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P^(21)和P^(53)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
1
作者 王丽京 王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为了研究分化诱导剂六亚甲基二乙酰胺 (hexamethylene bisacetamide,HMBA)在体外诱导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 (MEC- 1)时 P2 1(cip1/ waf1) ,P53 基因调控的机理 ,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选用 0 .0 0 2 mol/ L HMBA和 0 .0 0 1g/ L 5 ... 为了研究分化诱导剂六亚甲基二乙酰胺 (hexamethylene bisacetamide,HMBA)在体外诱导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 (MEC- 1)时 P2 1(cip1/ waf1) ,P53 基因调控的机理 ,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选用 0 .0 0 2 mol/ L HMBA和 0 .0 0 1g/ L 5 - FU对培养的 MEC- 1细胞体外诱导 72 h后 ,分别采用光镜、TUNEL染色、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等方法进行凋亡细胞的检测及 P2 1(cip1/ waf1) ,P53表达的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HMBA诱导的 MEC- 1细胞 P2 1(cip1/ waf1)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53 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提示 HMBA通过激活转录因子 P2 1(cip1/ waf1) ,P53的表达而发挥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诱导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 粘液表皮样癌细胞 P^21基因 P^53基因 转录激活作用 肿瘤治疗 诱导分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F4与MITF协同作用于络氨酸酶启动子的相关机制
2
作者 宋剑 刘学铭 +6 位作者 李家大 刘化蝶 彭震 陈红胜 梅凌云 贺楚峰 冯永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1-468,共8页
目的:探索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与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协同作用激活络氨酸酶(tyrosinase,T YR)启动子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酶检测、细... 目的:探索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与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协同作用激活络氨酸酶(tyrosinase,T YR)启动子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酶检测、细胞免疫荧光蛋白定位、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GST-pull down)、免疫共沉淀等多种体外细胞实验学方法,观察IRF4与MITF的协同转录激活效应、亚细胞定位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情况。结果:IRF4与MITF蛋白共同表达于细胞核;IRF4可以增强MITF在TYR启动子上的转录激活作用,产生协同效应,而在其他MITF目标启动子上不产生;IRF4不能单独激活TYR启动子,且与丧失功能的MITF突变蛋白在TYR启动子上不能产生协同作用;两个蛋白之间无直接相互作用。结论:IRF4与MITF在TYR启动子上产生协同作用,该效应主要依靠MITF进行调节;两个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需要DNA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4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络氨酸酶 转录激活作用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