因素;(4)政策效能的释放受制于地方领导人的注意力配置,频繁的官员更替加剧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短效性,地方偏好高可视性市政投资。本文研究表明,在执行层面放大杠杆效应、破除制约因素,是提升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政策效能的关键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专项转移支付 海绵城市 政策效能 政府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均等化转移支付:逻辑阐释、方案建构与效果评估
10
作者 张宗良 褚福灵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0,共22页
基于民生增量需求和有限财力约束的双重压力,推进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成为解决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要之选,而构建科学规范的均等化转移支付标准体系和方案模型成为关键。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财政数据验证社会保障均等... 基于民生增量需求和有限财力约束的双重压力,推进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成为解决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要之选,而构建科学规范的均等化转移支付标准体系和方案模型成为关键。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财政数据验证社会保障均等化转移支付方案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并非简单资金转移,各地区社会保障的收支缺口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能力之间并无严格的对应关系;与均等化标准相比较,全国范围内实际社会保障转移支付额度已得到较为充分的中央财政资助;现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策略的再分配倾向不足,反而加大了区域内部及区域间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能力的不平衡。因此,未来制度建设不仅要关注财力问题,更要着力解决分配问题,必须坚持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基础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特色,并创新多种配套机制以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支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转移支付 标准财政收支 成本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11
作者 王乃合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1,共7页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工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历经了多个发展阶段,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方面成效显著,但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激励约束...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工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历经了多个发展阶段,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方面成效显著,但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激励约束机制、制度规范性、支出规模及结构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可以通过优化财政事权划分、完善转移支付结构、推进法制建设、加强全过程绩效管理,构建“分类管理+绩效约束”的复合型制度框架。深化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需同步推进税收分享机制创新,通过优化地方税源结构缓解基层财政依赖,最终实现“财力协调”与“治理效能”的双重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可持续财政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财税体制 财政关系 事权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内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洛桑曲杰 肖颜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87,93,共5页
文章采用2011-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内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显著提高了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结合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研究发现在市场融资机制不完善时,... 文章采用2011-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内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显著提高了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结合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研究发现在市场融资机制不完善时,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较低时,基于政府角色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这一结论为市场和政府角色的互补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最后,基于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并且最终带来了更好的经营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企业创新水平 数字普惠金融 经营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与居民消费扩容升级
13
作者 董浩然 辛冲冲 刘丰睿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24,共15页
通过完善财政制度缓解财政纵向失衡、优化转移支付是促进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措施。利用2014—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增强既会直接抑制居民消费扩容升级,也能够通过“... 通过完善财政制度缓解财政纵向失衡、优化转移支付是促进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措施。利用2014—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增强既会直接抑制居民消费扩容升级,也能够通过“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传导机制促进居民消费扩容升级;从消费扩容来看,财政纵向失衡通过增加转移支付产生的间接效应小于直接效应,因而其对居民消费扩容的总效应为负;从消费升级来看,财政纵向失衡通过增加转移支付产生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因而其对居民消费升级的总效应为正;财政纵向失衡和转移支付对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影响及传导机制会因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压力等的不同而具有多样化的异质性表现;此外,还存在“财政纵向失衡↑→民生性财政支出偏向↑→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传导机制。因此,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政策,改善财政支出结构,以缓解财政纵向失衡,推动居民消费扩容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纵向失衡 转移支付 居民消费 消费扩容 消费升级 民生性财政支出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转移支付、预算绩效评价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14
作者 刘书明 邱丽娜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47,共23页
本文在理论与制度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绩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绩效指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转移支付、预算绩效评价对经济高质... 本文在理论与制度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绩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绩效指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转移支付、预算绩效评价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预算绩效评价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第二,财政转移支付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预算绩效评价通过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预算绩效评价对于财政转移支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调节效应,即中央对于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在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受预算绩效评价的影响。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议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宏观绩效评价,建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以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预算绩效评价 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源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保护横向补偿机制的法治实现——以横向转移支付为切入点
15
作者 柏怡霖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9-73,138,共6页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颁布正式确立了流域生态保护领域横向补偿的适用正当性,旨在以横向转移支付手段解决流域内区域间利益冲突的补偿问题,但我国《预算法》确立的转移支付制度中缺乏对横向转移支付的直接规定。为了将流域生态保护横...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颁布正式确立了流域生态保护领域横向补偿的适用正当性,旨在以横向转移支付手段解决流域内区域间利益冲突的补偿问题,但我国《预算法》确立的转移支付制度中缺乏对横向转移支付的直接规定。为了将流域生态保护横向补偿纳入财政法治化范围内,应当从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证成出发,明确流域横向补偿的正当性与必要性。为了保障法律体系的一致性和法律实施的便利,宜在未来推动《区域合作法》立法和区域协同立法,协调中央政府及作为区域利益代表的地方各级政府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中的权责划分,做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保护 横向转移支付 区域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弊端及优化建议
16
作者 韩旭光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共1页
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均衡地区间财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逐步明晰央地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功能定位和管理机制,构建起了“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 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均衡地区间财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逐步明晰央地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功能定位和管理机制,构建起了“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的框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制度 一般性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 财政体制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化建议 事权和支出责任 功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提质增效与经济增长——基于转移支付不确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明 黄凯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73,共14页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对其财税行为会造成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到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使用1998-2007年中国县级层面的财政数据,以2001年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的确立作为工具变量,估算中国地区层面的财政支出乘数,并研究转移支...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对其财税行为会造成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到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使用1998-2007年中国县级层面的财政数据,以2001年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的确立作为工具变量,估算中国地区层面的财政支出乘数,并研究转移支付不确定性对地区层面财政支出乘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县级地区转移支付不确定性每增加1个标准差会导致县级地区财政支出乘数减少0.57,专项转移支付不确定性是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乘数下降的主要因素,而一般性转移支付不确定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乘数没有显著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转移支付不确定性通过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使得地方政府提高当地企业的实际税率,减少了当地企业的产出,进而影响到地区层面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不确定性 地方支出乘数 工具变量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三十年:演进、成效与变迁逻辑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勇政 邓怀聪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8,共15页
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这一制度既构成了中国现代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过去三十年分税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功提供了制度保障。纵观过往的改革历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每一次... 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这一制度既构成了中国现代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过去三十年分税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功提供了制度保障。纵观过往的改革历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每一次重大调整背后都有着深刻的财政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背景,始终服务于财政体制改革全局,并充当了财政体制落实国家战略、保障经济社会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工具。站在分税制改革三十周年这一历史节点上,本文系统回顾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在过去三十年的历史演进,总结其改革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并阐释其制度变迁的内在经济和政治逻辑。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这一制度的发展历程和运行规律,也为下一阶段进一步优化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转移支付 分税制改革 制度变迁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入”抑或“挤出”:财政转移支付对消费的影响——基于家庭债务异质性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凌琳 郭新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1,142,共9页
深刻理解家庭债务异质性背景下财政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这对政府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具有重要价值。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6和2018年三轮面板数据,以及200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家庭债务... 深刻理解家庭债务异质性背景下财政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这对政府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具有重要价值。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6和2018年三轮面板数据,以及200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家庭债务异质性视角下财政转移支付的消费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财政转移支付的增加挤入了家庭消费,随着家庭债务水平的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的挤入效应减弱,且家庭债务异质性导致的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对财政转移支付冲击的反应存在差异;家庭债务异质性视角下财政转移支付对消费的影响可通过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两个渠道发挥作用;不同区域的家庭债务水平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消费效应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考虑区域债务水平的差异来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并合理控制家庭部门杠杆水平,降低家庭经济风险,提振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债务 财政转移支付 异质性 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支付资金截留与市县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静 缪小林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62,共16页
转移支付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但在省以下拨付途径中容易被地级市政府截留,降低转移支付对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效应。本文基于财政部2012年-2022年转移支付数据及省市县统计数据,从地级市资金截留视角实证考察转移... 转移支付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但在省以下拨付途径中容易被地级市政府截留,降低转移支付对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效应。本文基于财政部2012年-2022年转移支付数据及省市县统计数据,从地级市资金截留视角实证考察转移支付对市县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由于地级市政府存在资金截留的行为激励和制度激励,转移支付未能有效下沉至县级基层,导致市县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扩大;第二,转移支付截留优先缓解地级市政府面临的财政纵向失衡,从侧面印证了地级市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截留行为;第三,不同地级市的资源配置策略导致其资金截留具有行为激励异质性,在地形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弱的地区,地级市政府更容易出现转移支付资金截留。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地级市政府在传统多层委托代理财政管理体制中具备对县级政府转移支付截留的行为激励和制度激励,这为我国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资金截留 市县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财政纵向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