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结构转型背景下老年教育赋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动因、机理与路径
1
作者 佟景泉 曾光 黎新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89-96,共8页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缓解劳动力结构性矛盾、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的重要举措。作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重要延伸,老年教育赋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挑战...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缓解劳动力结构性矛盾、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的重要举措。作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重要延伸,老年教育赋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挑战的应对之举,其赋能机理主要体现在强化身心健康、升级技能体系、推动价值反哺、弥合数字鸿沟、激活认知潜能等维度。为进一步激发老年教育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赋能效应,需重塑社会认知、强化制度保障、协同多元供给、完善课程体系、深化技术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转型 老年教育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因果
2
作者 许秀川 王浩力 +1 位作者 黄庆华 蒋涵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27,共17页
推动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多空间收敛交叉映射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长江经... 推动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多空间收敛交叉映射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存在难以脱钩的相互影响关系:推动三大产业占比在数量上的转化能够提升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升也可以推动产业占比在数量上进一步转化;提升各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效率能够提升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作用能够迫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对于水资源承载力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水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机制迫使中下游地区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根据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强化源头保护与水资源管理;二是集中规划和建设化工产业园区,保护长江经济带优质耕地;三是挖掘“地水关系”,建设好黄金水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双向因果 收敛交叉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富集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响应关系
3
作者 何继宏 赵世斗 赵云天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68,共6页
为了探究资源富集区转型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动趋势及其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DEA模型,对2007—2021年我国资源富集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构建VAR模型,探讨产业结构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响应关系,结果表... 为了探究资源富集区转型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动趋势及其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DEA模型,对2007—2021年我国资源富集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构建VAR模型,探讨产业结构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资源富集区水资源利用总体处于DEA无效率状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极差为0.572,省(区)之间差异明显;产业结构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存在脉冲响应关系,产业结构转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江西、内蒙古、新疆和黑龙江4个省(区)产业结构转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趋于增强,其他省(区)的影响减小乃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产业结构转型 DEA模型 VAR模型 资源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商贸流通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4
作者 张怡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167,共3页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商贸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重点围绕强化战略管控构建战略研究、制定、实施一体化战略管控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效推动企业持续深化改革...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商贸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重点围绕强化战略管控构建战略研究、制定、实施一体化战略管控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效推动企业持续深化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加速向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大力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商贸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结构转型 商贸流通企业 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乡土结构转型视野下的寻根意识书写
5
作者 王晴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共6页
寻根意识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母题,几乎贯穿了从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到新世纪乡土叙事的全过程。其核心价值在于维系了文学史的内在统一性与连续性,即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中国文学始终以不同形式回应着“根”的文化命题。20世... 寻根意识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母题,几乎贯穿了从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到新世纪乡土叙事的全过程。其核心价值在于维系了文学史的内在统一性与连续性,即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中国文学始终以不同形式回应着“根”的文化命题。20世纪90年代以降,寻根意识在继承20世纪80年代文化反思的基础上,因社会整体结构的剧烈转型而发生嬗变。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理论所锚定的“超稳定文化结构”,在市场化与城镇化的冲击下逐渐崩解,取而代之的是以陆益龙等学者所提出的“后乡土中国”概念,这里既包含对传统乡土性的部分维续,又指向新世纪乡土所体现出的流动性与多元化的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寻根意识 全球化 现代化 乡土结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国际双循环、供需结构转型与流通高质量发展
6
作者 戚成蹊 张宝振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4-18,共5页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提高内需和优化供给结构,增强国内市场主导作用。本文通过分析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讨供需结构转型、国内循环和国际循...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提高内需和优化供给结构,增强国内市场主导作用。本文通过分析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讨供需结构转型、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对流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通过基准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验证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对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促进作用,并揭示供需结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和西部地区次之。结果发现,提升国内国际循环水平、加快供需结构转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是推动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构建高效、智能、绿色的现代流通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结构转型 国内国际双循环 流通体系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新质生产力与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7
作者 吴钟 佘其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1-36,共6页
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推动产业融合与绿色技术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提供新动力。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能源结构低碳... 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推动产业融合与绿色技术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提供新动力。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影响作用,并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机制效应。结果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能够有效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机制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在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影响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发挥明显的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数字技术水平较高地区和可再生能源匮乏地区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 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数字技术水平 可再生能源禀赋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潜力及宏观经济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曙东 雷会妨 +1 位作者 葛继红 周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3,共9页
探究低碳能源结构转型方案,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碳减排、实现中国“双碳”目标至关重要。该研究设定4种未来可能的能源结构转型情景方案,利用GTAP-E-Power模型模拟能源结构转型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探究不同转型情景对碳减排潜力、GD... 探究低碳能源结构转型方案,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碳减排、实现中国“双碳”目标至关重要。该研究设定4种未来可能的能源结构转型情景方案,利用GTAP-E-Power模型模拟能源结构转型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探究不同转型情景对碳减排潜力、GDP年均增速、重点行业产出、进出口贸易等的影响。重点针对能源结构调整情景方案选择、4种情景方案给中国碳减排和宏观经济带来的多种影响以及稳定能源与不稳定发电能源结构比例关系等进行讨论。模拟结果显示:在政府现有规划情景方案S1下,中国碳排放量降低10.15%,GDP年均增速下降0.39%;BP世界能源展望新动力情景方案S2下,碳排放量降低9.06%,GDP年均增速下降0.37%;2.0℃温控目标情景方案S3下,碳排放量降低14.17%,GDP年均增速下降0.70%;1.5℃温控目标情景方案S4下,碳排放量降低16.71%,GDP年均增速下降0.90%。4种模拟情景方案下受冲击的产业部门是煤炭、原油、成品油、建筑业、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化工行业;受益的产业部门是天然气、水电、核电、光伏发电、风电、轻工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时分别提出了实现2030年碳“双控”目标的能源结构调整方案以及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能源结构调整方案。并针对不稳定发电能源比重增大后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合理调节稳定能源与不稳定发电能源的比例关系;加大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加强蓄电池回收处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能源结构转型 经济增长 碳减排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廖杉杉 鲁钊阳 李瑞琴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从理论上来说,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影响产业间结构转变、产业内劳动生产率提升和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等方式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文章以我国2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6—2019年的数据为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 从理论上来说,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影响产业间结构转变、产业内劳动生产率提升和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等方式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文章以我国2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6—2019年的数据为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第一维度、第二维度和第三维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子样本数据的实证结果和采取替代变量的实证结果均支持这一研究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消费升级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两种途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固定效应模型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全球60个国家2007—2019年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
10
作者 文春晖 郭骞谦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50,共19页
农业全球价值链(AGVC)作为全球国际分工的载体对各国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在构建农业全球价值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2007—2019年全球6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农业全球价值链嵌入... 农业全球价值链(AGVC)作为全球国际分工的载体对各国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在构建农业全球价值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2007—2019年全球6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农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AGVC嵌入通过产业融合中的农业工业化和农业服务业化两条途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AGVC参与度越高的国家,农业工业化与农业服务业化程度越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更快;②AGVC上游嵌入对结构高级化和结构合理化均产生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而AGVC下游嵌入仅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影响,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不显著;③AGVC嵌入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AGVC嵌入仅通过农业服务业化带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未来,基于我国新发展格局和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判断,需要坚定不移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战略,形成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加快农业领域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坚持农业工业化和农业服务业化双轮驱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全球价值链 产业融合 产业结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影响——基于能源禀赋异质性与空间溢出效应检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毛丰付 侯玉巧 高雨晨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6,共12页
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城市能源体系的关键,数字经济则为结构转型提供了动力。本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究了不同能源禀赋城市的异质... 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城市能源体系的关键,数字经济则为结构转型提供了动力。本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究了不同能源禀赋城市的异质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并且在低化石能源禀赋城市中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数字经济不仅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且对周边城市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产业转型升级、公众行为驱动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主要路径,而绿色金融深化机制路径尚待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能源禀赋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转型驱动力:收入效应还是相对价格效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泽 吴珂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8,共18页
本文基于结构转型框架,以居民消费在各部门的分配份额度量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利用1992—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及投入产出表等数据,通过对偏好进行非线性估计并结合反事实分析方法,实证探讨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驱动力。研究发... 本文基于结构转型框架,以居民消费在各部门的分配份额度量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利用1992—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及投入产出表等数据,通过对偏好进行非线性估计并结合反事实分析方法,实证探讨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驱动力。研究发现:消费的不同定义和测度方式会使结论出现差异。在最终消费支出定义下,收入效应是驱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在消费增加值定义下,若利用支出法GDP方法构造消费,则相对价格效应对2002年之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贡献大大增强。本文在理论层面为结构转型相关研究提供了需求侧视角,在应用层面有助于明确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进而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下消费提质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结构转型 收入效应 相对价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监管、地方选择性供地与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玉龙 刘玉海 宋悦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地方政府的有效执行是中国式分权下提升中央发展战略实施绩效的关键,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治理行为的有效监督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微观工业用地供应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的通报结果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实... 地方政府的有效执行是中国式分权下提升中央发展战略实施绩效的关键,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治理行为的有效监督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微观工业用地供应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的通报结果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中央环保督察对地方政府选择性供地策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中央环保督察促使地方政府降低污染密集型工业用地供应,增加清洁型工业用地供应,从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机制分析发现,中央环保督察通过地方领导人职业发展激励机制以及产业转型能力机制对不同特征的城市工业土地供应结构策略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结论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央地互动关系与地方利用土地偏向性供给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具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环保督察 地方选择性供地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纵向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支出管理、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凯明 丁子涵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17,共18页
积极有为的政府支出提供了促进经济增长与调节经济波动的中国经验.随着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应如何继续发挥有为政府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从政府支出结构与消费和投资需求结构存在... 积极有为的政府支出提供了促进经济增长与调节经济波动的中国经验.随着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应如何继续发挥有为政府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从政府支出结构与消费和投资需求结构存在显著差别的特征事实出发,建立一个包含政府支出结构的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结合中国经济数据从理论和定量上研究了中国政府支出通过需求结构渠道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支出规模下降和政府投资率上升会提高工业比重,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且政府支出规模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为新发展阶段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就如何更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支出 结构转型 需求结构 工业 服务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结构转型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研究
15
作者 陈诗一 孙沁竹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44,共20页
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运行。中国城乡结构优化转型成为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适应途径。以气温升高为重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经济活动造成了突出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推动农业劳动力跨部门进入城市部门就业;城市... 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运行。中国城乡结构优化转型成为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适应途径。以气温升高为重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经济活动造成了突出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推动农业劳动力跨部门进入城市部门就业;城市部门企业吸纳了更多来自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企业总产出提高。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总体结果看,虽然气候变化显著降低了农业部门GDP总量,但是城市工业GDP总量的提升在地区整体层面对冲了气候影响。进一步地,优化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方面经济特征均提高了城乡转型在气候变化适应方面的成效。在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气候变化对地区人均GDP的负面冲击被有效抵消。这些研究可为中国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构转型 气候变化适应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税降费促进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研究——来自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志芳 李心月 卫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8,共17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并在深化体制改革中注意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减税降费是否促进了产业结构深度转型升级,能否促进产业结构的高质量发展?文章从理论层面厘清了减税政策和降费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并在深化体制改革中注意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减税降费是否促进了产业结构深度转型升级,能否促进产业结构的高质量发展?文章从理论层面厘清了减税政策和降费政策对产业结构高质量化的直接影响、影响机制与环境异质性分析,还明晰了相关税收政策与减税降费政策的协同效应,利用2006—2022年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减税降费政策通过加速资金回流、激发创新活力和稳定市场预期三大机制,最终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研究表明,在地方行政保护力度较大和税收监管较强的地区,减税政策更有利于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而降费政策对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未存在显著差异,这有可能与降费政策的具体措施、减免机制有关。此外,税务改革与减税降费政策发挥了协同效应,税务“放管服”改革与减税降费政策对地区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说明组合型的税收政策能够发挥政策协同效应,共同促进产业结构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不同税种的减免力度、优化地方税收环境、税务体制改革与税费优惠政策协调等提出了减税降费的政策建议。文章深入剖析了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对地区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影响,为精准制定结构性减税政策提供了更为详实的经验证据;在研究路径方面,构建了包含资金回流、创新活力和市场预期在内的机理分析框架,不仅揭示了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地区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还深入挖掘了其内在机理。通过多维度的剖析,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减税降费政策发挥经济引导效应,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好地发挥减税降费政策在推动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此外,从政策执行全流程视角出发,探究了地方税收行政保护、税收征管力度对减税降费政策的异质性影响,为税务部门本身更好发挥税制改革的经济赋能作用,完善地方税务服务提供改革方向;最后,通过协同税务部门体制改革与减税降费政策发挥的政策合力作用,为税务部门建立多部门协同合作机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税降费 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 税务体制改革 政策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与产业升级:结构转型还是区位转移?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东升 郑丽琳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6,共12页
基于技术水平将各行业划分为五类产业,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工业智能化对不同产业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及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工业智能化促进了中技术和高技术工业规模扩张,低技术工业收缩,工业部门结构优化升级;从区... 基于技术水平将各行业划分为五类产业,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工业智能化对不同产业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及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工业智能化促进了中技术和高技术工业规模扩张,低技术工业收缩,工业部门结构优化升级;从区域来看,工业智能化对东部地区中技术工业回流和高技术工业崛起的作用明显,中部地区的产业承接作用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非线性且存在产业差异,工业比重均呈先升后降的倒U形趋势,服务业则截然相反,且各类产业具有明显的梯度调整特征。机制检验显示,工业智能化通过促进中低技术工业区位转移,并倒逼低技术工业向高技术工业及服务业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产业升级 结构转型 区位转移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结构绿色转型——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思远 王孝松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9,共11页
使用2003年至2021年中国对6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与贸易数据,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双边贸易结构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出口结构绿色转型,对进口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使用2003年至2021年中国对6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与贸易数据,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双边贸易结构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出口结构绿色转型,对进口结构的影响不显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促进东道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应用的机制推动出口结构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环境保护力度和贸易便利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双边贸易结构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研究为如何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I 绿色贸易 贸易结构转型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碳减排效应、驱动因素及碳达峰探索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都 刘新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08-4916,共9页
为了分析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效应、驱动因素及探索能源结构转型的碳达峰实现路径,基于中国能源消费数据,利用清单算法估算中国2001—2022年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效应,并借助岭回归分析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驱动因素,进而数... 为了分析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效应、驱动因素及探索能源结构转型的碳达峰实现路径,基于中国能源消费数据,利用清单算法估算中国2001—2022年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效应,并借助岭回归分析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驱动因素,进而数学论证能源消费碳达峰的实现条件。结果显示: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由期初的10.12亿t增至期末的30.76亿t,其碳排放增速分3阶段逐步减缓,分别对应能源结构高碳化减缓阶段、低碳化不稳定阶段、逐年低碳化阶段;期间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下降了0.082 tC/tce,能源结构转型产生的碳减排效应达31.05亿t且逐年碳减排效应增加趋势明显;能源结构转型受经济规模、能源效率、科技投入、环境规制的正向驱动影响,其中科技投入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强于单因素,碳排放强度对能源结构转型具有负向阻碍影响;地方相关部门应增加对能源结构转型有正向驱动影响因素的投入以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加快构建以能源结构转型为核心的能源消费碳达峰实现路径。研究成果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及碳减排效应核算和实现能源消费碳达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能源结构转型 碳减排效应 驱动因素 碳达峰 岭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需求端视角 被引量:28
20
作者 刘国武 李君华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结合当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分析市场需求效应、城镇化效应等需求端的作用。以中国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 结合当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分析市场需求效应、城镇化效应等需求端的作用。以中国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并检验需求端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间、产业内的结构转型升级,选取1987年各省份邮政营业网点数的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基本结论不变;(2)数字经济发展在需求端主要通过人均收入效应、市场化程度效应和城镇化效应三种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3)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间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异质性。因此,应充分发挥区域之间的比较优势,继续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和通信技术的投资力度,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转型 人均收入 市场化程度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