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N转换横波分裂分析刻画东海西湖凹陷裂缝分布
1
作者 李亚清 刘苗 +4 位作者 赵秀莲 陈茂根 朱宝衡 陈琳枝 李振伟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9,共11页
裂缝方位和发育强度是各向异性研究的重要参数,通过常规纵波地震数据难以辨识。相比之下,裂缝引起的横波分裂现象更加明显。为研究中国东海西湖凹陷探区裂缝发育情况,本文利用四分量海底节点(oceanbottom nodes,OBN)地震数据中记录的转... 裂缝方位和发育强度是各向异性研究的重要参数,通过常规纵波地震数据难以辨识。相比之下,裂缝引起的横波分裂现象更加明显。为研究中国东海西湖凹陷探区裂缝发育情况,本文利用四分量海底节点(oceanbottom nodes,OBN)地震数据中记录的转换横波信息进行了横波分裂分析。研究发现:浅层(0~3000ms)快慢横波时间延迟3~5ms,平均裂缝方向约111°—117°,裂缝方位相似度高达80%~90%,裂缝发育比较集中;深层(大于3000ms)裂缝分布较复杂,快慢横波时间延迟主要集中于6~8ms,主要方位集中于119°,但裂缝方位相似度低(低于50%),方位不集中,出现约20°—40°方位的裂缝。研究区浅层主要发育NW(西北)向裂缝,深层主要发育NW(西北)和NE(东北)向裂缝,与研究区断层发育方向基本一致;横波分裂时间延迟量从浅部到深部逐渐增大,表明越往深层,裂缝发育强度越强;研究区南侧时间延迟明显高于北侧,表明南侧裂缝发育强度高于北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横波分裂 OBN转换横波 各向异性 裂缝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VSP数据中下行P-SV转换横波求取横波速度 被引量:19
2
作者 徐仲达 郝晓红 +1 位作者 徐翔之 施荣富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3期274-278,共5页
探讨了用零偏移距三分量VSP数据中的下行P-SV转换横波,求取厚度相当于VSP采集点距的地层横波速度。从井下检波器方位校正得到横向垂直分量,对其二维谱中各类波的能量和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二维滤波得到信噪比较高的下行转换横波,选取振幅... 探讨了用零偏移距三分量VSP数据中的下行P-SV转换横波,求取厚度相当于VSP采集点距的地层横波速度。从井下检波器方位校正得到横向垂直分量,对其二维谱中各类波的能量和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二维滤波得到信噪比较高的下行转换横波,选取振幅较强的同相轴提取波至时间,获取了横波速度及泊松比。结果表明,即使是零偏移距VSP数据,只要其上有明显可见的转换横波,也能以采集点距的量级计算横波层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数据 地震勘探 P-SV转换横波 零偏移距 垂直地震剖面 方位校正 下行转换横波 横波层速度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OBS数据转换横波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维娜 张训华 +4 位作者 孟祥君 吴志强 祁江豪 郝天珧 郑彦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79-1490,共12页
多分量地震勘探在减小地球物理反演问题多解性的同时提供了更丰富的地下信息,可以从量化的意义上真正实现岩性勘探.由于地壳结构的复杂性及转换横波的特殊性,南黄海地壳结构研究中基本未涉及横波.本文使用南黄海OBS数据,在不同剖面上对... 多分量地震勘探在减小地球物理反演问题多解性的同时提供了更丰富的地下信息,可以从量化的意义上真正实现岩性勘探.由于地壳结构的复杂性及转换横波的特殊性,南黄海地壳结构研究中基本未涉及横波.本文使用南黄海OBS数据,在不同剖面上对比分析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基于纵波理论模型对转换横波震相进行射线追踪和走时试算,识别并拟合了来自不同地层的转换横波震相.研究表明,北部坳陷中主要发生了PPS转换,转换界面为陆相沉积层底界面.千里岩隆起区除了发生转换界面为陆相沉积底界面的PPS转换还有转换界面为海底的PSS转换.断层活动引起岩石破碎,高波速比特征的断层边界为胶莱盆地在海上部分的边界圈定再添证据.千里岩地区高速地层成分含有花岗岩,其纵横波速比为1.67~1.68;推测北部坳陷中的海相沉积北-南地层不同,依次为碳酸盐岩及砂岩两类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 转换横波 南黄海 VP/V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地块海底地震仪转换横波震相识别最新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莉 赵明辉 +1 位作者 丘学林 王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71,共11页
通过挖掘海底地震仪记录的转换横波信息,可以促进对地壳岩性、均质性的认识。以南海南沙地块OBS973-1剖面上18个台站的数据为实例,阐明了海底地震仪横波震相识别的方法。首先对三分量OBS(Ocean Bottom Seismometer)地震数据进行带通滤... 通过挖掘海底地震仪记录的转换横波信息,可以促进对地壳岩性、均质性的认识。以南海南沙地块OBS973-1剖面上18个台站的数据为实例,阐明了海底地震仪横波震相识别的方法。首先对三分量OBS(Ocean Bottom Seismometer)地震数据进行带通滤波、维纳滤波、极化滤波等去噪处理,然后利用能量扫描法求得极化角进行水平分量坐标旋转,求取最佳径向分量。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OBS记录的磁罗盘方位角,能量扫描法求取的极化角更为准确可靠。最后通过OBS973-1地震剖面垂直分量与径向分量上的纵横波走时对比、质点运动轨迹、速度模型试算等手段,进一步确定了转换横波震相的类别。在南沙地块OBS探测中成功地在10个台站中识别出了PgSs、PnSc、Pms等震相,不仅可以为下一步横波速度结构模拟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而且可以为今后OBS转换横波在其他地区的有效应用与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转换横波 滤波 水平分量旋转 南沙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波-转换横波联合反演技术在页岩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袁书坤 陈开远 +2 位作者 Bob A Hardage 冯志强 魏水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8-174,共7页
近几年的页岩油气开发实践表明,页岩非均质性及水平井段的方位对页岩气单井产量、采收率及页岩气开采的经济性影响较大,而页岩非均质性主要受到天然微裂缝的影响。因此,开展页岩内天然微裂缝研究,寻找页岩储层"甜点"等是成功... 近几年的页岩油气开发实践表明,页岩非均质性及水平井段的方位对页岩气单井产量、采收率及页岩气开采的经济性影响较大,而页岩非均质性主要受到天然微裂缝的影响。因此,开展页岩内天然微裂缝研究,寻找页岩储层"甜点"等是成功部署高产气井、提高页岩气开采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基于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Marcellus页岩区的3C/3D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利用快/慢速转换横波(PSV-1/PSV-2)反射时间厚度差法,对Marcellus地层的天然微裂缝发育带进行了探测。应用纵-转换横波(PP-PS)联合反演技术,结合联合反演密度、纵横波速度比(vP/vS)等组合属性参数,对天然微裂缝的开闭性及张性天然微裂缝孔隙空间的含气性分别进行了识别和检测,并利用实钻井资料对地球物理方法预测的页岩储层"甜点"(含气张性微裂缝)进行验证,取得较好效果。实际应用表明,纵-横波联合反演技术对于张性天然微裂缝的识别及含气性检测具有突出优势,能有效降低钻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横波 联合反演 微裂缝探测 含气性检测 Marcellus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地块海底地震仪转换横波的数据处理与震相识别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浩宇 丘学林 +2 位作者 王强 黄海波 赵明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90-4104,共15页
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BS)转换横波震相的分析和模拟,能够从泊松比的角度更准确地约束地下结构和物质组成,有助于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属性的研究.本文对南海北部陆缘西沙地块的OBS2013-3测线进行了转换横波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能量扫描法求... 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BS)转换横波震相的分析和模拟,能够从泊松比的角度更准确地约束地下结构和物质组成,有助于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属性的研究.本文对南海北部陆缘西沙地块的OBS2013-3测线进行了转换横波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能量扫描法求取极化角,并对OBS水平分量数据进行旋转,获取了径向分量数据.结合本测线的地质情况,求解佐布里兹(Zoeppritz)方程,得到了不同转换模式的能量分配关系,定量地指示了沉积基底和海底面为主导的P-S转换界面,Moho面为次一级转换界面.在OBS2013-3测线的各个台站径向分量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了一系列PPS和PSS型转换震相,最大偏移距达到130km,并进行了初步的正演模拟试算和验证.结合本测线实际情况,对OBS转换横波研究的基础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工作为后续的二维横波速度结构和泊松比结构模拟、物质组成和地壳属性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地块 海底地震仪(OBS) 转换横波 震相识别 转换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纵波资料中提取转换横波反射系数的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士安 雍学善 +3 位作者 高建虎 李胜军 王洪求 陈红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1-387,394,共8页
本文提出从纵波资料中提取转换横波反射系数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Zoeppritz方程和郑晓东AVO简化式。即利用郑氏简化式纵波和转换横波反射系数分别为偶奇函数的特点,首先对纵波反射系数沿入射角正弦方向求导,获得初步的转换横波反射系... 本文提出从纵波资料中提取转换横波反射系数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Zoeppritz方程和郑晓东AVO简化式。即利用郑氏简化式纵波和转换横波反射系数分别为偶奇函数的特点,首先对纵波反射系数沿入射角正弦方向求导,获得初步的转换横波反射系数;然后针对一次项和三次项进行“双系数校正”;最后,因郑氏简化式转换横波反射系数精度与Zoeppritz方程精度有差距,需做剩余误差补偿以获得拟转换横波反射系数,若已知速度比和转换横波子波,就可获得最终拟转换横波记录。从模型数据测试结果可知,利用该方法提取的拟转换横波反射系数与Zoeppritz精确解的拟合程度超过0.95,充分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氏简化式 转换横波 双系数校正 剩余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转换横波对低阻抗差油藏成像 被引量:1
8
作者 Folke Engelmark 赵剑敏 《石油物探译丛》 2001年第2期14-17,共4页
当砂岩和页岩之间的阻抗差很小时,做砂岩/页岩层序的图像就很困难,这是一个在第三纪碎屑岩盆地中常常遇到的共同问题.在这些盆地中砂岩和页岩的阻抗趋势表现为在浅层页岩的阻抗高于砂岩;而在深层砂岩的阻抗又高于页岩.这就意味着在某一... 当砂岩和页岩之间的阻抗差很小时,做砂岩/页岩层序的图像就很困难,这是一个在第三纪碎屑岩盆地中常常遇到的共同问题.在这些盆地中砂岩和页岩的阻抗趋势表现为在浅层页岩的阻抗高于砂岩;而在深层砂岩的阻抗又高于页岩.这就意味着在某一深度阻抗趋势有一个转变,在接近转变深度的层位,用常规地震勘探很难作出砂岩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转换横波 成像 反射系数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O模拟和局部转换横波
9
作者 J.L.Simmons 王凤歧 《石油物探译丛》 1994年第5期52-57,62,共7页
在应用射线追踪模拟确定潜在油气储层的AVO响应时,局部转换横波通常被忽略。这在一次反射模拟中最为常见。然而,局部转换横波对地震响应具有一阶影响,似乎没有被广泛关注,其意义也未为我们所理解。 一次反射全佐普里兹模拟容易使人误解... 在应用射线追踪模拟确定潜在油气储层的AVO响应时,局部转换横波通常被忽略。这在一次反射模拟中最为常见。然而,局部转换横波对地震响应具有一阶影响,似乎没有被广泛关注,其意义也未为我们所理解。 一次反射全佐普里兹模拟容易使人误解。随着岩层厚度减少,转换波和从岩层底反射的初次波之间的相互干扰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由此产生的地震记录,与一次反射全佐普里兹假设下,得到的记录完全不同。对仅模拟薄层一次波来讲,采用经济的线性近似佐普里兹方程计算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比用精确的佐普里兹反射系数计算的结果更为精确。 奥多赫茨-安斯蒂效应说明,一次反射传播损失不应包括在人工合成记录中,也不包含在短周期混响中。同样,若不考虑局部转换横波,则在构成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时,不应采用全佐普里兹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横波 地震波 地震勘探 炮检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激发横波作用垂直裂纹侧面后的模式转换 被引量:8
10
作者 冯湾湾 金磊 +1 位作者 赵金峰 潘永东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7-493,共7页
为了研究激光激发横波与材料表面垂直裂纹侧面作用所发生模式转换现象,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激光水平激发、垂直侧面接收的声传播及模式转换,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验证。分析激光激发超声波传播至垂直侧面时,侧面接收点在不同深度接收位移... 为了研究激光激发横波与材料表面垂直裂纹侧面作用所发生模式转换现象,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激光水平激发、垂直侧面接收的声传播及模式转换,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验证。分析激光激发超声波传播至垂直侧面时,侧面接收点在不同深度接收位移信号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侧面接收点处于临界角对应深度以内时,出现激光激发表面波在拐角次生源处产生的表面波信号;而当侧面接收点处于临界角以外时,在此信号之前出现了经由激光激发横波作用垂直裂纹侧面所产生的模式转换,并形成新的表面波;且对于固定的激发位置,随着接收点位置下移,两种信号之间的到达时差逐渐增大。该结果可促进激光超声对垂直裂纹的检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横波模式转换 有限元法 表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中横波的识别与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卫小冬 赵明辉 +4 位作者 阮爱国 丘学林 夏少红 朱俊江 黄海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80,共9页
纵横波联合探测可以获得丰富的地下结构信息。纵横波速比和岩石泊松比在预测岩石圈的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垂直分量和径向分量上的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识别出了... 纵横波联合探测可以获得丰富的地下结构信息。纵横波速比和岩石泊松比在预测岩石圈的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垂直分量和径向分量上的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识别出了转换横波震相。本文以OBS8和OBS10台站的数据为例,说明了横波识别的方法,并在拟合好的P波速度模型基础上,利用RayInvr软件对转换横波震相进行了射线追踪,确认了PwSs3、PgSs3、PmS等几组转换震相,计算了这两个站位下的波速比和泊松比。根据OBS2006-3测线下地壳高速层的P波速度(VP=7.20—7.25km·s-1)、S波速度(VS=4.20—4.23km·s-1)、泊松比(0.24)等参数,初步推断下地壳高速层是由上地幔岩浆底侵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转换横波 横波速比 南海中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离纵横波的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詹正彬 刘江平 朱培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86-295,378,共11页
分离纵横波有多种方法,比较常用的是τ-p变换法。一般认为纵波和转换横波在τ-p域彼此是近于分离的,无大的重叠区, 因而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分离这两种波。实践说明,这两种波的斜率值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是难以分离的,不好一刀切。我们认... 分离纵横波有多种方法,比较常用的是τ-p变换法。一般认为纵波和转换横波在τ-p域彼此是近于分离的,无大的重叠区, 因而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分离这两种波。实践说明,这两种波的斜率值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是难以分离的,不好一刀切。我们认为按纵波或横波的轨迹进行切除,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文中给出了轨迹跟踪切除法分离纵横波的原理,以及记录道距、变换间隔和随机噪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试验结果说明,当变换间隔dp=5.4×10^(-6)不变时,对同样排列长度,道距dx缩小一倍(道数增加一倍),假频明显减少,分离效果好;当道距dx不变时,变换间隔dp减小一倍,假频消失;分离效果更好。可见,减小dx和dp,都会改善分离的效果;随机噪音不影响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 转换横波 Τ-P变换 轨迹跟踪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转换波成像技术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卫红 徐亦鸣 刘丽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1期42-48,共7页
VSP三分量测井记录含有丰富的地震波场信息 ,除纵波外还有转换横波资料。由于横波具有不在液体或气体中传播的特点 ,因此可以联合利用横波和纵波信息进行井旁储层分析。根据PSV波的特征 ,导出了PSV波动校正公式 ,实现了PSV波水平叠加归... VSP三分量测井记录含有丰富的地震波场信息 ,除纵波外还有转换横波资料。由于横波具有不在液体或气体中传播的特点 ,因此可以联合利用横波和纵波信息进行井旁储层分析。根据PSV波的特征 ,导出了PSV波动校正公式 ,实现了PSV波水平叠加归位。通过数值计算及井旁成像剖面的实例分析 ,表明转换波的VSPCDP方法原理是可靠的 ,这就为井旁构造分析和岩性分析提供了可靠资料。从获得的塔河油田转换横波资料看 ,转换横波对三叠系和石炭系地层反映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横波 VSP 转换 石炭系 三叠系 地震波场 动校正 塔河油田 油藏描述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中北部陆缘横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14
作者 卫小冬 赵明辉 +5 位作者 阮爱国 丘学林 郝天珧 吴振利 敖威 熊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50-3160,共11页
纵横波联合勘探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岩石圈层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的信息,有效提高地壳物质组成的约束性.在纵波速度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拟合对OBS2006-3地震剖面径向分量的转换震相进行了横波速度结构模拟.结果表明:... 纵横波联合勘探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岩石圈层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的信息,有效提高地壳物质组成的约束性.在纵波速度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拟合对OBS2006-3地震剖面径向分量的转换震相进行了横波速度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沉积层1、沉积层2的横波速度分别为0.7~0.9 km/s和1.6~1.7 km/s,波速比由2.64~3.16变化到2.41左右,较高的波速比表明沉积层固结程度不高;中生代沉积层横波速度由浅部的2.6 km/s增大到3.0 km/s,波速比为1.74~1.80;地壳中波速比为1.74~1.82,表明该剖面地壳为陆壳性质;下地壳高速层的横波速度为4.0~4.2 km/s,纵横波速比为1.73~1.78,揭示高速层的物质组成为铁镁质的基性岩,推断其与海底扩张停止之后的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 转换横波 波速比 下地壳高速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波变速抽道速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宗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2-447,共6页
转换波反射点不在炮点-检波点的中心点正下方,其偏离中心点的距离随转换横渡速度Vs和反射点深度h的变化而变化。地面接收到的来自地下某点的转换波反射信号到达时间也不遵循(纵波反射的)双曲线规律,因此不能用纵波速度分析法对转换... 转换波反射点不在炮点-检波点的中心点正下方,其偏离中心点的距离随转换横渡速度Vs和反射点深度h的变化而变化。地面接收到的来自地下某点的转换波反射信号到达时间也不遵循(纵波反射的)双曲线规律,因此不能用纵波速度分析法对转换波进行分析。本文提出的在纵向上接深度变化、而在横向上作变速抽道的转换波叠加速度谱分析方法,避开了转换波反射的不对称性和信号到达时间的非双曲线特征所带来的困难,使转换波的速度精确分析成为现实。应用本文方法对92LYS501测线实际转换渡地震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分析 转换横波 地震勘探 数据处理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源海底地震仪横波模型的自动搜索与非唯一性分析
16
作者 张浩宇 丘学林 黄海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主动源海底地震仪探测在海底结构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转换横波数据模拟为研究海底构造和物质属性提供了精确依据。本文针对现行转换横波模拟技术存在的步骤繁琐、难以确保最优解和无法进行非唯一性分析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基... 主动源海底地震仪探测在海底结构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转换横波数据模拟为研究海底构造和物质属性提供了精确依据。本文针对现行转换横波模拟技术存在的步骤繁琐、难以确保最优解和无法进行非唯一性分析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模型解空间和目标函数的模拟技术,形成了主动源转换横波数据模拟的新方法,该方法可借助计算机程序实现结构模拟的自动化。在南海西北陆缘的西沙地块OBS2013-3测线上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分别利用单台PPS震相和全体台站的PSS震相走时数据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提供对于最优模型的快速、准确搜索和非唯一性范围的估计。这一方法有助于提高主动源海底地震仪转换横波数据模拟的效率,并为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更好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转换横波 模拟方法 自动搜索 非唯一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地震联合技术精细雕刻隐蔽河道砂体——以四川盆地西北部ZT地区沙溪庙组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冉崎 魏玮 +6 位作者 陈康 杨广广 戴隽成 闫媛媛 吕龑 马华灵 朱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6,共10页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河道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同期交汇且河道砂体类型多样,隐蔽性强,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震反射特征,准确刻画河道砂体难度极大。为了解决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河道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同期交汇且河道砂体类型多样,隐蔽性强,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震反射特征,准确刻画河道砂体难度极大。为了解决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ZT地区沙溪庙组一段(以下简称沙一段)多期河道砂体及储层刻画不清晰、精度低的问题,采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三分量转换横波(PS波)资料,结合PP波叠前数据和常规叠后地震资料,在正演模拟基础上,形成了多波地震联合雕刻河道砂体关键技术,并分析了河道砂体多波地震响应特征随砂体孔隙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砂体顶界PP波地震响应随孔隙度增大由强波峰转变为强波谷,而PS波地震响应不随物性变化发生极性反转,基于横波对岩性的刻画可有效识别多期隐蔽河道砂体;(2)相较反映横波阻抗变化率的叠前P-G属性,PS波振幅能量更聚焦,雕刻的河道砂体横向展布特征更清晰,边界更清楚;(3)叠前P-G属性具有更高的纵向分辨率,有利于区分叠置砂体,并落实砂体的发育期次。结论认为,多波地震技术联合充分发挥P-G的高分辨率优势确定纵向砂体发育期次,发挥PS波横向连续性优势刻画横向边界,实现了ZT地区沙一段河道砂体的完整精细雕刻,生产应用效果显著,并为该区井位部署和储量升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为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力推进了多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 转换横波 多波地震勘探 河道砂体刻画 叠前P-G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叠前克希霍夫积分偏移提取纵横波进行油气检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凯 杨晓海 +2 位作者 徐群洲 赖仲康 张露菲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纵波(vp)通过岩石基质和孔隙流体传播,而横波(vs)只通过岩石基质传播。当地层含气或油时,vp发生变化,vs变化不大。利用vp、vs资料联合解释,可提高可靠性。当前野外地震勘探主要是纵波勘探,如何从常规剖面中提取横波,是当今研... 纵波(vp)通过岩石基质和孔隙流体传播,而横波(vs)只通过岩石基质传播。当地层含气或油时,vp发生变化,vs变化不大。利用vp、vs资料联合解释,可提高可靠性。当前野外地震勘探主要是纵波勘探,如何从常规剖面中提取横波,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利用Kirchhoff积分偏移直接从常规地震剖面中提取转换横波,用于烃类检测,并在准噶尔盆地腹部王西沙漠地区获得了成功,为今后的岩性勘探、储层预测、直接找油找气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转换 油气检测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P/S2P波分离及SVP横波分裂校正 被引量:1
19
作者 岳媛媛 钱忠平 +3 位作者 聂红梅 孙鹏远 邓志文 李建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4-1381,共8页
对于横波源地震勘探,从资料中提取裂缝信息并进行快、慢横波分离和横波分裂校正,对于方位各向异性横波地震数据成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横波源勘探数据中的SP转换波(横波转换的纵波)与纵波源勘探数据中的PS转换波(纵波转换的横波),二... 对于横波源地震勘探,从资料中提取裂缝信息并进行快、慢横波分离和横波分裂校正,对于方位各向异性横波地震数据成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横波源勘探数据中的SP转换波(横波转换的纵波)与纵波源勘探数据中的PS转换波(纵波转换的横波),二者之间的差异只是横波分裂发生在下行波或上行波传播过程中。因此,SP波横波分裂特征与PS波类似。本文将PS波的切向能量最小化方法应用到SP横波分裂分析,以求取地下裂缝方向。在三维九分量(3D9C)实际数据应用时,形成了在横波源SP波地震数据CCP(共转换点)道集抽取及动校正等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分方位叠加并求取CCP对应的裂缝方向,再进行快、慢转换纵(S1P、S2P)波分离的技术流程。同时,还提出了在快、慢波叠加剖面上拾取层位获取时差的策略,应用该时差进行横波分裂校正后,得到去除了横波分裂效应的转换纵(SVP)波,剖面成像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合成数据及实际数据应用结果均表明,S1P和S2P波成像剖面较分离前有明显改善,横波分裂校正后SVP反射能量得到进一步增强,验证了本文方法在实际SP波地震数据进行快、慢波分离和横波分裂校正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分裂 快慢波分离 横波震源 横波转换纵(S1P)波 横波转换纵(S2P)波 SV波转换纵(SVP)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田东2孔VSP测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苏萍 王世瑞 +5 位作者 勾精为 何长文 袁亮 张炳光 程功林 赵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6-580,共5页
主要阐述了对淮南煤田东2孔VSP测井资料进行处理、解释的初步成果及其在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在处理过程中使用了三分量数据重定向与合成,波场分离,分离后的上、下行P波进行反褶积,零井源距VSP走廊叠加等技术,将处理速度、走... 主要阐述了对淮南煤田东2孔VSP测井资料进行处理、解释的初步成果及其在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在处理过程中使用了三分量数据重定向与合成,波场分离,分离后的上、下行P波进行反褶积,零井源距VSP走廊叠加等技术,将处理速度、走廊叠加剖面用于煤田的层位标定,用转换横波速度对3D3C的PSV横波走时信息进行整理和推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煤田 波场分离 反褶积 转换横波 数据处理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