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转型与重构的启示——从ICOMOS的《威尼斯宪章》到UNESCO的《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 被引量:12
1
作者 汤晔峥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7-56,共10页
研究和分析了"全球战略"研究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转型过程、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的理念转变趋势,以及在这一转型背景下的重要学术探索和保护研究成果。对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反思,提出促进保护意识的道德化、达成保... 研究和分析了"全球战略"研究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转型过程、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的理念转变趋势,以及在这一转型背景下的重要学术探索和保护研究成果。对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反思,提出促进保护意识的道德化、达成保护理念的文化共识和展开保护行为的长期监控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转型与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转型与重构 被引量:2
2
作者 齐艳苓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9,共6页
清末民初,在社会各层面的变革与道德救世思潮的驱动之下,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转型与重构。其主要表现为解构整体价值、旧的伦理道德观念被颠覆和新的道德范畴与价值标准的提出。这种转型与重构体现出密切回应时代主题、融合创新、既... 清末民初,在社会各层面的变革与道德救世思潮的驱动之下,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转型与重构。其主要表现为解构整体价值、旧的伦理道德观念被颠覆和新的道德范畴与价值标准的提出。这种转型与重构体现出密切回应时代主题、融合创新、既重个体本位又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这一时期的伦理道德观念的转型又具有不彻底性,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才能实现对这种不彻底性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道德 转型与重构 道德救世 道德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与重构: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徐作锋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1,共6页
转型与重构是系统运行到一定阶段后,管理者谋求新发展目标,对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升级的过程。高校继续教育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面临发展瓶颈,增长乏力、内涵缺失、质量下降,到了必须尽快转型的时候。新时代给高校继续教... 转型与重构是系统运行到一定阶段后,管理者谋求新发展目标,对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升级的过程。高校继续教育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面临发展瓶颈,增长乏力、内涵缺失、质量下降,到了必须尽快转型的时候。新时代给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高校要找准定位、确定目标、主动谋变,从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内外机构设置、管理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度转型和重构。分析了当前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趋势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发展机遇,对转型与重构目标和取向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转型与重构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继续教育 转型与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与重构——20年文化政策变迁与理论发展概论 被引量:8
4
作者 胡惠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关键词 文化政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转型与重构 当代中国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邓小平 政策变迁 理论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地区贫困村经济转型与重构研究——以礼县义堤村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毛奋俭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10期128-129,共2页
文章通过探讨陇南地区当前贫困村经济转型与重构的问题,剖析该地区贫困村经济转型的动因,结合贫困村自身发展的实际,分析了该地区贫困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经济重构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陇南地区 贫困村 经济转型与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乡村聚落转型 被引量:35
6
作者 曲衍波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2-580,共9页
在人类聚居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土地利用转型等理论基础上,从物质-社会空间耦合的视角阐释乡村聚落转型的概念内涵及其表征要素,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乡村聚落空间从同质同构转向异质异构的基本特征,剖析外缘拉力、内生推力和系统突变力... 在人类聚居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土地利用转型等理论基础上,从物质-社会空间耦合的视角阐释乡村聚落转型的概念内涵及其表征要素,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乡村聚落空间从同质同构转向异质异构的基本特征,剖析外缘拉力、内生推力和系统突变力综合作用下的乡村聚落转型驱动机制,设计乡村振兴目标导向下乡村聚落转型分区、分类、分模式的路径体系。研究认为,乡村聚落转型应该调节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协同演进,着力提升乡村聚落的内生动力和应对外界干扰抵御、适应和转型的能力,分类、有序的推进乡村聚落多元化发展并驱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乡村振兴 转型与重构 物质空间 社会空间 乡村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特征与治理转型 被引量:5
7
作者 陈会方 朱平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127,共4页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具有绝对贫困人口集中、贫困发生率高、帮扶困难等特征。这些显著特征使一些常规性贫困治理模式在此区域的应用遇到一些困境。当前,国际社会贫困治理转型给中国的贫困治理发展实践带来了极大推动作用;同时,西部民...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具有绝对贫困人口集中、贫困发生率高、帮扶困难等特征。这些显著特征使一些常规性贫困治理模式在此区域的应用遇到一些困境。当前,国际社会贫困治理转型给中国的贫困治理发展实践带来了极大推动作用;同时,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一元治理模式的现状也使得其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治理模式的转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治理模式的重构,应首先从理论上进行重构,这是其前提要件;其次应在制度上进行重构,这是其保障要件;再次应从实践上进行重构,这是贫困治理模式的归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农村贫困治理 转型与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可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9,共9页
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国内外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围绕"老"字,老工业基地的成因可归纳为内部"缺新"和外部"有新",而且后者比前者影响更大。老工业基地不是落后区域和发达区域,同其他区域相比较老工业... 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国内外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围绕"老"字,老工业基地的成因可归纳为内部"缺新"和外部"有新",而且后者比前者影响更大。老工业基地不是落后区域和发达区域,同其他区域相比较老工业基地存在明显的强弱互见特点,因而比较优势理论并不适合用来分析这类区域,适用的是绝对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在充分把握并抓住外部机遇的基础上将转型与重构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外部机遇比内部资源禀赋对确定老工业基地未来发展方向更为重要,夕阳产业不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展方向选项。老工业基地应该在智能化与生物化等代表当今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域寻求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缺新” 外部“有新” 比较优势 转型与重构 外部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