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转向轻便性试验数学解析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军 马骏 钱立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7-471,共5页
文章分析了作用于汽车转向轮的转向力矩,并给出了转向轮回正力矩和转向阻力矩的计算公式;根据此公式建立了汽车转向行驶时转向力矩、车轮转角、转向盘转角间的解析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参照标准推导出了汽车轻便性试验解析计算方法,通过试... 文章分析了作用于汽车转向轮的转向力矩,并给出了转向轮回正力矩和转向阻力矩的计算公式;根据此公式建立了汽车转向行驶时转向力矩、车轮转角、转向盘转角间的解析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参照标准推导出了汽车轻便性试验解析计算方法,通过试验验证了该解析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为汽车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转向轻便性试验 操纵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转向轻便性人-车-路闭环系统计算机仿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左建令 陈慧 余卓平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20,共5页
对车辆转向轻便性建模仿真中的人-车-路闭环系统建模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种在地面坐标系统中求驾驶员预瞄轨迹误差的数值解法。该方法使用二分法求解直线与双纽线的交点,避免了使用一般解法出现增根且难以取舍以及使用复杂的非线性... 对车辆转向轻便性建模仿真中的人-车-路闭环系统建模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种在地面坐标系统中求驾驶员预瞄轨迹误差的数值解法。该方法使用二分法求解直线与双纽线的交点,避免了使用一般解法出现增根且难以取舍以及使用复杂的非线性方程求根函数时计算量大的问题,能够方便地计算出驾驶员预瞄轨迹误差,使最优预瞄驾驶员模型能够适用于航向角大范围变化的转向轻便性试验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转向轻便性 闭环系统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车混合动力电控转向系统的操稳性与节能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尹晨辉 江浩斌 +3 位作者 唐斌 朱宸 林子晏 尹玥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9-275,共7页
为了提高重型商用车的高速转向"路感",并降低转向系统能耗,在电液复合式转向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有助力矩耦合装置的混合动力电控转向系统(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hybrid po-wer steering system,ECHBPS).阐述了ECH... 为了提高重型商用车的高速转向"路感",并降低转向系统能耗,在电液复合式转向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有助力矩耦合装置的混合动力电控转向系统(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hybrid po-wer steering system,ECHBPS).阐述了ECHBPS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降低转向系统能耗为目标,对液压助力子系统参数进行了重新匹配,根据驾驶员在不同车速下偏好的转向盘力矩,设计了电动助力子系统和液压助力子系统的助力特性曲线,建立了ECHBPS功率损耗模型.进行了Matlab/Simulink与Trucksim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HPS)比较,在原地转向工况下,ECHBPS转向轻便性提高了21.3%;在转向盘中心区转向工况下,ECHBPS的转向"路感"提高了108.96%;在转向工况及直线行驶工况下,ECHBPS能耗分别降低了15.74%和6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电控转向系统 助力矩耦合装置 转向轻便性 转向路感 助力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操纵稳定性的EPS转向系统鲁棒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翁敬良 严运兵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04-209,共6页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存在传感器噪声、路面干扰、参数摄动等不确定性,以及对系统动态特性的要求,设计一种基于操纵稳定性的电流H∞鲁棒控制器。分别建立EPS转向系统及简化的二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以驾驶员路感良好、汽车操纵稳...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存在传感器噪声、路面干扰、参数摄动等不确定性,以及对系统动态特性的要求,设计一种基于操纵稳定性的电流H∞鲁棒控制器。分别建立EPS转向系统及简化的二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以驾驶员路感良好、汽车操纵稳定性强及EPS系统鲁棒性优越为控制目标,构建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和被控对象增广模型,并对EPS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H∞鲁棒控制器不仅能够保证满意的路感、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而且可以有效抑制传感器噪声和路面干扰的影响,从而提高EPS系统的稳定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系统 操纵稳定 转向轻便性 路感 H∞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球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仿真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4
5
作者 莫以为 孙洋洋 黄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4-59,共6页
为研究循环球式液压动力转向器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采用多领域统一建模语言Modelica,在仿真软件Dymola环境下建立了转向器的机械子系统模型和液压子系统模型,并将所建模型纳入已有的该车转向系统机械模型,构造了完整的液压助力转向系... 为研究循环球式液压动力转向器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采用多领域统一建模语言Modelica,在仿真软件Dymola环境下建立了转向器的机械子系统模型和液压子系统模型,并将所建模型纳入已有的该车转向系统机械模型,构造了完整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模型。在仿真和实车环境下分别进行了原地有助力转向和转向轻便性两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的转向器模型正确,能准确反映实车的转向性能,为转向器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球式转向 液压 仿真 转向轻便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饱和特性的EPS助力控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志鹏 左鹏举 李晓英 《森林工程》 2018年第1期85-90,共6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大多数采用PID控制,存在积分饱和现象,在方向盘频繁转动等情况会使积分饱和现象更加严重,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轻便性,因此需要采用抗饱和特性的PID控制器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轻便性。在MATLAB中建立EPS的系统动...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大多数采用PID控制,存在积分饱和现象,在方向盘频繁转动等情况会使积分饱和现象更加严重,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轻便性,因此需要采用抗饱和特性的PID控制器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轻便性。在MATLAB中建立EPS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糊助力控制曲线和anti-windup变结构自适应PID控制器模型,将建立的模型与carsim进行联合仿真,对比传统PID控制对于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借助NXP的MBD工具箱进行自动代码生成,生成的基于anti-windup的变结构自适应控制器和传统PID控制器的程序进行实际台架实验。经carsim仿真和台架实验证明:基于anti-windup的变结构自适应的PID控制器有效降低了汽车侧向加速度和方向盘的转矩。系统具有了更小的侧向加速度,提高了系统操作稳定性;方向盘的转矩降低,提高了驾驶员的路感和系统转向轻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 饱和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助力控制 转向轻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S新型助力特性曲线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欧阳伟 周兵 范璐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12-1716,共5页
基于转向轻便性和路感对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常用的直线型和曲线型助力特性曲线进行了分析,设计一种能更好地协调低车速时转向轻便性和高车速时路感的助力特性曲线。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3... 基于转向轻便性和路感对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常用的直线型和曲线型助力特性曲线进行了分析,设计一种能更好地协调低车速时转向轻便性和高车速时路感的助力特性曲线。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3种助力特性曲线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助力特性曲线在低车速时具有比直线型和曲线型助力特性曲线更好的转向轻便性,在高速时具有与曲线型助力特性曲线相当,而比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更好的路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转向轻便性 路感 助力特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样机的汽车助力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耿谦 林小哲 +1 位作者 王耘 胡树根 《机电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88-90,共3页
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某轿车模型,根据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的折线型助力特性,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操纵稳定性评价中的转向轻便性实验,并应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助力特性的折点位置,以及对汽车转向轻便性的影... 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某轿车模型,根据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的折线型助力特性,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操纵稳定性评价中的转向轻便性实验,并应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助力特性的折点位置,以及对汽车转向轻便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引入了操纵稳定性评价体系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折点位置与操纵稳定性得分的评价方程,为选取EPS折线型助力特性曲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 助力特 转向轻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控转向系统变角传动比设计及路感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晓峰 汪选要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5-188,共4页
变角传动比设计及路感模拟是线控转向系统的核心部分。根据车辆的转向灵敏度和车速确定了变角传动比的设计方案。通过分析不同路感模拟的策略,考虑到“人-车-路”闭环系统各个环节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不同驾驶员的偏好与转向系统对道路... 变角传动比设计及路感模拟是线控转向系统的核心部分。根据车辆的转向灵敏度和车速确定了变角传动比的设计方案。通过分析不同路感模拟的策略,考虑到“人-车-路”闭环系统各个环节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不同驾驶员的偏好与转向系统对道路信息的反馈,基于权重法进行转向路感的模拟。通过Carsim/Simulink仿真双移线和双纽线工况,结果表明该转向系统不但减轻了驾驶员操作负担,而且还兼顾了驾驶员的偏好,并且能够及时响应道路变化,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转向轻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系统 变角传动比 路感模拟 操纵稳定 转向轻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S助力补偿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平 祖春胜 赵林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7,30,共7页
文章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系统各部分的动力学模型,并由此搭建了其Simulink仿真模型;对于时变性、非线性较强的EPS系统,采用了单神经元自适应PID(single neuron self-adaptive PID,SNPID)控制算法;针对一般... 文章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系统各部分的动力学模型,并由此搭建了其Simulink仿真模型;对于时变性、非线性较强的EPS系统,采用了单神经元自适应PID(single neuron self-adaptive PID,SNPID)控制算法;针对一般助力特性曲线下EPS系统动态响应特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在转矩传感器检测的转矩之中加入相位超前补偿、应对路面冲击的转矩微分补偿、减轻转向系统摩擦对系统影响的摩擦补偿、改善快速转向或换向时电机助力的迟钝和驾驶员"顿挫"感的惯性及阻尼补偿;并在上述补偿的基础上,针对原地撒手抖动问题提出了基于转矩变化率的助力死区增大控制方案。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加入补偿控制的EPS助力策略的动态响应特性和转向轻便性均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EPS)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 助力补偿 转向轻便性 路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