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转文化传播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统领 赵翠青 姜南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0,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转文化传播愿景,并提出路径。历程:推向世界的国际化传播,文化走出去的跨文化传播,价值走进去的转文化传播。愿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打造第三文化空间,达成互构共生关系...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转文化传播愿景,并提出路径。历程:推向世界的国际化传播,文化走出去的跨文化传播,价值走进去的转文化传播。愿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打造第三文化空间,达成互构共生关系,生成杂糅文化产品。路径:立足多元时代价值,形成完整战略机制;拓宽传播实施渠道,达成多方协同推进;强化文化产业支撑,打造特色品牌效应;注重仪式活动助力,实现传播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武术 转文化传播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情在“转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16
2
作者 马龙 李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7-83,共7页
随着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传播基于应对政治生态嬗变和媒介生态变革的需求,发生了由"跨文化传播"到"转文化传播"的概念变迁。"转文化传播"倡导文化的平等对话、广泛融合和自由切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传播基于应对政治生态嬗变和媒介生态变革的需求,发生了由"跨文化传播"到"转文化传播"的概念变迁。"转文化传播"倡导文化的平等对话、广泛融合和自由切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传播领域的具体化。这一目标从情感共同体的层面更容易突破。在多元赋权的媒介环境和平台世界主义的逻辑中,通过共情传播构建起由情感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的通路,是打开新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新格局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转文化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情感共同体 平台世界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跨”到“转”: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的问题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3
3
作者 宁莹莹 冯建军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中国教育学的国际传播经历了起步、稳步推进和加速发展期,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也面临着传播主体影响力不足、传播渠道缺乏整合、传播内容凝练不足等问题。“转文化传播”面对全球化语境下传播生态的变革,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中国教育学的国际传播经历了起步、稳步推进和加速发展期,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也面临着传播主体影响力不足、传播渠道缺乏整合、传播内容凝练不足等问题。“转文化传播”面对全球化语境下传播生态的变革,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倡导传播主体与受众间的平等对话和融合性发展。“转文化传播”为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范式的重塑、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变革、中国教育学话语的在地融合,以及叙事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理路。以“转文化”指导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需要在坚持自我主体性的基础上与他者互动杂糅以寻求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性发展,嵌入在地语境传播中国教育学,构建多主体多平台融合的传播渠道,以能够引发受众共情的策略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和叙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国际传播 转文化传播 中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跨”到“转”:新全球化时代传播研究的理论再造与路径重构 被引量:110
4
作者 史安斌 盛阳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4,共7页
2016年以来,世界进入"新全球化时代",原有的"跨文化传播"理论架构已经无法充分含括和解析全球社会与文化之变局。我们需要将其升级为"转文化传播"这一全新的概念维度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当下现实。本... 2016年以来,世界进入"新全球化时代",原有的"跨文化传播"理论架构已经无法充分含括和解析全球社会与文化之变局。我们需要将其升级为"转文化传播"这一全新的概念维度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当下现实。本文试图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转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进行对比分析,并将转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投射到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交叉知识谱系中进行解读和辨析。通过从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层面对其展开理论反思和延展式评析,并尝试在"一带一路"倡议所引领的新全球化语境下对当下中国学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方向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转文化传播 全球化 去西方化 赋权/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文化视角下国际受众对中国电影文化认同路径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秦琴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2-188,共7页
全球化、文化多极化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推进了世界传播秩序的重塑和文化传播主体多元化的形成。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中国文化的对外阐释、全球语境的适应性和国际受众的接受度依然存在问题。本文采用舆情分析方法,从转文... 全球化、文化多极化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推进了世界传播秩序的重塑和文化传播主体多元化的形成。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中国文化的对外阐释、全球语境的适应性和国际受众的接受度依然存在问题。本文采用舆情分析方法,从转文化传播视角对中国电影国际受众的认同路径进行分析,指出具有共同意义接触区的多重文化表意体系、异质文化与同质现代文化结合的受众带入、娱乐化和虚构内容负载的隐性文化构建是推动国际受众中国文化认同的有效路径。在新背景下,中华文化传播要走出去,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媒介产品生成途径,深入培养国际受众的文化亲近和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文化传播 中国电影 国际受众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十年我国公共文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皓珏 李斯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67,共8页
公共文化是与民众接触最广泛、最贴近民心的文化类型,公共文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在推动文化认同、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明确公共文化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影响与作用机制,是推动文化更好地“走出去”的关键一步。文章运用案例... 公共文化是与民众接触最广泛、最贴近民心的文化类型,公共文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在推动文化认同、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明确公共文化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影响与作用机制,是推动文化更好地“走出去”的关键一步。文章运用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半结构性访谈等方法,在转文化传播视角下,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做法、成效与重要贡献。研究表明:文化接近、文化多样与文化间性是公共文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关键要素。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建立海外文化中心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推动海外文化传播阵地布局立体化;提升文化的感召力与吸引力,增强民众参与国际文化合作与交流的可及性;借鉴国际经验,构建中国特色服务体系,不断涌现出具有国际引领意义的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 国际合作与交流 转文化传播 文化认同 民心相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传播”到“战略传播”:体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创新路径
7
作者 史安斌 盛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共3页
体育运动的跨文化传播和媒介化呈现,是社交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场域。提升体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应以习近平总书记“5·31”讲话精神为引领和指导,通过定位“全球中国”的社会语境、建构“转文化传播”的文化观念,以及塑造“... 体育运动的跨文化传播和媒介化呈现,是社交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场域。提升体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应以习近平总书记“5·31”讲话精神为引领和指导,通过定位“全球中国”的社会语境、建构“转文化传播”的文化观念,以及塑造“战略传播”的行动体系等三个方面,建构“动感中国”“萌感中国”“青春中国”等“复调传播”的体育强国国家形象,实现从“国际传播”到“战略传播”的思想升维和理念再造,从而推动当下和今后一个阶段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创新与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国际传播 战略传播 转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