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生性瘢痕形态学观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性激酶1表达的检测与意义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羽飞 李厚忠 +4 位作者 王学勇 马洪闯 武艳 袁晓环 初彦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6-450,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性激酶1(TAK1)在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观察,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病理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常...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性激酶1(TAK1)在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观察,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病理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常规HE、Masson染色、免疫荧光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对10例来自体正常皮肤及15例增生性瘢痕进行VEGF和TAK1在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量的检测、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增生性瘢痕的表皮形态异常,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较正常皮肤排列紊乱、致密。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VEGF和TAK1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VEGF和TAK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均增强(P<0.01,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且瘢痕组织中VEGF与TAK1表达程度均高于正常组织,对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发挥促进作用。VEGF与TAK1可作为增生性瘢痕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为防治病理性瘢痕形成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胶原纤维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口腔鳞癌细胞系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金晓明 李金荣 +1 位作者 李祖兵 李雅馨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探讨TGF β1和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反应法测量不同浓度TGF β1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u PA和PAI 1的活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TGF β1作用于TSCCa 12h后 ,u PA和PAI 1活性与对... 目的 :探讨TGF β1和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反应法测量不同浓度TGF β1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u PA和PAI 1的活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TGF β1作用于TSCCa 12h后 ,u PA和PAI 1活性与对照组相比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不同浓度的TGF β1作用于GNM细胞 12h后 ,u PA和PAI 1活性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u PA和PAI 1活性与TGF β1有剂量依赖关系。 结论 :TGF β1可能与口腔鳞癌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尿激酶 纤溶酶原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介导的细胞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谢凡 樊友凌 +2 位作者 杨明明 聂颖 周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GFβ-activated kinase-1,TAK1)介导的细胞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72只,8周龄,体重(25.0±3.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空白对照... 目的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GFβ-activated kinase-1,TAK1)介导的细胞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72只,8周龄,体重(25.0±3.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IR组、TAK1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组(T组)、阴性对照慢病毒组(Y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12只。T组、Y组和NS组分别以1μl/min侧脑室注射TAK1shRNA慢病毒、阴性对照慢病毒和等量生理盐水10μl。2周后IR组、T组、Y组和NS组制备脑IR损伤模型,缺血2h后恢复灌注;S组分离颈总动脉但不夹闭,其余手术步骤同IR组。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NSS评分完成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TAK1、LC3Ⅱ/LC3Ⅰ、Beclin1和p62蛋白含量。结果 IR组、T组、Y组和NS组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高于C组(P<0.05);T组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低于IR组(P<0.05)。IR组、Y组和NS组脑组织TAK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T组脑组织TAK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IR组、T组、Y组和NS组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p62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T组脑组织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p62蛋白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 TAK1介导的细胞自噬参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自噬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
4
作者 陈平 王斐 +2 位作者 谢建鹏 张鉴 何振富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了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正常和乳腺炎CMECs信号通路;CMECs经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分为对照组、过表达组和抑制组,对照... 为了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正常和乳腺炎CMECs信号通路;CMECs经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分为对照组、过表达组和抑制组,对照组正常培养CMECs,过表达组CMECs转染2μg TAK1过表达质粒,抑制组CMECs转染2μg TAK1过表达质粒后加入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蛋白质免疫印迹(WB)检测CMECs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MECs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ALDH)含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MECs发生炎症时,细胞免疫应答和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被激活,参与正向调控炎症反应的相关基因呈高水平表达;TNF-α与IL-1β、MIP-1α、MIP-1β、MCP-1、上游蛋白分化簇3(CD3)、分化簇8(CD8)和趋化因子配体5(CCL5)之间存在相互作用。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TAK1,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NF-κB,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和MCP-1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强(P<0.01或P<0.001);与过表达组相比,抑制组TAK1,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NF-κB,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和MCP-1蛋白表达极显著受到抑制(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培养48 h之后,对照组ALDH阳性细胞率为6.7%,过表达组ALDH阳性细胞率为10.21%,抑制组ALDH阳性细胞率降为4.23%。本试验探究了TAK1与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之间的调控关系,为进一步治疗奶牛乳腺炎提供一定的试验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 炎症因子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促进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胡继红 吴雪梅 +4 位作者 李兴国 李宏昆 郑宏宇 赵学凌 王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90-894,共5页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DVT)大鼠模型股静脉内皮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e1)的表达变化,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DVT)大鼠模型股静脉内皮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e1)的表达变化,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下肢石膏制动构建大鼠DVT模型。于不同时间点(创伤后2.5 h和25 h)解剖股静脉观察血栓发生率、严重程度,并将实验组分为B组(血栓形成前组,创伤后2.5 h)、C组(血栓形成组,创伤后25 h)和D组(血栓不形成组,创伤后25 h)。分离股静脉内皮组织,提取总RNA,采用Genechip Rat Genome 230 2.0基因芯片筛查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并针对上述基因进行Pathway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基因芯片分析及实时PCR结果均发现创伤后2.5 h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TGF-β1和Serpine1表达均上调,且B组高于A组和D组(P<0.05);血栓形成时,两者亦显著上调,且C组高于A、B、D组(P<0.05),而A、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thway分析提示TGF-β1是Serpine1的上游调控基因,可诱导Serpine1的过度表达,抑制纤溶,促进血栓形成。结论局部静脉内皮组织中TGF-β1和Serpine1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在创伤性DVT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纤维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对环孢素A慢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寅 童俊容 +2 位作者 罗正茂 何凤 马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49-2452,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尿激酶(uPA)对环孢素A(CsA)慢性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低盐饮食,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sA肾病组、小剂量uPA组和大剂量uPA组。大鼠CsA灌胃4周,制成慢性肾病大... 目的探讨外源性尿激酶(uPA)对环孢素A(CsA)慢性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低盐饮食,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sA肾病组、小剂量uPA组和大剂量uPA组。大鼠CsA灌胃4周,制成慢性肾病大鼠模型。应用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蛋白质印迹及RT-PCR法检测肾组织uPA及TGF-β1的蛋白质和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增多,且uPA表达降低,TGF-β1表达上调,两治疗组uPA表达增加(P<0.05),而TGF-β1表达显著降低(P<0.01),且小剂量uPA组作用更明显。结论小剂量uPA能减轻CsA慢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尿激酶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病 小管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蛋白-1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分泌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永斌 曾庆富 +2 位作者 冯德云 李翔 彭劲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6-781,共6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分泌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肺成纤维细胞HLF-02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给予10μg/L的TGF-β...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分泌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肺成纤维细胞HLF-02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给予10μg/L的TGF-β1刺激,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 blot检测细胞Ⅰ型胶原转录和分泌;阻断实验中选用AP-1抑制剂姜黄素为阻断剂,凝胶阻滞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细胞内AP-1的DNA结合活性变化,同时Western印迹检测Ⅰ型胶原分泌变化。结果:TGF-β1能诱导HLF-02细胞Ⅰ型胶原mRNA的转录和分泌(P<0.05);TGF-β1能提高HLF-02细胞AP-1的DNA结合活力(P<0.05);姜黄素能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HLF-02细胞AP-1的DNA结合活力,抑制率分别为17.1%,17.6%,24.2%,31.3%(P<0.05);同时,姜黄素能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HLF-02细胞Ⅰ型胶原的分泌,抑制率分别为62.1%,58.8%,62.1%,59.6%(P<0.05)。结论:核转录因子AP-1参与TGF-β1刺激的HLF-02细胞Ⅰ型胶原的分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肺成纤维细胞 I型胶原 激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对胸膜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邵景韫 戚好文 +1 位作者 李建 刘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胸膜成纤维细胞(FB)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作用及尿激酶(UK)对其分泌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胸膜,培养、纯化并鉴定FB。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分为2个亚组:对照0组由不含胸膜FB的24个样本组成,加入无血... 目的探讨胸膜成纤维细胞(FB)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作用及尿激酶(UK)对其分泌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胸膜,培养、纯化并鉴定FB。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分为2个亚组:对照0组由不含胸膜FB的24个样本组成,加入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对照1组由24个胸膜FB样本组成,加入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实验组分为4个亚组,共24个样本,分别加入5 000(A组)1、0 000(B组)、20 000(C组)和30 000 IU/mL(D组)的UK,培养24 h后取上清液,测定TGF-β1的含量。结果胸膜FB分泌TGF-β1的量为(3035.655±394.975)ng/L;A、B、C、D组(5 000-30 000 IU/mLUK)对TGF-β1均有抑制作用,A组与B、C、D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B、C、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0组未检测出TGF-β1。结论胸膜FB能分泌TGF-β1,UK能抑制其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型胃癌细胞中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尹丹 曹颖 +5 位作者 王礼鑫 马亮 褚明亮 王剑 文建力 官志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KIP-1)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肠型胃癌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不同分化肠型胃癌细胞(高分化MKN28细胞、中分化SGC7901细胞和低分化BGC823、MKN45及AGS细胞)中CKI... 目的探讨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KIP-1)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肠型胃癌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不同分化肠型胃癌细胞(高分化MKN28细胞、中分化SGC7901细胞和低分化BGC823、MKN45及AGS细胞)中CKIP-1与TGF-β1表达,Spearman相关性分析CKIP-1与TGF-β1表达相关性;分别构建过表达及干扰表达CKIP-1的人肠型腺癌MKN28细胞模型,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1表达。结果与高分化胃癌MKN28细胞相比,中分化SGC7901细胞与低分化BGC823、MKN45及AGS细胞CKIP-1表达均降低、TGF-β1表达均升高(P <0.01);与中分化SGC7901细胞相比,低分化BGC823、MKN45及AGS细胞CKIP-1表达降低、TGF-β1表达升高(P <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分化肠型胃癌细胞中CKIP-1与TGF-β1表达负相关(r=-0.689 2,P <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KIP-1过表达组MKN28细胞TGF-β1表达下降(P <0.01),CKIP-1干扰表达组MKN28细胞TGF-β1表达增加(P <0.01)。结论肠型胃癌细胞中CKIP-1与TGF-β1蛋白表达负相关,CKIP-1蛋白可能通过负性上调TGF-β1表达后促进了肠型胃癌的恶性转化、发展及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胃癌 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凯 黄晓卉 汪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54-1358,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常规培养大鼠HSC,预先给予或不给予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处理,再经系列浓度的PPA...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常规培养大鼠HSC,预先给予或不给予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处理,再经系列浓度的PPARγ天然配体(15-d-PGJ2)或合成配体(GW7845)及TGF-β1序贯作用后,通过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ting分析CTGF表达状况,透射电镜观察HSC形态学变化。结果15-d-PGJ2和GW7845可显著抑制HSC中TGF-β1诱导的CTGF表达(同时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且PPARγ配体对CTGF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被GW9662部分或完全逆转,说明此种抑制效应确由PPARγ所介导;电镜观察亦显示HSC由活化态向静息态的形态学转变。结论PPARγ活化可显著抑制HSC中TGF-β1诱导的CTGF表达,提示PPARγ可作为逆转肝纤维化治疗的新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肝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诱导软骨细胞发生骨关节炎相关病变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锦 胡晓青 +2 位作者 段小宁 张辛 敖英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6-1333,共8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而免疫相关反应是影响OA进程的重要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作为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反应中...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而免疫相关反应是影响OA进程的重要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作为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反应中的关键激酶,在多种细胞类型中介导NF-κB、JNK及p38 MAPK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另有研究表明,TAK1通过调控MAPK及BMP信号通路,对软骨的形态发生、生长及维持起着关键作用,而TAK1对于软骨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及死亡的影响则鲜有报道。本研究拟构建TAK1过表达腺病毒,用其感染软骨细胞,观察TAK1的过表达对软骨细胞的周期、增殖及死亡有何影响,并明确其对细胞内OA相关基因的调控。Western印迹实验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证实,TAK1过表达腺病毒构建成功,可在软骨细胞中实现高效表达,并可引起软骨细胞的显著死亡。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AK1可使软骨细胞周期阻滞于G2期,而TAK1的小分子抑制剂5Z-7-Oxozeaenol则可使G2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CCK-8及乳酸脱氢酶检测结果表明,TAK1可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并引发其发生坏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TAK1可诱导软骨细胞中分解代谢相关基因Adamts1及IL-6的表达上调,并抑制合成代谢相关基因Sox9及Col2a1的表达。以上结果证实,TAK1的过表达可引发软骨细胞出现细胞周期阻滞、增殖减缓、坏死以及分解与合成代谢平衡失调等OA样病变,因此很可能是OA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作用靶点。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OA进程中软骨退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 腺病毒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成娟 陈宏 门剑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探讨STAT3和TGF-β1在SLE发病机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40例SLE患者和40例正常人对照的外周血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其PBMC中STAT3和TGF-β1表达水平;利用SPSS16.0分析STAT3和TGF-β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PBMC中STAT3和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STAT3 mRNA的△CT值分别为2.34±0.38和3.03±0.48(t=7.09,P<0.01);TGF-β1 mRNA的⊿CT值分别为3.54±0.71和4.27±0.81(t=4.30,P<0.01)],且与SLE活动性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和-0.37,P均<0.05);活动期的SLE患者STAT3和TGF-β1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STAT3 mRNA的△CT值分别为2.21±0.38和2.53±0.30(t=2.93,P<0.01);TGF-β1 mRNA的△CT值分别为3.29±0.57和3.81±0.76(t=2.46,P<0.05)];伴有发热的SLE患者STAT3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无发热的患者[STAT3 mRNA的△CT值分别为2.1 1±0.47和2.40±0.33(t=2.09,P<0.05)]。结论:STAT3和TGF-β1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STAT3和TGF-β1与SLE病情活动性有关;STAT3可能参与了发热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表达
13
作者 王跃 吕文伟 李燕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RCCC)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肾组织中TGF-β1和p-ERK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RCCC临...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RCCC)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肾组织中TGF-β1和p-ERK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RC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RCCC组织中TGF-β1和p-ERK阳性率分别为70.2%和78.1%,均高于正常肾组织22.6%和16.7%(P均<0.05),2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3,P<0.05)。②TGF-β1和P-ERK的表达与RCCC组织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TGF-β1和p-ERK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E1A激活基因阻遏子通过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依赖减轻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14
作者 Yang L 王玮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4-1134,共1页
【据《Hepatology》2019年1月】报道:肝细胞E1A激活基因阻遏子通过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依赖减轻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作者 Yang L等)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在肝移植、肝切除手术中不可避免的损伤过程,是肝脏外科手术的一大难题。目前唯一有... 【据《Hepatology》2019年1月】报道:肝细胞E1A激活基因阻遏子通过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依赖减轻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作者 Yang L等)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在肝移植、肝切除手术中不可避免的损伤过程,是肝脏外科手术的一大难题。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缺血预处理,但在适应症上存在缺陷。因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并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是细胞增殖的关键调节因子,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在肝脂质积累和炎症反应中发挥保护作用。然而,其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探讨CREG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 阻遏子 E1A 肝细胞 基因 激活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辛酰胺对高糖条件下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酶1和核转录共抑制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毛彦稳 张小欢 +3 位作者 刘慧铭 王圆圆 汤磊 郭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993-2997,3003,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给予硫辛酰胺(dl alpha lipoamide,ALM)干预后对细胞氧化应激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及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LM减轻高糖诱导诱导的肾小管纤维化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给予硫辛酰胺(dl alpha lipoamide,ALM)干预后对细胞氧化应激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及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LM减轻高糖诱导诱导的肾小管纤维化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 52E)分为3组:正常糖培养组(NG)、高糖组培养组(HG)、高糖培养条件下加入ALM刺激组(ALM);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技术,进行细胞鉴定;氧化应激试剂盒检测体外培养的各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 52E cells)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高糖环境下NRK 52E细胞中,硫辛酰胺对TAK1、SnoN蛋白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LM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过程的抑制作用。结果所培养细胞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对高糖刺激敏感;高糖条件下给予ALM干预后,T SOD活性增强,MDA水平减少,且TAK1、p TAK1(Thr184/187)及CollagenⅢ蛋白表达水平减少,SnoN及钙黏蛋白(E cadherin)蛋白水平的表达上调。结论高糖环境下给予ALM干预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降低,伴随TAK1的表达减少和SnoN蛋白表达增加,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分化的发生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最终延缓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酰胺 氧化应激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核转录共抑制因子 肾脏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RPE细胞分泌TGF-β2、MMP-2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晁荣荣 郑柳 +1 位作者 范晶 丁芝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IGF-1、LY294002的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2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GF-1组(80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80μg·L^(-1) IGF-1+30 mmol·L^(-1) LY294002)、LY294002组(30 mmol·L^(-1) LY294002),使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g·L^(-1) IGF-1比较,80μg·L^(-1) IGF-1的细胞活力24 h变化显著(P<0.05),故确定其为IGF-1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与0 mmol·L^(-1) LY294002比较,24 h的30 mmol·L^(-1) LY294002接近半数抑制浓度,故确定其为LY294002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细胞划痕法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迁移率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浓度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GF-1、LY294002培养24 h,与对照组比较,IGF-1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IGF-1能促进ARPE-19细胞增殖、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ARPE-19细胞中TGF-β2、MMP-2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酶1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晓萍 赵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83-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酶1(TAK1)在人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及子宫肌瘤边界2 cm外的正常肌肉组织76例,所有患者术后的诊断均经过病理结果证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酶1(TAK1)在人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及子宫肌瘤边界2 cm外的正常肌肉组织76例,所有患者术后的诊断均经过病理结果证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TAK1蛋白和mRNA在子宫肌瘤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量,并比较单发性和多发性肌瘤组织中以及不同直径的子宫肌瘤组织中TAK1蛋白和mRNA蛋白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TAK1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瘤旁正常组织(P<0.05);TAK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子宫肌瘤的大小相关(P<0.05),与子宫肌瘤的数目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TAK1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参与者,有可能成为子宫肌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转化生长因子8激活酶1(ta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依赖的心肌纤维化伴随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表达和功能下调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磊 董亚辉 +4 位作者 杨探 李秋芳 聂永梅 李光 于风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2-618,共7页
目的:探讨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是否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心肌纤维化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乳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并根据TGF-β1的不同浓度(5 ng/ml组、10 ng/ml组),以及在10 ng/ml TGF-β... 目的:探讨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是否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心肌纤维化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乳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并根据TGF-β1的不同浓度(5 ng/ml组、10 ng/ml组),以及在10 ng/ml TGF-β1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TGF-β1受体特异阻断剂SB431542(0.1μmol/L组、1μmol/L组、10μmol/L组)进行分组,处理后提取蛋白及RNA,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TGF-β1受体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BKCa蛋白和信使RNA(mRNA)的表达情况。单通道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TGF-β1作用24 h前后的BKCa电流特点及其变化情况。结果:TGF-β15 ng/ml组和10 ng/ml组均上调TGF-β1受体蛋白,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和mRNA的表达,10 ng/ml组TGF-β1下调BKCa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TGF-β110 ng/ml组相比,在10 ng/ml TGF-β1基础上加入SB4315421μmol/L组、10μmol/L组下调TGF-β1受体蛋白,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和mRNA的表达,加入SB43154210μmol/L组上调BKCa蛋白和mRNA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单通道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结果表明TGF-β1预处理24 h后可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上BKCa电流。结论:BKCa可能参与了TGF-β1诱导乳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纤维化通路,其机制可能是TGF-β1抑制了成纤维细胞上BKCa的电流。这提示BKCa可能是防治心肌纤维化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阻断剂SB431542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乳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4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康小龙 田红林 +1 位作者 何承辉 卢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研究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SSc)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 Smad4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青霉胺组(125 mg·kg^(-1))及刺山柑总生物碱小(225 mg·kg^(-1))、中(45... 目的研究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SSc)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 Smad4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青霉胺组(125 mg·kg^(-1))及刺山柑总生物碱小(225 mg·kg^(-1))、中(450 mg·kg^(-1))、大(900 mg·kg^(-1))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背部注射盐酸博莱霉素建立SSc模型,成模后受试药组小鼠背部外敷刺山柑总生物碱乳膏,青霉胺组给予青霉胺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背部外敷不含药基质,每天1次,连续60 d。末次给药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肤TGF-β_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小鼠皮肤组织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ALK1)、Smad4及核因子-κB (NF-κB)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刺山柑总生物碱各剂量组TGF-β_1及刺山柑总生物碱大剂量组ALK1和Smad4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皮肤NF-κ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山柑总生物碱能下调SSc小鼠TGF-β_1、ALK1与Smad4异常表达,对SSc小鼠TGF-β_1/Smad4通路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总生物碱 系统性硬皮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 SMAD4 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肺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邹潇 曾玉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A549间充质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TGF-β1组及抑制剂组,正常对照组不...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A549间充质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TGF-β1组及抑制剂组,正常对照组不加入TGF-β1,TGF-β1组加入10ng/mLTGF-β1,抑制剂组加入TGF-β1(10ng/mL)和PI3K的抑制剂Ly294002(10nmol/L),72h后通过RT-PCR检测各组A549细胞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及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间充质细胞标志物纤连蛋白(Fn)表达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Akt磷酸化(p-Akt)水平的变化。所有实验至少重复3次。结果:正常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有E-cad表达及微量的α-SMA、Fn、p-Akt表达;TGF-β1组E-cad的表达下调,α-SMA、Fn、p-Akt的表达上调;抑制剂组与TGF-β1组比较E-cad的表达上调,α-SMA、Fn、p-Akt的表达明显抑制。结论:PI3K/Akt途径参与TGF-β1介导的肺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过程,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可有效抑制TGF-β1介导的肺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人肺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 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