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p15亚单位的分离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包俊英
余新炳
吴忠道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 分离和鉴定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sum ,Sj)新基因。 方法 应用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se quencetags ,ESTs)法随机筛选SjcDNA文库 ,通过PCR直接序列测定技术和同源性比较对阳性插入片段进行鉴定。采用亚克隆技术和生物...
目的 分离和鉴定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sum ,Sj)新基因。 方法 应用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se quencetags ,ESTs)法随机筛选SjcDNA文库 ,通过PCR直接序列测定技术和同源性比较对阳性插入片段进行鉴定。采用亚克隆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延长因子SⅢ -p15亚单位进行结构和功能的鉴定。结果 我们从SjcDNA文库中随机筛选到一个cDNA克隆 ,它含有一个 371个碱基组成的阅读框 ,编码 118个氨基酸 ,与哺乳动物等的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且具有该因子所特有的氨基酸序列 ,表明我们已经获得了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 结论 获得了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的全长cDNA序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RNA聚合酶
ⅱ
转录因子sⅱ-p15
序列分析
CDNA
表达序列档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蓝型油菜BnWRKY15s基因克隆及锑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2
作者
刘显军
喻文聪
+4 位作者
王利群
陈文
王艳红
袁玉辉
向国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共10页
【目的】克隆甘蓝型油菜BnWRKY15s基因,探讨其在锑(antimony,Sb)胁迫下的功能。【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杂油512为材料,通过RT-PCR技术克隆BnWRKY15s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和qRTPCR分析其蛋白结构、理化性质、表达模式及在Sb胁迫...
【目的】克隆甘蓝型油菜BnWRKY15s基因,探讨其在锑(antimony,Sb)胁迫下的功能。【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杂油512为材料,通过RT-PCR技术克隆BnWRKY15s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和qRTPCR分析其蛋白结构、理化性质、表达模式及在Sb胁迫下的表达。【结果】成功克隆了BnA04.WRKY15和BnC04.WRKY15基因,其cDNA序列分别为960和996 bp,分别编码319和331个氨基酸。BnA04.WRKY15的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4.63 ku,等电点为9.75;BnC04.WRKY15的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5.81 ku,等电点为9.75。两者均为不稳定型亲水蛋白,主要二级结构为无规则卷曲,其次为α-螺旋。序列一致性分析表明:BnA04.WRKY15与白菜蛋白的相似性为99.06%,BnC04.WRKY15与甘蓝蛋白的相似性为99.0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BnWRKY15s蛋白与白菜、甘蓝、花椰菜蛋白属于同一进化分支,亲缘关系较近。BnWRKY15s在根部的表达量最高,达到叶组织的99.1倍。经过75 mg/L Sb溶液处理0、1、3、6、12和24 h后,BnA04.WRKY15和BnC04.WRKY15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在叶组织中的表达量于处理1 h后达到峰值,而在根组织中的表达量于处理24 h后达到峰值。【结论】在甘蓝型油菜中,BnWRKY15s基因可能作为关键转录因子参与调控Sb胁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锑胁迫
BnWRKY
15
s
基因克隆
转录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B8N6S4调控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_(1)合成的功能研究
3
作者
张昕泽
蒲睿思
+4 位作者
牛锦璐
黄文洁
晏石娟
张文洋
吴绍文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54-63,共10页
【目的】明确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中Zn(Ⅱ)_(2)Cys_(6)锌簇转录因子B8N6S4的功能,解析B8N6S4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同源重组构建B8N6S4基因缺...
【目的】明确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中Zn(Ⅱ)_(2)Cys_(6)锌簇转录因子B8N6S4的功能,解析B8N6S4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同源重组构建B8N6S4基因缺失突变体菌株(ΔB8N6S4),比较ΔB8N6S4突变体和野生型(WT)菌株在生长发育、毒素合成及侵染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8N6S4含有典型的GAL4样Zn(Ⅱ)_(2)Cys_(6)DNA结合域和真菌特异性转录因子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8N6S4与黄曲霉毒素高产菌株A.minisclerotigenes的同源蛋白KAB8271990.1具有最高序列相似性(97.99%)。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2个黄曲霉B8N6S4基因敲除菌株ΔB8N6S4-1和ΔB8N6S4-2。与野生型相比,2个ΔB8N6S4突变体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变化,但分生孢子产量显著降低至7.5×10^(6)、8.0×10^(6)个/mL,较WT菌株的4.4×10^(7)个/mL分别降低83%和82%。且2个ΔB8N6S4突变体的菌核形成能力显著提高,其菌核数量达767、836个,约为WT菌株的2倍。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与WT菌株相比,ΔB8N6S4-1和ΔB8N6S4-2突变体毒素合成能力增强,分别增加约78%和104%。此外,玉米籽粒侵染试验表明,ΔB8N6S4-1和ΔB8N6S4-2突变体的侵染能力与WT菌株无显著差异,侵染后的产孢能力与WT菌株相当,但在玉米基质上的AFB_(1)产量显著增加,分别约为WT菌株的5.2倍和3.9倍。【结论】黄曲霉Zn(Ⅱ)_(2)Cys_(6)转录因子B8N6S4正调控黄曲霉的无性产孢、负调控菌核形成,同时抑制AFB_(1)的生物合成。B8N6S4基因缺失不直接影响黄曲霉的致病力,但显著增强其毒素产生能力。本研究首次揭示B8N6S4转录因子在黄曲霉毒素合成网络中的调控作用,可为靶向阻断毒素合成的防控策略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Zn(
ⅱ
)_(2)Cy
s
_(6)
转录
因子
黄曲霉毒素
B8N6
s
4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p15亚单位的分离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包俊英
余新炳
吴忠道
机构
中山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16,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0 0 70 683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 0 0 0 45 )
+1 种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团队研究基金
广东省"2 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课题基金98169)的资助
文摘
目的 分离和鉴定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sum ,Sj)新基因。 方法 应用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se quencetags ,ESTs)法随机筛选SjcDNA文库 ,通过PCR直接序列测定技术和同源性比较对阳性插入片段进行鉴定。采用亚克隆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延长因子SⅢ -p15亚单位进行结构和功能的鉴定。结果 我们从SjcDNA文库中随机筛选到一个cDNA克隆 ,它含有一个 371个碱基组成的阅读框 ,编码 118个氨基酸 ,与哺乳动物等的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且具有该因子所特有的氨基酸序列 ,表明我们已经获得了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 结论 获得了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的全长cDNA序列 。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RNA聚合酶
ⅱ
转录因子sⅱ-p15
序列分析
CDNA
表达序列档签法
Keywords
s
chi
s
to
s
ma japonicum
RNA polymera
s
e
ⅱ
Tran
s
cription factor
s
Ⅲ p
15
s
equence analy
s
i
s
cDNA
分类号
R383.24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蓝型油菜BnWRKY15s基因克隆及锑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2
作者
刘显军
喻文聪
王利群
陈文
王艳红
袁玉辉
向国红
机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娄底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共10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1C0785)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22B0844)
+1 种基金
湖南省联合基金项目(2023JJ50083)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ZSCX2021Y33)。
文摘
【目的】克隆甘蓝型油菜BnWRKY15s基因,探讨其在锑(antimony,Sb)胁迫下的功能。【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杂油512为材料,通过RT-PCR技术克隆BnWRKY15s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和qRTPCR分析其蛋白结构、理化性质、表达模式及在Sb胁迫下的表达。【结果】成功克隆了BnA04.WRKY15和BnC04.WRKY15基因,其cDNA序列分别为960和996 bp,分别编码319和331个氨基酸。BnA04.WRKY15的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4.63 ku,等电点为9.75;BnC04.WRKY15的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5.81 ku,等电点为9.75。两者均为不稳定型亲水蛋白,主要二级结构为无规则卷曲,其次为α-螺旋。序列一致性分析表明:BnA04.WRKY15与白菜蛋白的相似性为99.06%,BnC04.WRKY15与甘蓝蛋白的相似性为99.0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BnWRKY15s蛋白与白菜、甘蓝、花椰菜蛋白属于同一进化分支,亲缘关系较近。BnWRKY15s在根部的表达量最高,达到叶组织的99.1倍。经过75 mg/L Sb溶液处理0、1、3、6、12和24 h后,BnA04.WRKY15和BnC04.WRKY15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在叶组织中的表达量于处理1 h后达到峰值,而在根组织中的表达量于处理24 h后达到峰值。【结论】在甘蓝型油菜中,BnWRKY15s基因可能作为关键转录因子参与调控Sb胁迫反应。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锑胁迫
BnWRKY
15
s
基因克隆
转录
因子
Keywords
Bra
s
s
ica napu
s
antimony
s
tre
s
s
BnWRKY
15
s
gene cloning
tran
s
cription factor
分类号
S565.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8N6S4调控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_(1)合成的功能研究
3
作者
张昕泽
蒲睿思
牛锦璐
黄文洁
晏石娟
张文洋
吴绍文
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54-6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30702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A1515110962,2024A151501006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战略专项(高水平农科院建设)(R2023PY-JX024,R2021YJ-YB1004,R2023PY-JG025,2023QZ-NK04,GDNKY-ZQQZ-K5)。
文摘
【目的】明确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中Zn(Ⅱ)_(2)Cys_(6)锌簇转录因子B8N6S4的功能,解析B8N6S4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同源重组构建B8N6S4基因缺失突变体菌株(ΔB8N6S4),比较ΔB8N6S4突变体和野生型(WT)菌株在生长发育、毒素合成及侵染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8N6S4含有典型的GAL4样Zn(Ⅱ)_(2)Cys_(6)DNA结合域和真菌特异性转录因子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8N6S4与黄曲霉毒素高产菌株A.minisclerotigenes的同源蛋白KAB8271990.1具有最高序列相似性(97.99%)。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2个黄曲霉B8N6S4基因敲除菌株ΔB8N6S4-1和ΔB8N6S4-2。与野生型相比,2个ΔB8N6S4突变体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变化,但分生孢子产量显著降低至7.5×10^(6)、8.0×10^(6)个/mL,较WT菌株的4.4×10^(7)个/mL分别降低83%和82%。且2个ΔB8N6S4突变体的菌核形成能力显著提高,其菌核数量达767、836个,约为WT菌株的2倍。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与WT菌株相比,ΔB8N6S4-1和ΔB8N6S4-2突变体毒素合成能力增强,分别增加约78%和104%。此外,玉米籽粒侵染试验表明,ΔB8N6S4-1和ΔB8N6S4-2突变体的侵染能力与WT菌株无显著差异,侵染后的产孢能力与WT菌株相当,但在玉米基质上的AFB_(1)产量显著增加,分别约为WT菌株的5.2倍和3.9倍。【结论】黄曲霉Zn(Ⅱ)_(2)Cys_(6)转录因子B8N6S4正调控黄曲霉的无性产孢、负调控菌核形成,同时抑制AFB_(1)的生物合成。B8N6S4基因缺失不直接影响黄曲霉的致病力,但显著增强其毒素产生能力。本研究首次揭示B8N6S4转录因子在黄曲霉毒素合成网络中的调控作用,可为靶向阻断毒素合成的防控策略提供新靶点。
关键词
黄曲霉
Zn(
ⅱ
)_(2)Cy
s
_(6)
转录
因子
黄曲霉毒素
B8N6
s
4
致病性
Keywords
A
s
pergillu
s
flavu
s
Zn(
ⅱ
)_(2)Cy
s
_(6)tran
s
cription factor
aflatoxin
B8N6
s
4
pathogenicity
分类号
S182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p15亚单位的分离和序列分析
包俊英
余新炳
吴忠道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甘蓝型油菜BnWRKY15s基因克隆及锑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刘显军
喻文聪
王利群
陈文
王艳红
袁玉辉
向国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B8N6S4调控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_(1)合成的功能研究
张昕泽
蒲睿思
牛锦璐
黄文洁
晏石娟
张文洋
吴绍文
《广东农业科学》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