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过程—行为—结构”中的乡村民营企业转型秩序
- 1
-
-
作者
周延东
-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4-129,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后单位社区安全危机及其治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CSH011)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村改居社区安全多元共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SHC038)
-
文摘
新时期我国诸多粗放型乡村民营企业进入了急剧转型期,依托经济学框架中的"技术—市场—经济"逻辑难以实现乡村民营企业的有序流转和蜕变,甚至导致不同利益主体的恶性博弈与激烈冲突,使转型过程陷入失序困境。对此,尝试提出"过程—行为—结构"研究框架,通过探索和挖掘石镇乡村民营企业与乡土社会互动融合的影响因子,提出乡村民营企业有序转型是政治社会结构、特殊主体行为与价值观念以及具体事件发展过程共同作用和构建的结果,对于乡村产业有序转型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关键词
过程—行为—结构
乡村民营企业
转型秩序
-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
-
题名民间组织兴起与当代社会秩序转型
被引量:9
- 2
-
-
作者
苗梅华
-
机构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78,共7页
-
文摘
当代中国的新型社会控制模式,应建构多元互动、民主理性、自主协商的法治秩序。我国近年40余万民间组织的蓬勃兴起,成为构造自主协商性法治秩序生成机制的主导力量,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秩序中,促进由"单向管理"向"双向合作"的转型,构建了权力与权利的多元互动制约体系;促进由"被动分配"向"主动协商"的转型,构建了自主自律秩序的生成机制;促进由"无为他律"向"参与自律"的转型,构建了公民性品格的塑造平台。民间组织兴起中的"中国问题"主要是管制与放任、自主与依赖、民主与参与、统一与多元,建立民间组织与国家的互动合作机制是中国现实的选择,因此,民间组织监管体制需要努力推进,但却不能过于激进。
-
关键词
民间组织
社会秩序转型
自主协商
公民性品格
-
分类号
DF3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国际制度竞争、利益分配与国际秩序转型
被引量:12
- 3
-
-
作者
魏冰
-
机构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
-
出处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58,150,151,共2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亚太中等强国的地区秩序观及其对中国角色的认知研究”(20CGJ03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国际秩序转型的动力、过程和方向是政策界与理论界关注的核心议题。历史上的国际秩序转型通常以暴力方式实现,旧的秩序被完全推翻,获胜大国及其集团围绕自身利益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安排。在当今时代,暴力方式难以为继,新兴大国只能通过一些相对和平的手段改变既有利益分配格局,以此推动秩序的渐进调整。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制度竞争成为国际秩序转型的核心动力,崛起国寻求提升在制度体系内的物质利益和规则主导权,守成国则试图利用制度体系内的优势地位维护既得利益。崛起国的制度竞争策略包括改革既有制度、创建新的包容守成国的制度和排斥守成国的制度,守成国针对崛起国的行动而制定相应的反制策略。双方的制度竞争通过改变既有利益分配的不同维度来决定国际秩序的转型模式。当前,中国通过改革既有制度和创建新的包容守成国的制度实现了物质利益和规则主导权的提升,中美两国在国际制度领域的持续互动将决定未来国际秩序转型的进程。
-
关键词
国际制度竞争
利益分配
权力转移
国际秩序转型
-
Keywords
institutional competition
benefits distribution
power transition
transition of international order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全球秩序转型下中国周边合作的历史性变革
- 4
-
-
作者
李远
-
机构
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
出处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5年第16期70-79,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质生产力赋能‘一带一路’建设新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4&ZD286
-
文摘
在全球秩序深度转型背景下,周边地区作为我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中国周边合作模式发生系统性变革。从“互利”到“共命”的周边外交理念跃迁,彰显出中国追求与周边国家安危相系、荣辱与共的天下情怀;从倚重“一轨”向“多轨”并重的机制创新,深化并扩大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导向的区域构建;从“经济优先”到“全方位合作”的领域拓展,生动诠释着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决心。这一变革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区域层面的生动实践和重大创新,正塑造一种超越传统霸权逻辑、更具包容性与共享性的新型区域关系范式,推动中国周边工作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塑造转变,为动荡世界提供具有中国智慧的治理方案。
-
关键词
全球秩序转型
周边地区
周边合作
命运共同体
-
Keywords
transition of global order
peripheral regions
peripheral cooperatio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
-
-
题名民办非企业:社会自治的组织基础
被引量:3
- 5
-
-
作者
李文钊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94,共5页
-
文摘
本文在中国社会秩序转型的大背景之下来把握民办非企业的未来走势。通过对国家、市场和市民社会三个领域的把握,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奇迹",指出民办非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未来之路的重要性,公共精神的培育需要组织基础和载体,民办非企业是公共精神和公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从公共管理和法学的双重视角之下探讨民办非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制度障碍,以及建构民办非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最后回到了主题即民办非企业发展对于社会自治的意蕴。
-
关键词
民办非企业
秩序转型
社会自治
-
分类号
F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基础性权力决定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迁
- 6
-
-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0-240,共1页
-
文摘
《风险与转型语境下社会秩序的路径选择》指出,善治作为一个政治理想,其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性的社会事实在于群体时代的崛起。群体时代的到来,迫使国家权威重新配置基础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
-
关键词
《风险与转型语境下社会秩序的路径选择》
陶建仲
书评
书介绍
-
分类号
F12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