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细小病毒感染Marc-145细胞后对其分泌白细胞介素6转录时相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彦桃 梁秀丽 +3 位作者 刘芳 李金磊 耿静微 魏战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8-141,共4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Marc-145后引起的细胞炎性反应,特别是白细胞介素6(IL-6)的反应,以及探讨宿主与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PPV感染Marc-145细胞后病毒DNA含量的变化和IL-6的分泌水平。结果表... 为了更好地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Marc-145后引起的细胞炎性反应,特别是白细胞介素6(IL-6)的反应,以及探讨宿主与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PPV感染Marc-145细胞后病毒DNA含量的变化和IL-6的分泌水平。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1 h就可以检测到病毒DNA,但病毒量相对较低,在感染48 h达到最高峰,为感染时的170倍左右。IL-6的表达量在感染后1 h、3 h、24 h显著增加,48 h下降至低于对照水平,说明猪细小病毒感染后可引起Marc-145细胞分泌IL-6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C-145细胞 白细胞介素6 猪细小病毒 转录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鲡疱疹病毒ORF8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转录时相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曦 李英英 +2 位作者 陈强 宋铁英 葛均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5,共6页
为研究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ORF8基因的特性,根据GenBank中AngHV参考株(NC_013668)的ORF8序列设计引物,采取PCR方法从分离的AngHV福建病毒株(AngHV-FJ)基因组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克隆至pMD19-T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验... 为研究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ORF8基因的特性,根据GenBank中AngHV参考株(NC_013668)的ORF8序列设计引物,采取PCR方法从分离的AngHV福建病毒株(AngHV-FJ)基因组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克隆至pMD19-T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验证,获得了ORF8的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经生物信息学分析,ORF8编码的蛋白稳定性较好,存在跨膜结构且抗原表位多,符合病毒囊膜蛋白的特征;经转录时相分析,ORF8是病毒的早期基因(early gene,E),可能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就发挥作用;将ORF8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入大肠杆菌E.coli BL21中,以IPTG诱导蛋白表达,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验,实现了ORF8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进一步通过割胶的方法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4000的高纯度融合表达蛋白。本研究为下一步评价该表达蛋白的免疫效果和制备抗体,以及开发免疫诊断试剂和疫苗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疱疹病毒 ORF8基因 转录时相 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V感染PK-15细胞后对4种抗病毒细胞因子mRNA转录时相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耿静微 李厚伟 +5 位作者 尹海燕 陈红英 李金磊 韩志涛 崔保安 魏战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2,共6页
【目的】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对抗病毒相关细胞因子mRNA转录时相的影响,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对PPV感染PK-15细胞的病变进行了显微观察,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PPV感染PK-15细胞后,细胞病毒DNA含量及巨噬... 【目的】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对抗病毒相关细胞因子mRNA转录时相的影响,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对PPV感染PK-15细胞的病变进行了显微观察,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PPV感染PK-15细胞后,细胞病毒DNA含量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和MURR1等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PPV可以快速诱导PK-15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感染后1 h即可检测到PPV DNA,随着时间的延长,PPV DNA含量逐渐增加,并于48 h时达到峰值,相对含量为1 800左右。MIP-1α和PGK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感染后2 h显著增加,之后下降;TGF-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72 h时显著增加;MURR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24 h时显著增加,48 h后下降。【结论】PPV感染可引起PK-15细胞抗病毒因子mRNA表达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细胞因子 PK-15细胞 转录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V-2感染对PK-15细胞抗病毒相关因子转录时相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志涛 李金磊 +5 位作者 陈红英 王淑娟 耿静微 翟阿官 魏战勇 崔保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9,24,共6页
【目的】了解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对PK-15细胞抗病毒相关因子转录时相的影响,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PCV-2感染PK-15细胞后0(未接种病毒),1,6,12,24,48,72 h时病毒DNA含量及细胞因子... 【目的】了解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对PK-15细胞抗病毒相关因子转录时相的影响,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PCV-2感染PK-15细胞后0(未接种病毒),1,6,12,24,48,72 h时病毒DNA含量及细胞因子IFN-βI、FN-γI、FNAR-1I、FNAR-2、MHC-Ⅰ、MHC-Ⅱ、MX1、NOS、RNaseL和IRF-3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PCV-2感染PK-15后1 h就可以检测到病毒DNA,在感染后24 h病毒开始大量迅速增殖,于感染72 h时达到最高峰。与0 h相比,PCV-2感染后IFN-βI、RF-3的表达量在感染12 h时显著增加,其他时间表达量下降;IFN-γ、MHC-Ⅱ的表达量在感染12 h时增加不明显,其他时间表达量下降;感染PCV-2后IFNAR-2、MHC-Ⅰ、MX1的表达量下降;RNaseL的表达量在感染12 h时显著减少,其他时间表达量增加,48 h时表达量增加显著;IFNAR-1的表达量在感染72 h时显著增加,其他时间表达量下降;未检测出NOS的表达。【结论】随着PCV-2病毒含量的增加,以上几种主要抗病毒因子的表达量不明显或有所下降,表明PCV-2感染PK-15细胞后可逃避机体的抗病毒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PK-15细胞 猪圆环病毒2型 转录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感染PK-15细胞后TLRs转录时相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周雍 靳晓慧 +4 位作者 李炳晓 景亚星 韩丽 张利卫 魏战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研究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感染猪肾传代细胞(PK-15 cells)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表达水平变化情况,为探明PPV感染机制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PV感染PK-15细胞后TLR1-10的转录时相... 研究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感染猪肾传代细胞(PK-15 cells)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表达水平变化情况,为探明PPV感染机制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PV感染PK-15细胞后TLR1-10的转录时相变化。结果显示,PPV感染PK-15细胞后,TLR1在PPV感染后3h表达上调,约为对照组细胞的3.1倍,其他时段均低于正常水平;TLR3和TLR7 mRNA表达水平在病毒感染早期均低于正常水平;TLR4和TLR8的mRNA含量均在感染后3、12、36 h表达上调,TLR10分别在在3h和36 h表达上调,其他时段均不同程度的降低;而TLR2和TLR9 mRNA表达水平在感染后24 h开始升高,并于48 h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水平的10.1倍和26.7倍。研究表明,PPV感染PK-15细胞后能够诱导细胞上TLR2和TLR9在mRNA水平显著上调,PPV感染可能通过TLR2和TLR9受体介导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TOLL样受体 PK-15细胞 转录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抗病毒相关因子转录时相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亚鹏 孔雪旺 +5 位作者 李金磊 王瑞宁 王学兵 陈红英 崔保安 魏战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为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PBMC细胞后引起干扰素及其相关抗病毒细胞因子的反应.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了PCV2感染PBMC细胞后引起的病毒DNA含量的变化和细胞因子IFN-β,IFN-γ,IF-NAR-1,IFNAR-2,MHC-Ⅰ,MHC-Ⅱ,MX1,2-5OAS,iNOS... 为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PBMC细胞后引起干扰素及其相关抗病毒细胞因子的反应.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了PCV2感染PBMC细胞后引起的病毒DNA含量的变化和细胞因子IFN-β,IFN-γ,IF-NAR-1,IFNAR-2,MHC-Ⅰ,MHC-Ⅱ,MX1,2-5OAS,iNOS,RNaseL和IRF-3分泌水平.研究结果表明,PPV感染引起PBMC细胞显著增加IFN-β,IFN-γ,IFNAR-1,IFNAR-2,MHC-Ⅰ,MHC-Ⅱ,MX1,2-5OAS,iNOS,RNaseL和IRF-3分泌,说明PPV感染PBMC细胞可诱导机体的抗病毒相关因子过表达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外周血淋巴细胞 猪细小病毒 转录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感染Marc-145细胞后对其分泌白细胞介素18转录时相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党玉丽 哈斯通拉嘎 +4 位作者 耿静微 王瑞宁 郭东辉 胡清林 魏战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8-570,584,共4页
为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Marc-145细胞后引起细胞炎性反应特别是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反应,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了PPV感染Marc-145细胞后引起的病毒DNA含量的变化和IL-18的分泌水平.结果表明... 为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Marc-145细胞后引起细胞炎性反应特别是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反应,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了PPV感染Marc-145细胞后引起的病毒DNA含量的变化和IL-18的分泌水平.结果表明,IL-18的表达量在1 h无明显变化、在3,24 h增加,48 h轻微下调.表明猪细小病毒感染可引起Marc-145细胞分泌IL-18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MARC-145细胞 白细胞介素18 转录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V感染Marc-145细胞后对其分泌IL-13转录时相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石 哈斯通拉嘎 +3 位作者 王瑞宁 郭东辉 胡清林 魏战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710-713,共4页
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猪细小病毒(PPV)感染Marc-145细胞后引起的病毒DNA含量的变化和IL-13的分泌水平。结果IL-13的表达量在1,3和24 h明显增加,48 h轻微下调。
关键词 MARC-145细胞 白细胞介素13 猪细小病毒 转录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鲡疱疹病毒ORF115基因克隆、转录时相分析及原核表达
9
作者 陈曦 杨金先 +2 位作者 陈华 陈强 葛均青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84-2691,共8页
【目的】克隆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ORF115基因,获得ORF115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特征,分析其在病毒入侵细胞过程中的转录时相并进行原核表达,为解析ORF115基因的特性和功能及开发免疫学诊断技术和亚单位疫苗打下基础... 【目的】克隆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ORF115基因,获得ORF115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特征,分析其在病毒入侵细胞过程中的转录时相并进行原核表达,为解析ORF115基因的特性和功能及开发免疫学诊断技术和亚单位疫苗打下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已公布AngHV参考株(NC_013668)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ORF115基因,从分离的AngHV-FJ福建株(AngHV-FJ)基因组中扩增出ORF115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获得ORF115基因序列。采用Softberry、ProtParam、TMHMM、SignalP 5.0、PSORTⅡ及BepiPred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反转录PCR(RT-PCR)对ORF115基因进行转录时相分析;将ORF115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 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检测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克隆获得的AngHV-FJ ORF115基因全长318 bp,与GenBank已发布的参考序列相似性为100%;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AngHV-FJ ORF115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11.8 kD,理论等电点(p I)为6.04,不稳定系数为16.38,总平均亲水性指数为0.172,属酸性弱疏水蛋白,较稳定;OR115蛋白存在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有长片段抗原表位;转录时相分析结果表明,ORF115基因的转录本在病毒感染细胞后6 h即可检出,于感染24 h达峰值,随后无明显变化,属于病毒晚期基因。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ORF115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蛋白大小与预期一致,约32 kD。【结论】AngHV ORF115基因属于病毒晚期基因,其编码蛋白属酸性弱疏水蛋白,有长片段抗原表位,可能在病毒感染晚期发挥作用。获得的ORF115原核表达蛋白可用于制备多克隆抗体及AngHV亚单位疫苗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疱疹病毒(AngHV) ORF115基因 转录时相 原核表达 晚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猪白细胞介素18转录时相影响的探讨
10
作者 刘占通 李金磊 魏战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1410-1412,共3页
猪细小病毒体外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后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尚不清楚,为了更好的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PBMC后引起猪白细胞介素18的反应,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了PPV感染PBMC后引起的病毒DNA... 猪细小病毒体外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后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尚不清楚,为了更好的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PBMC后引起猪白细胞介素18的反应,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了PPV感染PBMC后引起的病毒DNA含量的变化和猪IL-18的分泌水平。结果猪IL-18的表达量在3,6,12,24 h增加,1,48,72 h下调。可见,猪细小病毒感染可引起PBMC分泌猪白细胞介素18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 猪白细胞介素18 猪细小病毒 转录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对猪外周血单核细胞炎性因子mRNA转录时相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何潇湘 景亚星 +4 位作者 靳晓慧 兰培英 张利卫 周雍 魏战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5,共6页
为分析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猪外周血单核细胞后对其促炎因子转录的影响,探讨JEV感染的分子免疫致病机制。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测定并分析了JEV感染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后病毒RNA含量及白细胞介素(IL-8、IL-12p35、IL-1... 为分析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猪外周血单核细胞后对其促炎因子转录的影响,探讨JEV感染的分子免疫致病机制。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测定并分析了JEV感染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后病毒RNA含量及白细胞介素(IL-8、IL-12p35、IL-12p40、IL-17、IL-18)炎性细胞因子mRNA转录时相的变化。结果显示,JEV感染猪PBMC后引起IL-8,IL-12p35和p40的分泌呈现不规则的曲线,IL-18表达量持续升高;IL-17表达量持续下降,仅在感染后48 h的时候达到峰值。以上结果表明,JEV感染PBMC可促使炎性因子分泌增加,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猪外周血细胞 炎性细胞因子 转录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3h-38基因原核表达及转录、表达时相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生凯 何磊 +2 位作者 黎妮 王星 于欢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3-1121,共9页
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Heliothis virescens ascovirus 3h,HvAV-3h)作为一种极具生防潜力的环状双链DNA昆虫病毒,自被分离后,对其基因的特性和相关蛋白功能研究从未间断。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3H-38蛋白序列发现其131~150氨基酸位... 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Heliothis virescens ascovirus 3h,HvAV-3h)作为一种极具生防潜力的环状双链DNA昆虫病毒,自被分离后,对其基因的特性和相关蛋白功能研究从未间断。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3H-38蛋白序列发现其131~150氨基酸位置有一段由胞外向胞内的跨膜区序列,N端23~121氨基酸位置有一个BRO家族结构域,和其同源蛋白的序列对比发现3H-38与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i株(Heliothis virescens ascovirus 3i,HvAV-3i)和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j株(Heliothis virescens ascovirus 3j,HvAV-3j)编码的同源蛋白3I-40和3J-43相似性高达85%以上。进一步通过RT-PCR克隆、构建pET-28a-38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等方法获得了His-tag融合的3H-38重组蛋白,并制备了该蛋白的兔多克隆抗体。通过检测3h-38基因在HvAV-3h感染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中的转录和表达时相,本研究发现3h-38从感染后3 h开始转录,从感染后36 h开始表达,即3h-38是一个早期转录、晚期表达的基因。3h-38基因的生物学信息分析和转录表达时相检测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和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AV-3h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转录时相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感染PK-15细胞抗病毒相关因子转录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厚伟 魏战勇 +4 位作者 尹海燕 陈红英 李金磊 韩志涛 崔保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后引起干扰素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反应,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作者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PPV感染PK-15细胞引起的病毒DNA量的变化和细胞因子IFN-β、IFN-γ、IFNAR-1、IFNAR-2、MHC-Ⅰ、MHC-... 为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后引起干扰素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反应,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作者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PPV感染PK-15细胞引起的病毒DNA量的变化和细胞因子IFN-β、IFN-γ、IFNAR-1、IFNAR-2、MHC-Ⅰ、MHC-Ⅱ、MX1、iNOS、2-5AS、RNase L和IRF-3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PPV感染PK-15细胞12h病毒开始大量迅速增殖,48h达到最高峰;PPV感染后可引起PK-15细胞中IFN-β、IFN-γ、IFNAR-1、IFNAR-2、MHC-Ⅰ、MHC-Ⅱ、Mx1、iNOS、2-5AS、RNase L和IRF-3的转录量显著增加,其中Mx1基因在24h转录量达到8 423倍。猪细小病毒感染可引起PK-15细胞抗病毒相关因子转录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细胞因子 PK-15细胞 转录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PK15细胞抗病毒相关因子转录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晓亮 刘家森 +4 位作者 田进 姜骞 郭东春 曲娟娟 曲连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27,共6页
为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与固有免疫之间关系,研究构建含有巴马猪IFN-α1,IFN-β和NF-κB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将转染上述报告基因的PK15细胞接种TGEV和灭活TGEV后发现,与灭活TGEV相比,TGEV能够诱导IFN-α1、IFN-β和NF-κB报告... 为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与固有免疫之间关系,研究构建含有巴马猪IFN-α1,IFN-β和NF-κB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将转染上述报告基因的PK15细胞接种TGEV和灭活TGEV后发现,与灭活TGEV相比,TGEV能够诱导IFN-α1、IFN-β和NF-κB报告基因低水平表达;其次,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接种病毒0、2、6和10 h后PK15细胞中IFN-α1、IFN-β、IL6、TNF-α、ISG56和IRF7转录量,结果表明,TGEV对IL6转录没有影响,而诱导IFN-α1、IFN-β、TNF-α、ISG56和IRF7低水平转录,分别为对照组1.49、1.5、2.2、2.5和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 细胞因子 PK15细胞 转录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3h-122基因于棉铃虫幼虫体内的转录表达分析
15
作者 赵莹 谭赟 +3 位作者 黎妮 陈斌 于欢 黄国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67,共8页
本文构建了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HvAV-3h)第122个基因(3h-122)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蛋白免疫印迹、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检测3h-122的转录表达时相以及组织特异性。结果表明,3h-122编码大小16.1 kD的结构蛋... 本文构建了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HvAV-3h)第122个基因(3h-122)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蛋白免疫印迹、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检测3h-122的转录表达时相以及组织特异性。结果表明,3h-122编码大小16.1 kD的结构蛋白(3H-122)。HvAV-3h感染棉铃虫幼虫后3 h开始检测到3h-122的转录并稳定持续至第168 h。3H-122在棉铃虫感毒后24 h至168 h可持续检测到其表达。此外,3H-122主要在脂肪体组织中表达。本研究为阐明囊泡病毒结构蛋白的功能及其在囊泡病毒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HvAV-3h) 结构蛋白 原核表达 转录时相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对猪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抗病毒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线连 王瑞宁 +4 位作者 李金磊 韩志涛 耿静微 彭远义 魏战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为了解猪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对4种抗病毒细胞因子mRNA转录时相的影响,探讨病毒-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JEV感染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后病毒RNA含量及细胞的MHC-I,Mx1,2′,5′寡腺苷酸合成... 目的为了解猪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对4种抗病毒细胞因子mRNA转录时相的影响,探讨病毒-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JEV感染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后病毒RNA含量及细胞的MHC-I,Mx1,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转录因子IRF-3等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JEV感染猪PBMC后引起MHC-I、Mx1、2-5OAS、IRF-3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MHC-I和MX1,IRF-3mRNA的相对含量在感染后3h显著增加,随后降低,到72h达到峰值;2-5OAS mRNA的相对含量在3h达到最大值,然后降到最低,随后其表达量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 JEV感染猪PBMC后可以引起的PBMC抗病毒反应与其分泌的抗病毒细胞因子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乙型脑炎病毒 细胞因子 淋巴因子 转录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