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中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22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白细胞介素-6对其表达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史强 魏英杰 +4 位作者 张秀芳 崔传珏 李君 刘晓艳 白媛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检测大鼠心肌梗死(心梗)后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22(TSC-22)蛋白水平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是否对其蛋白表达有诱导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 目的:检测大鼠心肌梗死(心梗)后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22(TSC-22)蛋白水平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是否对其蛋白表达有诱导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梗模型。分为心肌梗死模型组(心梗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于术后1天、3天、7天、2周、4周进行心脏标本取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TSC-22蛋白的表达。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心肌细胞对照组和心肌细胞实验组,心肌细胞对照组正常培养,心肌细胞实验组分别在2.5、5.0、10.0 ng/ml浓度的IL-6刺激下培养24 h。采用ELISA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TSC-22蛋白表达。结果:ELISA法结果表明,大鼠心肌梗死1天、7天心梗组比假手术组左心室心肌组织中TSC-22蛋白含量显著升高,4周时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细胞实验的ELISA法结果表明,在10.0 ng/ml的IL-6刺激24 h后,心肌细胞实验组比心肌细胞对照组TSC-2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5、5.0 ng/ml IL-6刺激24 h后,心肌细胞实验组与心肌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细胞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10.0 ng/ml的IL-6刺激24 h后,TSC-22在细胞核中的染色明显加深。结论:大鼠心梗后的急性期,如梗死1天、7天后,左心室心肌组织中TSC-22蛋白水平迅速升高。炎症细胞因子IL-6可能是其在心梗后上调的诱导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22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的突变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侯志强 王薇 +4 位作者 张晶 许永根 周臻 韩晶 黄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4-257,共4页
背景研究发现角膜营养不良与位于染色体5q31区域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GFBI)的突变有关,目前发现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的TGFBI基因突变位点为R124H。目的检测中国遗传性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的致病基因并进行分子遗传学分... 背景研究发现角膜营养不良与位于染色体5q31区域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GFBI)的突变有关,目前发现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的TGFBI基因突变位点为R124H。目的检测中国遗传性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的致病基因并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TGFBI的基因突变类型。方法本家系先证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共调查连续4代27名成员,收集遗传性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患者8例和表型正常成员2名的外周血3ml提取DNA,合成TGFBI第4、11、12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扩增,对PCR产物直接进行DNA测序分析并与正常GenBank中的TGFBI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该家系中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的遗传模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8例患者的TGFBI基因第4外显子均显示CGC〉CAC(R124H)突变杂合子,家系中的2名表型正常成员无此基因位点突变。8名家系成员存在第11外显子的472密码子CTC〉CTT的杂合性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9名家系成员存在第12外显子的540密码子TTT〉TTC的杂合性同义SNP,且SNP与疾病表现型无关。结论该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存在TGFBI基因突变,为R124H杂合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 基因突变 杂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在人角膜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牛静宜 刘婧 +4 位作者 刘莲 吕依洋 陈建苏 徐锦堂 钟敬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多数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病与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TGFBI)基因突变有关,但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研究TGFBI基因在人角膜组织及体外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病...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多数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病与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TGFBI)基因突变有关,但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研究TGFBI基因在人角膜组织及体外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人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GFBImRNA在人角膜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将供体角膜组织制成石蜡包埋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BI蛋白在角膜组织、人角膜上皮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GFBI蛋白在细胞爬片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显示人角膜组织和基质细胞中在1274bp处可见TGFBImRNA的清晰条带,而角膜上皮细胞中亦有TGFBI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TGFBI蛋白在人角膜组织中基质细胞的细胞质中呈阳性表达,但人角膜上皮细胞中未见TGFBI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技术显示,人角膜基质细胞胞质中TGFBI蛋白呈红色荧光,而角膜上皮细胞未见TGFBI蛋白表达。结论TGFBI主要在人角膜基质层表达,而在上皮层几乎不表达,有助于进一步研究TGFBI在角膜营养不良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 角膜营养不良 角膜上皮细胞 角膜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人角膜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牛静宜 刘婧 +3 位作者 李晓霞 陈建苏 徐锦堂 钟敬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71-1076,共6页
背景人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TGFBI)基因是第一个被确定的角膜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而TGFBI引起角膜营养不良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TGFBI的功能对于揭示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及了解角膜生理及病理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人T... 背景人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TGFBI)基因是第一个被确定的角膜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而TGFBI引起角膜营养不良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TGFBI的功能对于揭示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及了解角膜生理及病理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人TGFBI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于人角膜上皮细胞,探讨其对角膜上皮细胞增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角膜移植后剩余的供体角膜中提取人正常角膜组织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合成TGFBI cDNA,将TGFBI胶回收产物与载体pCMV—N-HA分别进行双酶切,取连接产物10μl转化100μl大肠杆菌感受态DH5α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N—HA,以菌落PCR和EcoRV、XhoI双酶切法测序鉴定。设置重组质粒pCMV—N—HA—TGFBI转染组、空质粒pCMV—N—HA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及pGFP—C2转染对照组,以测定重组质粒转染率。重组质粒pCMV-N—HA—TGFBI转染人角膜上皮细胞,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观察转染pGFP—C2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生情况,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GFBI、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蛋白及其mRNA在转染后角膜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pCMV—N-HA—TGFBI阳性克隆质粒进行经EcoRV和XhoI双酶切鉴定测序结果显示,扩增的TGFBI cDNA以正确序列和方式插入载体,pGFP—C2载体转染人角膜上皮细胞后48h共焦显微镜下可见EGFP的表达,转染效率为70%。重组质粒pCMV—N—HA-TGFBI转染组TGFBI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空质粒pCMV—N—HA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TGFBI蛋白仅在pCMV—N-HA.TGFBI转染组表达。CCK-8法显示重组质粒pCMV—N-HA-TGFBI转染组、空质粒pCMV—N—HA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间角膜上皮的吸光度(A450)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34,P〉0.05)。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MV-N—HA-TGFBI转染组中MMP,mRNA、MMP,mRNA转录水平比空质粒pCMV—N—HA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均升高(P〈0.05),而TIMP,mRNA则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证实MMP1、MMP3、TIMP1蛋白表达规律相同(P〈0.05)。结论人TGFBI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可被成功构建并在人角膜上皮细胞中呈过表达。TGFBI可能是通过MMP1、MMP3及TIMP1的表达变化来增加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参与角膜的某些生理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 角膜上皮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C-22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谭世明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2-596,共5页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2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inducible gene 22,TSC-22)是一个候选的负性生长调控和肿瘤抑制基因。能与其他转录因子相结合,参与细胞生长、凋亡等重要生命活动调控,在多种肿瘤中低表达,可能与多种肿瘤的...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2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inducible gene 22,TSC-22)是一个候选的负性生长调控和肿瘤抑制基因。能与其他转录因子相结合,参与细胞生长、凋亡等重要生命活动调控,在多种肿瘤中低表达,可能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22 亮氨酸拉链 转录因子 抑瘤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子水平认识角膜营养不良的分类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蔡素萍(综述) 刘旭阳(审校 闫乃红(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4-208,共5页
角膜营养不良具有遗传性,表现为双眼角膜组织各层出现进行性的病理性沉着物,导致角膜混浊,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以往的角膜营养不良分类方法是以受累角膜的分层为依据的,存在一定的不足。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一些研究者提出以... 角膜营养不良具有遗传性,表现为双眼角膜组织各层出现进行性的病理性沉着物,导致角膜混浊,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以往的角膜营养不良分类方法是以受累角膜的分层为依据的,存在一定的不足。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一些研究者提出以遗传学信息为依据对角膜营养不良进行分类,如国际角膜营养不良分类委员会(IC3D)提出了在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分类基础上结合遗传学依据对角膜营养不良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新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把疾病的临床、病理和遗传方面当作一个整体进行考虑。近几年来,本实验室通过对中国多个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遗传学研究,主要对角膜营养不良的相关基因人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TGFBI)基因进行分析,揭示了TGFBI基因不同的突变与临床表型之间的联系,从分子水平证实TGFBl基因角膜营养不良分类方法是科学、准确的。就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和分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各类角膜影响不良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分类 国际角膜营养不良分类委员会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