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大豆DAS44406-6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
作者 付伟 任娇 +5 位作者 魏霜 袁俊杰 周广彪 吴希阳 朱水芳 刘中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66,72,共5页
本文针对大豆内源基因Lectin和转基因大豆DAS44406-6品系的5'端插入位点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同时检测转基因大豆DAS44406-6品系和大豆内源基因Lectin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运用15种转基因大豆、3种转基因玉米、1种转... 本文针对大豆内源基因Lectin和转基因大豆DAS44406-6品系的5'端插入位点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同时检测转基因大豆DAS44406-6品系和大豆内源基因Lectin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运用15种转基因大豆、3种转基因玉米、1种转基因油菜、1种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大豆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评价,并分析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准确从20种转基因样品和1种非转基因样品中检出靶目标,检测结果与待检样品信息一致,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高达0.01%;重复性实验表明DAS81419品系4种含量、9次重复反应Ct值的标准偏差介于0.050~0.222,相对标准偏差介于0.169%~0.677%,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强,适用于各口岸实验室进行转基因大豆DAS44406-6的快速、准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定量PCR 转基因大豆das44406-6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PCR和数字PCR法检测转基因DAS-44406-6品系大豆 被引量:18
2
作者 于晓帆 高宏伟 +2 位作者 孙?敏 肖西志 李荣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35-241,共7页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转基因DAS-44406-6品系大豆的定性检测方法和使用数字PCR检测转基因DAS-44406-6品系大豆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针对转基因DAS-44406-6大豆品系,进行5’-RACE,测定...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转基因DAS-44406-6品系大豆的定性检测方法和使用数字PCR检测转基因DAS-44406-6品系大豆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针对转基因DAS-44406-6大豆品系,进行5’-RACE,测定该品系转基因大豆外源片段与大豆染色体重组的边界序列,并根据该边界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使用23种非DAS-44406-6品系转基因植物作为阴性对照测试实时荧光PCR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以DAS-44406-6品系样品制备6个含量梯度的样品进行检测低限实验。使用数字PCR技术进行定量检测,并确定定量检测的低限。结果:建立的转基因DAS-44406-6大豆品系的实时荧光PCR特异性检测方法品系鉴定特异性较强,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检测低限在模板DNA浓度为100 ng/反应时,为0.01%的转基因大豆含量,约为16.6个拷贝的DAS-44406-6基因组DNA;数字PCR检测方法的检测低限在模板DNA浓度为0.5 ng/反应、转基因大豆含量为1%时,相对标准偏差为0.7%。因此,建立的转基因DAS-44406-6大豆品系实时荧光PCR和数字PCR特异性检测方法符合转基因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das-44406-6品系 品系鉴定 实时荧光PCR 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5代γ-亚麻酸转基因大豆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晟 郭丽琼 +1 位作者 宋景深 林俊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8,共5页
利用PCR检测和标记基因抗性检测对表达γ-亚麻酸转基因大豆第5代植株的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及目的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分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个转基因大豆株系中,有2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24和TS825)只含有△6-fad基因而没有bar... 利用PCR检测和标记基因抗性检测对表达γ-亚麻酸转基因大豆第5代植株的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及目的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分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个转基因大豆株系中,有2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24和TS825)只含有△6-fad基因而没有bar基因;7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1、TS83、TS85、TS87、TS811、TS814、TS818)只含有bar基因而没有△6-fad基因;9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8、TS89、TS810、TS813、TS815、TS816、TS817、TS819和TS820)既有△6-fad基因也有bar基因;2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2和TS86)既没有△6-fad基因也没有bar基因。因此,△6-fad基因在部分株系中获得了稳定的遗传,同时有2个株系目的基因和抗性基因在后代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稳定性 转基因大豆 Γ-亚麻酸 6-脂肪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大豆导入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卜云萍 李明春 +2 位作者 胡国武 王广科 邢来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7,共7页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 ,将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育 4 3、黑农36、黑农 37等品种。采用多种外植体和感染方法 ,从子叶节和胚轴诱导出丛生芽与再生植株。经过在含 5 0mg L卡那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中连续筛选 ,获得一...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 ,将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育 4 3、黑农36、黑农 37等品种。采用多种外植体和感染方法 ,从子叶节和胚轴诱导出丛生芽与再生植株。经过在含 5 0mg L卡那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中连续筛选 ,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和DNA分子杂交分析 ,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深黄被孢霉 △^6-脂肪酸脱氢酶 农杆菌介导法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T-DNA表达载体转化大豆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秀春 郭丽琼 +2 位作者 吴坤鑫 林俊扬 林俊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295,共5页
利用含有筛选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双T-DNA共转化表达载体pLIN61,经农杆菌EHA101介导,采用子叶节转化法转化大豆,使用除草剂Glufosinate作为筛选剂,获得了一批携带有玻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基因大豆,转化... 利用含有筛选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双T-DNA共转化表达载体pLIN61,经农杆菌EHA101介导,采用子叶节转化法转化大豆,使用除草剂Glufosinate作为筛选剂,获得了一批携带有玻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基因大豆,转化效率为2.0%,共转化频率及实际转化率分别为56.25%、1.12%。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玻璃苣D6D已经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上。RT-PCR检测结果显示,玻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转基因大豆的转录水平上得到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转化表达载体 △^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转基因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