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干涉角和转动量子数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永庆 陈跃辉 +1 位作者 李春霞 马凤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7-624,共8页
沙国河等人在CO(A1∏(v=0)~e3∑-(v=1))体系与He, Ne 和Ar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首次观测到了量子干涉效应,并测量了干涉度.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效应与转动量子数以及能量间隔的关系是十分... 沙国河等人在CO(A1∏(v=0)~e3∑-(v=1))体系与He, Ne 和Ar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首次观测到了量子干涉效应,并测量了干涉度.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效应与转动量子数以及能量间隔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考虑长程相互作用势,应用一级玻恩近似和直线轨迹近似,分别计算了CO(A1∏(v=0)~e3∑-(v=1))体系和He, Ne,Ar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不同转动量子数以及不同能量间隔下的干涉角,得到了干涉角随转动量子数和能量间隔的变化趋势.这些结果对设计、分析这种类型的实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诱导转动传能 干涉角 转动量子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H(b^3Π~A^1∑^+)-He碰撞系统转动传能量子干涉效应的研究
2
作者 王伟丽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3-468,共6页
为了进一步理解原子双原子系统碰撞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本文对NaH(b^3Π~A^1∑^+)-He碰撞系统进行了理论计算.本文利用一阶含时波恩近似和L-J相互作用势,建立了原子-双原子分子碰撞系统转动传能的量子干涉模型,通过本文理论可得... 为了进一步理解原子双原子系统碰撞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本文对NaH(b^3Π~A^1∑^+)-He碰撞系统进行了理论计算.本文利用一阶含时波恩近似和L-J相互作用势,建立了原子-双原子分子碰撞系统转动传能的量子干涉模型,通过本文理论可得出影响碰撞系统积分干涉角的因素,同时也得到了积分干涉角和转动量子数间的关系.此理论模型对于理解和进行分子束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干涉效应 积分干涉角 转动量子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干涉效应中干涉角和散射角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伟丽 付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9-622,共4页
利用波恩近似理论对双原子激发态转动传能进行了剖析,更深入的研究了原子分子碰撞过程中量子干涉效应相关信息.利用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和直线轨迹近似建立了新的量子干涉模型,讨论了原子与双原子分子碰撞时散射角和微分干涉角的关系,得... 利用波恩近似理论对双原子激发态转动传能进行了剖析,更深入的研究了原子分子碰撞过程中量子干涉效应相关信息.利用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和直线轨迹近似建立了新的量子干涉模型,讨论了原子与双原子分子碰撞时散射角和微分干涉角的关系,得到了干涉角和各向异性参数及转动量子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干涉效应 各向异性参数 散射角 转动量子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效应光谱技术对瞬态分子的研究
4
作者 蔡佩佩 马龙生 毕志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07-207,共1页
瞬态分子通常具有不配对的电子,由于有了电子轨道角动量或电子自旋角动量而有较强的塞曼效应,因此,利用这类分子的外场效应,可以实现灵敏度很高吸收光谱测量。本文介绍两种外场调制的吸收光谱技术。一种是塞曼调制-磁旋转光谱技术... 瞬态分子通常具有不配对的电子,由于有了电子轨道角动量或电子自旋角动量而有较强的塞曼效应,因此,利用这类分子的外场效应,可以实现灵敏度很高吸收光谱测量。本文介绍两种外场调制的吸收光谱技术。一种是塞曼调制-磁旋转光谱技术,另一种是光外差-塞曼调制磁旋转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分子 光谱技术 外场效应 塞曼效应 塞曼调制 跃迁谱线 转动量子数 涨落噪声 法拉第效应 光外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