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换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用于中药组合前后成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能 梁逸曾 +1 位作者 王平 曾茂茂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31-636,共6页
以正十四烷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中药甘草(GUF)、甘遂(EKL)单味药材,以及其组成的药对(GUF-EKL)的挥发成分进行测定,基于一种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转换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和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 以正十四烷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中药甘草(GUF)、甘遂(EKL)单味药材,以及其组成的药对(GUF-EKL)的挥发成分进行测定,基于一种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转换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和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产生的二维色谱/质谱数据同时进行分辨和解析,获取各个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根据分辨得到的纯质谱在质谱库中进行相似检索以实现对组分的定性。利用AMWFA对组合前后的成分进行归属分析,然后采用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分别在甘草、甘遂及其药对中鉴定出52、51和63个成分,占各自挥发油成分的84%、90%和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移动窗口因子分析 甘草 甘遂 挥发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PZ谱分析法的非高斯脉动风压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蒋磊 李春祥 邓莹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0-608,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线性预测和Z转换(linear prediction and Z-transform,LPZ)谱分析法的非高斯脉动风压模拟算法.运用Johnson变换系统实现高斯随机过程到非高斯白噪声的转换;再使用LPZ对其进行数字滤波,进而得到所需的非高斯脉动风压.采用基... 提出一种基于线性预测和Z转换(linear prediction and Z-transform,LPZ)谱分析法的非高斯脉动风压模拟算法.运用Johnson变换系统实现高斯随机过程到非高斯白噪声的转换;再使用LPZ对其进行数字滤波,进而得到所需的非高斯脉动风压.采用基于LPZ谱分析法对单变量非高斯随机信号和非高斯脉动风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的非高斯信号和脉动风压的统计参数(峰度和偏度)与目标统计参数,以及模拟的功率谱与目标功率谱进行比较,验证了基于LPZ谱分析法的非高斯脉动风压模拟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斯脉动风压模拟 线性预测和Z转换分析 Johnson变换系统 数字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汉名词复合词形、义的基本特征
3
作者 常玲玲 《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本文以Chomsky的“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为主框架,再采用L·Bloomfield的句子“直接成分分析法”和Harris的”转换分析法”,描述德汉名词复合词的词形和语义特征:复合词的二元结构;主从性和不可交换性;可释性复合词的词义形成特... 本文以Chomsky的“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为主框架,再采用L·Bloomfield的句子“直接成分分析法”和Harris的”转换分析法”,描述德汉名词复合词的词形和语义特征:复合词的二元结构;主从性和不可交换性;可释性复合词的词义形成特征;半可释和不可释复合词词义的形成特征。本文最后还探讨了复合调形、义的特征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词 直接成分分析 二元结构 转换分析法 语义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双向脉冲式爆炸及其诱导的簇发振荡 被引量:7
4
作者 魏梦可 韩修静 +1 位作者 张晓芳 毕勤胜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4-911,共8页
簇发振荡普遍存在.探索通向簇发振荡的可能路径是簇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脉冲式爆炸(pulsedshaped explosion, PSE)'是一种最近被报道的可以诱发簇发振荡的新机制,其特征为平衡点和极限环表现出了与参数变化相关的脉冲式急剧... 簇发振荡普遍存在.探索通向簇发振荡的可能路径是簇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脉冲式爆炸(pulsedshaped explosion, PSE)'是一种最近被报道的可以诱发簇发振荡的新机制,其特征为平衡点和极限环表现出了与参数变化相关的脉冲式急剧量变. PSE会导致系统轨线急剧跃迁,从而诱发典型的簇发振荡.然而,目前报道的PSE中仅含有'单向的尖峰',未发现'双向的尖峰',且由其诱发的簇发振荡仅含单向的振荡簇.本文以多频激励Rayleigh系统为例,旨在揭示PSE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与此相关的簇发动力学.利用频率转换快慢分析法得到了Rayleigh系统的快子系统和慢变量.针对快子系统的分析表明,PSE表现出了较为复杂的动力学特性,其特征是PSE包含了正负双向两个不同的尖峰,此即所谓的正负双向PSE.其急剧量变行为,导致了系统轨线在单个振荡周期内出现正向和负向的多次跃迁,由此得到了由正负双向PSE所诱发的簇发振荡.根据吸引子类型分别揭示了点–点型和环–环型两类簇发振荡模式的产生机制.本文的研究给出了PSE的不同表现形式,丰富了多时间尺度下的簇发振荡的诱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发振荡 正负双向脉冲式爆炸 频率转换快慢分析 Rayleigh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式叉型滞后簇发振荡及其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毅 韩修静 毕勤胜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8-236,共9页
簇发振荡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中广泛存在的快慢动力学现象,其具有与通常的振荡显著不同的特性.根据不同的动力学机制可将其分为多种模式,例如,"点–点"型簇发振荡和"点–环"型簇发振荡等.叉型滞后簇发振荡是由延迟... 簇发振荡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中广泛存在的快慢动力学现象,其具有与通常的振荡显著不同的特性.根据不同的动力学机制可将其分为多种模式,例如,"点–点"型簇发振荡和"点–环"型簇发振荡等.叉型滞后簇发振荡是由延迟叉型分岔诱发的一类具有简单动力学特性的"点–点"型簇发振荡.研究以多频参数激励Duffing系统为例,旨在揭示一类与延迟叉型分岔相关的具有复杂动力学特性的簇发振荡,即串联式叉型滞后簇发振荡.考虑了一个参激频率是另一个的整倍数情形,利用"频率转换快慢分析法"得到了多频参数激励Duffing系统的快子系统和慢变量,分析了快子系统的分岔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快子系统可以产生两个甚至多个叉型分岔点;当慢变量穿越这些叉型分岔点时,形成了两个或多个叉型滞后簇发振荡;这些簇发振荡首尾相接,最终构成了所谓的串联式叉型滞后簇发振荡.此外,分析了参数对串联式叉型滞后簇发振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FFING系统 慢变周期参数 延迟叉型分岔 串联式簇发振荡 频率转换快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