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涤纶乙二醇解产物在甲醇酯交换过程的转化规律
1
作者 徐文豪 陈琳 +2 位作者 徐世美 汪秀丽 王玉忠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为高效回收利用废旧纺织品中的涤纶,针对工业上采用的乙二醇解-甲醇酯交换联合工艺,揭示了涤纶在该联合工艺中的化学回收反应历程,确定了涤纶乙二醇解产物中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HET)及低聚物向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转化的规律。结果表... 为高效回收利用废旧纺织品中的涤纶,针对工业上采用的乙二醇解-甲醇酯交换联合工艺,揭示了涤纶在该联合工艺中的化学回收反应历程,确定了涤纶乙二醇解产物中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HET)及低聚物向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转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第1步乙二醇解过程中,涤纶醇解产物主要为BHET的单体、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和五聚体;在第2步甲醇酯交换过程中,BHET的单体、二聚体和三聚体在65℃下反应3 h可完全转化为DMT;而四聚体和五聚体由于分子量大导致反应活性较低,难以完全转化为DMT;由于DMT是该联合工艺中涤纶的最终回收单体,在乙二醇解过程中,涤纶解聚为BHET的单体、二聚体和三聚体是“有效”解聚,因此可通过提高乙二醇比例和延长解聚时间来提高BHET单体及二聚体和三聚体的含量,以提高最终DMT的产量和回收率,助力实现涤纶的高效化学回收和循环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循环再利用 涤纶 乙二醇解 甲醇酯交换 低聚物 转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管理下湘江流域典型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的转化规律
2
作者 李青竹 潘钺 +7 位作者 司梦莹 黄晓凤 周康 万雨函 邢宇康 廖骐 杨卫春 杨志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0-111,共12页
湘江流域的采矿、冶炼等工业生产活动导致周边地区农田土壤镉砷污染。研究选取湘江流域典型高镉砷和低镉砷农田土壤,对比了持续淹水、间歇淹水、持续落干三种水分管理模式对土壤性质和镉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持续淹水条件下,低... 湘江流域的采矿、冶炼等工业生产活动导致周边地区农田土壤镉砷污染。研究选取湘江流域典型高镉砷和低镉砷农田土壤,对比了持续淹水、间歇淹水、持续落干三种水分管理模式对土壤性质和镉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持续淹水条件下,低镉砷土壤、高镉砷土壤pH分别从5.61、5.73升高至6.34、6.45,Eh值分别从312、327 mV降低至−62、−50 mV。2)淹水促进土壤中溶解态As释放,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溶解态Cd含量,持续淹水3 d后,低镉砷土壤与高镉砷土壤溶解态Cd含量分别降低94.2%、87.6%。土壤溶解态As与溶解态Fe、M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其释放受铁锰氧化物还原溶解主导;而溶解态Cd的行为受土壤理化性质调控,淹水条件下与Eh正相关,落干条件下与pH负相关。3)淹水促进As从残渣态向弱酸提取态转化(弱酸提取态As占比分别从0.68%、1.24%提升至13.32%、11.91%),Cd则从弱酸提取态向残渣态转化(残渣态Cd占比分别从33.89%、28.26%提升至47.63%、42.94%),而持续落干导致土壤中As、Cd形态转化相反。As、Cd形态对水分管理的响应程度因土壤污染水平分异:持续淹水条件下,高镉砷土壤中残渣态As降幅更显著(25.64%),而低镉砷土壤中弱酸提取态Cd降幅更大(14.68%)。本研究将为镉砷污染农田的水分管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期降低镉砷生物可利用性及作物累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管理 污染 转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机机头灰湿法处置过程典型伴生元素迁移转化规律
3
作者 殳哲君 杨本涛 +5 位作者 李栋 殷国富 曾凡波 韩树林 张雪凯 姜智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针对钢铁冶金烧结机机头灰水洗—蒸发结晶工艺中伴生元素Ca、Mg、NH+4、SO42-溶出导致盐产品品质下降的问题,本研究考察了多因素调控对伴生元素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灰比为3 mL/g、水洗温度为25℃、水洗时间为1 h及搅拌强度为2... 针对钢铁冶金烧结机机头灰水洗—蒸发结晶工艺中伴生元素Ca、Mg、NH+4、SO42-溶出导致盐产品品质下降的问题,本研究考察了多因素调控对伴生元素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灰比为3 mL/g、水洗温度为25℃、水洗时间为1 h及搅拌强度为200 r/min条件时,伴生元素的溶出效率显著提升,且结晶盐产品中KCl与NaCl的纯度可得到有效改善。该研究明确了水洗参数与杂质元素分离效率的关联性,为烧结机机头灰资源化过程中高纯度盐产品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机机头灰 湿法处置 伴生元素 迁移转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8.15 K下硫酸盐溶液体系中章氏硼镁石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昕宇 宁恒立 +5 位作者 王宇琪 袁菲 张思思 李珑 郭亚飞 邓天龙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06,共9页
我国盐湖资源丰富,尤以柴达木盆地盐湖为代表,其卤水中富含硼、镁资源,但由于其结构复杂,在水溶液中存在过饱和现象,且不稳定、易转化,这使得其资源无法得到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严重限制了我国充沛的盐湖硼资源的开发和高值化利用。... 我国盐湖资源丰富,尤以柴达木盆地盐湖为代表,其卤水中富含硼、镁资源,但由于其结构复杂,在水溶液中存在过饱和现象,且不稳定、易转化,这使得其资源无法得到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严重限制了我国充沛的盐湖硼资源的开发和高值化利用。本文以288.15 K作为实验温度,对MgSO_(4)质量分数分别为5%、10%、20%、30%溶液中章氏硼镁石的转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有助于阐明盐湖镁硼酸盐形成过程机制,对于丰富盐湖硼酸盐化学、推动盐湖卤水合理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硼酸盐 硫酸镁 转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炸药废水中污染物在电催化体系的转化特征研究
5
作者 李阳 丁家正 +2 位作者 马海润 李敏 李晋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5-210,共6页
以火炸药废水为研究对象,验证了电催化技术对其处理效能。结合污染物光谱特性、分子组成及生物毒性等特征变化,从微观层面揭示其“减污降毒”机制。结果表明,Ti/TiO_(2)-NTs/SnO_(2)-Sb-Nd-Pt电极对NB、COD、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5%、84... 以火炸药废水为研究对象,验证了电催化技术对其处理效能。结合污染物光谱特性、分子组成及生物毒性等特征变化,从微观层面揭示其“减污降毒”机制。结果表明,Ti/TiO_(2)-NTs/SnO_(2)-Sb-Nd-Pt电极对NB、COD、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5%、84.1%和41.1%,去除1 kg NB和1 kg COD所需能耗分别为140.4 kW·h和58.2 kW·h,显著低于Ti/PbO_(2)系电极。废水中的硝基单环芳烃首先被还原为苯胺,随后被氧化为偶氮氧苯和4-苯偶氮基苯酚,最终开环、断链直至矿化。硝基双环芳烃则通过断链生成硝基单环芳烃,再经历类似的降解过程,显著降低了废水毒性,提高了废水可生化性,半效应浓度(EC_(50))由8.8%升至71.2%,BOD_(5)/COD由0.048提高至0.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火炸药废水 硝基芳烃 转化规律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脱氮处理过程中氮素转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杰 付永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4-628,共5页
以肉类加工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ABR改-进型SBR组合工艺分析其脱氮处理过程中的氮素转化规律,确定ABR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6—8h,氨氮增长速率在90%—196%及SBR最佳运行工况.
关键词 肉类加工废水 生物脱氮 氮素 转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煤高温燃烧过程中含钙矿物质的转化规律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小河 张守玉 +4 位作者 杨靖宁 江锋浩 吴顺延 慕晨 吕俊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06-3911,共6页
采用3种萃取液(水、醋酸铵和盐酸)对准东煤进行逐级萃取实验,使用高温气氛炉对准东原煤及萃取后的煤样进行燃烧实验,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仪对萃取前后的固体煤样及燃烧后煤灰样品分别进行Ca元素分析... 采用3种萃取液(水、醋酸铵和盐酸)对准东煤进行逐级萃取实验,使用高温气氛炉对准东原煤及萃取后的煤样进行燃烧实验,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仪对萃取前后的固体煤样及燃烧后煤灰样品分别进行Ca元素分析和矿物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准东煤中的钙元素主要以醋酸铵溶钙和盐酸溶钙形式存在。在燃烧过程中,准东煤中含钙矿物质与含硅、含铝矿物质反应生成硅钙石、斜硅钙石与钙铝石等;其中经水萃取后碱酸比减小,灰熔融温度升高,盐酸溶钙与含硅、含铝矿物质反应生成硅钙石、硅铝石等,不溶钙主要以稳定的硅铝酸盐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 煤燃烧 转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及粘土层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志红 赵成刚 李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6-180,共5页
系统地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污染物在土壤、非饱和带、地下水和粘土防渗层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模拟污染物迁移的数值模型,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为环境污染的治理、控制污染和水资源管理与评价的研究提供... 系统地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污染物在土壤、非饱和带、地下水和粘土防渗层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模拟污染物迁移的数值模型,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为环境污染的治理、控制污染和水资源管理与评价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土壤 非饱和带 地下水 粘土防渗层 迁移转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海湾磷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转化规律 被引量:14
9
作者 韦蔓新 童万平 +1 位作者 何本茂 赖廷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0-53,共4页
根据1998年10月和1999年1月、4月和8月的调查资料,首次较全面地讨论了北海湾磷的存在形态及其分布转化规律,通过相关计算。
关键词 存在形态 北海湾 分布转化规律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常压渣油加氢处理过程中含硫化合物的分子转化规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美 刘铁斌 +1 位作者 袁胜华 赵德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9-325,共7页
对重质油加氢原料和生成油进行甲基衍生化反应,使含硫化合物具有极性,然后用正离子模式下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进行检测;结合油样的物化性质,讨论在固定床重油加氢反应过程中含硫化合物的分子转化规律。结果表... 对重质油加氢原料和生成油进行甲基衍生化反应,使含硫化合物具有极性,然后用正离子模式下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进行检测;结合油样的物化性质,讨论在固定床重油加氢反应过程中含硫化合物的分子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甲基衍生化结合FT-ICR MS手段能够成功地用于杂原子化合物尤其是含硫化合物的分析。重质油加氢处理过程中,无论是S_1类还是S_2类化合物,优先进行的都是双键的加氢饱和,而且S_2类化合物脱除率更高;随着加氢深度的增加,低不饱和度含硫化合物的脱硫作用和烷基侧链的断侧链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加氢 硫化物 甲基衍生化 电喷雾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转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碱氮化合物吲哚催化裂化转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于道永 徐海 +1 位作者 阙国和 王宗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8,共7页
采用固定床微反活性实验装置,以甲苯、十六烷、四氢萘为溶剂,研究了非碱性含氮化合物吲哚的催化裂化转化规律。反应温度、催化剂与原料油的质量比、空速、原料氮含量都影响待生催化剂的氮含量和氮在产物中的分布。吲哚在催化裂化实验条... 采用固定床微反活性实验装置,以甲苯、十六烷、四氢萘为溶剂,研究了非碱性含氮化合物吲哚的催化裂化转化规律。反应温度、催化剂与原料油的质量比、空速、原料氮含量都影响待生催化剂的氮含量和氮在产物中的分布。吲哚在催化裂化实验条件下较易发生裂化开环反应,生成苯胺类和氨。催化剂的酸性、烃类溶剂的供氢能力对吲哚裂化有显著影响,酸性中心的作用有利于吲哚转化为氨;溶剂供氢能力越强,氨氮产率越高。提出了吲哚催化裂化的可能转化途径:吲哚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吸附于催化剂表面,或在催化剂上脱氢缩合生焦;吲哚烷基化;吲哚需先加氢生成二氢吲哚,二氢吲哚快速裂化转化为苯胺和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转化规律 吲哚 含氮化合物 甲苯 十六烷 四氢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过程中含硫化合物转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朱根权 夏道宏 阙国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2-526,共5页
选择丁硫醚、叔丁硫醚、四氢噻吩和乙基苯基硫醚作为模型化合物 ,在模拟固定床催化裂化微反装置上考察含硫化合物转化和分布规律。在催化裂化过程中 ,烷基硫醚可以完全转化 ,转化产物为硫化氢 ,反应条件对转化程度没有明显影响 ;环状含... 选择丁硫醚、叔丁硫醚、四氢噻吩和乙基苯基硫醚作为模型化合物 ,在模拟固定床催化裂化微反装置上考察含硫化合物转化和分布规律。在催化裂化过程中 ,烷基硫醚可以完全转化 ,转化产物为硫化氢 ,反应条件对转化程度没有明显影响 ;环状含硫化合物的转化程度与反应条件、溶剂性质有关 ,转化产物主要为硫化氢和少量噻吩 ,生成的噻吩可进一步发生烷基化反应 ,反应温度升高 ,溶剂供氢能力增强 ,硫化氢的收率增加 ;乙基苯基硫醚也可以完全转化 ,转化产物主要为硫化氢和苯硫酚 ,生成的苯硫酚可进一步发生烷基化反应 ,反应温度升高 ,溶剂供氢能力增强 ,硫化氢的收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转化规律 汽油 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培养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晋京 窦森 曹亚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26,共4页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应用δ^(1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固有及新形成有机质的分解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固有及新形成的有机质都逐渐分解,但前者的分解速度较慢。第360 d时,玉米秸秆和土壤固有有机质的残...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应用δ^(1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固有及新形成有机质的分解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固有及新形成的有机质都逐渐分解,但前者的分解速度较慢。第360 d时,玉米秸秆和土壤固有有机质的残留率分别为30.0%和92.2%;720 d时分别为25.3%和78.8%。培养初期,富里酸的形成速度大于胡敏酸,而后富里酸转化为胡敏酸或相互转化;与新形成有机质相比,固有有机质中胡敏酸、富里酸的转化速度相对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条件 土壤有机质 分解转化规律 富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氡迁移转化规律及其防护措施 被引量:6
14
作者 孔令丰 张春粦 +1 位作者 潘萌 胡国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8-53,共6页
讨论了室内氡的迁移转化规律并用数值模拟对实例进行计算 ,还讨论了室内氡的防护措施 .
关键词 室内氡 迁移转化规律 氡子体 防护措施 数值模拟 辐射危害 建筑材料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在明化镇组热储层中的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心义 阿丽莉 +1 位作者 赵丽 张艳欣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5,共6页
以明化镇组热储层细砂为含水层孔隙介质,模拟地热水温度环境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地热水亚硝态氮的转化规律,该研究为降低地热水中NO2-含量、地热水污染治理、修复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性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细砂... 以明化镇组热储层细砂为含水层孔隙介质,模拟地热水温度环境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地热水亚硝态氮的转化规律,该研究为降低地热水中NO2-含量、地热水污染治理、修复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性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细砂热储层中NO2-—N向NO3-—N,NH4+—N方向转化明显,是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共同作用,转化强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40℃时NO2-积累的可能性比50℃时大.NO3-—N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为,40℃时先迅速增高后逐渐降低,50℃时呈逐渐增高趋势.NH4+—N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明显,40,50℃时均呈增高趋势,50℃较40℃增高快.TN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两个温度下NO2-—N转化过程的pH值稳定在7.74~8.30,呈弱碱性,与反硝化作用强度有关;对应的DO值变化范围为2.88~3.78 mg.L-1,均随反应时间而有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砂热储层 亚硝酸盐 转化规律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碱性氮化物催化裂化转化规律及反应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迪 李福超 +2 位作者 魏晓丽 张久顺 代振宇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29,共5页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考察以吲哚为代表的非碱性氮化物对催化裂化过程的影响,以及非碱性氮化物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分布规律和反应化学。结果表明:非碱性氮化物的加入会导致反应转化率下降,并影响产物分布,且加入量越大,影响越大;吲...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考察以吲哚为代表的非碱性氮化物对催化裂化过程的影响,以及非碱性氮化物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分布规律和反应化学。结果表明:非碱性氮化物的加入会导致反应转化率下降,并影响产物分布,且加入量越大,影响越大;吲哚经过催化裂化反应,原料油中54.15%的氮分布于柴油馏分中,24.88%的氮转化到焦炭中,12.58%的氮分布于汽油馏分中,4.46%的氮转化为氨气,进入重油馏分中的氮不足5%;吲哚在催化裂化过程中最易发生烷基化反应,吲哚分子中氮环更易通过氢转移反应被饱和,进而发生开环裂化反应生成苯胺类氮化物和氨气;烯烃和氨气可通过环化缩合反应生成苯胺及喹啉类六元氮杂环化合物;小分子氮杂环化合物可发生烷基化、环化缩合反应生成大分子氮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非碱性氮化物 吲哚 转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基铝镀层转化为陶瓷层的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振强 夏原 +1 位作者 张春杰 李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4-538,共5页
热浸镀铝钢经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PEO)处理后,表面铝镀层转化为陶瓷层.实验对阳极电压变化、陶瓷层生长规律、涂层截面形貌和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EO初期,热浸铝试件的阳极电压变化趋势与纯铝... 热浸镀铝钢经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PEO)处理后,表面铝镀层转化为陶瓷层.实验对阳极电压变化、陶瓷层生长规律、涂层截面形貌和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EO初期,热浸铝试件的阳极电压变化趋势与纯铝试件相同,在PEO后期电压有下降趋势.铝镀层消耗和陶瓷层厚度增长近似为线性变化.当铝镀层完全陶瓷化后,FeAl层参与PEO反应,但陶瓷层生长速率变慢,在界面处出现大量裂纹;陶瓷层主要成分为Al、Si、O元素,相结构主要为γ-Al2O3与莫来石相,在PEO后期出现α-Al2O3相.复合陶瓷层硬度呈区域性分布,陶瓷层最高硬度可达HV1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铝镀层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 陶瓷层 转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迁移物双酚类物质稳定性与转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培 范雨豪 +2 位作者 刘志刚 柏建国 姚卫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9-285,共7页
选用三片罐食品迁移物双酚A二环氧甘油醚(BADGE)及其6种双酚类物质衍生物为实验对象,探究了这些物质在模拟物体系中经不同灭菌方式后的稳定性以及各物质的转化产物。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的储藏条件来进一步研究各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选用三片罐食品迁移物双酚A二环氧甘油醚(BADGE)及其6种双酚类物质衍生物为实验对象,探究了这些物质在模拟物体系中经不同灭菌方式后的稳定性以及各物质的转化产物。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的储藏条件来进一步研究各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BADGE、BADGE·H_2O和BADGE·HCl在常压灭菌后以及储藏过程中会发生水合,转化成相应的水化物。BADGE·2HCl、BADGE·2H_2O和BADGE·H_2O·HCl在常压条件下,性质比较稳定。BADGE·HCl、BADGE·2HCl和BADGE·H_2O·HCl在经过高压灭菌后,三种氯化物在醇性模拟液中,会转变为BADGE及其水化物。本研究为金属包装材料中双酚类物质的迁移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类物质 灭菌 储藏 稳定性 转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褐土无机磷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孝良 于群英 俞华莲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盆栽试验表明:施入P可明显改变黄褐土无机P组成,施入P当季的转化以F澹璓最多,Al-P、Ca2-P次之,Ca10-P只有在施入土壤半年后才有较明显增加,但当季作物收获后,施P与不施P土壤Ca2-P又有一致的趋势。
关键词 黄褐土 无机磷 转化规律 盆栽试验 磷肥 形态转化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废弃垫料栽培姬松茸及其主要物质转化规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翠香 郑永德 +5 位作者 邱春锦 张祖堂 林志敏 李碧琼 林俊扬 陈政明 《中国食用菌》 2015年第5期50-52,59,共4页
研究分别添加20%、40%、60%和80%猪场废弃垫料栽培姬松茸(Agaricus blazei)对其碳、氮及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B2(添加20%猪场废弃垫料)处理的碳转化率最高,为11.34%,B1(未添加猪场废弃垫料)处理氮转化率最... 研究分别添加20%、40%、60%和80%猪场废弃垫料栽培姬松茸(Agaricus blazei)对其碳、氮及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B2(添加20%猪场废弃垫料)处理的碳转化率最高,为11.34%,B1(未添加猪场废弃垫料)处理氮转化率最高,为26.25%;B2处理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转化率均最高,分别为48.50%、48.74%和15.85%。回归分析表明,碳转化率及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转化率与垫料添加量呈明显的抛物线关系,氮转化率与垫料添加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废弃垫料 姬松茸 木质素 纤维素 半纤维素 转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