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参与调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活化发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宁钧宇 敬海明 +3 位作者 杜宏举 齐丽娟 高珊 李国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增强细胞内AMPK的活化(表现为AMPK第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采用定点突变获得组成性激活型AMPK突变体,设计短发卡RNA (short hairpin,shRNA)序列构建AMPK干扰载体,并分别包装产生组成性激活型AMPK和AMPK敲低慢病毒。分别采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处理、组成性激活型AMPK慢病毒感染和AMPK敲低慢病毒感染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AMPK活性对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ERK1/2)活性(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及其下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明显增强AMPK的活性(表现为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并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受到抑制);组成性激活型AMPK表达能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以及下游的细胞增生;在AMPK敲低细胞中,IGF-1能引起更强的ERK1/2活化。结论 AMPK能通过抑制ERK1/2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IGF-1信号,并能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表达
2
作者 王跃 吕文伟 李燕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RCCC)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肾组织中TGF-β1和p-ERK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RCCC临...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RCCC)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肾组织中TGF-β1和p-ERK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RC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RCCC组织中TGF-β1和p-ERK阳性率分别为70.2%和78.1%,均高于正常肾组织22.6%和16.7%(P均<0.05),2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3,P<0.05)。②TGF-β1和P-ERK的表达与RCCC组织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TGF-β1和p-ERK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磷酸化细胞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瓣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仇玉明 董念国 +1 位作者 史嘉玮 叶晓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69-471,共3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体外构建中的作用。方法经胰酶/EDTA、去污剂Triton X-100和核酸酶处理,去除猪主动脉瓣叶的细胞成分,然后在其表面种植大鼠肌成纤维细胞,构建TEHV。实验组培养基中添加TGF-β...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体外构建中的作用。方法经胰酶/EDTA、去污剂Triton X-100和核酸酶处理,去除猪主动脉瓣叶的细胞成分,然后在其表面种植大鼠肌成纤维细胞,构建TEHV。实验组培养基中添加TGF-β1(10ng/ml),对照组采用普通培养基。体外培养2周后取瓣叶,行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并检测羟脯氨酸、DNA含量及瓣叶最大负荷力,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瓣膜细胞MMP-13和TIMP-1mRNA的表达。结果HE染色和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细胞联合紧密且细胞外基质更丰富,羟脯氨酸含量和DNA含量增高,最大负荷力提高,MMP-13mRNA和TIMP-1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TGF-β1在TEHV体外构建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能为种子细胞生长提供有利因素,促进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分泌,提高瓣膜的最大负荷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转化生长因子1 细胞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介导的角膜基质细胞外基质纤维化体外三维培养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靳荷 罗世男 +3 位作者 范梓晰 李杰 周卫为 李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6-411,共6页
背景 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纤维化是角膜瘢痕形成的基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引起角膜基质过度产生ECM.我们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构建了角膜基质三维培养模型,而将TGF-β1添加于该三维培养体系中是否可达到构建... 背景 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纤维化是角膜瘢痕形成的基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引起角膜基质过度产生ECM.我们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构建了角膜基质三维培养模型,而将TGF-β1添加于该三维培养体系中是否可达到构建角膜基质ECM纤维化的体外三维培养模型有待研究.目的 评估TGF-β1对该三维培养模型中ECM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确定该三维培养体系是否可以作为角膜基质ECM纤维化的体外三维培养候选模型.方法分离新鲜成年牛角膜,并在基础培养液(DMEM/F12+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中进行角膜基质细胞的培养,将5&#215;105个牛角膜基质细胞收集于15 ml离心管中构建体外三维培养模型(Pellet),根据培养液中添加的TGF-β1质量浓度的不同分为基础培养液组(无TGF-β1)、基础培养液+0.5 ng/ml TGF-β1组和基础培养液+1.0 ng/ml TGF-β1组,于培养2周时用钙黄绿素-AM/碘化丙啶法(Calcein-AM/PI)法进行细胞活性测定;分别于培养后48 h、1周和2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ellet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 Ⅰ)、ColⅢ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结果 Pellet模型培养后48 h,角膜基质细胞开始抱团,培养后2周经Calcein AM/PI染色证实绝大多数细胞存活.培养后48 h、1周和2周,基础培养液+0.5 ng/ml TGF-β1组和基础培养液+1.0 ng/ml TGF-β1组角膜基质细胞中α-SMA、Col Ⅰ和ColⅢ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基础培养液组,3个组间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696.745,P<0.001;F分组=35.166,P<0.001;F分组=33.677,P<0.001),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α-SMA、Col Ⅰ和ColⅢ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863,P<0.05;F时间=298.614,P<0.001;F时间=607.472,P<0.001);ColⅢmRNA合成速率均大于Col Ⅰ mRNA的合成速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培养后48 h和1周α-SMA、Col Ⅰ和ColⅢ蛋白的表达量为微量,培养后2周基础培养液+0.5 ng/ml TGF-β1组Pellet模型中α-SMA、Col Ⅰ和ColⅢ蛋白的相对灰度表达量分别为0.395±0.208、1.060±0.175和0.629±0.382,基础培养液+1.0 ng/ml TGF-β1组o-SMA、Col Ⅰ和ColⅢ蛋白的灰度表达量分别为0.758±0.228、1.201±0.187和0.753 ±0.468,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α-SMA:F=10.691,P<0.05;Col Ⅰ:F=14.094,P<0.05;ColⅢ:F=10.995,P<0.05). 结论 培养液中添加TGF-β1和血清促进角膜ECM的纤维化,表现为Pellet三维培养模型中牛角膜基质细胞高表达纤维化特异性标志物.该培养体系可作为角膜基质ECM纤维化研究的体外三维培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细胞 创伤修复 细胞培养技术/方法 转化生长因子1 细胞基质 纤维化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节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架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海涛 林劲 +2 位作者 韩丽珍 王裕岱 滕丽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1(NRG-1/TGF-β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架的作用。方法取小鼠血管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对NRG-1干预后细胞收缩功能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鬼笔环肽、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NRG-1/TGF-β1表达,采用GST融合蛋白...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1(NRG-1/TGF-β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架的作用。方法取小鼠血管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对NRG-1干预后细胞收缩功能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鬼笔环肽、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NRG-1/TGF-β1表达,采用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检测分析NRG-1-ICD与α-肌动蛋白(α-SMA)的共位性。结果 TGF-β1在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可上调NRG-1表达,经免疫荧光染色可发现平滑肌细胞标志蛋白α-SMA与NRG-1存在共位性;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发现,在大鼠平滑肌细胞、人平滑肌细胞以及人内皮细胞中均存在NRG-1的mRNA表达。结论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TGF-β1可上调NRG-1的表达;在细胞收缩中,TGF-β1对于α-SMA与NRG-1-ICD之间的表达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Α-肌动蛋白 神经调节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胞内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肾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吴以岭 魏聪 +3 位作者 梁俊清 王宏涛 张会欣 贾振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54-1757,共4页
目的:探讨通肾络胶囊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糖适平组、通肾络胶囊组。动态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 目的:探讨通肾络胶囊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糖适平组、通肾络胶囊组。动态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蛋白(24hmALB),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lAc)、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超微结构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图像采集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Ⅳ型胶原(Ⅳ-C)、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通肾络胶囊可降低DN大鼠FBG、HblAc、24hmALB(P<0.05或P<0.01)的水平,减轻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程度,降低GLUT-1的表达,降低TGF-β1、TβRⅡ的表达(P<0.05或P<0.01),减少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通肾络胶囊可能通过降低GLUT-1、TGF-β1和TβRⅡ的表达,直接和间接地减少了ECM成分的表达从而发挥对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通肾络胶囊 葡萄糖转运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 细胞基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RPE细胞分泌TGF-β2、MMP-2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晁荣荣 郑柳 +1 位作者 范晶 丁芝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IGF-1、LY294002的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2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GF-1组(80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80μg·L^(-1) IGF-1+30 mmol·L^(-1) LY294002)、LY294002组(30 mmol·L^(-1) LY294002),使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g·L^(-1) IGF-1比较,80μg·L^(-1) IGF-1的细胞活力24 h变化显著(P<0.05),故确定其为IGF-1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与0 mmol·L^(-1) LY294002比较,24 h的30 mmol·L^(-1) LY294002接近半数抑制浓度,故确定其为LY294002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细胞划痕法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迁移率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浓度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GF-1、LY294002培养24 h,与对照组比较,IGF-1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IGF-1能促进ARPE-19细胞增殖、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ARPE-19细胞中TGF-β2、MMP-2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白介素-6对CD4^+CD25^-T细胞表型、细胞因子分泌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于艳辉 李鹏飞 卢思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白介素(IL)-6对体外培养CD4+CD25-T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CD4+CD25-T细胞和CD4+CD25+nTreg细胞,分别或同时使用TGF-β1和IL-6体外刺激CD4+CD25-T细...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白介素(IL)-6对体外培养CD4+CD25-T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CD4+CD25-T细胞和CD4+CD25+nTreg细胞,分别或同时使用TGF-β1和IL-6体外刺激CD4+CD25-T细胞,培养120 h后检测细胞表型,以及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CD4+CD25-T细胞在TGF-β1刺激下CD4+CD25+T细胞比例增高,细胞培养液中IL-10、IFN-γ、IL-4升高,IL-17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GF-β1和IL-6联合刺激CD4+CD25-T细胞时,CD4+CD25+T细胞比例减少,细胞培养液中IL-10、IFN-γ、IL-4降低,IL-17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GF-β1可诱导CD4+CD25-T细胞分化为CD4+CD25+Treg细胞;IL-6可抑制TGF-β1诱导CD4+CD25-T细胞分化为CD4+CD25+iTreg细胞,而促进Th17细胞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介素-6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免疫磁珠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肺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邹潇 曾玉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A549间充质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TGF-β1组及抑制剂组,正常对照组不...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A549间充质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TGF-β1组及抑制剂组,正常对照组不加入TGF-β1,TGF-β1组加入10ng/mLTGF-β1,抑制剂组加入TGF-β1(10ng/mL)和PI3K的抑制剂Ly294002(10nmol/L),72h后通过RT-PCR检测各组A549细胞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及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间充质细胞标志物纤连蛋白(Fn)表达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Akt磷酸化(p-Akt)水平的变化。所有实验至少重复3次。结果:正常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有E-cad表达及微量的α-SMA、Fn、p-Akt表达;TGF-β1组E-cad的表达下调,α-SMA、Fn、p-Akt的表达上调;抑制剂组与TGF-β1组比较E-cad的表达上调,α-SMA、Fn、p-Akt的表达明显抑制。结论:PI3K/Akt途径参与TGF-β1介导的肺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过程,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可有效抑制TGF-β1介导的肺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人肺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 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在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莹 阿依吐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状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10例对照肝组织,57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TGFβ1、TIMP1的表达。结果57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TGFβ...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状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10例对照肝组织,57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TGFβ1、TIMP1的表达。结果57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TGFβ1、TIMP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38%、100%,而正常肝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TIMP1表达的阳性信号均位于肝细胞胞浆中,细胞核中无表达。结论(1)肝硬化患者肝细胞中存在TGFβ1、TIMP1的表达,其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相关。提示TGFβ1与TIMP1的表达与肝纤维化活动状态密切相关,在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2)检测TGFβ1、TIMP1的表达可对肝硬化病变从分子水平进行评估,也可作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分子病理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转化生长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细胞基质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激活介导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雅宁 孙竹梅 +3 位作者 刘俊杰 李建民 薛承景 陈长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海马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激活与神经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AH组、ERK1/2抑制剂U0...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海马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激活与神经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AH组、ERK1/2抑制剂U0126组、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大鼠模型;U0126组和Rap组分别于造模前30min侧脑室注射U0126(5μg/μL)和Rap(10nmol/μL)。光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区磷酸化ERK1/2(p-ERK1/2)、ERK1/2 mRNA和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和Beclin-1mRNA、LC3-Ⅱ和LC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神经细胞死亡率增加(14.9%±5.7%,28.3%±9.8%,44.2%±10.9%)(q值依次为27.56、35.65、44.81;均P<0.05),ERK1/2 mRNA、Beclin-1 mRNA和LC3 mRNA水平增加(1.83±0.01,2.82±0.06,1.34±0.04;1.46±0.02,1.76±0.02,1.35±0.02;1.52±0.04,1.89±0.01,1.31±0.04)(q值依次为42.99、60.66、48.08,71.26、72.46、49.50,48.49、82.40、41.18;均P<0.05),p-ERK1/2、Beclin-1和LC3–Ⅱ蛋白水平增加(均P<0.05);与SAH组比较,U0126组神经细胞死亡率增加(19.6±6.5%,36.2±7.7%,58.2±12.7%)(q值依次为9.59、10.43、14.66;均P<0.05),U0126组ERK1/2 mRNA、Beclin-1 mRNA和LC3 mRNA表达降低(1.23±0.02,1.40±0.02,1.12±0.02;1.22±0.04,1.48±0.06,1.24±0.03;1.34±0.04,1.33±0.02,1.14±0.04)(q值依次为75.66、65.35、31.11,37.18、26.70、15.56,16.79、51.85、22.58;P<0.05),p-ERK1/2、Beclin-1和LC3–Ⅱ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SAH组比较,Rap组神经细胞死亡率降低(9.1%±4.6%,18.8%±8.6%,28.21%±9.2%)(q值依次为11.86、12.54、16.74;均P<0.05),Rap组Beclin-1mRNA和LC3mRNA增加(1.78±0.02,2.27±0.05,1.86±0.04;1.97±0.06,2.31±0.08,1.85±0.00)(q值依次为49.57、48.63、72.12、41.96、38.88、71.73;P<0.05),Beclin-1和LC3-Ⅱ蛋白增加(P<0.05),ERK1/2 mRN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依次为2.63、2.65、2.83,P>0.05),p-ERK1/2蛋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后激活的ERK1/2激活,可促进Beclin-1和LC3-Ⅱ表达介导神经细胞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胞调节蛋白激酶1/2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增殖及MEK/ERK、MKP-1通路的影响
12
作者 丁蕾 朱声荣 +1 位作者 汤国雄 向国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2119-2121,共3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增殖及MEK1/2、ERK1/2及MKP-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bFG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增殖及MEK1/2、ERK1/2及MKP-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bFG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沉淀法纯化蛋白并ERK试剂盒测定ERK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p-MEK1/2、p-ERK1/2及MKP-1表达。结果:MTT实验显示bFGF明显增强ACC-2细胞增殖,免疫沉淀法显示bFGF上调ERK活性,免疫印迹法显示bFGF明显增强p-MEK1/2、p-ERK1/2表达及抑制MKP-1表达。结论:bFGF可促进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增殖,其途径与上调ERK活性、激活MEK/ERK通路、抑制MK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 涎腺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细胞信号调节MAP激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平喘方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信号通路对哮喘小鼠免疫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静雯 朴香 +3 位作者 傅伟 程克文 董晨洁 沈毅韵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1974-1978,1985,共6页
目的:阐明疏肝平喘方对哮喘小鼠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框蛋白P3(Foxp3)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干预作用,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空白对照组、哮喘... 目的:阐明疏肝平喘方对哮喘小鼠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框蛋白P3(Foxp3)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干预作用,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疏肝平喘组及地塞米松组实验动物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TGF-β_(1)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中Th17/Treg细胞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RORγt、Foxp3的蛋白表达,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TGF-β_(1)、Smad2、Smad3、Smad7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疏肝平喘方能够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IL-6、TGF-β_(1),与地塞米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节IL-10、IL-17A,与地塞米松组相当(均P>0.05);Th17/Treg细胞量,RORγt、Foxp3的蛋白表达量,与地塞米松相当(均P>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疏肝平喘方组、地塞米松组的TGF-β_(1)、Smad2、Smad3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而Smad7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疏肝平喘方在改善气道炎症方面,和地塞米松疗效相当,是通过TGF-β_(1)/Smad信号通路,从而调节哮喘小鼠的Th17/Treg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转化生长因子_(1)/Smad信号通路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 疏肝平喘方 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 叉头框蛋白P3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彩蓉 蔡飞 +1 位作者 赵辛元 杨颖乔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0-474,共5页
探讨茶黄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分别以正常糖(NG)、高糖(HG)、糖基化终产物(AGE)及过氧化氢(H2O2)孵育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系膜细胞中p38MAPK... 探讨茶黄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分别以正常糖(NG)、高糖(HG)、糖基化终产物(AGE)及过氧化氢(H2O2)孵育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系膜细胞中p38MAPK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 Ⅳ)及层黏连蛋白(LN)的含量。结果显示HG、AGE和H2O2能明显诱导p38MAPK磷酸化和TGF-β蛋白表达增加而导致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茶黄素能明显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活性和TGF-β蛋白表达及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提示茶黄素可通过调节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延缓糖尿病肾小球肥大和肾小球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细胞调节蛋白激酶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与Treg浸润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冠华 蒋小兵 +4 位作者 张湘衡 赛克 杨群英 陈忠平 牟永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0-682,共3页
目的:检测胶质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并分析其与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浸润的关系,探讨Treg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的方法检测135例胶质瘤组织(WHOⅠ18,WHOⅡ45,WHOⅢ53,WHOⅣ19)、15例正... 目的:检测胶质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并分析其与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浸润的关系,探讨Treg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的方法检测135例胶质瘤组织(WHOⅠ18,WHOⅡ45,WHOⅢ53,WHOⅣ19)、15例正常脑组织中TGF-β1、Treg(CD4+Foxp3+)的表达。结果:胶质瘤组织中TGF-β1高表达77例,低表达58例,高表达率57.03%,正常脑组织中未见表达。胶质瘤组织中Treg细胞平均密度为2.031个/HP,正常脑组织中未见表达。胶质瘤组织中TGF-β1与Treg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294,P<0.01)。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TGF-β1,Treg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中Treg细胞表达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而与性别、KPS评分无关。胶质瘤组织中TGF-β1表达高、低水平组患者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高水平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低水平组(25.97%vs36.2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TGF-β1表达、Treg细胞数量不是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Treg浸润可能与TGF-β1表达有关。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TGF-β1,Treg的表达显著高于低级别,高表达组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水平组,但TGF-β1,Treg不能做为影响胶质瘤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转化生长因子1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和ERK_1/ERK_2的相互作用及对人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春燕 刘铁夫 +4 位作者 李兆申 屠振兴 满晓华 赵岚 张晓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4-318,共5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K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K2 (ERK1/ERK2)对胰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它们对胰腺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临床胰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TGF β1和ER...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K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K2 (ERK1/ERK2)对胰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它们对胰腺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临床胰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TGF β1和ERK1/ERK2 蛋白表达情况;MTT法观察不同剂量TGF β1对人胰腺癌Panc 1细胞生长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观察不同剂量TGF β1对ERK1/ERK2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胰腺癌患者组织TGF β1、ERK1 和ERK2 蛋白均呈显著性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30/45)、86.70%(39/45)和84.44%(38/45),而在对照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6/20)、30%(6/20)和20%(4/20),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TGF β1抑制Panc 1细胞生长,随着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到第4 天抑制作用达高峰,随后抑制作用不同程度的减弱,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外源TGF β1不能改变ERK1/ERK2 蛋白的高表达状态。结论:胰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强表达TGF β1 和ERK1/ERK2 蛋白;外源TGF β1在一定阶段抑制胰腺癌细胞系生长,但不改变ERK1/ERK2 的表达;胰腺癌细胞逃避TGF β1 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高水平ERK1/ERK2 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K1/细胞信号调节激酶K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辛普利对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在糖尿病肾病中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关欣 郑红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841-3843,共3页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表达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取10只为对照...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表达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取10只为对照组(A组),其余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早期DN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B组)、福辛普利组(C组)。C组在成模后2周开始给药福辛普利10g/(kg·d)灌胃;A组及B组灌服相应容量(10mL/kg)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6周。检测血糖、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肾肥大指数,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肾皮质p-ERK1/2;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1基因的表达。结果:治疗后6周B组和C组血糖值均明显高于A组。C组血糖值与B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治疗6周B组和C组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肾肥大指数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相对面积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C组低于B组(均P<0.01)。C组肾皮质p-ERK1/2、TGF-β1基因的表达均明显低于B组,肾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1)p-ERK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2)福辛普利抑制DN大鼠肾皮质中ERK的活性,并下调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3)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RK活性有关。(4)ERK活化与DN高血糖、肾小球高滤过、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模型 动物 中药复方 磷酸化胞调节蛋白激酶1/2 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高脂喂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REBP-1、TGF-β_1表达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军 曹延萍 +2 位作者 朱琳 刘淑霞 段惠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30-2435,共6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的影响以及罗格列酮的干预治疗。方法:给予Wistar大鼠高脂饲料喂养并进行罗格列酮灌胃治疗3个月,进行血...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的影响以及罗格列酮的干预治疗。方法:给予Wistar大鼠高脂饲料喂养并进行罗格列酮灌胃治疗3个月,进行血液生化检测。油红O检测肾脏脂质沉积情况,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细胞外基质沉积,SREBP-1、TGF-β1和FN蛋白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原位杂交用于检测SREBP-1mRNA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有效避免了高脂饮食导致的大鼠血糖、血胰岛素和血甘油三酯的升高;高脂喂养组大鼠肾脏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了明显脂滴,小管外间质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多,罗格列酮干预减少了脂滴和基质沉积;SREBP-1蛋白和RNA在高脂喂养组均呈高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经罗格列酮处理表达有显著下降,蛋白前体和成熟片段分别下降了27.39%和27.32%;致纤维化因子TGF-β1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之一的纤维黏连蛋白(FN)在高脂喂养大鼠肾脏的高表达均被罗格列酮干预治疗所避免,TGF-β1表达在罗格列酮干预组较高脂组降低了19.14%。结论:罗格列酮可有效避免高脂饮食造成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REBP-1、TGF-β1高表达、脂质沉积和细胞外基质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高脂饮食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1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β结构域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靖 冯滢滢 +5 位作者 王涛 张柯 李玲 冀全博 徐小洁 叶棋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1-1215,共5页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β亚基胞外结构域(ED)和胞内激酶(PKD)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的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活性。方法用PCR方法从乳腺cDNA文库中扩增IGF1Rβ-ED和GST-IGF1Rβ-PK...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β亚基胞外结构域(ED)和胞内激酶(PKD)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的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活性。方法用PCR方法从乳腺cDNA文库中扩增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基因编码序列,将其正确插入pGEX-KG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sate表达后,用GST-Sepharose 4B珠子纯化融合蛋白,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最后用GST pull-down技术检测纯化蛋白与已知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驱动的细胞运动调节蛋白(MEMO)的相互作用。结果构建得到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鉴定得到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的外源基因插入片段,测序后与目的序列一致;在Rossate菌中诱导表达出与预期位置相符的目的蛋白,并经过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成功表达;纯化得到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两个融合蛋白,GST pull-down证明蛋白GST-IGF1Rβ-PKD可以和MEMO相互作用。结论成功克隆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基因,并获得活性良好的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 β亚基胞结构域 β亚基胞内蛋白激酶结构域 原核表达 纯化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驱动的细胞运动调节蛋白(ME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郭新红 范佳鑫 +3 位作者 阿依姆妮萨.阿卜杜热合曼 赵芳 张雪 哈力达.亚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ITP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T细...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ITP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T细胞的数量,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IL-10、TGFβ-1的含量也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IL-10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与TGFβ-1的表达水平无相关(P>0.05)。结论:ITP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T细胞数量减少及相关细胞因子的降低可能与ITP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 白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