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转向制动工况的制动力动态分配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桐 荣劲 +3 位作者 王军年 孙文 初亮 葛林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5-1765,共11页
受轮胎侧偏、载荷横移等因素的影响,汽车在转向制动工况下的动力学行为比直线制动更复杂。深入探究该工况下改善汽车循迹能力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以电子机械制动为载体,进一步研究转向制动工况下... 受轮胎侧偏、载荷横移等因素的影响,汽车在转向制动工况下的动力学行为比直线制动更复杂。深入探究该工况下改善汽车循迹能力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以电子机械制动为载体,进一步研究转向制动工况下的制动力分配策略。首先,以2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为参考,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求解汽车保持稳定行驶时前和后轴车轮所需的最低侧向力。然后,通过在线求解附着椭圆得出可供各车轮制动的最大纵向力。在此基础上,以最大纵向力为依据进一步计算制动力分配系数,实现制动力优化分配。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制动力分配策略能够根据汽车行驶工况、载荷状态和路面附着条件动态调节制动力分配比例,提升了转向制动工况汽车的循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力动态分配 转向制动 电子机械制动 模型预测控制 循迹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转向制动防抱死系统仿真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君 喻凡 +1 位作者 张建武 冯金芝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789-793,共5页
转向制动是车辆经常遇到的工况之一。本文提出了汽车转向制动时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基于优化目标滑移率模糊控制的策略。该策略根据路面附着条件以及车辆所处的运动状态实时计算出车轮优化目标滑移率,作为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控制目... 转向制动是车辆经常遇到的工况之一。本文提出了汽车转向制动时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基于优化目标滑移率模糊控制的策略。该策略根据路面附着条件以及车辆所处的运动状态实时计算出车轮优化目标滑移率,作为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控制目标,并利用模糊推理理论进行了ABS模糊控制器设计。在此基础上结合8自由度非线性车辆系统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装有ABS的车辆转向制动过程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优化目标滑移率ABS模糊控制策略优于传统固定目标滑移率控制策略,它有效地提高了车辆转向制动性能,同时也保证了横向稳定性,实现了车辆的制动性能、可控性及横向稳定性最佳协调,同时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防抱死制动系统 仿真 车辆 转向制动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ationX的推土机转向制动阀仿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庆瀛 金轲 +2 位作者 宋金宝 桑月仙 贾超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117,16,共5页
推土机转向制动阀是实现推土机转向制动操纵的关键部件,对整机性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首先对转向制动阀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详细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Simulation X软件仿真平台,建立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仿真结果与实测参数... 推土机转向制动阀是实现推土机转向制动操纵的关键部件,对整机性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首先对转向制动阀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详细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Simulation X软件仿真平台,建立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仿真结果与实测参数,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最后研究了各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着重分析了与离合器压力曲线及操纵力相关的性能参数,为今后产品开发设计及性能优化提供了数据参考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土机 转向制动 SimulationX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ents系统的汽车转向制动稳定协同控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果 王旭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494-4498,共5页
为了解决车辆转向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稳定性问题,提出multi-agents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利用黑板规则,根据转向系统和各个车轮agent状态以及整车状态进行任务协同,得到使汽车转向制动稳定的期望参考值。这些值可以自适应调节。其次在车辆伺... 为了解决车辆转向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稳定性问题,提出multi-agents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利用黑板规则,根据转向系统和各个车轮agent状态以及整车状态进行任务协同,得到使汽车转向制动稳定的期望参考值。这些值可以自适应调节。其次在车辆伺服系统中采用改进自抗扰控制方法设计汽车纵向控制器和转向控制器,使伺服控制系统有更好的鲁棒性能进行精确跟踪期望输入命令。最后用仿真结果验证所设计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集成控制 转向制动稳定 multi-agents系统 自抗扰控制 鲁棒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土机转向制动阀性能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韩伟 成祥宁 +2 位作者 聂娅青 佀国良 刘萧强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7-141,共5页
转向制动阀是实现履带式液力推土机进行转向制动操纵的核心液压件,其控制性能的优劣对整机的的操纵性能有重要影响。对转向制动阀的结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介绍,并建立了工作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SimulationX软件... 转向制动阀是实现履带式液力推土机进行转向制动操纵的核心液压件,其控制性能的优劣对整机的的操纵性能有重要影响。对转向制动阀的结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介绍,并建立了工作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SimulationX软件仿真平台,建立了仿真模型,研究结构参数的改变对转向制动阀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转向制动阀的控制特性关键影响因子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得出了重要的观点。可为转向制动阀的结构设计及性能优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土机 转向制动 SimulationX 数学模型 控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行驶履带车辆转向制动操纵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国强 王兴野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4年第4期14-17,共4页
为实现某型履带车辆的自主驾驶,对车辆自主驾驶中的转向制动操纵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原车转向制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电控气动转向制动操纵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了电控气动转向制动操纵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运用此... 为实现某型履带车辆的自主驾驶,对车辆自主驾驶中的转向制动操纵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原车转向制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电控气动转向制动操纵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了电控气动转向制动操纵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运用此系统对原车进行自主化改造,并进行了实车试验,实车试验证明电控气动转向制动操纵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该型履带车辆行驶的转向、制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行驶 履带车辆 转向制动 操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气动高速履带车辆转向制动操纵技术研究
7
作者 李国强 张进秋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9-102,共4页
介绍了某高速履带车辆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根据该型车辆的结构及转向机的工作特点,分析了转向机工作时各操作机构的动作关系,设计了电控气动转向机操纵系统,分析了电控气动转向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实车进行改造,并进行了实车试验。... 介绍了某高速履带车辆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根据该型车辆的结构及转向机的工作特点,分析了转向机工作时各操作机构的动作关系,设计了电控气动转向机操纵系统,分析了电控气动转向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实车进行改造,并进行了实车试验。与原车辆转向制动装置操纵数据进行比较,实车试验证明电控气动转向制动操纵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高速履带车辆行驶的转向、制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电控气动 转向制动 操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意图识别的电动车转向制动控制方法
8
作者 王正家 孙楚杰 +1 位作者 翟海祥 吴顺尧 《湖北农机化》 2021年第2期107-109,共3页
针对电动车在转向制动时速度过快导致车子侧翻、速度过慢无法转弯避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意图识别的电动车转向制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转向角输出电压及电压变化率设计一个模糊控制器,识别驾驶员的转向制动意图和制动强度的变化,建... 针对电动车在转向制动时速度过快导致车子侧翻、速度过慢无法转弯避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意图识别的电动车转向制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转向角输出电压及电压变化率设计一个模糊控制器,识别驾驶员的转向制动意图和制动强度的变化,建立转向制动意图和制动强度的对应关系,通过转向制动意图确定制动方式,对电动车转向制动时的速度进行控制&当电动车行驶速度快时,制动强度变化小,避免电动车转向速度突然变小导致侧翻;电动车行驶速度慢时,制动强度变化大,使电动车可以最快地转弯避障。应用Matlab/Simulink进行无刷直流电机(BLDCM)转向制动控制系统仿真模型设计,得到不同转向制动意图下无刷直流电机速度变化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控制电动车的转向制动速度,及时避障以及防止电动车的侧翻,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图识别 转向制动 模糊控制器 MATLAB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制动压力变化率的商用车电控气压转向制动平顺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杜诗源 杨凡 李刚炎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4-620,634,共8页
针对商用车电控气压制动压力变化率易引发纵向冲击的问题,对制动压力变化率与整车制动平顺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商用车八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数学模型,推导出了商用车加加速度与制动压力变化率的函数关系;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 针对商用车电控气压制动压力变化率易引发纵向冲击的问题,对制动压力变化率与整车制动平顺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商用车八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数学模型,推导出了商用车加加速度与制动压力变化率的函数关系;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商用车进行了整车建模;在转向制动工况下,对不同制动压力变化率及前轮转向角下加加速度的变化进行了仿真试验,得出了制动压力变化率及前轮转向角对该商用车制动平顺性的影响规律曲线;同时,根据仿真结果得出了前轮转向角-制动压力变化率临界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商用车的行驶状态,转向制动时制动压力变化率与加加速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可以为商用车电控气压转向制动平顺性评价提供模型参考;在前轮转向角-制动压力变化率临界曲线下方,车辆转向制动是平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压力变化率 加加速度 转向制动 制动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拆卸和安装转向制动带
10
作者 乔洪立 《农机具之友》 2003年第6期16-16,共1页
东方红-75型拖拉机转向制动带损坏后,拆卸的方法是:拆下主油箱、左右托架。
关键词 东方红-75型拖拉机 转向制动 拆卸 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转向/防抱死制动协同控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果 刘华伟 王旭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99-1704,共6页
为了解决汽车转向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协同控制系统.该协同控制结构由转向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组成.在转向控制中设计滑模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和横摆力矩控制器力求改善汽车动态响应,鲁棒自适应性和稳定性.此外定义协... 为了解决汽车转向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协同控制系统.该协同控制结构由转向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组成.在转向控制中设计滑模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和横摆力矩控制器力求改善汽车动态响应,鲁棒自适应性和稳定性.此外定义协同误差,建立汽车协同误差模型并设计汽车防抱死制动鲁棒自适应控制系统.为了减少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之间的补偿控制律难以确定的困难,提出耦合误差补偿原理与同一给定控制相结合的新的耦合控制策略.最后用仿真结果验证所设计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自适应控制 转向制动 制动力分配 协同控制 耦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转向/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自调节协调控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果 冯泽斌 王旭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189-4192,共4页
为了解决汽车转向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协调控制系统,该协调控制结构由转向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组成。在转向控制中,设计基于主动前轮控制器和横摆力矩控制器力求改善汽车动态响应和稳定性;设计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 为了解决汽车转向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协调控制系统,该协调控制结构由转向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组成。在转向控制中,设计基于主动前轮控制器和横摆力矩控制器力求改善汽车动态响应和稳定性;设计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为了减少针对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之间的补偿控制律难以确定的困难,定义了协调误差,提出了基于耦合误差补偿原理与给定控制相结合的新的耦合控制策略,最后用仿真结果验证所设计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控制 转向制动 制动力分配 协调控制 耦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转向/制动系统的非线性解耦内模控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果 彭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14-1718,共5页
首先提出一个非线性控制系统研究汽车转向系统和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协同控制问题。该控制结构由转向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组成。为了确保系统全局稳定性,采用反馈线性化方法进行解耦。为了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并确保期望的动态性能,对解藕线性... 首先提出一个非线性控制系统研究汽车转向系统和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协同控制问题。该控制结构由转向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组成。为了确保系统全局稳定性,采用反馈线性化方法进行解耦。为了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并确保期望的动态性能,对解藕线性化的系统采用内模控制方法进行综合。然后设计适用于复杂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策略。最后用仿真结果验证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它改善了汽车制动稳定性和转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转向制动 制动力分配 非线性解耦控制 内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转向/防抱死制动系统协同误差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果 冯泽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71-1076,共6页
为了研究汽车转向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协同控制系统。该协同控制结构由转向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组成。在汽车转向控制设计中基于主动前轮最优滑模控制器和横摆力矩控制器力求改善汽车动态响应和稳定性。针对转向系... 为了研究汽车转向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协同控制系统。该协同控制结构由转向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组成。在汽车转向控制设计中基于主动前轮最优滑模控制器和横摆力矩控制器力求改善汽车动态响应和稳定性。针对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之间的补偿控制律难以确定的困难,先定义协同误差和协同模型,然后设计防抱死制动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系统。给出一种可行的解析律,该解析律基于系统稳定性和快速性能指标。设计适用于复杂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策略。仿真结果证明提出的协同控制系统是正确可行的,它改善了汽车制动稳定性和转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汽车控制 转向制动 制动力分配 协同控制 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转向/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无模型协同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果 侯艳杰 冯泽斌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70-2474,共5页
汽车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会对汽车行驶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动态补偿这种干扰影响,以无模型控制方法设计汽车整车防抱死制动控制器、整车前轮主动转向控制器及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协同... 汽车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会对汽车行驶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动态补偿这种干扰影响,以无模型控制方法设计汽车整车防抱死制动控制器、整车前轮主动转向控制器及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协同控制器,从理论上证明了设计的无模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了车辆模型和控制器,进行汽车转向制动控制的动态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其解决了汽车两个系统的耦合干扰,提高了汽车制动效能和转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转向制动 无模型控制 协同控制 泛模型 功能组合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转向/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协调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果 刘华伟 王旭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4-408,共5页
协同控制结构由执行级和协调级组成。在执行级中,设计基于最佳滑移率的汽车防抱死制动可调节滑模控制器。针对滑模控制中固有抖振缺陷,自动适时调节控制参数增益以消弱抖振。此外,设计基于鲁棒自适应控制的横摆力矩控制器和主动前轮转... 协同控制结构由执行级和协调级组成。在执行级中,设计基于最佳滑移率的汽车防抱死制动可调节滑模控制器。针对滑模控制中固有抖振缺陷,自动适时调节控制参数增益以消弱抖振。此外,设计基于鲁棒自适应控制的横摆力矩控制器和主动前轮转向控制器力求改善汽车动态响应、鲁棒自适应性和稳定性。在协调级中,设计适用于复杂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并提出一种协调控制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的新方法。最后用仿真结果验证所设计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自适应控制 转向制动 制动力分配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转向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果 刘华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11期218-223,共6页
为了研究解决车辆转向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稳定性问题,设计了一种由执行级、协调级组成的分层控制系统,在执行级,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汽车ABS最优滑模控制器;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汽车转向滑模控制器。在协调级,针对制动和转向两个子系统... 为了研究解决车辆转向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稳定性问题,设计了一种由执行级、协调级组成的分层控制系统,在执行级,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汽车ABS最优滑模控制器;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汽车转向滑模控制器。在协调级,针对制动和转向两个子系统提出协调控制方案,给出具体协调策略。用仿真结果验证所设计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滑模控制器 转向制动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C的大型客车转向-制动集成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剑 刘鹏 李刚炎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62,共5页
为提高大型客车行驶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的大型客车转向-制动集成控制算法,并设计了大型客车转向-制动集成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仿真模型,分别在双移线工况和正弦输入工况下,... 为提高大型客车行驶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的大型客车转向-制动集成控制算法,并设计了大型客车转向-制动集成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仿真模型,分别在双移线工况和正弦输入工况下,对转向-制动集成控制器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没有集成控制的大型客车,该控制器能同时控制车辆横摆角速度、侧倾角和质心侧偏角,可有效跟踪控制指标的参考值,保证了大型客车的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客车 转向-制动 集成控制 M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转向车辆制动转向不灵故障分析与排除
19
作者 刘重发 杨杰敏 +2 位作者 张涛 张郑 康辰龙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年第3期83-84,共2页
采用操纵杆操控行星转向器的履带式车辆,其制动转向不灵为常见故障,如果不及时排除,车辆使用风险很高甚至无法使用。通过全面分析故障原因,利用框图给出依次检查排除方法,保证车辆正常使用。
关键词 履带式车辆 制动 制动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 control of novel active steering integrated with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function 被引量:8
20
作者 ZHAO Wan-zhong LI Yi-jun +2 位作者 WANG Chun-yan ZHAO Ting GU Xiao-yu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151-2157,共7页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a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function was introduced, which can achieve the functions of both active steering and electric pow...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a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function was introduced, which can achieve the functions of both active steering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In view of the interference from road random signal and sensor noise in the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the H∞ control model of the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was built. With satisfying steering feel, good robust performance and steering stability being the control objectives, the H∞ controller for the novel active front steering (AFS) system was design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vel AFS system with H∞ control strategy can attenuate the road interference quickly, and there is no resonance peak in the bode diagram. It can make the driver obtain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in the low frequency range, and attenuate the road interference better in the high frequency range, thus the driver can get more satisfying road feeling. Therefore, the designed H∞ controller can synthesize the advantages of both robust performance and robust stability, and has certain contribution to the design of novel AF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engineering active steering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H∞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