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107杨抗虫性研究
1
作者 王利峰 陈志军 +3 位作者 许强 沈建茹 赵亚楠 刘军侠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为研究转基因107杨对靶标昆虫柳蓝叶甲的抗虫性以及对非靶标昆虫白杨毛蚜及天敌昆虫异色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室内饲养的方法,比较了取食转基因107杨及对照的柳蓝叶甲各龄期幼虫的死亡率、研究了取食转基因107杨及对照107杨叶片的白杨... 为研究转基因107杨对靶标昆虫柳蓝叶甲的抗虫性以及对非靶标昆虫白杨毛蚜及天敌昆虫异色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室内饲养的方法,比较了取食转基因107杨及对照的柳蓝叶甲各龄期幼虫的死亡率、研究了取食转基因107杨及对照107杨叶片的白杨毛蚜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取食不同株系107杨上白杨毛蚜和柳蓝叶甲的异色瓢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转基因107杨对靶标昆虫柳蓝叶甲幼虫表达高抗虫性;取食转基因107杨叶片的白杨毛蚜幼虫期发育时间以及生命参数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取食转基因107杨上白杨毛蚜的异色瓢虫幼虫发育历期及体长体宽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取食转基因107杨上柳蓝叶甲的异色瓢虫幼虫发育历期及体长体宽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研究证明,转基因107杨对非靶标昆虫白杨毛蚜和天敌昆虫异色瓢虫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转基因107杨生态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107杨 毛蚜 异色瓢虫 生态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Cry1Ac与API基因107杨对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敏霞 李探 +4 位作者 张子恒 曾月霞 王利峰 杨敏生 刘军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118,共9页
【目的】研究转基因107杨的生态安全性,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嫁接转基因107杨(BtCry1Ac与API基因)和对照107杨,连续5年调查其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多样性与稳定性。【结果】共获得节肢动物54091头,分属13个... 【目的】研究转基因107杨的生态安全性,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嫁接转基因107杨(BtCry1Ac与API基因)和对照107杨,连续5年调查其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多样性与稳定性。【结果】共获得节肢动物54091头,分属13个目,其中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与蜘蛛目为主要类群,个体数量上鳞翅目占优势。与对照107杨相比,转基因107杨的害虫亚群落个体数量显著降低(P<0.05),靶标害虫杨扇舟蛾、美国白蛾的个体数量明显减少(P<0.05);但天敌、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的物种及个体数无明显差异(P>0.05);瓢虫、蜘蛛类天敌及家蚁和蝇类等中性昆虫的个体数量随年份增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多,转基因107杨亚群落物种及个体数年际差异显著(P<0.05)。转基因107杨的节肢动物群落的特征指数表现为多样性、均匀度指数高于对照107杨,优势度指数低于对照107杨;转基因107杨群落特征指数的年际差异均显著(P<0.05)。稳定性分析表明,转基因107杨的总群落物种数与群落总个体数比值Ss/Si、植食性昆虫物种数与个体数比值Sp/Sb、捕食性天敌与植食性昆虫个体数比值Sa/Sb均显著高于对照107杨(P<0.05),表明转基因107杨物种数多,个体数量少,在种间数量上制约作用强于对照107杨;但转基因107杨的天敌物种数与个体数比值Sn/Sa、捕食性天敌与植食性昆虫物种数比值Sn/Sp与对照107杨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转基因107杨捕食性天敌物种数与个体数与对照107杨无明显差异(P>0.05),转基因107杨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结论】转基因107杨具有持续抗虫效果,对天敌及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未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生态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107杨 节肢动物群落 多样性 稳定性 生态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抗虫基因107杨对主要节肢动物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任敏霞 张子恒 +4 位作者 曾月霞 李含笑 王利峰 李会平 刘军侠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年第3期277-284,共8页
为研究转基因杨对主要节肢动物种群的影响,对转基因杨生态安全性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转基因107杨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的调查方法,于2019年对转基因107杨树林与未转基因杨树林(对照)内主要节肢种群数量、种类以及动态... 为研究转基因杨对主要节肢动物种群的影响,对转基因杨生态安全性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转基因107杨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的调查方法,于2019年对转基因107杨树林与未转基因杨树林(对照)内主要节肢种群数量、种类以及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所获得的节肢动物个体分属于昆虫纲和蛛形纲,共14299头,分属2纲,11目,105种。主要靶标害虫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银潜叶蛾个体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杨小舟蛾个体数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株系间主要靶标害虫个体数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株系个体数量相对较少,表明转基因107杨可有效抑制靶标害虫种群发展;主要非靶标害虫叶蝉sp.、皱大球蚧、大青叶蝉个体数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白杨毛蚜个体数量低于对照(P<0.05),各株系间叶蝉sp.个体数量存在一定差异,#3株系个体数量显著低于#1、#9株系(P<0.05),各株系间皱大球蚧、白杨毛蚜、大青叶蝉个体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转基因107杨对主要天敌及中性昆虫未造成显著不利影响,部分株系异色瓢虫、狼蛛sp.、跳蛛sp.与家蝇个体数量相对于对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增多;主要节肢动物种群发生高峰期集中在5-6月、8-9月,杨白潜叶蛾、白杨毛蚜发生高峰期分别在7月与10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107杨 主要节肢动物种群 生态安全性 靶标害虫 非靶标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