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行器内碰摩转子模型的光滑处理及非线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林富生 孟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利用一无穷次可微且可无限逼近阶跃函数的实函数对不连续的 Jeffcott转子碰摩系统进行了光滑处理 ,建立了机动飞行的飞行器内碰摩转子系统的力学模型 ,光滑处理后的系统成为连续的非线性系统。数值研究结果表明 :(1)由于机动飞行所引起... 利用一无穷次可微且可无限逼近阶跃函数的实函数对不连续的 Jeffcott转子碰摩系统进行了光滑处理 ,建立了机动飞行的飞行器内碰摩转子系统的力学模型 ,光滑处理后的系统成为连续的非线性系统。数值研究结果表明 :(1)由于机动飞行所引起飞行器倾角变化的影响 ,碰摩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响应形态会发生变化 ,可能在周期解、拟周期解、浑沌解之间相互转变 ;(2 )飞行器加速时 ,转子系统响应中会出现新的频率成分 ,而且随着加速时间的延长 ,这些暂态频率会迁移并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3)飞行器的加速还会使振幅增加 ,从而使原未碰摩的转子系统可能发生碰摩 ,或使原来的碰摩加剧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碰摩转子模型 光滑处理 非线性系统 航空发动机 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结构赝—su(3)模型与三轴转子模型的等价性
2
作者 吉世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利用张量分析方法证明了su(3)哈密顿量两种形式的一致性,并在内禀系中将su(3)哈密顿量写成了三轴转子哈密顿量的形式。从惯量参数和转动带结构两方面考查了赝-su(3)模型与三轴转子模型的等价性。
关键词 赝-su(3)模型 三轴转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暂态计算中涡轮-发电机转子系统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施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11-118,共8页
阐述了研究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中涡轮-发电机转子系统的理论及模型的建立,该模型能详细地研究电磁暂态下的机电相互作用过程.利用此法,可精确模拟转子系统,以及模拟研究振动时的涡轮机叶片.
关键词 涡轮轴发动机 转子模型 电磁暂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轴承松动-内圈缺陷耦合的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4
作者 霍忠堂 陈建奇 +1 位作者 郝玲娟 高建松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1-1439,共9页
当轴承松动与内圈缺陷同时出现时,将对转子系统动态特性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对转子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轴承松动-内圈缺陷耦合的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含内圈缺陷-松动耦合故障轴承的转子系... 当轴承松动与内圈缺陷同时出现时,将对转子系统动态特性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对转子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轴承松动-内圈缺陷耦合的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含内圈缺陷-松动耦合故障轴承的转子系统振动动态特性。首先,根据赫兹理论与轴承运动学理论分析了轴承受力;然后,根据胡克定律与转子系统集中质量法建立了松动-内圈缺陷耦合的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采用数值仿真方式获取了转子系统的振动响应,探讨了转速和载荷对松动-内圈缺陷耦合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该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松动-内圈缺陷同时存在的轴承频谱上出现了典型的干摩擦特征频率,即1/2倍旋转频率及其倍频,且其幅值与转速、载荷呈正比;此外,1/2倍旋转频率及其倍频、旋转频率及其倍频与内圈缺陷频率的组合频率的出现,表明了松动和内圈缺陷同时发生,该现象在转子系统另一个轴承上也有所体现。该研究结果为轴承转子系统的耦合故障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振动动态特性 转子系统耦合故障特征 轴承动力学模型 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柔性转子主动控制的等几何Timoshenko梁模型及其数值验证
5
作者 张鹏飞 王志恒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146,共8页
为了克服采用标准有限元方法建立的转子模型自由度多不便直接用于控制器设计的问题,结合等几何分析方法的精度高、自由度少的特点,提出了把低阶等几何Timoshenko梁模型运用到柔性转子的主动控制中,并进行了数值验证。首先,给出了半离散... 为了克服采用标准有限元方法建立的转子模型自由度多不便直接用于控制器设计的问题,结合等几何分析方法的精度高、自由度少的特点,提出了把低阶等几何Timoshenko梁模型运用到柔性转子的主动控制中,并进行了数值验证。首先,给出了半离散等几何模型及在主动控制中作为转子控制输入信号的各类边界条件;其次,分别对比了高、低阶等几何模型的奇异值响应以及简支条件下的高、低阶模型的数值解与理论解;最后,在采用磁悬浮轴承支撑和给定分布不平衡力扰动的条件下,对转子进行了分散比例微分(PD)仿真控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低阶模型的奇异值响应在前6阶临界转速范围内与高阶模型基本一致;高阶模型的前10阶模态频率很好地吻合了理论解,低阶模型前4阶模态频率误差在0.2%以内;高、低阶等几何梁模型下的转子不平衡振动位移稳态响应的差别很小,该误差可看成工作转速下的同频小扰动。低阶等几何梁模型在低频范围的高精度验证了该方法所得低阶模型直接用于控制器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几何方法 柔性转子模型 TIMOSHENKO梁 振动控制 磁悬浮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振器与球平衡器并用控制转子不平衡振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光远 张小龙 +1 位作者 东亚斌 何育民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4-963,共10页
球式自动平衡器(Automatic Ball Balancer,简称ABB)可以在临界转速以上区域完全消除转子未知不平衡量,但其缺点是在临界转速附近会引起大振幅的共振响应和不稳定振荡。为此增加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简称DVA)来克服其... 球式自动平衡器(Automatic Ball Balancer,简称ABB)可以在临界转速以上区域完全消除转子未知不平衡量,但其缺点是在临界转速附近会引起大振幅的共振响应和不稳定振荡。为此增加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简称DVA)来克服其缺点,改善其抑振性能。以Jeffcott偏心转子模型为研究对象,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吸振器、球平衡器单独使用以及两者结合使用时控制转子不平衡振动的动力学方程,使用谐波平衡法理论求解新耦合系统的振幅表达式,并分析各参数对稳态幅频曲线的影响规律以获得较合适的参数,采用龙格-库塔数值方法计算得到稳态幅频特性图和瞬态振幅时域变化曲线。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手段并用的新方案有效降低了转子经过临界共振区时的振动水平,并使转子在临界转速以上区域衰减为零振幅,达到了融合两者优点的目的,具有更优良的抑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Jeffcott偏心转子模型 动力吸振器 球式自动平衡器 临界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转子碰摩模型 被引量:26
7
作者 杨树华 杨积东 +1 位作者 郑铁生 张文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64,共4页
对转子系统转、定子碰摩故障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一个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转子非线性碰摩模型。通过对不同碰摩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的对比研究表明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非线性碰摩模型能更深刻地反映转、定子碰摩过程的本... 对转子系统转、定子碰摩故障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一个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转子非线性碰摩模型。通过对不同碰摩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的对比研究表明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非线性碰摩模型能更深刻地反映转、定子碰摩过程的本质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接触理论 转子碰摩模型 定子碰摩模型 航空发动机 碰摩故障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平衡的转子动力学模型的验证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桂平 廖明夫 +1 位作者 刘展翅 何文博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21-1924,共4页
基于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转子易于进行现场动平衡的特点,以带弹性支承的单盘对称转子为模型,根据动平衡的影响系数和转子的振动响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影响系数和传递函数对转子动力学模型和模型参数(自振频率、等效刚度和弹支刚... 基于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转子易于进行现场动平衡的特点,以带弹性支承的单盘对称转子为模型,根据动平衡的影响系数和转子的振动响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影响系数和传递函数对转子动力学模型和模型参数(自振频率、等效刚度和弹支刚度)进行验证和估算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动力学模型 动平衡 影响系数 传递函数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动式汽轮机转子热应力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朝阳 冯俊涛 +2 位作者 李治乾 张梦可 盛德仁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7-450,452,共5页
以660MW反动式汽轮机高压转子为研究对象,在冲动式汽轮机转子建模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反动转鼓式转子无叶轮,且叶片直接安装在转毂上的特点,优化了转子的二维模型,并用ANSYS计算了在冷态启动过程中转子的温度场、应力场和监测点应力曲线... 以660MW反动式汽轮机高压转子为研究对象,在冲动式汽轮机转子建模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反动转鼓式转子无叶轮,且叶片直接安装在转毂上的特点,优化了转子的二维模型,并用ANSYS计算了在冷态启动过程中转子的温度场、应力场和监测点应力曲线。结果表明:反动式机组冷态启动过程中,最大应力点出现在叶根与叶根槽的接触位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反动式汽轮机 转子模型 热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螺栓联接的转子系统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小捷 罗忠 +1 位作者 黄耀宇 张西厂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3,共7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振动问题,开展了螺栓法兰联接结构对转子固有特性及不平衡响应的研究。基于有限单元法,结合转子有限元模型及螺栓法兰联接结构的力学模型,建立了考虑螺栓法兰联接的转子动力学模型。基于Newmark-β法求解转子不平衡... 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振动问题,开展了螺栓法兰联接结构对转子固有特性及不平衡响应的研究。基于有限单元法,结合转子有限元模型及螺栓法兰联接结构的力学模型,建立了考虑螺栓法兰联接的转子动力学模型。基于Newmark-β法求解转子不平衡响应及固有特性,并利用ANSYS仿真软件对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得到了联接结构刚度对转子固有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转子第1阶固有频率对螺栓法兰结构的轴向刚度变化较为敏感;第2阶固有频率对螺栓法兰结构的径向刚度变化较为敏感;第3阶固有频率则对螺栓法兰结构的2种刚度变化均较为敏感;并且转子处的联接刚度会对转子的不平衡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法兰联接 振动特性 有限元模型 转子模型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分析用同步机模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平 安宁 +5 位作者 李亚楼 田芳 赵敏 高波 胡建勇 周孝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5-1126,共12页
回顾了稳定分析用同步机传统实用模型的特点、发展和不足。将近几十年稳定分析用同步机建模技术的研究进展划分为5个方面:互抗不相等同步机模型;提高同步机参数准确性的方法;基于静止频率响应试验的模型;多转子回路模型;模拟磁化过程的... 回顾了稳定分析用同步机传统实用模型的特点、发展和不足。将近几十年稳定分析用同步机建模技术的研究进展划分为5个方面:互抗不相等同步机模型;提高同步机参数准确性的方法;基于静止频率响应试验的模型;多转子回路模型;模拟磁化过程的方法。总结了这些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特点以及发展状况。描述了为弥补传统实用模型采用大量简化假设导致仿真结果不精确的缺陷所采取的各种改进措施。最后,指出这些研究达到的效果以及稳定分析用同步机建模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机模型 参数准确性 静止频率响应试验 转子回路模型 饱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空压机转子橡胶涂层厚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孔德逊 王战中 +2 位作者 黄帅可 董文杰 张明亮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4-680,共7页
转子不同厚度的橡胶涂层对螺杆空压机气密性和转子碰磨问题有很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对不同厚度橡胶涂层转子在正常工作中产生的等效应力和应变进行了研究。以某型号1立方空压机阴、阳转子为例,首先,在不改变转子几何尺寸的前提下,采用S... 转子不同厚度的橡胶涂层对螺杆空压机气密性和转子碰磨问题有很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对不同厚度橡胶涂层转子在正常工作中产生的等效应力和应变进行了研究。以某型号1立方空压机阴、阳转子为例,首先,在不改变转子几何尺寸的前提下,采用SolidWorks软件分别建立了厚度范围在0.5 mm~2.1 mm、间隔为0.1 mm的17种有橡胶涂层的阴、阳转子模型;然后,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了程序,并计算了空压机正常工作时转子所受的内力矩;最后,采用ANSYS显示动力学模块,对有不同厚度的橡胶涂层转子分别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等效应力和等效弹性应变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应力、应变和齿顶间隙等因素后,对螺杆空压机转子橡胶涂层为0.8 mm时符合要求,且此时空压机气密性能优异;该结果可以为螺杆空压机的性能、气密性和效率的提高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气密性能 橡胶涂层 转子模型 阴阳转子 内力矩 等效应力和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参数辨识的动力调谐陀螺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定新 陶俊勇 陶利民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87-92,共6页
提出了基于动调陀螺转子动力学模型参数辨识的陀螺故障诊断方法 ,详细探讨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并以某型捷联惯导系统中的动调陀螺为对象 ,在实测信号的基础上进行了故障仿真与实际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诊断动调陀螺故障 ,具有一... 提出了基于动调陀螺转子动力学模型参数辨识的陀螺故障诊断方法 ,详细探讨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并以某型捷联惯导系统中的动调陀螺为对象 ,在实测信号的基础上进行了故障仿真与实际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诊断动调陀螺故障 ,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并为陀螺故障诊断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导航系统 动力调谐陀螺 参数辨识 故障论断 转子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支撑转子的全矢动平衡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佳佳 雷文平 韩捷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4,共4页
传统的平衡方法对于具有显著各向异性转子的不平衡响应会产生测量和评价上的误差。从信息融合的视角,分别在忽略和考虑了非线性因素两种情况下对各向异性转子的不平衡响应的规律进行研究。在全矢谱理论和传统影响系数法的基础上,对各向... 传统的平衡方法对于具有显著各向异性转子的不平衡响应会产生测量和评价上的误差。从信息融合的视角,分别在忽略和考虑了非线性因素两种情况下对各向异性转子的不平衡响应的规律进行研究。在全矢谱理论和传统影响系数法的基础上,对各向异性转子采用双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进行不平衡响应的测量。通过实验来验证动平衡中各向异性的存在及其对不平衡响应的影响,和全矢动平衡技术对平衡各向异性支撑转子的有效性,为新的动平衡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动力模型 全矢动平衡 各向异性 不平衡响应 全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剥落故障对驱动电机振动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王仲 姜娇 王云琦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中,其驱动电机的轴承内部受到交变载荷的作用,会产生疲劳剥落,从而导致驱动电机的整体振动特性发生相应的变化。针对上述问题,以国产某新能源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轴承剥落故障对驱动电机的振动特性造成... 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中,其驱动电机的轴承内部受到交变载荷的作用,会产生疲劳剥落,从而导致驱动电机的整体振动特性发生相应的变化。针对上述问题,以国产某新能源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轴承剥落故障对驱动电机的振动特性造成的具体影响。首先,对电机轴承内部的几何结构以及载荷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轴承游隙和滚动体形变,建立了故障和无故障轴承动力学方程,还推导了转子的不平衡磁力方程;然后,设置了深沟球轴承转子的基本参数,采用有限元和Timoshenko梁单元理论,建立了电机转子动力学模型,在模型的对应节点处加入了剥落故障轴承的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升速和稳速状态下模型的动力学响应,还研究了剥落区大小和位置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进行了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得到了不同转速下的电机轴承故障特征频率。研究结果表明:电机轴承的剥落故障主要引起了电机在轴承故障特征频率处的振动,剥落故障造成的不平衡磁拉力主要引发了电机在2倍转频处的振动,振动的幅值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并与剥落缺陷大小成正相关。该研究可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故障诊断以及振动性能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深沟球轴承转子 不平衡磁拉力 电机转子-轴承动力学模型 轴承剥落缺陷区 故障特征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叶片-机匣多点变形转静碰摩模型的机匣响应特征与验证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海飞 陈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45,共18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匣碰摩故障,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叶片-机匣耦合振动下的转静碰摩故障模型,该模型在通用的弹性碰摩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多个叶片与圆盘之间的耦合作用、叶片与叶片之间的耦合作用、叶片与机匣之间碰摩故障以及叶片与...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匣碰摩故障,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叶片-机匣耦合振动下的转静碰摩故障模型,该模型在通用的弹性碰摩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多个叶片与圆盘之间的耦合作用、叶片与叶片之间的耦合作用、叶片与机匣之间碰摩故障以及叶片与机匣之间转静间隙变化对碰摩力的影响,能够模拟机匣单点、局部及整圈,转子的局部和整圈的碰摩规律。将所提出的碰摩模型运用于转子-支承-机匣耦合动力学模型中,利用数值积分获取碰摩故障下的机匣加速度响应规律。利用带机匣的航空发动机转子试验器,进行了转子叶片-机匣的机匣单点-转子全周的碰摩实验,仿真和实验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所提出的叶片-机匣碰摩新模型的正确有效性。并利用该模型仿真了其他碰摩状态下的碰摩故障特征和碰摩力随时间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 叶片-机匣碰摩 转子-支承-机匣耦合动力学模型 机匣加速度信号 碰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故障状态下行星齿轮-转子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特性研究
17
作者 周博虎 李国彦 +1 位作者 任昱霖 熊晓燕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71-1482,共12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齿轮-转子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但是上述研究均没有考虑行星齿轮-转子复合故障状态。为此,以单级行星齿轮箱为例,通过构建含转子偏心和齿根裂纹故障的行星齿轮-转子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复合故障状态下的...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齿轮-转子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但是上述研究均没有考虑行星齿轮-转子复合故障状态。为此,以单级行星齿轮箱为例,通过构建含转子偏心和齿根裂纹故障的行星齿轮-转子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复合故障状态下的行星齿轮-转子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首先,采用了集中参数法和Timoshenko梁理论,考虑了时变啮合刚度、支撑刚度、阻尼、陀螺效应、传动轴柔性等因素,建立了含转轴偏心-齿根裂纹复合故障的行星齿轮-转子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了时间历程、频谱、轴心轨迹及相轨迹等方法,并根据其数值分析了不同故障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偏心状态下裂纹扩展对系统振动响应特性的影响;最后,采用不同裂纹故障测试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转轴偏心对啮合振动的影响显著,在行星轮系故障特性的分析中不可忽视;偏心-裂纹耦合影响下,系统振动响应由不平衡振动、正常啮合振动、故障冲击振动多源耦合而成,频谱中出现了转频f_( r)、啮合谐波kf _(m)以及复杂边带成分kf _(m)±f _(r)、kf _(m)±f _(r)±nf _(sc),并且随着裂纹程度的加大,调制现象更加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行星齿轮-转子系统复合故障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 行星齿轮-转子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 多源耦合振动 齿根裂纹扩展 转轴偏心 复合故障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160区奇奇核signature反转的系统性初探
18
作者 文家焱 杨增红 +2 位作者 文学义 程南璞 郑仁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57,共3页
利用粒子转子模型对A~160质量区奇奇核的signature反转现象的系统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并巨表明质子-中子相互作用的逐渐变化对该区奇奇核的signature反转点的系统变化起着主要作用.
关键词 粒子转子模型 奇奇核 SIGNATURE反转 系统性 质子-中子相互作用 反转机制 反转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结合啁啾太赫兹脉冲控制CO分子取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明惠 金琪 +2 位作者 刘劲松 王可嘉 杨振刚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5-740,共6页
为了研究啁啾太赫兹脉冲诱导后的CO分子取向,采用刚性转子近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为了在较低太赫兹场强时获得较好的取向效果,采用了飞秒激光结合啁啾太赫兹脉冲的方案。结果表明,分子取向程度可增强... 为了研究啁啾太赫兹脉冲诱导后的CO分子取向,采用刚性转子近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为了在较低太赫兹场强时获得较好的取向效果,采用了飞秒激光结合啁啾太赫兹脉冲的方案。结果表明,分子取向程度可增强81%。在有限温度条件下,飞秒激光结合啁啾太赫兹脉冲诱导分子取向的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对于少周期太赫兹脉冲,啁啾太赫兹脉冲有诱导分子取向的优越性。这一结果对提高CO分子取向程度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物理 分子取向 刚性转子模型 啁啾太赫兹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D_4→CD_3+D_2反应的量子含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丽华 刘新国 +1 位作者 张怿慈 张庆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4,共4页
运用半刚体振动转子靶 (semirigidvibratingrotortarget)模型 ,利用含时波包法 (TDWPmethod) ,对反应D +CD4→CD3 +D2 进行了量子含时动力学研究与计算。反应几率随平动能的变化图象 ,呈现出显著的量子共振特性。并通过对v =0时 ,j=0 ,... 运用半刚体振动转子靶 (semirigidvibratingrotortarget)模型 ,利用含时波包法 (TDWPmethod) ,对反应D +CD4→CD3 +D2 进行了量子含时动力学研究与计算。反应几率随平动能的变化图象 ,呈现出显著的量子共振特性。并通过对v =0时 ,j=0 ,1,2的反应几率以及 j=0时 ,v =0 ,1的反应几率的计算 ,对该反应的空间效应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4→CD3+D2反应 量子含时动力学 多原子碰撞 半刚体振动转子模型 含时波包法 量子共据特性 反应几率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