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γ-Re_(θt)转捩模型的高雷诺数旋转圆柱绕流数值研究
1
作者 徐一航 陈少松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3-1203,共11页
采用γ-Re_(θt)转捩模型对高雷诺数下旋转圆柱绕流的壁面边界层的流动特征以及边界层的转捩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用Re=5.0×10^(3)时的旋转圆柱绕流问题作为算例与直接数值模拟(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DNS)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 采用γ-Re_(θt)转捩模型对高雷诺数下旋转圆柱绕流的壁面边界层的流动特征以及边界层的转捩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用Re=5.0×10^(3)时的旋转圆柱绕流问题作为算例与直接数值模拟(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DNS)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γ-Re_(θt)转捩模型在模拟旋转圆柱绕流问题方面的准确性。然后分别对亚临界区、临界区和超临界区的旋转圆柱绕流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雷诺数和不同相对转速下旋转圆柱绕流的近壁面流动特征及表面时均压力系数、时均摩擦力系数,总结了圆柱表面绕流转捩位置相对转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自由来流雷诺数一定时,圆柱下表面来流与线速度方向一致处的转捩点随相对转速的增加而后移,圆柱上表面来流与线速度方向相反处的转捩点随相对转速的增加而前移。圆柱上表面来流与线速度方向相反处的流动分离是由于壁面黏性摩擦和逆压梯度共同作用下导致动能下降的结果,并且壁面的运动方向与主流方向相反更加剧了黏性摩擦对动能的耗散。圆柱下表面来流与线速度方向一致处的流动分离是由于背风面的逆压梯度致使壁面附近流体无法继续跟随壁面运动而产生回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圆柱绕流 γ-Re_(θt)转捩模型 转捩现象 流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CNS高精度软件平台的γ-Re_(θ)转捩模型超高速流动应用研究
2
作者 谢春晖 王东方 郑世超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34,I0001,共11页
为研究γ-Re_(θ)转捩模型在超高速流动中的适用性问题,本文基于WCNS高精度软件平台开展γ-Re_(θ)转捩模型的修正在超高速流动中的应用研究。首先,针对超高速湍流平板开展了二阶和五阶格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阶算法对网格分辨率要... 为研究γ-Re_(θ)转捩模型在超高速流动中的适用性问题,本文基于WCNS高精度软件平台开展γ-Re_(θ)转捩模型的修正在超高速流动中的应用研究。首先,针对超高速湍流平板开展了二阶和五阶格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阶算法对网格分辨率要求更低,计算花费更小,对摩擦阻力系数等关注量模拟得更加精准;相比RANS方程,湍流模型方程对格式精度更敏感,更需要高精度离散。其次,在WCNS高精度软件平台上分别针对SST湍流模型和γ、Re_(θ)输运方程以及Prt进行超高速修正,通过不同马赫数的平板、尖锥算例进行了数值验证,尖锥算例考虑了等温壁和绝热壁两种壁面条件,数值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最后,相比于传统的γ-Re_(θ)转捩模型,SST湍流模型修正有效改善超高速湍流区域摩擦阻力计算结果,且预测的转捩位置比其他修正方法要提前一些;γ、Re_(θ)输运方程的Ma修正大大改善了对于超高速流动转捩位置的预测;Prt修正有效改善超高速流动转捩区域和湍流区域绝热壁温的预测准度,对于等温壁的热流预测也稍有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 γ-Re_(θ)转捩模型 SST湍流模型 WCNS高精度格式 CFD 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Re_(θt)-SA转捩模型在翼型绕流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朱军 高正红 +1 位作者 白俊强 詹浩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4-610,共7页
详细介绍了γ-Reθt转捩模型与S-A一方程湍流模型相结合组成的γ-Reθt-SA转捩模型及该模型中参数修正过程,并将Spalart为控制自由来流湍流度衰减而提出的环境源项法引入到该模型中。利用已有的RANS求解器平台实现了该转捩模型,对Aerosp... 详细介绍了γ-Reθt转捩模型与S-A一方程湍流模型相结合组成的γ-Reθt-SA转捩模型及该模型中参数修正过程,并将Spalart为控制自由来流湍流度衰减而提出的环境源项法引入到该模型中。利用已有的RANS求解器平台实现了该转捩模型,对Aerospatiale-A翼型、S809翼型和30P30N三段翼的绕流问题进行了模拟,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面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不同计算条件下的翼型流场中分离诱导转捩和自然转捩的位置以及再层流化等流动现象,其计算效率及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同时,该模型的研究与开发对于后续发展具有转捩预测能力的RANS-LES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S求解器 转捩 γ-Peθt转捩模型 γ-Peθt-SA转捩模型 S-A一方程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捩模型的风力机涡流发生器气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振宙 李涛 +4 位作者 王同光 陈景茹 许波峰 郑源 魏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21-2727,共7页
加装涡流发生器有助于大型风力机叶片根部部位厚翼型表面边界层气流分离的控制。以安装涡流发生器的DU-W2-250叶片段为研究对象,采用?-Reθt转捩模型和SST湍流模型,从叶片表面的摩阻系数、法向速度型以及压力分布规律3个方面进行气动特... 加装涡流发生器有助于大型风力机叶片根部部位厚翼型表面边界层气流分离的控制。以安装涡流发生器的DU-W2-250叶片段为研究对象,采用?-Reθt转捩模型和SST湍流模型,从叶片表面的摩阻系数、法向速度型以及压力分布规律3个方面进行气动特性分析和比较,并与Delft的试验数据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转捩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更加吻合,湍流模型的升力系数最大误差达21.3%,升阻比最大误差达51.8%。转捩模型可以准确捕捉叶片的转捩现象,在小迎角下转捩点发生在VGs下游,随着迎角增大转捩点向VGs上游过渡。在转捩效应的影响下,叶片近壁面流体具有高能量而使流速更高。转捩模型计算得到的叶片上表面压力系数高于湍流模型,在20°大攻角下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发生器 转捩模型 风力机 摩阻系数 升力系数 压力系数 升阻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Re_θ转捩模型的标定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玉伦 王光学 +1 位作者 孟德虹 王运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5-301,共7页
介绍了γ-Reθ转捩模型,补充了相应的关联函数。基于平板的试验数据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的trip软件平台上对该关联函数进行了标定,并研究了关联函数的变化对转捩结果的影响规律。通过修正与SST湍流模型的结合,改进了转... 介绍了γ-Reθ转捩模型,补充了相应的关联函数。基于平板的试验数据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的trip软件平台上对该关联函数进行了标定,并研究了关联函数的变化对转捩结果的影响规律。通过修正与SST湍流模型的结合,改进了转捩位置后壁面摩擦阻力系数偏低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 层流湍流转捩 转捩模型 间歇因子 关联函数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nter转捩模型在高超声速流动模拟中的改进及验证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毅锋 何琨 +2 位作者 张益荣 毛枚良 陈坚强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7-402,共6页
通过压力梯度参数和湍流普朗特数的修正,对Menter等构造的低速经验关系式转捩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基于局部信息的Menter转捩模型用于高超声速流动转捩数值模拟。在多个高超声速尖锥转捩流动模拟中,对改进后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算例考... 通过压力梯度参数和湍流普朗特数的修正,对Menter等构造的低速经验关系式转捩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基于局部信息的Menter转捩模型用于高超声速流动转捩数值模拟。在多个高超声速尖锥转捩流动模拟中,对改进后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算例考核了不同壁面温度、来流湍流度、流向压力梯度等多种流动条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的壁面温度、温度恢复因子和热流等符合得较好,修正后模型较好地模拟了转捩起始位置和转捩区长度,在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预测中具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动 转捩模型 数值模拟 尖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数值模拟平台转捩模型的标定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毅锋 雷净 +2 位作者 张益荣 毛枚良 陈坚强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7,共6页
基于CARDC的高超声速流动数值模拟软件平台Chant-2.0,以典型低速平板转捩算例为参考,对γ-Reθ转捩模型的经验关系式进行了标定,并且对压力梯度函数进行了高马赫数修正,在高超平板和尖锥的转捩算例中进行了初步检验,计算结果表明:在高... 基于CARDC的高超声速流动数值模拟软件平台Chant-2.0,以典型低速平板转捩算例为参考,对γ-Reθ转捩模型的经验关系式进行了标定,并且对压力梯度函数进行了高马赫数修正,在高超平板和尖锥的转捩算例中进行了初步检验,计算结果表明:在高超计算平台上标定的转捩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低速平板流动的转捩起始位置和转捩区长度,经过高马赫数修正后在高超流动转捩模拟中表现出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动 数值模拟 转捩模型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Re_θ转捩模型的标定与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牟斌 江雄 +1 位作者 肖中云 陈作斌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简单介绍了γ-Reθ转捩模型,并在mbns3d内部软件上实现。应用零压力梯度平板试验数据对关联函数进行了标定,得到了一组关联函数。对A-aerofoil迎角13.1°及13.3°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比较准确模拟转捩效应,提高... 简单介绍了γ-Reθ转捩模型,并在mbns3d内部软件上实现。应用零压力梯度平板试验数据对关联函数进行了标定,得到了一组关联函数。对A-aerofoil迎角13.1°及13.3°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比较准确模拟转捩效应,提高了升力、阻力计算精度。随后研究了NLR7301两段翼型,通过应用环量修正及转捩模型提高了阻力计算精度,阻力最大误差控制到4%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捩模型 关联函数 标定 高升力翼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捩模型Phase VI风力机气动特性数值计算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振宙 曾冠毓 +4 位作者 王同光 李涛 汪瑞欣 钱思悦 郑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739-4746,共8页
采用γ-Reθt转捩和SST湍流模型,从来流风速7、10、13、15、20和25m/s六个工况,分别模拟计算Phase VI风轮的转矩、叶片表面压力系数以及表面流线,并与S?rensen计算结果、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转矩对比结果表明,转捩模型计算结果与试... 采用γ-Reθt转捩和SST湍流模型,从来流风速7、10、13、15、20和25m/s六个工况,分别模拟计算Phase VI风轮的转矩、叶片表面压力系数以及表面流线,并与S?rensen计算结果、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转矩对比结果表明,转捩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为7.8%;SST湍流模型最大误差为24.3%;S?rensen计算最大误差为33.4%,误差主要发生在叶片失速风速区域。在大部分叶片截面,转捩模型的表面压力系数结果与试验值更加吻合。从叶片表面流线看出,转捩模型可以反映出叶片表面转捩现象,而湍流模型无法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捩模型 PHASE VI风力机 旋转力矩 表面压力系数 壁面极限流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捩模型的吸附式压气机正弯叶片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绍文 兰云鹤 +2 位作者 王春雪 周治华 王松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88-1193,共6页
采用三维数值方法研究了吸附式压气机扇形叶栅中正弯叶片的流场和气动性能,通过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的孔式抽吸方案,以探讨附面层抽吸抑制三维流动分离、减小损失的机理。首先通过与前期实验数据的对比,校核了数值计算代码的可靠性,所得到... 采用三维数值方法研究了吸附式压气机扇形叶栅中正弯叶片的流场和气动性能,通过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的孔式抽吸方案,以探讨附面层抽吸抑制三维流动分离、减小损失的机理。首先通过与前期实验数据的对比,校核了数值计算代码的可靠性,所得到的流场特性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其次通过在常规直叶片和正弯叶片中采用孔式附面层抽吸方法,以对比不同叶片积迭形式时附面层抽吸的效果,并探讨了通过改善抽吸设计方案提高抽吸效果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孔式抽吸可以较好地控制直、弯叶栅内的三维流动分离,抽吸后的吸力面气泡式分离消失,每个抽吸孔下游形成了新的基于抽吸孔特征的分离流动结构;抽吸策略的调整改善了角区的三维流动分离,尾迹旋涡的发展以及强度得到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吸附式压气机 转捩模型 正弯叶片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mma-Theta转捩模型在绕翼型流动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奕 高正红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1-418,共8页
在非结构RANS求解器上实现了完全基于流场当地变量和转捩经验关系式的γ-Reθt转捩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S809和NLF0416两种翼型在中等迎角以及大迎角下的低湍流度绕流问题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自然转捩、分离泡... 在非结构RANS求解器上实现了完全基于流场当地变量和转捩经验关系式的γ-Reθt转捩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S809和NLF0416两种翼型在中等迎角以及大迎角下的低湍流度绕流问题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自然转捩、分离泡转捩和再层流化等各种转捩现象,中等迎角下预测的转捩发生位置和升阻力系数与实验吻合较好,大迎角下该模型也捕捉到了前缘分离泡。同时计算结果也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受物面流向网格密度和对流项数值离散格式影响较大,计算时须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捩模型 间歇因子 转捩雷诺数 当地变量 涡量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Re_θ转捩模型在高超声速下的应用及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郑赟 李虹杨 刘大响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6-304,共9页
为了初步研究γ-Reθ转捩模型在高超声速领域的适用性,在自行开发的CFD程序中添加了该模型,利用T3系列平板算例对该模型的实现进行了验证;针对高超声速流动,选取压缩面绕流和双圆锥扰流等算例,分别利用该转捩模型、全层流模拟、以及传... 为了初步研究γ-Reθ转捩模型在高超声速领域的适用性,在自行开发的CFD程序中添加了该模型,利用T3系列平板算例对该模型的实现进行了验证;针对高超声速流动,选取压缩面绕流和双圆锥扰流等算例,分别利用该转捩模型、全层流模拟、以及传统的湍流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尽管该转捩模型是在低速流动的基础上发展的,它仍能准确预测高超声速流动下的转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捩模型 间歇因子 湍流模型 高超声速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湍动能输运的一方程转捩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晶磊 周禹 +1 位作者 乔磊 徐家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1-749,共9页
传统转捩模型的构造十分依赖转捩机理的发现和理解,对机理的模化也存在误差。本文基于尺度自适应的KDO湍流模型,以输运变量r=μt/μ重新标定模型参数,使模型整体达到了流动结构自适应,可实现湍流/转捩一体化计算。根据长度尺度的不同,... 传统转捩模型的构造十分依赖转捩机理的发现和理解,对机理的模化也存在误差。本文基于尺度自适应的KDO湍流模型,以输运变量r=μt/μ重新标定模型参数,使模型整体达到了流动结构自适应,可实现湍流/转捩一体化计算。根据长度尺度的不同,可细分为KDO-tran和CKDO-tran模型。CFD计算评估了经典的T3A,T3B平板边界层旁路转捩,T3A-平板边界层自然转捩,Aero-A翼型分离泡转捩,DLR-F5,6:1椭球横流转捩及可压缩平板边界层、尖锥转捩。该模型无法精确捕捉层流-湍流的过渡,但能准确捕捉转捩的起始位置(Transition onset),在高Re数、复杂流动的表现尤其突出。该模型捕捉转捩的机制在于流动结构的自适应和湍流输运特性的保存,不引入任何转捩机理却能捕捉多种类型的转捩现象,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模型 转捩模型 高保真 可压缩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捩模型的涡轮流场及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华玲 乔渭阳 许开富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8-783,共6页
基于耦合Langtry-Menter转捩模型的SST湍流模型,通过求解雷诺平均的N—S方程组对不同雷诺数工况下5台涡轮部件的性能及流场进行了全三维粘性定常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预测的5台涡轮效率及流通能力随雷诺数减小的变化量较俄罗斯经验... 基于耦合Langtry-Menter转捩模型的SST湍流模型,通过求解雷诺平均的N—S方程组对不同雷诺数工况下5台涡轮部件的性能及流场进行了全三维粘性定常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预测的5台涡轮效率及流通能力随雷诺数减小的变化量较俄罗斯经验关联曲线所给出的变化量偏低1~2个百分点左右。总的来说,建立的基于转捩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估雷诺数效应对涡轮性能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数效应 涡轮性能 转捩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Re_θ转捩模型在风力机翼型数值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进 孙振业 +1 位作者 谢翌 马金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1,共4页
很多湍流模型忽略了层流区域的存在,但实际流动在翼型某位置处开始转捩,此时模型显然偏离实质,计算结果精度较低。因此加入γ-Reθ转捩模型,将转捩动量厚度雷诺数Reθ作为经验关联函数来控制边界层内间歇因子γ的生成,再通过间歇因子来... 很多湍流模型忽略了层流区域的存在,但实际流动在翼型某位置处开始转捩,此时模型显然偏离实质,计算结果精度较低。因此加入γ-Reθ转捩模型,将转捩动量厚度雷诺数Reθ作为经验关联函数来控制边界层内间歇因子γ的生成,再通过间歇因子来控制湍动能产生项,使湍流模型在层流区域失效。首先为了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采用上述方法针对风力机翼型A2121,在高雷诺数4×106下对几种典型攻角的气动性能进行计算,对比普通全湍流模型、湍流转捩模型和风洞试验的计算结果,发现湍流转捩模型结果更精确。之后在更大攻角范围-10.14°~25.09°内,采用此转捩模型数值方法进行气动仿真,发现其总体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实验数据较吻合,验证了此数值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Reθ转捩模型 转捩动量厚度雷诺数 间歇因子 风力机 翼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转捩模型的高超声速进气道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慧 路文睿 +1 位作者 李虹杨 岳连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08-1418,共11页
为研究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性能参数随飞行高度、来流湍流度及来流马赫数的变化规律,并考察其压缩面上的边界层转捩现象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采用本课题组程序平台HGFS所发展的γ-Reθ转捩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工作,并对相应的流动现... 为研究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性能参数随飞行高度、来流湍流度及来流马赫数的变化规律,并考察其压缩面上的边界层转捩现象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采用本课题组程序平台HGFS所发展的γ-Reθ转捩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工作,并对相应的流动现象和机理进行分析。首先,利用进气道压缩面的简化模型对γ-Reθ转捩模型经验关联公式的高超声速改进方法进行了验证;其次,以某型等熵压缩面的高超声速进气道为对象,研究了飞行高度、来流马赫数对边界层转捩位置等多个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压缩面上边界层转捩位置延后,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下降;与地表情况相比,在设计飞行高度转捩位置延后了约0.525 m,边界层厚度增加了约73%,总压恢复系数下降了约3.2%;来流湍流度变化0.5%量级可导致转捩位置移动0.2 m左右,但来流湍流度对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则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转捩模型 飞行高度 湍流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Re_(θt)转捩模型在跨声速涡轮叶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隽 刘丽平 +1 位作者 徐晶磊 张云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94-2001,共8页
为了解涡轮叶栅在跨声速条件下的流动特性和准确预测涡轮叶栅外换热情况,对γ-Re_(θt)转捩模型,依据零压力梯度时自由流湍流度衰减实验结果,给出了一种直接估算来流粘性比的方法,以保证叶片前缘附近具有正确的自由流湍流度分布,提高换... 为了解涡轮叶栅在跨声速条件下的流动特性和准确预测涡轮叶栅外换热情况,对γ-Re_(θt)转捩模型,依据零压力梯度时自由流湍流度衰减实验结果,给出了一种直接估算来流粘性比的方法,以保证叶片前缘附近具有正确的自由流湍流度分布,提高换热预测准确度;同时减少试算次数。对MARK II与VKI两种叶栅通道跨声速工况下的流动换热情况使用CFX软件,选取层流模型、SST k-ω模型以及缺省粘性比和设定合理粘性比的γ-Re_(θt)转捩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转捩模型优于其他模型;而采用本文方法给定进口粘性比,能准确预测转捩位置,同时显著改善γ-Re_(θt)转捩模型对不同来流湍流度下涡轮叶栅表面换热的预测精度;当入口湍流度较高,相比采用缺省粘性比情况,压力面上换热系数的相对误差降低30%以上,控制在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栅 转捩模型 换热系数 湍流强度 粘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的经验关联公式的γ-Re_θ转捩模型在高超声速流动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赟 李虹杨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9-845,共7页
为提高γ-Reθ转捩模型在高超声速流动下的转捩预测精度,参考部分高超声速风洞的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改进,在原始经验关联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转捩动量厚度雷诺数基于马赫数、湍流度、压力梯度因子的经验关联公式;选取高超声速平板绕流... 为提高γ-Reθ转捩模型在高超声速流动下的转捩预测精度,参考部分高超声速风洞的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改进,在原始经验关联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转捩动量厚度雷诺数基于马赫数、湍流度、压力梯度因子的经验关联公式;选取高超声速平板绕流、高超声速圆锥绕流等算例对提出的经验关联公式进行了验证,并将原始经验关联公式和提出的经验关联公式计算得到的重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了提出的公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基于低速不可压流动经验关联公式的γ-Reθ转捩模型在高超声速流动中计算得到的流场中Reθt分布偏低(一般只有真实值的40%-60%),进而导致边界层内Reθt偏低而过早达到转捩触发准则,与实验值相比所预测的位置可能提前10%(以参考长度为基准)甚至更多。新的经验关联公式有效地改善了这一问题,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捩模型 高超声速流动 间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捩模型在静叶栅三维粘性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祝海义 秦利峰 +1 位作者 郭玉波 冯国泰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6-98,共3页
边界层转捩流动的特征参数明显不同于层流或湍流,转捩流动的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流体的动力、传热特性。而通过有效地控制转捩起点、转捩区长度就可以有效改善流动效率。作者将修正的转捩模型应用到实际流场计算中,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边界层转捩流动的特征参数明显不同于层流或湍流,转捩流动的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流体的动力、传热特性。而通过有效地控制转捩起点、转捩区长度就可以有效改善流动效率。作者将修正的转捩模型应用到实际流场计算中,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从中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捩模型 静叶栅 边界层 转捩流动 数值模拟 粘性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流转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向星皓 张毅锋 +2 位作者 陈坚强 袁先旭 何琨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4-264,共11页
本文对横流转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与回顾。首先分类归纳了目前常用的多种边界层横流不稳定诱导转捩判据,详细分析其构建思路和判据特性,并介绍判据相关研究工作。其次分类探讨了基于不同横流转捩判据的各类横流转捩模型,给出模... 本文对横流转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与回顾。首先分类归纳了目前常用的多种边界层横流不稳定诱导转捩判据,详细分析其构建思路和判据特性,并介绍判据相关研究工作。其次分类探讨了基于不同横流转捩判据的各类横流转捩模型,给出模型的具体构造形式和耦合方法,指出模型的适用范围、优势和局限性。最后对横流转捩模型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流诱导转捩 横流转捩判据 转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