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变运行工况的漏磁可控型永磁电机变参数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1
作者 吴润秋 徐磊 +2 位作者 朱孝勇 范文杰 杨贺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5-1945,I0027,共12页
漏磁可控永磁(flux leakage controllable permanent magnet,FLCPM)电机是一种新型磁通可控型永磁电机,具有低速大扭矩和宽调速特性,在多变运行工况电驱动领域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针对该类电机磁链、电感等参数随电流变化导致控制... 漏磁可控永磁(flux leakage controllable permanent magnet,FLCPM)电机是一种新型磁通可控型永磁电机,具有低速大扭矩和宽调速特性,在多变运行工况电驱动领域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针对该类电机磁链、电感等参数随电流变化导致控制系统参数失配、效率偏低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变参数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策略。根据FLCPM电机运行原理,建立漏磁变化与运行工况的映射关系,将运行工况分为轻载区、中高负载区以及饱和区,并将参数变化明显的中高负载区分为3个典型工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线性分段变参数偏导项求解方法,推导变工况下FLCPM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求解方程,实现该类电机最优d/q轴电流分配,提高多变运行工况下电机效率。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理论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可控永磁电机 变参数 最大转矩电流比 电流矢量角 多变运行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刷双馈电机伺服系统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研究
2
作者 齐彦 王楠楠 +5 位作者 刘贺强 肖博 周雪鹏 魏宁 于光绪 张胤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针对无刷双馈电机在空载和轻载工况运行时存在定子电流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的控制方法。首先,给出无刷双馈电机以控制电机电流源、功率电机电压源作为供电输入的状态空间模型;其次,通过... 针对无刷双馈电机在空载和轻载工况运行时存在定子电流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的控制方法。首先,给出无刷双馈电机以控制电机电流源、功率电机电压源作为供电输入的状态空间模型;其次,通过构造拉格朗日辅助函数并强制控制电机定子电流的导数为零推导出MTPA控制律;然后,将MTPA控制与直接反馈控制(direct feedback control,DFC)相结合实现无刷双馈电机(brushless doubly-fed machine,BDFM)的优化控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MTPA控制方案可以明显减小无刷双馈电机的定子电流,空载情况下控制电机(control machine,CM)定子电流降低98.3%,功率电机(power machine,PM)定子电流降低66%,加载情况下控制电机定子电流降低57.5%,功率电机定子电流降低54%,明显降低系统铜耗并提高电机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双馈电机 状态空间模型 最大转矩电流比 直接反馈控制 铜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效率优化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庆鼎 陈启飞 刘春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对永磁同步电动机效率优化的最大转矩电流比进行了研究.根据PMSM在d-q坐标下的基本方程,用极值原理建立了d、q轴电流与转矩的非线性方程组;推导出d、q轴电流与转矩的非线性方程组和d、q轴电流与转矩的表达式;实现了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 对永磁同步电动机效率优化的最大转矩电流比进行了研究.根据PMSM在d-q坐标下的基本方程,用极值原理建立了d、q轴电流与转矩的非线性方程组;推导出d、q轴电流与转矩的非线性方程组和d、q轴电流与转矩的表达式;实现了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为便于工程应用,在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的基础上,将转矩与d、q轴电流的表达式进行了线性化,采用优化方法,给出了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的工程近似算法,该方法非常接近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 极值原理 效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在线估算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鹏 苗长云 +1 位作者 黄雷 李鸿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176,共5页
在矢量控制坐标变换的基础上,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IPMSM)d、q轴电感不相等的特性,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用极值原理推导出在输出转矩一定时所需要的最小d、q轴电流应满足的关系式。在系统容... 在矢量控制坐标变换的基础上,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IPMSM)d、q轴电感不相等的特性,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用极值原理推导出在输出转矩一定时所需要的最小d、q轴电流应满足的关系式。在系统容量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id=0控制显著提高系统的低速转矩及动态性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到电感饱和效应,对电机关键参数Ld、Lq进行了在线自适应估算,给出了适于工程应用的近似算法并应用于工程实践。最后对id=0控制、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系统的转矩输出能力,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参数自适应估算 饱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分段式优化最大转矩电流比算法 被引量:19
5
作者 毛亮亮 王旭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4-1412,共9页
为了充分利用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算法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的高效性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分段式优化MTPA算法,将其应用扩展至电机全速范围。在低速区,提出了带有虚拟电压(virtual voltage,VV)控制量的... 为了充分利用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算法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的高效性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分段式优化MTPA算法,将其应用扩展至电机全速范围。在低速区,提出了带有虚拟电压(virtual voltage,VV)控制量的准线性解耦MTPA算法,该算法线性化电压外环并消除电感耦合影响,将传统MTPA扩展至弱磁I区,提高了电机单位电流利用率,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在高速弱磁区,提出基于最小值寻找(minimum value searching,MVS)的动态MTPA算法,在当前运行状况下实时寻找最优电流矢量,消除了电机参数变化带来的轨迹不准确性,通过对d轴电流的在线调整,提高了该算法抗负载转矩扰动的能力。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于提高MTPA算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 虚拟电压 瞬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wton-Raphson搜索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变电感参数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 被引量:19
6
作者 康劲松 王硕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16-1625,共10页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充分利用了电机的磁阻转矩,以最小铜损为目标,可以在最小电流条件下输出最大转矩。然而,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感存在磁饱和及交叉饱和特性,实际中电感参数会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这需要结合不同电感...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充分利用了电机的磁阻转矩,以最小铜损为目标,可以在最小电流条件下输出最大转矩。然而,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感存在磁饱和及交叉饱和特性,实际中电感参数会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这需要结合不同电感值进行大量繁琐的标定和拟合工作。本文提出一种变电感参数的最大转矩电流比自动搜索方法,通过构建电感关于电流的三维数据表格,利用二阶Newton-Raphson(N-R)自动搜索算法,将复杂的最大转矩电流比非线性公式转化为微控制器易实现的迭代运算,提高电流分配精度,简化标定工作,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牛顿拉夫森搜索算法 磁饱和效应 交叉饱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曲线拟合的IPMSM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军 余家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07-311,共5页
为提高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的实时性和控制精度,对该控制策略应用于一类高凸极率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工程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用极值原理推导了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模式下d、q轴电流的... 为提高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的实时性和控制精度,对该控制策略应用于一类高凸极率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工程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用极值原理推导了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模式下d、q轴电流的分配关系。针对电磁转矩与定子电流交、直轴分量的对应关系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分段的多项式拟合算法,用多段二次曲线逼近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下转矩与交、直轴电流关系曲线。与单段高次多项式拟合算法相比,该算法计算量小且精度更高。文中给出了该算法的流程图并在Matlab平台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可行,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分段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注入的频率可变型五相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国海 张嘉皓 陈前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287-4295,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方法中高频信号注入不够灵活的难题,该文提出一种频率可变型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MTPA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中改变各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产生频率可变的高频信号,... 为了解决传统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方法中高频信号注入不够灵活的难题,该文提出一种频率可变型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MTPA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中改变各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产生频率可变的高频信号,并将其直接注入到逆变器中实现MTPA。由于该方法是在SVPWM算法中实现的,所以注入信号的频率随着电机转速的变化而改变,使得信号频率的选择更加灵活。同时,由于信号直接注入到逆变器中,使注入信号的频率不干扰电机中的固有谐波且不受转速、电流环的带宽限制。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跟踪MTPA点,并且对转矩和速度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式五相永磁同步电机 空间电压矢量信号调制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频 率可变型信号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辨识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电流预测控制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新秀 周咏平 +2 位作者 张旨 王博阳 朱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3-1093,共11页
为了实现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高效准确控制,解决电机运行过程中参数变化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参数辨识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电流预测控制方法。根据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特性对最大转矩电流比的d-... 为了实现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高效准确控制,解决电机运行过程中参数变化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参数辨识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电流预测控制方法。根据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特性对最大转矩电流比的d-q电流最优关系进行化简以便于工程计算;并针对电机参数变化对最大转矩电流比工作点偏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对MTPA算法影响较大的关键参数q轴定子电感,转子永磁体磁链进行基于参考模型的自适应辨识,以确保实时的最优d,q轴电流分配。在得到准确辨识的参数和最优电流指令的基础上进行电流的鲁棒预测控制,使实际电流更快地跟踪指令,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q轴定子电感,转子永磁体磁链在线辨识的误差分别小于3%,3.5%,收敛时间小于20 ms;电机能有效跟踪最大转矩电流比工作点,电流响应时间小于30 ms,能够满足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稳定可靠、高效快速等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 在线辨识 电流预测控制 快速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适应扰动观测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剑 周旺 +1 位作者 张文娟 黄守道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6,共7页
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MTPA)受电机参数变化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扰动观测的MTPA控制策略.该方法以定子电流矢量角作为扰动量,比较控制系统前后两个时刻的电流幅值大小,确定搜索方向.将自适应P... 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MTPA)受电机参数变化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扰动观测的MTPA控制策略.该方法以定子电流矢量角作为扰动量,比较控制系统前后两个时刻的电流幅值大小,确定搜索方向.将自适应PI控制融入扰动观测法中,跟踪系统随机选择相应的扰动步长,解决动稳态性能,提高精度和系统运行效率,克服传统MTPA控制方法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高系统整体效率优化和电流矢量角搜索精度.考虑外界因素对电感和磁链等参数变化的影响,得到内置式永磁电机(IPMSM)dq轴下最优电流矢量角.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扰动观测 搜索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改进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庆庆 李龙吟 杨娜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6,共5页
针对高转速永磁同步电机转子转动惯量小、定子电感小且易受运行环境干扰的问题,在考虑其电机电感等参数影响的情况下,对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在电流矢量角度中注入高频小信号、基于滑动离散傅里叶提取最大转矩电流... 针对高转速永磁同步电机转子转动惯量小、定子电感小且易受运行环境干扰的问题,在考虑其电机电感等参数影响的情况下,对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在电流矢量角度中注入高频小信号、基于滑动离散傅里叶提取最大转矩电流比工作点的改进方法。首先,对注入高频小信号角度的输出电磁转矩进行了泰勒公式展开。然后,基于滑动傅里叶方法对其进行了信号处理,并结合常规PI调节后得到了改进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时的电流矢量角。最后,通过Matlab仿真软件建模仿真对其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改进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能在电机参数的扰动下,具有良好的抗扰性能,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和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 高频小信号 滑动傅里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判据提取方式的直轴电流补偿型IPMSM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算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兴贺 陈锐 +1 位作者 殷凯轩 江政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5194-5206,共13页
为实现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高性能运行,该文提出一种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决策与控制算法,旨在简化控制结构、加快系统动态响应、增强系统鲁棒性。该算法根据dq轴电流直接计算电磁转矩的微分项,并以此作为MTPA状态的决策判据。根... 为实现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高性能运行,该文提出一种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决策与控制算法,旨在简化控制结构、加快系统动态响应、增强系统鲁棒性。该算法根据dq轴电流直接计算电磁转矩的微分项,并以此作为MTPA状态的决策判据。根据判据值对d轴电流参考值进行补偿,实现对MTPA状态的在线追踪。所提算法无需实际或虚拟信号注入和解算环节,系统动态性能得以提高。d轴电流补偿控制解决了算法收敛速度对负载条件较敏感的问题,提升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与虚拟信号注入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在不同负载下对MTPA状态的收敛时间降低为原来的1/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 判据计算 直轴电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超环面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矢量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欣 王正阳 王晓远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58,共7页
为充分利用永磁超环面电机的电磁转矩,研究了超环面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矢量控制系统。首先,分析了超环面电机蜗杆内定子变截面的结构特点和行星轮磁齿的运动规律,推导了永磁超环面电机驱动系统的时变数... 为充分利用永磁超环面电机的电磁转矩,研究了超环面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矢量控制系统。首先,分析了超环面电机蜗杆内定子变截面的结构特点和行星轮磁齿的运动规律,推导了永磁超环面电机驱动系统的时变数学模型;然后基于极值原理和公式法,得到永磁超环面电机输出转矩与交直轴电流的函数关系;结合闭环反馈得到行星轮转子的位置信息,搭建了该电机的MTPA控制系统,并对MPTA控制策略下的超环面电机响应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MTPA控制策略能够提高超环面电机电磁转矩的利用率,有效降低该电机的功率损耗,同时该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扰性能以及对参数变化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环面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矢量控制 极值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SM调速系统中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6
14
作者 李长红 陈明俊 吴小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69-174,共6页
针对一类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d、q轴电感不相等的特性,根据PMSM在d-q坐标系下的基本方程,用极值原理建立了d、q轴电流与转矩的非线性方程组,推导出d、q轴电流与转矩的迭代表达式,实现了最大转矩电流比的控制方法,可显著地提高系统的动... 针对一类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d、q轴电感不相等的特性,根据PMSM在d-q坐标系下的基本方程,用极值原理建立了d、q轴电流与转矩的非线性方程组,推导出d、q轴电流与转矩的迭代表达式,实现了最大转矩电流比的控制方法,可显著地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为便于工程应用,在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的基础上,将转矩与d、q轴电流表达式线性化,采用优化方法,给出了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的工程近似算法,非常接近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的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 永磁同步电动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 极值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转矩电流比的同步磁阻电机DTC-SVM控制策略 被引量:20
15
作者 徐心愿 王云冲 沈建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6-254,共9页
同步磁阻电机结构简单,成本低,耐高温性能好,但其效率、功率因数等性能有待提高。直接转矩控制可实现同步磁阻电机的转矩快速响应,将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引入传统直接转矩控制,在α-β轴建立控制模型,只引入一个PI控制器,在保持传统直... 同步磁阻电机结构简单,成本低,耐高温性能好,但其效率、功率因数等性能有待提高。直接转矩控制可实现同步磁阻电机的转矩快速响应,将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引入传统直接转矩控制,在α-β轴建立控制模型,只引入一个PI控制器,在保持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的结构简单、转矩响应快等优点的同时,使电机磁链轨迹更圆,有效降低转矩脉动。同时,考虑饱和效应对电机电感的影响,将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策略引入直接转矩控制,进一步降低电机铜耗。经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该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稳态及动态性能,电机转速、转矩响应快,转矩脉动小,磁链轨迹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磁阻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空间矢量调制 最大转矩电流比 饱和与交叉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参数识别的永磁同步电机多虚拟信号注入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殷凯轩 高琳 +2 位作者 陈锐 付文华 冯智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7-96,共10页
针对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现有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策略存在计算复杂、占用存储空间大、控制性能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多虚拟信号注入法。通过定义新的虚拟电压以及计算不完整虚拟功率避免了大量无效计算对系统资源的浪费。该策略... 针对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现有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策略存在计算复杂、占用存储空间大、控制性能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多虚拟信号注入法。通过定义新的虚拟电压以及计算不完整虚拟功率避免了大量无效计算对系统资源的浪费。该策略降低了算法复杂度,但控制精度仍与电机参数相关。进一步提出了改进的模型参考自适应参数识别算法,将自适应律分割为不同周期的函数,在保证电机三参数识别准确的同时,提高了辨识算法的稳定性。利用辨识结果实时更新电机的最大转矩电流比工作点,保证电机始终运行在最高效率。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参数识别算法的引入克服了多虚拟信号注入法对电机参数的依赖性,将定子电流幅值降低0.7%以上,使电机的控制轨迹更接近最大转矩电流比最优轨迹;所提策略在电机参数摄动、负载突变及变速运行等复杂工况下,能保持较好的动态响应速度和较小的电流畸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模型参考自适应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主轴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坤 单文桃 +1 位作者 吴战 刘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5期53-58,共6页
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主轴进行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研究。首先,推导永磁同步电主轴的数学模型;其次,依据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的原理,运用牛顿迭代法近似求取d-q轴电流与转矩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基于上述算法,依据转速电流双闭环矢量控制原... 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主轴进行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研究。首先,推导永磁同步电主轴的数学模型;其次,依据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的原理,运用牛顿迭代法近似求取d-q轴电流与转矩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基于上述算法,依据转速电流双闭环矢量控制原理,以实验室中FL170-20-15型高速电主轴为例,进行实验验证并分析该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可以有效解耦定子电流并获得较快的速度响应,使电主轴的输出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永磁同步电主轴 最大转矩电流比 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推控制的机械弹性储能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余洋 郭旭东 +1 位作者 郑晓明 米增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82-90,共9页
与id=0控制相比,同等容量下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可使永磁同步电机输出更大的低速转矩,动态性能也更优,适合于作为机械弹性储能系统驱动控制。提出一种基于反推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运用极值原理建立最大转矩电流比... 与id=0控制相比,同等容量下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可使永磁同步电机输出更大的低速转矩,动态性能也更优,适合于作为机械弹性储能系统驱动控制。提出一种基于反推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运用极值原理建立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下最小d、q轴电流关系式,利用带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算法辨识同时变化的涡簧负载转矩和转动惯量,在此基础上,设计速度反推控制器和电流反推控制器分别取代传统速度PI控制器和电流PI控制器,并从理论上证明了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最大转矩下该方法比基于反推的id=0控制需要的定子电流更小,而与基于PI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相比,具有跟踪参考信号迅速、动态性能好、参数调整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反推控制 机械弹性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策略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常智 马西贺 张亚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62-3067,共6页
针对当前在采用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控制策略的永磁同步电机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中,因外在负载或电机转矩突变,造成电流调节器因积分饱和而导致电机实际定子交-直轴电流无法快速跟踪给定的MTPA电流问题,提出... 针对当前在采用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控制策略的永磁同步电机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中,因外在负载或电机转矩突变,造成电流调节器因积分饱和而导致电机实际定子交-直轴电流无法快速跟踪给定的MTPA电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原理的两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来取代传统双闭环电机控制系统中的电流内环调节器。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MTPA控制原理、电流内环调节器饱和原因的基础上,利用模型预测控制的非线性约束处理能力在每个采样周期内通过两电压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获得更加准确的电压矢量。实现系统实时动态跟踪永磁同步电机MTPA轨迹的目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电机给定转矩或外在负载转矩突变情况下可实时跟踪MTPA给定电流的变化,电机定子电流未出现较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控制 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 两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单元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分配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桂丹 任宗芹 +1 位作者 李斌 马晓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8352-8362,共11页
在能量均衡和需求供应等领域,多单元电机可在功率分配控制等方面发挥显著优势。然而,功率分配下的电机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系统建模及相应控制的影响。该文针对一种模块式定子结构的四单元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 在能量均衡和需求供应等领域,多单元电机可在功率分配控制等方面发挥显著优势。然而,功率分配下的电机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系统建模及相应控制的影响。该文针对一种模块式定子结构的四单元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提出一种功率分配下的考虑单元间互感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首先,分析四单元IPMSM的磁链和电压方程,建立一种功率分配工况下考虑单元间互感的多单元IPMSM的数学模型。其次,根据该多单元IPMSM复杂的转矩特性,设计一种基于拟合正余弦函数求解最优电流矢量角的MTPA控制算法。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单元IPMSM 功率分配 单元间互感 最大转矩电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