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油蟠9号’桃套袋果实花色苷合成的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
1
作者 丁体玉 马欣欣 +3 位作者 于雪丽 周瑞金 王力荣 赵亚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7-829,共13页
油蟠桃‘中油蟠9号’果实套袋后外果皮有花色苷合成呈现色泽微红,此类型桃适宜套袋栽培,满足消费者对色泽品相的追求。本研究以‘中油蟠9号’盛花后89 d和102 d套袋果实外果皮为试验材料,对‘中油蟠9号’果实套袋后色泽形成原因进行转... 油蟠桃‘中油蟠9号’果实套袋后外果皮有花色苷合成呈现色泽微红,此类型桃适宜套袋栽培,满足消费者对色泽品相的追求。本研究以‘中油蟠9号’盛花后89 d和102 d套袋果实外果皮为试验材料,对‘中油蟠9号’果实套袋后色泽形成原因进行转录组、代谢组以及双组学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分析共鉴定265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与花色苷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6个,如花色苷合成途径早期结构基因PpPAL,PpC4H,Pp4CLs,PpCHSs,PtpCHIs,PpF3H,PpF3′H,花色苷合成途径晚期结构基因PpDFR,PpANS,PpUFGT,PpGST,以及56个特异性上调表达的转录因子和光受体基因PpCRY3和PpUVR8.3,这些基因均上调表达,表达模式与花色苷含量相关。利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发育阶段外果皮中类黄酮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变化,共检测到112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矢车菊素-3,5-二-O-葡萄糖苷显著上调,Log2FC差异倍数最高为16.8。矢车菊素-3,5-O-葡萄糖苷是‘中油蟠9号’套袋果实外果皮呈现红色的主要代谢物。结合双组学联合分析和转录因子结果,推测套袋遮光下PpBL、PpNAC1上调表达激活花色苷调节基因PpMYB10.1的表达,促进花色苷结构基因催化合成矢车菊素-3,5-二-O-葡萄糖苷,使‘中油蟠9号’外果皮呈现红色。研究结果有助于分析遮光下桃果实花色苷合成模式,为筛选更多适宜套袋栽培的优质蟠桃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 ‘中油蟠9号’ 花色苷 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植物呈色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聪 金雨晴 +8 位作者 王莹 柯裴蓓 陈燕 吴玲 黄欣 徐秋霞 谷青青 曹凡 李玉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2,共12页
花、叶、果实等组织器官呈现不同颜色是植物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其呈色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转录组和代谢组等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对植物体内呈色相关基因和代谢物的鉴定,为植物呈色机制研究提供了支撑。本文基于近几年... 花、叶、果实等组织器官呈现不同颜色是植物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其呈色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转录组和代谢组等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对植物体内呈色相关基因和代谢物的鉴定,为植物呈色机制研究提供了支撑。本文基于近几年国内外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在植物不同组织器官呈色上的研究报道,探讨了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技术在植物呈色中的应用,总结了影响植物花、叶、果实、根、茎、种子等组织器官呈色的主要调节因子,包括合成途径、转录因子、结构基因、代谢物等。此外,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阐述了突变、外界因素对植物呈色的影响,列举了相关合成途径、转录因子、结构基因以及代谢物等调节因子,并探讨了其呈色机制。最后,对目前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植物呈色机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问题,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后续植物呈色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 代谢 呈色机制 研究进展 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1-MCP对梨果皮蜡质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3
作者 于宛婷 张鑫楠 +2 位作者 孙晓楠 王文辉 贾晓辉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5,共13页
【目的】通过分析1-MCP对常温货架期梨果皮蜡质合成代谢基因的影响,为探究1-MCP调控梨果皮油腻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露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Yuluxiang’)为试材,采用1.0μL·L^(-1)的1-MCP熏蒸24 h,以未经... 【目的】通过分析1-MCP对常温货架期梨果皮蜡质合成代谢基因的影响,为探究1-MCP调控梨果皮油腻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露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Yuluxiang’)为试材,采用1.0μL·L^(-1)的1-MCP熏蒸24 h,以未经处理的果实为对照,于20℃货架21 d,持续观察果实外观变化,每隔7 d取一次梨果皮冻样并用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RT-q PCR技术验证显著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货架前14 d,1-MCP处理的果实外观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同时果面亮度L值较对照更低;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相比于货架0 d和14 d,两组梨果在货架第7天上调和下调表达的显著差异基因数均最多,且此时期果实外观差异最明显;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货架第7天,共95个显著差异基因富集到脂质代谢通路,这些基因参与脂肪酸的延伸、合成和降解等脂质次级代谢途径;RT-q PCR验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显著抑制货架7 d、14 d的Py LACS9、Py KCS20和Py CER1基因的上调表达,抑制货架第7天的Py PL-DALPHA4和Py FAD2基因的上调表达,通过上述验证了1-MCP对玉露香梨果皮蜡质合成代谢基因表达模式的调控作用;Py LACS9与果面亮度L值呈显著正相关(r=0.99,p<0.05),因此推测Py LACS9可能是导致常温贮藏下玉露香梨果皮油腻化的关键基因。【结论】1-MCP处理能够维持常温货架期玉露香梨果实较好的外观品质和较低的L值,1-MCP可能通过调控果皮蜡质合成代谢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果皮油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露香梨 油腻化 1-甲基环丙烯 转录 蜡质合成代谢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代谢联合组学解析水杨酸调节脂质代谢减轻采后李果实冷害机制
4
作者 郭楠 肖国芳 +1 位作者 乔婷 杨杨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1-321,共11页
旨在从脂质代谢的角度探讨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减轻李果实冷害的潜在机制。以‘大紫’李为研究对象,评价外源SA处理对0℃贮藏条件下果实冷害指数、冷害发生率、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脂氧合酶活性及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的影... 旨在从脂质代谢的角度探讨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减轻李果实冷害的潜在机制。以‘大紫’李为研究对象,评价外源SA处理对0℃贮藏条件下果实冷害指数、冷害发生率、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脂氧合酶活性及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的影响,并对贮藏第18天的果实展开转录-代谢联合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在低温胁迫发生时,SA通过抑制膜脂降解、减轻膜脂过氧化反应、调节内源茉莉酸合成缓解冷害损伤,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ERF)与这一过程具有潜在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SA缓解冷害损伤与抑制低温胁迫对膜脂的降解和氧化损伤作用及调节内源茉莉酸合成通路关键基因密切相关,ERF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果实 水杨酸 冷害 脂质代谢 转录-代谢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转录组分析
5
作者 羊青 顾学金 +6 位作者 王清隆 张旻 晏小霞 汤欢 王祝年 冯世秀 王茂媛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4,共14页
牛大力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药食同源植物,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糖类。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糖类物质合成的规律及其内在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以3年生(NG3)、7年生(NG7)、10年生(NG10)和15年生(NG15)4个生长年份的牛大力根为... 牛大力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药食同源植物,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糖类。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糖类物质合成的规律及其内在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以3年生(NG3)、7年生(NG7)、10年生(NG10)和15年生(NG15)4个生长年份的牛大力根为研究对象,测定总多糖、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并完成转录组测序,筛选分析不同年份间牛大力根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重点解析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DEGs的功能。糖类和淀粉物质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年份的增长,总多糖与淀粉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生长至15年时的含量最高,而蔗糖含量在3年时最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转录组测序发现,随着生长年份跨度增加,NG3vs NG7、NG3 vsNG10和NG3 vs NG15对比的DEGs总数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26、1848和1937个。进一步挖掘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中的DEGs,共有62个DEGs在3个比较组中差异表达,其中,蔗糖合成基因的表达量随年份增加而下降,淀粉合成基因随年份的增加较淀粉降解基因占主导,纤维素降解酶随年份增加表达量降低。最终筛选出5个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其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牛大力在3~7年时处于生长活跃期,以蔗糖、纤维素和淀粉的合成为主,促进根部快速膨大发育。生长至7年时,以淀粉的积累、蔗糖的分解和纤维素的降解为特征,进入生长平稳期。本研究对于牛大力根膨大特性的研究、高成薯性牛大力种质创新和科学采收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生长年份 淀粉 蔗糖代谢 转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测序联合代谢组学数据探究肉苁蓉总苷拟雌激素作用机制
6
作者 宋辉 单文猜 +3 位作者 黄晓俏 王玉涵 韩栩楠 谷天姝 《特产研究》 2025年第3期7-16,26,共11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及联合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探讨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 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机制。试验以性未成熟的雌性SD大鼠(视为雌激素水平为零)为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己烯雌酚对照组、GCs给药组,另... 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及联合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探讨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 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机制。试验以性未成熟的雌性SD大鼠(视为雌激素水平为零)为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己烯雌酚对照组、GCs给药组,另设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对照组。各组灌胃生理盐水或等体积药物,早、晚各一次,给药均持续3 d。各组随机取子宫组织进行RNA-Seq转录组测序,并对转录组测序数据和试验前期靶向代谢组学数据进行联合分析,从转录水平和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共同揭示GCs拟雌激素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通过RNA-Seq测序发现,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调控的关键基因有46个,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为雌激素反应、氮化合物代谢过程的正向调控、发育过程、生物过程的正向调节等;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为雌激素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联合分析表明,代谢组与转录组共有通路16条,DEGs与DEMs相关性分析表明,牛磺酸及Gad2、Gad1、Ggt1、Ggt5、Cdo1;柠檬酸及Gldc;鸟氨酸与Pycrl、Pycr1;脯氨酸与Ckmt1、Sat1、Pycr1、Pycrl、Aoc1;-酮戊二酸与Pdha1l1、Ogdhl是GCs拟雌激素作用的关键候选代谢物及候选基因。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调控的关键基因有46个,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为雌激素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牛磺酸及Gad2、Gad1、Ggt1、Ggt5、Cdo1;柠檬酸及Gldc;鸟氨酸与Pycrl、Pycr1;脯氨酸与Ckmt1、Sat1、Pycr1、Pycrl、Aoc1;-酮戊二酸与Pdha1l1、Ogdhl是GCs拟雌激素作用的关键候选代谢物及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肉苁蓉总苷拟雌激素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总苷 拟雌激素 转录 代谢 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解析马蔺花瓣花青素积累机制
7
作者 李楠 毛培春 +3 位作者 郑明利 云岚 田小霞 孟林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9,共14页
马蔺的花色形成与其花瓣中花青素含量密切相关。为解析马蔺花青素积累过程及其基因调控途径,以现蕾期和盛花期两种花色(紫罗兰色和浅蓝色)的马蔺花瓣为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高通量RNA测序方法对其进行转录组和花瓣花青素... 马蔺的花色形成与其花瓣中花青素含量密切相关。为解析马蔺花青素积累过程及其基因调控途径,以现蕾期和盛花期两种花色(紫罗兰色和浅蓝色)的马蔺花瓣为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高通量RNA测序方法对其进行转录组和花瓣花青素合成相关代谢靶向代谢组测试分析。花青素靶向代谢分析表明,在马蔺花瓣中共鉴定出46种花青素代谢物,现蕾期紫罗兰色-浅蓝色和盛花期紫罗兰色-浅蓝色两个比较组中分别检测出34种和32种差异代谢物。转录组分析表明现蕾期紫罗兰色-浅蓝色和盛花期紫罗兰色-浅蓝色分别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6774个和25371个,参与花青素合成的结构基因有37个,编码8个关键酶。联合分析筛选出11种代谢物和23个基因,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CHS、CHI、F3H、DFR、3AT、BZ1等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花青素代谢物的积累显著相关。综上,马蔺花色差异的关键代谢物为:二氢杨梅素、飞燕草素、飞燕草素-3-O-槐糖苷、飞燕草素-3-O-(6-O-丙二酰-β-D-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桑布双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芸香糖苷和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这些代谢物的合成和积累受F3’H、DFR、3AT和BZ1基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 花色 代谢 转录 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揭示白长果桑独特香味物质组成及其合成途径
8
作者 武华周 皇晶晶 +4 位作者 娄德钊 耿涛 林培群 王树昌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1-841,共11页
桑葚是一种营养丰富、药食同源果树,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香气是桑葚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起到重要作用。白长果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桑葚品种,它能散发出浓烈的类似于奶油的香味,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但关于这种香味形成... 桑葚是一种营养丰富、药食同源果树,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香气是桑葚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起到重要作用。白长果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桑葚品种,它能散发出浓烈的类似于奶油的香味,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但关于这种香味形成的关键代谢物和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GC-MS和RNA-seq技术,检测白长果和无特殊香味的红长果桑的关键香味物质(VOCs)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2个桑葚品种共检测出661种挥发性代谢物,其中多数在白长果桑中有更高的相对含量,且47种仅在白长果桑中存在,表明白长果桑含有丰富的VOCs。312种代谢物被鉴定为差异代谢物;结合VOCs感官注释信息和相对含量,其中70种候选VOCs被注释为与甜、香、椰子味和奶油味的感官形成有关,可能是白长果桑独特香气形成的关键代谢物;利用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分析,最终确定γ-葵内酯为白长果桑特殊香气形成的关键VOC;通过RNA-seq鉴定19个与酯类合成相关的关键结构基因(包括AAT、ACX、ALDH、CYP、EHL、FAD、HPL、LOX),这些结构基因多在白长果桑果实中的高表达,可能是形成其特殊奶油香味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不同种类桑葚的香气差异研究提供依据,为后续桑葚的品种改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代谢 相对气味活度值 γ-葵内酯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1-MCP与EBR联合处理对鲜黄花菜采后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可昕 韩晨瑞 +1 位作者 孙敏敏 曹建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9-288,共10页
利用不同剂量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onolide,EBR)及其联合处理鲜黄花菜并进行为期15 d的贮藏实验(贮藏温度-1~1℃),通过测定理化指标并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研究1-MCP与EBR及其联合处... 利用不同剂量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onolide,EBR)及其联合处理鲜黄花菜并进行为期15 d的贮藏实验(贮藏温度-1~1℃),通过测定理化指标并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研究1-MCP与EBR及其联合处理对鲜黄花菜采后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使用1μL/L 1-MCP与1 mg/L EBR联合处理能够比单独处理更有效地延缓鲜黄花菜的黄化、伸长、软化、开散、质量损失、叶绿素降解等不良变化,从而极大地维持黄花菜花蕾的贮藏品质。转录组学分析表明,1-MCP与EBR联合处理调控了黄花菜衰老进程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抑制了乙烯的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转录,激活了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改变了黄花菜体内衰老类和生长类植物激素的代谢平衡。1-MCP与EBR联合处理抑制了叶绿素降解途径相关基因转录,有利于保持鲜黄花菜品质;联合处理也抑制了与衰老密切相关的E3泛素连接酶基因的转录,从而延缓细胞中蛋白质降解,推迟鲜黄花菜采后衰老的生理进程。研究结果可为延缓鲜黄花菜花蕾的采后衰老和保持贮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黄花菜 1-甲基环丙烯 2 4-表油菜素内酯 联合处理 采后衰老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腋芽形成发育过程的转录组分析
10
作者 李旭娟 李纯佳 +4 位作者 刘洪博 徐超华 林秀琴 陆鑫 刘新龙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18,共17页
【目的】发掘甘蔗腋芽形成发育关键代谢通路和调控基因,为甘蔗优良品种选育及遗传改良策略制定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XTT22)’为材料,分别选取其幼嫩、半大、成型、成熟腋芽,以茎尖生长点为对照。首先通过RNA-... 【目的】发掘甘蔗腋芽形成发育关键代谢通路和调控基因,为甘蔗优良品种选育及遗传改良策略制定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XTT22)’为材料,分别选取其幼嫩、半大、成型、成熟腋芽,以茎尖生长点为对照。首先通过RNA-seq获得甘蔗腋芽形成发育4个时期的转录组文库,然后使用DESeq2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开展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再通过RT-q 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最后通过WGCNA挖掘与甘蔗腋芽形成发育相关的核心基因。【结果】甘蔗腋芽形成发育4个时期共获得62 630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主要富集在甘露糖型O-聚糖的生物合成、吲哚生物碱生物合成、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等通路;KEGG富集通路网络分析表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氰胺酸代谢以及苯丙烷类物质生物合成等通路是腋芽形成发育中共同富集的核心通路,而β-丙氨酸代谢和氮代谢是幼嫩腋芽发育期的特有核心通路;C-5支链二元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脂肪酸延生通路分别是成型芽和成熟芽特有富集核心通路。9个表达趋势变化明显的DEGs的RT-qPCR结果与RNA-seq结果呈现相似的表达模式。WGCNA分析鉴定了UBR7、IRK和POLD等20个与甘蔗腋芽形成发育相关的核心基因。【结论】甘蔗腋芽形成发育过程中需要以甘露糖型O-聚糖、蔗糖、淀粉和氮素等作为物质和能量基础,同时还需要合成植物激素和次生代谢物来调控相关生长发育过程;UBR7、IRK以及POLD等基因可能在甘蔗腋芽形成发育中发挥正调控作用,而DGK1、PCaP1、LSD1等基因可能负调控甘蔗腋芽形成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腋芽形成发育 转录测序 代谢通路 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太阳’墨兰不同叶色时期的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
11
作者 高洁 相楚嫣 +2 位作者 赵俊宏 潘启明 杨凤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17-30,共14页
【目的】探明‘红太阳’墨兰不同叶色变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变化模式,为墨兰叶色改良提供指导。【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红太阳’墨兰红色、黄色以及绿色叶片进行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通路,同时对转录组和... 【目的】探明‘红太阳’墨兰不同叶色变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变化模式,为墨兰叶色改良提供指导。【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红太阳’墨兰红色、黄色以及绿色叶片进行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通路,同时对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并对筛选出的关键差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的验证。【结果】从红叶向黄叶转变过程中一共筛选到861个差异基因(DEGs),其中上调基因数为204个、下调基因数为657个;从黄叶向绿叶转变过程中一共筛选到815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有492个、下调基因有323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色素合成和代谢相关通路上的基因在‘红太阳’墨兰叶色变化过程中均出现显著富集。在叶色转变过程中,MYB、NAC、WRKY以及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表达量出现显著性差异。与代谢组数据联合分析发现,黄酮类、异黄酮类化合物、黄酮和黄酮醇以及代谢物合成途径中的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在‘红太阳’墨兰叶色变化过程中显著富集。类黄酮代谢途径中共鉴定出26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在红叶向黄叶转变过程中均表现出显著下调,5种差异代谢物的含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显著下降。在黄叶向绿叶的转变中,17个基因和2种代谢物(新橙皮苷和柚皮苷查尔酮)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花青苷合成前体物质含量以及相关合成酶基因表达量的降低导致‘红太阳’墨兰叶片红色逐渐消失,光合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高表达是导致‘红太阳’墨兰叶色由黄最后变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兰 叶色变异 转录 联合分析 相关性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皮色素合成相关通路的转录组-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佳伟 马钰聪 +7 位作者 杨鑫雷 王梅 崔顺立 侯名语 刘立峰 胡梦蝶 蒋晓霞 穆国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0-254,共15页
花青素是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而关于花青素合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花青素类型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紫珍珠、红珍珠、G110和白珍珠为研究材料,取开花后30 d和45 d样品进行转录组、代谢组分析... 花青素是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而关于花青素合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花青素类型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紫珍珠、红珍珠、G110和白珍珠为研究材料,取开花后30 d和45 d样品进行转录组、代谢组分析以及双组学联合分析。RNA-Seq分析共鉴定出32805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通量分析表明不同组别具有差异。GO分析结果表明,在氧化还原过程、花色苷化合物生物合成过程和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富集到与种皮颜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34个、21个和19个。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进行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代谢物包括原花青素、矮牵牛素、芍药素、锦葵素、飞燕草素和矢车菊素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原花青素A1、A2、B2、B3,飞燕草素和矢车菊素在各个比较组显著上调,差异倍数为5.82~19.52。差异表达代谢物KEGG分析共富集到2条代谢通路,分别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转录组-代谢组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类黄酮生物合成是种皮颜色形成的关键合成通路,飞燕草素和矢车菊素为主要差异表达代谢物。选择6个富集通路中的20个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开花后30 d的G110相对于白珍珠中有12个基因被验证;开花后30 d的红珍珠相对于白珍珠中有12个基因被验证;开花后30 d的紫珍珠相对于白珍珠中有10个基因被验证;开花后45 d的G110相对于白珍珠中有2个基因被验证;开花后45 d的红珍珠相对于白珍珠中有7个基因被验证;开花后45 d的紫珍珠相对于白珍珠中有4个基因被验证,验证结果与转录组结果趋势一致。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花生种皮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理提供信息基础,同时对选育富含花青素的花生品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青素 黄酮类生物合成 转录-代谢联合分析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子仁糖代谢转录组-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钰聪 赵雨露 +6 位作者 李佳伟 刘彬 王春妹 张敏 张利苹 蒋晓霞 穆国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43-1154,共12页
花生的营养保健价值不断受到重视,鲜食花生尤其是高糖甜花生逐渐被消费者喜爱。在花生品质育种中,子仁糖分已成为当今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糖代谢分子调控机理的研究凸显重要。花生糖含量是花生品质性状的决定因子之一。本研究中的高糖... 花生的营养保健价值不断受到重视,鲜食花生尤其是高糖甜花生逐渐被消费者喜爱。在花生品质育种中,子仁糖分已成为当今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糖代谢分子调控机理的研究凸显重要。花生糖含量是花生品质性状的决定因子之一。本研究中的高糖花生品系DJ的含糖量和普通花生品系DG存在品种间显著差异。糖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DJ子仁总糖、可溶性糖及蔗糖含量分别是DG的2.4倍(P<0.001)、2.3倍(P<0.001)和4.0倍(P<0.001)。RNA-seq及KEGG分析结果表明,富集到3371个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出4条与糖代谢密切相关代谢通路。筛选出与糖代谢相关的通路主干结构基因7个,包括arahy.53FINS(SS)、arahy.EMU47I(FBP)、arahy.N1N6FA(HK)、arahy.R3ZIXT(MAN)、arahy.VLU73I(PFK)、arahy.7JQX15(GPI)和arahy.CM68RF(TPSA);与衍生物相关的基因8个,包括arahy.8W34DS(USP)、arahy.PFN41B(RHM)、arahy.55VZFW(GMLS)、arahy.0RJM1Q(UGDH)、arahy.P7D082(UGDH)、arahy.9GGB7F(UGE)、arahy.FEY4ZS(GLCAK)和arahy.SAFK3A(GALE);新基因1个Arachis_hypogaea_newGene_10987(GAE)。在差异代谢物中定位到蔗糖、果糖、海藻糖、1-磷酸甘露糖、腺苷二磷酸葡萄糖、二磷酸尿苷乙酰氨基葡萄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等,其中蔗糖、果糖、海藻糖显著上调,差异倍数分别为1.18、1.33和8.37。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和蔗糖代谢与果糖和甘露糖代谢是糖代谢的关键通路,蔗糖、果糖和海藻糖为主要差异代谢物质。16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结果表明,调控趋势与转录组学趋势一致。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入探究花生子仁糖代谢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子仁 代谢 转录代谢联合分析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代谢组分析方法及其在药物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玉 李赫健 冯成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8-76,共9页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目前高通量整合分析技术是获取最终生物学信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对传统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方法的一次革命性变革。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二者联合应用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泛应用在药物作用...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目前高通量整合分析技术是获取最终生物学信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对传统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方法的一次革命性变革。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二者联合应用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泛应用在药物作用机理研究相关的各个领域,如新药开发、提高药效和评价药物毒性、指导药物联合治疗等方面,已成为研究药物作用机理中不可或缺的筛选阶段。同时对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四种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对不同联合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阐述了近几年两组学联合分析方法在药物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展望其下一步的发展前景与挑战,以期探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及其二者联合应用在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的策略,为今后药物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进而基于现有研究基础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 代谢 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方法 药物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虾酱代谢物组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佳乐 郑兰萍 +4 位作者 刘颖 刘敏 陈亚泉 龙肇 付湘晋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3,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虾酱非挥发性小分子组成。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山东、广东、河北地区虾酱中的代谢物进行检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识别不同产地虾酱特征性代谢物。结果:虾酱富含氨基酸、脂...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虾酱非挥发性小分子组成。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山东、广东、河北地区虾酱中的代谢物进行检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识别不同产地虾酱特征性代谢物。结果:虾酱富含氨基酸、脂肪酸类代谢物,形成了大量N-脂酰化合物,相对含量高的有肉桂酸、11’-羧基-α-铬醇和β-亮氨酸等,虾酱中还新发现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6-羟基褪黑素、γ-谷氨酰胺-5-羟基色氨酸等积极神经递质类活性物质;山东虾酱主要有肉桂酸、β-亮氨酸等特征代谢物;广东虾酱主要有12-Hete-T和N-油酰牛磺酸等特征代谢物;河北虾酱主要有二十碳五烯酸和花青素-3-O-(6’-丙酰基阿拉伯糖苷)等特征代谢物。结论:虾酱富含β-亮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甘氨酸等小分子物质和牛磺酸、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生物活性成分。不同产地虾酱中代谢产物组成具有一定的产地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酱 代谢 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特征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果树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许秋健 李丽 +5 位作者 王松标 马小卫 武红霞 许文天 梁清志 陈杰忠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3-1424,共12页
随着系统生物学研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通量、高效的多组学联合分析已经成为园艺植物研究领域最热衷的高新技术手段。更多的研究将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应用于果树生理遗传机制及其调控的解析,获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代谢组和转录组的... 随着系统生物学研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通量、高效的多组学联合分析已经成为园艺植物研究领域最热衷的高新技术手段。更多的研究将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应用于果树生理遗传机制及其调控的解析,获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代谢组和转录组的整合,可以实现组学间的相互验证,既从转录层面预测代谢物的变化,又从代谢层面验证基因转录的结果;可以深入解析代谢谱和转录谱间的相互关系和果树各项生物系统的代谢机制。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在果树的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环境响应、免疫互作机制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生理机制 代谢 转录 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学视角分析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罗琴 刘丁语 +10 位作者 刘宝玲 乔常宏 陈翔宇 何振文 王晓虎 陈晶 张翩 黄元 王刚 刘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4-561,共8页
病毒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与重组,如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使得疫苗提供的保护有限。同时,有效抗病毒药物的缺乏使得病毒感染后治疗困难... 病毒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与重组,如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使得疫苗提供的保护有限。同时,有效抗病毒药物的缺乏使得病毒感染后治疗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防控方法来预防病毒感染。中药因具有成分安全、不易产生耐药性且能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病毒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抗病毒研究中。传统中药为抗病毒药物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但传统试验手段进行抗病毒药物研发耗时久且工作量大,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利用组学数据分析药物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筛选、评价药物疗效和发现新的药物靶点的有力手段。因此,笔者总结分析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联合分析在中药抗病毒中的研究进展,通过不同组学视角分析中药在抗病毒研究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药的抗病毒机制,还可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病毒作用 转录 蛋白质 代谢 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薛守宇 朱涛 +1 位作者 李冰冰 李涛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共13页
随着测序技术及质谱技术的发展,获得高通量的测序数据和质谱数据的方法越来越方便,系统生物学通过整合生物系统中诸多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组分以研究复杂生物过程的机制。组学是基于高通量分析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依据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基因... 随着测序技术及质谱技术的发展,获得高通量的测序数据和质谱数据的方法越来越方便,系统生物学通过整合生物系统中诸多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组分以研究复杂生物过程的机制。组学是基于高通量分析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依据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不同组学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反应基因结构信息、转录水平、蛋白质丰度及生理代谢等情况。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组学联合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复杂的生物学机制的解析,其中转录组和代谢组是比较成熟、深入和简便的技术。在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中,转录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与代谢组检测到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关联分析,可以从原因和结果两个层次分析植物体内在变化,锁定与代谢物变化的重点通路,进而构建核心调控网络,从而揭示其内在规律。转录组与代谢组的关联分析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基于KEGG通路的注释和富集分析、基于皮尔逊的相关性分析和基于降维的模型构建确定关联关系。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的方法已在许多重要的农作物上应用,包含小麦、大豆、番茄、玉米、棉花、烟草和水稻等。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在植物逆境胁迫和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作物育种和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也为无参考基因组的非模式植物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 代谢 联合分析 逆境胁迫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及代谢组联合解析玉米响应花粒期高温胁迫机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川 乔江方 +4 位作者 黄璐 张美微 张盼盼 牛军 刘京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1,共14页
为了探明我国玉米主要推广品种郑单958、先玉335花粒期高温胁迫下基因表达及代谢物差异,挖掘玉米响应高温胁迫的关键基因及代谢物,利用Illumina HiSeq^TM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郑单958、先玉335高温胁迫7,14 d的穗位叶及对照叶进行... 为了探明我国玉米主要推广品种郑单958、先玉335花粒期高温胁迫下基因表达及代谢物差异,挖掘玉米响应高温胁迫的关键基因及代谢物,利用Illumina HiSeq^TM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郑单958、先玉335高温胁迫7,14 d的穗位叶及对照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测序技术对样品进行高通量代谢物测序。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14.81 Gb干净序列。郑单958高温胁迫7 d后检测到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4个为上调基因。继续高温胁迫14 d共检测到30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30个为上调基因。高温胁迫7 d与高温胁迫14 d对比组中检测到14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47个为上调基因。先玉335高温胁迫7 d后共检测到381个差异表达基因,164个上调基因。继续高温胁迫14 d后共检测到299个差异表达基因,226个为上调基因。高温胁迫7 d与高温胁迫14 d对比组中共检测到248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75个上调基因。在郑单958、先玉335高温胁迫7 d后对比组中检测到664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253个上调基因。在郑单958、先玉335高温胁迫14 d对比组中检测到595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110个上调基因。代谢物测序共检测到654个代谢物,郑单958高温胁迫7 d后共检测出28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5个代谢通路中。高温胁迫14 d后共检测出54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13个代谢通路中,其中9个差异代谢物呈上调表达。先玉335高温胁迫7 d后检测出98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24个代谢通路中,其中43个差异代谢物呈上调表达。先玉335高温胁迫14 d后共检测出38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13个代谢通路中,其中14个上调表达。郑单958高温胁迫7 d与先玉335高温胁迫7 d对比组共检测出144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36个代谢通路中,其中81个差异代谢物呈上调表达。郑单958高温胁迫14 d与先玉335高温胁迫14 d对比组共检测出158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40个代谢通路中,其中81个差异代谢物呈上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温胁迫 花粒期 高通量转录测序 代谢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及代谢组联合解析胡麻根部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玮 赵利 +7 位作者 张建平 齐燕妮 王利民 谢亚萍 李闻娟 党照 袁明璐 张艳萍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1-1164,共14页
通过“广靶代谢组+转录组”联合分析方法,对NaCl胁迫下胡麻(Linure usitatissmum)耐盐种质资源R40和敏感资源R24根部差异表达基因与差异积累代谢物进行共表达分析,以探明代谢物与关键基因的协同变化情况,阐明胡麻的耐盐代谢过程和变化规... 通过“广靶代谢组+转录组”联合分析方法,对NaCl胁迫下胡麻(Linure usitatissmum)耐盐种质资源R40和敏感资源R24根部差异表达基因与差异积累代谢物进行共表达分析,以探明代谢物与关键基因的协同变化情况,阐明胡麻的耐盐代谢过程和变化规律,发掘胡麻中可能调控抗盐代谢途径的重要基因。共鉴定出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741个,其中下调409个,上调332个,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30233条,其中上调15827条,下调14406条,有注释结果的转录因子13015个。富集前十的代谢物几乎都有相对应的功能转录因子富集,如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苯丙素的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花青素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等通路均有对应的转录因子参与其中。胡麻根部在盐胁迫下调控抗盐代谢途径的重要基因主要以参与调控糖类代谢为主,增强细胞的渗透压,从而有效降低盐碱胁迫的伤害;筛选出的8个候选基因与5个代谢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每一个代谢物与一个或多个基因相关联,色氨酸–生长素通路发现,GH3基因是一种典型的与植物生长素原初反应相关的基因,在植物的抗逆防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根部 转录 代谢 联合分析 盐胁迫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