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4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大豆GmERD15c参与盐胁迫下类黄酮的生物合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乐乐 宋文迪 +4 位作者 边嘉珅 李阳 杨双胜 陈紫怡 李晓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3-252,共10页
【目的】大豆GmERD15c是ERD15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探究盐胁迫下转GmERD15c基因大豆株系的基因表达及物质代谢情况,揭示其与大豆耐盐性的关系。【方法】以转GmERD15c基因大豆株系及其受体大豆‘东农50’为材料,经盐胁迫处理后,采取根... 【目的】大豆GmERD15c是ERD15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探究盐胁迫下转GmERD15c基因大豆株系的基因表达及物质代谢情况,揭示其与大豆耐盐性的关系。【方法】以转GmERD15c基因大豆株系及其受体大豆‘东农50’为材料,经盐胁迫处理后,采取根部进行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盐胁迫前后差异代谢物在类黄酮合成通路变化较大,胁迫后的代谢产物二氢山奈酚、儿茶素和槲皮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且槲皮素含量在转GmERD15c基因株系中更高。同时,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发现,GmERD15c基因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酶关系密切。【结论】盐胁迫下,大豆GmERD15c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类黄酮合成相关的酶类进而影响类黄酮的生物合成,而类黄酮可以减轻盐分引起的氧化应激,为后续揭示GmERD15c基因的耐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ERD15 类黄酮 转录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遮阴胁迫下甘薯的代谢响应途径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雁楠 陈金金 +9 位作者 卞倩倩 胡琳琳 张莉 尹雨萌 乔守晨 曹郭郑 康志河 赵国瑞 杨国红 杨育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85-1798,共14页
甘薯是喜光作物,但其在套种栽培模式中一般处于低位被遮阴,大田生长中后期也时常面临阴雨寡照天气而影响块根干物质积累,因此,解析甘薯在遮阴胁迫下的代谢响应途径可为其耐荫性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甘薯品种郑红23号进行透光... 甘薯是喜光作物,但其在套种栽培模式中一般处于低位被遮阴,大田生长中后期也时常面临阴雨寡照天气而影响块根干物质积累,因此,解析甘薯在遮阴胁迫下的代谢响应途径可为其耐荫性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甘薯品种郑红23号进行透光率50%的遮阴胁迫15 d后发现,遮阴胁迫下郑红23号的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较自然光照下均显著提高;叶绿素光系统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潜在活性(Fv/Fo)和光合性能综合指数(PIABS)在遮阴胁迫下均显著下降;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显著降低,SOD酶和POD酶活性则显著提高;此外,遮阴胁迫显著提高了郑红23号的蔓长和比叶面积,根鲜重则显著降低。对遮阴胁迫和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叶片组织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主要共同富集于苯丙素合成途径、糖代谢相关途径、鞘脂代谢途径和精氨酸合成途径。苯丙素合成途径富集到的上调差异表达基因多数为POD酶家族基因,说明遮阴胁迫触发了甘薯的ROS活性氧清除系统。同时,遮阴胁迫降低了甘薯植株的糖代谢水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淀粉合成与降解均受到抑制,块根膨大受阻。而鞘脂及精氨酸代谢途径则可能通过提高生物膜的稳定性以及增加多胺类抗逆因子的合成底物来使植株更好地适应遮阴胁迫。以上结果为理解遮阴胁迫下甘薯的代谢响应途径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遮阴胁迫 转录 代谢 响应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光照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
3
作者 宋思言 陈玲 +3 位作者 王亚宁 房经贵 肖婷 芮东明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1-612,共12页
【目的】通过联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光照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为探究光照影响番茄果实发育的分子机制及番茄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丽春番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黑色袋子包裹花后29 d的番茄果实为黑暗处理组,正常光照为... 【目的】通过联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光照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为探究光照影响番茄果实发育的分子机制及番茄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丽春番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黑色袋子包裹花后29 d的番茄果实为黑暗处理组,正常光照为光照组。测定2组番茄果实品质指标,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构建不同处理下番茄果实的转录组文库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鉴定番茄果实中代谢产物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估代谢物的变化以及与果实成熟相关酶活性基因表达的相应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RNA-Seq数据的可靠性。【结果】与光照组相比,黑暗组番茄果实中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叶黄素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蔗糖磷酸合酶(SPS)、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极显著降低,而蔗糖合成酶(SS)活性极显著升高。通过比较黑暗处理和对照组番茄果实中上调DEGs和下调DEGs数量分别为5833和5312个,果实对遮光的反应途径相似。GO功能注释到30个GO功能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黑暗组影响光合作用和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正、负离子模式下第一主成分(PC1)解释75.11%和77.82%的数据变异,PC1主要反映组间有机酸、酚类(黑暗组的核心代谢变化)的差异。与光合作用、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富集最明显。与光照组相比,黑暗组番茄果实样本中筛选到7个与番茄植物激素生物合成途径有关的关键基因,黑暗组番茄果实样本中角鲨烯/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基因PSY上调表达和含黄素的胺氧化还原酶基因PDS表达下调。实时荧光定量PCR下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RNA-Seq结果一致。【结论】遮光通过抑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表达,减少光能捕获与碳同化,导致番茄果实叶绿素积累和糖代谢失衡。黑暗组番茄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PDS表达受抑制,导致番茄红素含量降低,最终影响番茄果实着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光照 果实成熟 转录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联合代谢组学分析探索维奈克拉耐药AML细胞的铁死亡易感性
4
作者 李月 万佳琦 +3 位作者 杨欣彤 宋宝全 李菲 彭洪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1-632,共12页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耐药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对铁死亡的易感性,并利用转录组与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揭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低剂量浓度递增法构建维奈克拉耐药AML细胞株;CCK-8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利用转录组与代谢组...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耐药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对铁死亡的易感性,并利用转录组与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揭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低剂量浓度递增法构建维奈克拉耐药AML细胞株;CCK-8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利用转录组与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评估耐药细胞株的铁死亡易感性;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GPX4、SLC7A1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最终应用DEPMAP及TCGA数据分析铁死亡基因对AML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维奈克拉耐药细胞株表现出对铁死亡诱导剂RSL3、APR246和索拉非尼敏感。铁死亡抑制剂Fer-1能够部分抑制由这些诱导剂引起的细胞死亡。与亲代细胞相比,耐药细胞株中与铁死亡相关的代谢物和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SLC7A11、GPX4的异常表达可能提示其在耐药机制中的重要作用。DEPMAP数据分析发现GPX4对AML的细胞生存更为重要,TCGA数据提示GPX4高表达可能与AML患者的总生存期缩短有关,NPM1及IDH1R132突变阳性患者倾向表现出更高的GPX4表达。结论:维奈克拉耐药AML细胞株对铁死亡保持易感性,GPX4高表达可能是AML不良预后的重要标志之一。调节铁死亡相关基因和代谢物的表达可能能够提高维奈克拉的疗效,为AML患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奈克拉耐药 铁死亡 转录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植物呈色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郭聪 金雨晴 +8 位作者 王莹 柯裴蓓 陈燕 吴玲 黄欣 徐秋霞 谷青青 曹凡 李玉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2,共12页
花、叶、果实等组织器官呈现不同颜色是植物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其呈色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转录组和代谢组等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对植物体内呈色相关基因和代谢物的鉴定,为植物呈色机制研究提供了支撑。本文基于近几年... 花、叶、果实等组织器官呈现不同颜色是植物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其呈色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转录组和代谢组等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对植物体内呈色相关基因和代谢物的鉴定,为植物呈色机制研究提供了支撑。本文基于近几年国内外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在植物不同组织器官呈色上的研究报道,探讨了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技术在植物呈色中的应用,总结了影响植物花、叶、果实、根、茎、种子等组织器官呈色的主要调节因子,包括合成途径、转录因子、结构基因、代谢物等。此外,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阐述了突变、外界因素对植物呈色的影响,列举了相关合成途径、转录因子、结构基因以及代谢物等调节因子,并探讨了其呈色机制。最后,对目前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植物呈色机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问题,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后续植物呈色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 代谢 呈色机制 研究进展 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三株蜡蚧轮枝菌菌株毒力差异
6
作者 柴军发 洪波 贾彦霞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1-321,共11页
【目的】研究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不同菌株的毒力差异,结合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筛选蜡蚧轮枝菌(L. lecanii)菌株毒力的关键性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次级代谢产物(DEMs)。【方法】采用RNA-seq和LC-MS/MS技术,对培养... 【目的】研究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不同菌株的毒力差异,结合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筛选蜡蚧轮枝菌(L. lecanii)菌株毒力的关键性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次级代谢产物(DEMs)。【方法】采用RNA-seq和LC-MS/MS技术,对培养8 d和液体发酵8 d的3株蜡蚧轮枝菌的基因表达和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同时对差异基因进行RT-qPCR验证。【结果】室内毒力结果表明,J-1次级代谢产物对桃蚜的毒力最好,与J-2和V-1存在极显著差异。转录组和代谢组结果表明,J-1_vs_J-2获得225个DEGs和59种DEMs,J-1_vs_V-1获得2 464个DEGs和75种DEMs。差异基因与差异代谢物经KEGG富集分析,主要富集在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及ABC转运蛋白中,得到79个DEGs和19种DEMs,高毒力菌株与低毒力菌株间,水杨酸、3-羟基苯乙酸、苯乳酸、马尿酸和Methyl beta-D-galactoside显著上调,去甲肾上腺素极显著下调,c75905.graph_c0、c78027.graph_c0、c77968.graph_c0、c78586.graph_c1、c74779.graph_c0和c78871.graph_c0显著上调。RT-qPCR结果表明,关键差异基因与转录组中表达趋势一致。【结论】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发现可能参与调控蜡蚧轮枝菌菌株毒力的6个关键基因和6个显著富集差异代谢物,为构建高毒力菌株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转录 代谢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油蟠9号’桃套袋果实花色苷合成的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
7
作者 丁体玉 马欣欣 +3 位作者 于雪丽 周瑞金 王力荣 赵亚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7-829,共13页
油蟠桃‘中油蟠9号’果实套袋后外果皮有花色苷合成呈现色泽微红,此类型桃适宜套袋栽培,满足消费者对色泽品相的追求。本研究以‘中油蟠9号’盛花后89 d和102 d套袋果实外果皮为试验材料,对‘中油蟠9号’果实套袋后色泽形成原因进行转... 油蟠桃‘中油蟠9号’果实套袋后外果皮有花色苷合成呈现色泽微红,此类型桃适宜套袋栽培,满足消费者对色泽品相的追求。本研究以‘中油蟠9号’盛花后89 d和102 d套袋果实外果皮为试验材料,对‘中油蟠9号’果实套袋后色泽形成原因进行转录组、代谢组以及双组学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分析共鉴定265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与花色苷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6个,如花色苷合成途径早期结构基因PpPAL,PpC4H,Pp4CLs,PpCHSs,PtpCHIs,PpF3H,PpF3′H,花色苷合成途径晚期结构基因PpDFR,PpANS,PpUFGT,PpGST,以及56个特异性上调表达的转录因子和光受体基因PpCRY3和PpUVR8.3,这些基因均上调表达,表达模式与花色苷含量相关。利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发育阶段外果皮中类黄酮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变化,共检测到112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矢车菊素-3,5-二-O-葡萄糖苷显著上调,Log2FC差异倍数最高为16.8。矢车菊素-3,5-O-葡萄糖苷是‘中油蟠9号’套袋果实外果皮呈现红色的主要代谢物。结合双组学联合分析和转录因子结果,推测套袋遮光下PpBL、PpNAC1上调表达激活花色苷调节基因PpMYB10.1的表达,促进花色苷结构基因催化合成矢车菊素-3,5-二-O-葡萄糖苷,使‘中油蟠9号’外果皮呈现红色。研究结果有助于分析遮光下桃果实花色苷合成模式,为筛选更多适宜套袋栽培的优质蟠桃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 ‘中油蟠9号’ 花色苷 转录-代谢联合分析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探究不同遮光条件下金线莲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机制
8
作者 胡若群 曾菁菁 +5 位作者 梁婉凤 曹佳玉 黄小苇 梁晓英 仇明月 陈莹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1-243,共13页
【目的】探究不同遮光条件对金线莲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代谢的影响,解析其类胡萝卜素积累分子机制。【方法】以金线莲为实验材料,分别选取不同遮光处理(T1:遮光25%,T2:遮光50%,T3:遮光75%)叶片,采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RNA-Seq)和液相色谱... 【目的】探究不同遮光条件对金线莲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代谢的影响,解析其类胡萝卜素积累分子机制。【方法】以金线莲为实验材料,分别选取不同遮光处理(T1:遮光25%,T2:遮光50%,T3:遮光75%)叶片,采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RNA-Seq)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获得金线莲的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和量化差异基因与代谢物,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不同遮光条件下,一共鉴定出20个差异表达基因与2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ZEP、LUT5、LUT1、LCYE、NCED1等关键酶基因显著表达,调控玉米黄质、新黄质、金盏花黄质等类胡萝卜素代谢物的变化,并在75%的遮光处理下含量最高。同时预测到22个转录因子参与调控包括ZEP、ZDS、CYP707A等在内的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5个转录因子响应脱落酸、赤霉素等5类植物激素元件参与调控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并挑选8个参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RT-qPCR验证,结果表明8个基因的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不同遮光条件下金线莲叶片中共有15个转录因子响应5类植物激素元件,进而调控ZEP、NCED1、CCD7等差异基因的表达,使玉米黄质、新黄质等与类胡萝卜素相关的代谢物在75%的遮光处理下显著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遮光 类胡萝卜素 转录 代谢 转录因子 植物激素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转录组分析
9
作者 羊青 顾学金 +6 位作者 王清隆 张旻 晏小霞 汤欢 王祝年 冯世秀 王茂媛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4,共14页
牛大力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药食同源植物,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糖类。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糖类物质合成的规律及其内在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以3年生(NG3)、7年生(NG7)、10年生(NG10)和15年生(NG15)4个生长年份的牛大力根为... 牛大力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药食同源植物,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糖类。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糖类物质合成的规律及其内在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以3年生(NG3)、7年生(NG7)、10年生(NG10)和15年生(NG15)4个生长年份的牛大力根为研究对象,测定总多糖、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并完成转录组测序,筛选分析不同年份间牛大力根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重点解析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DEGs的功能。糖类和淀粉物质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年份的增长,总多糖与淀粉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生长至15年时的含量最高,而蔗糖含量在3年时最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转录组测序发现,随着生长年份跨度增加,NG3vs NG7、NG3 vsNG10和NG3 vs NG15对比的DEGs总数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26、1848和1937个。进一步挖掘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中的DEGs,共有62个DEGs在3个比较组中差异表达,其中,蔗糖合成基因的表达量随年份增加而下降,淀粉合成基因随年份的增加较淀粉降解基因占主导,纤维素降解酶随年份增加表达量降低。最终筛选出5个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其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牛大力在3~7年时处于生长活跃期,以蔗糖、纤维素和淀粉的合成为主,促进根部快速膨大发育。生长至7年时,以淀粉的积累、蔗糖的分解和纤维素的降解为特征,进入生长平稳期。本研究对于牛大力根膨大特性的研究、高成薯性牛大力种质创新和科学采收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生长年份 淀粉 蔗糖代谢 转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解析马蔺花瓣花青素积累机制
10
作者 李楠 毛培春 +3 位作者 郑明利 云岚 田小霞 孟林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9,共14页
马蔺的花色形成与其花瓣中花青素含量密切相关。为解析马蔺花青素积累过程及其基因调控途径,以现蕾期和盛花期两种花色(紫罗兰色和浅蓝色)的马蔺花瓣为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高通量RNA测序方法对其进行转录组和花瓣花青素... 马蔺的花色形成与其花瓣中花青素含量密切相关。为解析马蔺花青素积累过程及其基因调控途径,以现蕾期和盛花期两种花色(紫罗兰色和浅蓝色)的马蔺花瓣为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高通量RNA测序方法对其进行转录组和花瓣花青素合成相关代谢靶向代谢组测试分析。花青素靶向代谢分析表明,在马蔺花瓣中共鉴定出46种花青素代谢物,现蕾期紫罗兰色-浅蓝色和盛花期紫罗兰色-浅蓝色两个比较组中分别检测出34种和32种差异代谢物。转录组分析表明现蕾期紫罗兰色-浅蓝色和盛花期紫罗兰色-浅蓝色分别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6774个和25371个,参与花青素合成的结构基因有37个,编码8个关键酶。联合分析筛选出11种代谢物和23个基因,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CHS、CHI、F3H、DFR、3AT、BZ1等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花青素代谢物的积累显著相关。综上,马蔺花色差异的关键代谢物为:二氢杨梅素、飞燕草素、飞燕草素-3-O-槐糖苷、飞燕草素-3-O-(6-O-丙二酰-β-D-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桑布双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芸香糖苷和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这些代谢物的合成和积累受F3’H、DFR、3AT和BZ1基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 花色 代谢 转录 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嫁接砧木对设施西瓜品质影响的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分析
11
作者 杨万邦 王晓媛 +4 位作者 于蓉 郭松 岳贞 杜慧莹 田梅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5,共11页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嫁接砧木对设施西瓜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宁夏设施栽培西瓜的嫁接砧木,以宁美2号(NM2)西瓜为接穗,宁砧2号(南瓜,NZ2)、强根(葫芦,QG)、宁砧3号(野生西瓜,NZ3)为砧木,通过研究嫁接后西瓜品质变化,结合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嫁接砧木对设施西瓜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宁夏设施栽培西瓜的嫁接砧木,以宁美2号(NM2)西瓜为接穗,宁砧2号(南瓜,NZ2)、强根(葫芦,QG)、宁砧3号(野生西瓜,NZ3)为砧木,通过研究嫁接后西瓜品质变化,结合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比较3种类型砧木对设施西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砧木嫁接后显著影响设施西瓜的基因表达、生理生化特性和果实品质。其中,NZ2嫁接后西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0.2个百分点,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2.7%;同时也影响了蛋白质加工通路,可能通过增强天然防御机制改善品质特性。QG嫁接后对西瓜的基因表达和代谢物变化影响最显著,但果实品质略差。NZ3嫁接后西瓜的粗纤维含量最高,比NM2高65.79%。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技术研究嫁接后果实品质变化,为科学筛选砧木和提高嫁接西瓜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南瓜型砧木NZ2可作为适宜的砧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嫁接砧木 转录 代谢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东南景天的生理响应及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
12
作者 聂阳阳 毛洋 +5 位作者 戴艳娇 蒋慧丹 崔看 谢运河 贺爱国 陈锦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430,共15页
【目的】解析低温胁迫对东南景天生理机制、转录及代谢调控网络的影响,为后续研究东南景天抗寒机制及其在镉污染农田修复的工程应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东南景天标准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将东南景天低温(10和-2℃)处理6 h,测... 【目的】解析低温胁迫对东南景天生理机制、转录及代谢调控网络的影响,为后续研究东南景天抗寒机制及其在镉污染农田修复的工程应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东南景天标准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将东南景天低温(10和-2℃)处理6 h,测定对照(22℃)及低温处理后叶片中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测序分析。【结果】低温胁迫导致东南景天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极显著增加(P<0.01,下同),抗氧化酶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10℃低温处理的转录组测序获得715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2℃低温处理获得12972个DEGs,代谢组测序分别获得226和228个差异累积代谢物(DAMs)。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东南景天中类黄酮生物合成、MAPK信号通路、苯丙素生物合成,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均受明显影响。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在低温胁迫下,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以及单萜生物合成等过程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转录组和代谢组富集通路存在重叠,关联分析表明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类黄酮生物合成及单萜合成的代谢得到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类黄酮生物合成及单萜生物合成通路中的大多数DEGs表达极显著上调。【结论】在低温胁迫下,东南景天生理指标发生变化,有多个转录和代谢通路共同响应低温胁迫,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类黄酮生物合成增加、单萜合成代谢增强,均对东南景天抵抗低温胁迫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景天 低温胁迫 转录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胁迫下缢蛏鳃转录组分析及能量代谢响应
13
作者 陆阳 刘涛 +2 位作者 孙梦颖 沈和定 牛东红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9-1868,共10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低氧胁迫下缢蛏鳃组织的重要调控通路,探究低氧胁迫对缢蛏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以明确缢蛏应对低氧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对缢蛏进行低氧胁迫(溶解氧2.0±0.2 mg/L)12 h(L1)和24 h(L2),以常氧条件...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低氧胁迫下缢蛏鳃组织的重要调控通路,探究低氧胁迫对缢蛏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以明确缢蛏应对低氧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对缢蛏进行低氧胁迫(溶解氧2.0±0.2 mg/L)12 h(L1)和24 h(L2),以常氧条件(溶解氧7.0±0.2 mg/L)为对照组(Control),采集缢蛏鳃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低氧胁迫0、4、8、12、24、48和96 h缢蛏鳃组织中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L1 vs Control比较组有5445个DEGs,L2 vs Control比较组有2980个DEG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L1 vs Control比较组共有498个上调DEGs注释到177条通路,显著(P<0.05,下同)富集的前10条通路包括钙信号通路、c GMP-PKG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L2 vs Control比较组共有583个上调DEGs注释到224条通路,其富集的代谢通路较L1 vs Control比较组增多,包括类固醇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视黄醇代谢、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的生物合成等通路。从L2 vs Control比较组DEGs中筛选出缢蛏鳃组织中响应低氧胁迫的能量代谢相关基因,主要涉及糖酵解/糖异生、TCA循环、AM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重要的调控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缢蛏鳃组织中己糖激酶基因(HK)、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基因(PEPCK)、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在低氧胁迫4 h较0 h明显升高,且在低氧胁迫96 h呈高表达;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GLUT1)、烯醇化酶基因(ENO)的相对表达量在低氧胁迫4 h较0 h显著降低,在低氧胁迫12 h降至最低值,低氧胁迫持续24 h后GLUT1和EN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逐渐上升,在低氧胁迫96 h达最高值且与0 h差异显著。【结论】低氧胁迫促进缢蛏糖酵解/糖异生、HIF-1信号通路等调控通路中的基因上调,对缢蛏能量代谢存在显著影响,推测低氧胁迫下缢蛏通过糖酵解途径维持能量供应,PEPCK、HK、GLUT1、PGK等基因参与能量代谢调节及低氧胁迫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低氧胁迫 转录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1-MCP对梨果皮蜡质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14
作者 于宛婷 张鑫楠 +2 位作者 孙晓楠 王文辉 贾晓辉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5,共13页
【目的】通过分析1-MCP对常温货架期梨果皮蜡质合成代谢基因的影响,为探究1-MCP调控梨果皮油腻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露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Yuluxiang’)为试材,采用1.0μL·L^(-1)的1-MCP熏蒸24 h,以未经... 【目的】通过分析1-MCP对常温货架期梨果皮蜡质合成代谢基因的影响,为探究1-MCP调控梨果皮油腻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露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Yuluxiang’)为试材,采用1.0μL·L^(-1)的1-MCP熏蒸24 h,以未经处理的果实为对照,于20℃货架21 d,持续观察果实外观变化,每隔7 d取一次梨果皮冻样并用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RT-q PCR技术验证显著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货架前14 d,1-MCP处理的果实外观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同时果面亮度L值较对照更低;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相比于货架0 d和14 d,两组梨果在货架第7天上调和下调表达的显著差异基因数均最多,且此时期果实外观差异最明显;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货架第7天,共95个显著差异基因富集到脂质代谢通路,这些基因参与脂肪酸的延伸、合成和降解等脂质次级代谢途径;RT-q PCR验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显著抑制货架7 d、14 d的Py LACS9、Py KCS20和Py CER1基因的上调表达,抑制货架第7天的Py PL-DALPHA4和Py FAD2基因的上调表达,通过上述验证了1-MCP对玉露香梨果皮蜡质合成代谢基因表达模式的调控作用;Py LACS9与果面亮度L值呈显著正相关(r=0.99,p<0.05),因此推测Py LACS9可能是导致常温贮藏下玉露香梨果皮油腻化的关键基因。【结论】1-MCP处理能够维持常温货架期玉露香梨果实较好的外观品质和较低的L值,1-MCP可能通过调控果皮蜡质合成代谢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果皮油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露香梨 油腻化 1-甲基环丙烯 转录 蜡质合成代谢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核桃无融合生殖成熟胚的形成
15
作者 宝春杰 周昊亮 +2 位作者 陈凤 宋瑞龙 陈虹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6-926,共11页
为探究核桃无融合生殖胚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新新2号核桃为试验材料,运用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其成熟胚无融合生殖(CL)和正常授粉(CK)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CL和CK处理共检测出227个差异表达基因和22种差异代谢... 为探究核桃无融合生殖胚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新新2号核桃为试验材料,运用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其成熟胚无融合生殖(CL)和正常授粉(CK)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CL和CK处理共检测出227个差异表达基因和22种差异代谢物。联合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其中,CL中的吲哚-3-乙酸、茉莉酸和茉莉酸-异亮氨酸等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高于CK中的含量,(s)-金黄紫堇碱9-o-甲基转移酶(SMT)、几丁质酶(CHIT)、富马酸乙酰乙酸酶(FAH)、莫西内酯-A合酶(MAS)、磷脂酶A1(DAD1)、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和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3(PIF3)等基因正向调控差异代谢物;肉桂醇脱氢酶(MEE)、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COMT)、β-葡萄糖苷酶(BGLU)、脂肪酸α-双加氧酶(DOX)、SAUR家族蛋白(SAUR)、生长素响应GH3基因家族(GH3)、乙烯受体(ETR)和转录因子MYC2(MYC2)等基因负向调控差异代谢物。对鉴定出的与差异代谢物相关的8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相对表达量差异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ARF、GH3、SAUR、DAD1和MYC2等基因通过调节生长素和茉莉酸等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调控核桃无融合生殖成熟胚的形成。本研究结果为阐释核桃无融合生殖形成的原因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无融合生殖 转录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代谢联合组学解析水杨酸调节脂质代谢减轻采后李果实冷害机制
16
作者 郭楠 肖国芳 +1 位作者 乔婷 杨杨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1-321,共11页
旨在从脂质代谢的角度探讨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减轻李果实冷害的潜在机制。以‘大紫’李为研究对象,评价外源SA处理对0℃贮藏条件下果实冷害指数、冷害发生率、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脂氧合酶活性及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的影... 旨在从脂质代谢的角度探讨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减轻李果实冷害的潜在机制。以‘大紫’李为研究对象,评价外源SA处理对0℃贮藏条件下果实冷害指数、冷害发生率、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脂氧合酶活性及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的影响,并对贮藏第18天的果实展开转录-代谢联合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在低温胁迫发生时,SA通过抑制膜脂降解、减轻膜脂过氧化反应、调节内源茉莉酸合成缓解冷害损伤,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ERF)与这一过程具有潜在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SA缓解冷害损伤与抑制低温胁迫对膜脂的降解和氧化损伤作用及调节内源茉莉酸合成通路关键基因密切相关,ERF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果实 水杨酸 冷害 脂质代谢 转录-代谢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玉米根系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
17
作者 杨爱清 杨小艺 +3 位作者 徐辰武 李鹏程 王芸芸 王后苗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3-1071,共9页
低温是限制玉米苗期生长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明确低温胁迫对玉米根系生长影响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B73为试验材料,对常温对照(白天温度28℃,夜间温度22℃,CK)和低温处理(白天温度15℃,夜间温度10℃)后不同时间点的主胚... 低温是限制玉米苗期生长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明确低温胁迫对玉米根系生长影响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B73为试验材料,对常温对照(白天温度28℃,夜间温度22℃,CK)和低温处理(白天温度15℃,夜间温度10℃)后不同时间点的主胚根生长进行动态监测,并对CK和低温处理1 d根系组织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玉米主胚根生长受到明显抑制。CK和低温处理根系代谢组中共鉴定到57种差异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主要参与淀粉和蔗糖代谢。CK和低温处理根系转录组分析共鉴定到2769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淀粉和蔗糖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是介导根系适应低温胁迫的关键通路。低温胁迫下,玉米根系中果糖和葡萄糖等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在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中共鉴定到26个差异表达基因,低温胁迫下12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14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玉米根系适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和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和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低温胁迫 转录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皮冬瓜果皮上粉过程中的脂类代谢物及转录组分析
18
作者 闫晋强 曹振强 +4 位作者 洪杰生 孙飘云 刘文睿 谢大森 江彪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目的】通过脂质组结合转录组分析,分析粉皮冬瓜果实上粉过程中的脂类代谢物差异和差异表达基因,为探明冬瓜果实表面蜡粉形成的物质基础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粉皮冬瓜‘P131’高代自交系为材料,取授粉后10 d和20 d果实的果... 【目的】通过脂质组结合转录组分析,分析粉皮冬瓜果实上粉过程中的脂类代谢物差异和差异表达基因,为探明冬瓜果实表面蜡粉形成的物质基础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粉皮冬瓜‘P131’高代自交系为材料,取授粉后10 d和20 d果实的果皮。利用UPLC-MS/MS技术,分别检测两个时期果皮中的脂类物质含量并分析差异代谢物。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两个时期果皮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从‘P131’授粉后10 d和20 d果实的果皮中共鉴定获得267种脂类物质,二者存在8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二酰基甘油葡糖醛酸_DGDG18:3_20:3、单糖甘油二酯MGDG18:3_20:3和磷脂酰肌醇_PI16:0_18:1等在授粉后20 d的果皮中含量显著提高。转录组分析发现,授粉后10 d和20 d果实的果皮间存在34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0个上调表达、223个下调表达,其中包括已报道与蜡粉形成相关的CER1、TPS基因等。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途径,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生物合成等与酯类物质合成相关的KEGG代谢通路,以及脂质代谢途径、超长链脂肪酸代谢途径等与脂类物质代谢相关的GO条目。【结论】初步鉴定了冬瓜果实上粉过程中的差异脂类代谢物及差异表达基因,推测冬瓜果实表面蜡粉的形成可能与酯类物质合成及脂质代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 果皮 蜡粉 脂类 代谢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解析水稻分蘖期响应淹涝胁迫的分子机制
19
作者 罗肖郧 李培德 +9 位作者 郑兴飞 殷得所 王红波 胡建林 胡鹏 刘丹 文艺 陈东攀 雷添杰 徐得泽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20-231,共12页
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籼稻鄂中6号和粳稻长粒梗384为材料,在分蘖期进行2/3株高水深淹水处理(持续7 d),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胁迫后的基因表达和代谢物变化。转录组分析显示,鄂中6号和长粒梗384中分别鉴定出3080和1624个差异表... 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籼稻鄂中6号和粳稻长粒梗384为材料,在分蘖期进行2/3株高水深淹水处理(持续7 d),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胁迫后的基因表达和代谢物变化。转录组分析显示,鄂中6号和长粒梗384中分别鉴定出3080和162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显著富集于碳水化合物生物合成过程、活性氧代谢过程、植物与病原体相互作用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代谢组分析发现,鄂中6号和长粒梗384中苯及其衍生物、有机酸和内酯类化合物等差异代谢物(DAMs)显著富集,涉及二萜类生物合成和类黄酮生物合成等途径。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发现,鄂中6号和长粒梗384中有7条共同通路显著富集,分别为代谢途径、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多种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二萜类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水稻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调控激素信号及积累防御性代谢物应对淹涝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 代谢 淹涝胁迫 水稻(Oryza sativa L.) 分蘖期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下嗜盐蒙地曲霉Aspergillus montevidensis ZYD4的转录组及代谢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李旭 刘开辉 +2 位作者 丁小维 李健苗 马雪妮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2,共9页
蒙地曲霉ZYD4是一株极端嗜盐真菌,可在饱和盐水中长期存活,是探究真核细胞嗜盐机制的重要微生物资源.利用NaCl诱导培养蒙地曲霉ZYD4菌株1 h,对诱导和未诱导的菌丝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以及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和非靶标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 蒙地曲霉ZYD4是一株极端嗜盐真菌,可在饱和盐水中长期存活,是探究真核细胞嗜盐机制的重要微生物资源.利用NaCl诱导培养蒙地曲霉ZYD4菌株1 h,对诱导和未诱导的菌丝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以及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和非靶标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真菌细胞内自噬溶酶体(Autolysosome, ASS)的数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相比,盐诱导组共检测到1982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发现,DEGs富集到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信号通路、细胞周期、核糖体、内吞作用和氨基糖等代谢途径;代谢组分析显示,差异代谢物有134个,主要包括谷氨酸、天冬氨酸、海藻糖、半乳糖、柠檬酸和棕榈酸等.本研究为探究嗜盐真菌耐盐胁迫及资源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真菌 转录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