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obol和EFAST法的枪弹转动角速度全局灵敏度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魏伟 张竞文 +2 位作者 常思江 王浩圣 王建中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08-2416,共9页
为开展外弹道测试、动力学特性研究等需要,经常在枪弹外部安装各种用于飞行状态测量的装置。由于枪弹在发射及飞行中的状态受到各种随机因素的干扰,直接影响测量输出。为更好地开展试验设计及相关数据处理工作,采用姿态测量装置测量枪... 为开展外弹道测试、动力学特性研究等需要,经常在枪弹外部安装各种用于飞行状态测量的装置。由于枪弹在发射及飞行中的状态受到各种随机因素的干扰,直接影响测量输出。为更好地开展试验设计及相关数据处理工作,采用姿态测量装置测量枪弹转动角速度的方案,以5自由度刚体弹道方程组为基础,采用基于蒙特卡洛打靶的Sobol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和傅里叶幅值灵敏度检验扩展法(EFAST),就姿态测量的输出对初速跳动、起始扰动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开展定量研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初速和初始攻角对姿态测量装置沿弹体径向的输出影响较大,初速对姿态测量装置轴向输出的影响较大;(2)Sobol法和EFAST法均可定量分析参数对输出变量的贡献率,但EFAST法的计算更为稳健、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 全局灵敏度分析 Sobol法 EFAST法 转动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动惯量的变化对火箭弹外弹道模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明 韩珺礼 李荣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3期316-317,320,共3页
在火箭弹外弹道主动段模型中,火箭弹的转动惯量是随时间变化的,文中分析了这种变化,并在火箭弹外弹道主动段模型中考虑了这种变化。为便于定性的数值分析,将主动段模型在合理假设的条件下进行了模型简化。通过远程尾翼稳定旋转火箭弹的... 在火箭弹外弹道主动段模型中,火箭弹的转动惯量是随时间变化的,文中分析了这种变化,并在火箭弹外弹道主动段模型中考虑了这种变化。为便于定性的数值分析,将主动段模型在合理假设的条件下进行了模型简化。通过远程尾翼稳定旋转火箭弹的数值计算分析,由于主动段模型中,将转动惯量的变化忽略,将给火箭弹绕纵轴的角速度带来4%左右的误差。因此,在建立远程火箭弹主动段弹道模型时,不能将转动惯量随时间的变化作为一小量而忽略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惯量 转动角速度 重力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将级女子网球运动员二区内角发球技术运动学对比研究
3
作者 陈岩 赵宇艳 +3 位作者 王天阳 王泽峰 展更豪 汤印超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5-215,共1页
目的对健将级女子网球选手一、二发球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探究一、二发球技术的主要动作特征与区别。方法使用索尼高帧摄像机(1000 Hz,2台摄像机)记录5名国家健将级网球运动员二区内角一、二发球动作。应用Simi Motion三维运动学解析软... 目的对健将级女子网球选手一、二发球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探究一、二发球技术的主要动作特征与区别。方法使用索尼高帧摄像机(1000 Hz,2台摄像机)记录5名国家健将级网球运动员二区内角一、二发球动作。应用Simi Motion三维运动学解析软件获取数据。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1)在左膝屈曲最小时刻,右肘角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发vs.二发,93.41°vs.79.01°;P=0.032)。(2)在球拍最低时刻,右髋角差异性显著(162.54°vs.156.38°;P=0.006)。(3)在击球时刻,左踝角(131.82°vs.136.70°;P=0.039)、球拍Z轴(6.80°vs.11.83°;P=0.039)、Y轴(-13.50°vs.-26.06°;P=0.018)转动角度和X轴转动角速度(-2576.12°/s vs.-1618.45°/s;P=0.035)差异性显著。结论相比于二发,健将一发发球击球时球拍内旋角度更多,球拍下压的速度更快,进而获得更快的球拍挥速与球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球技术 配对样本t检验 动作特征 健将级 网球运动员 转动角度 统计学方法 转动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孔径ISAR方位定标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倩倩 徐刚 +2 位作者 李亚超 邢孟道 保铮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54-1861,共8页
短时间观测下的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在应用中具有较多的优势。该文针对短孔径观测提出一种利用有限次脉冲实现ISAR方位定标的方法。基于ISAR图像的稀疏特征,利用压缩感知理论提高ISAR成像的分辨率,有效提高了散射中心定位精度。此外,基于... 短时间观测下的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在应用中具有较多的优势。该文针对短孔径观测提出一种利用有限次脉冲实现ISAR方位定标的方法。基于ISAR图像的稀疏特征,利用压缩感知理论提高ISAR成像的分辨率,有效提高了散射中心定位精度。此外,基于2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和极坐标映射的方法利用相关法进行转动角速度估计,同时利用压缩感知精确估计相关函数的峰值位置,提高转动角速度的估计效率和精度,最终实现目标的方位定标。仿真和实测数据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 转动角速度估计 方位定标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孔径参数估计的双基地ISAR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许然 李亚超 邢孟道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2-627,共6页
双基地逆合成孔径雷达(Bistatic ISAR)能够同时获取两个视角下的目标雷达回波,将分别所成的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可以获得质量更高的ISAR图像以提供更丰富的目标信息,但由双基地角带来的目标像尺寸形状不一致等问题将造成融合困难。该文针... 双基地逆合成孔径雷达(Bistatic ISAR)能够同时获取两个视角下的目标雷达回波,将分别所成的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可以获得质量更高的ISAR图像以提供更丰富的目标信息,但由双基地角带来的目标像尺寸形状不一致等问题将造成融合困难。该文针对转台模型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子孔径参数估计的双基地ISAR图像融合方法,利用孤立强散射点在不同子孔径下的多普勒差值估计出目标的转动角速度和半双基地角,再将不同视角下的数据映射到同一个坐标平面中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效果更好的图像,最后利用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ISAR 转动角速度 双基地角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制动器的制动时间数学建模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万里 陶岩 +1 位作者 胡志超 王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49-1152,1168,共5页
为研究磁流变制动器的制动时间与工作间隙的关系,基于Bingham理论模型并结合ANSYS磁场仿真推导出磁流变制动器制动时间的计算公式,基于此公式计算出不同工作间隙下不同转动角速度对应的制动时间.利用间隙可调式磁流变制动器进行不同工... 为研究磁流变制动器的制动时间与工作间隙的关系,基于Bingham理论模型并结合ANSYS磁场仿真推导出磁流变制动器制动时间的计算公式,基于此公式计算出不同工作间隙下不同转动角速度对应的制动时间.利用间隙可调式磁流变制动器进行不同工作间隙下制动时间与转动角速度的测量实验;对比理论值与实验值,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并从理论与实际上证明了制动时间与工作间隙呈线性增长关系.不同励磁电流下制动时间的测量实验证明了同一工作间隙下制动时间与电流为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制动器 制动力矩 工作间隙 转动角速度 制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蝶阀液压控制系统的数值仿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辉 戈亮 严军 《中国舰船研究》 2012年第2期97-101,107,共6页
液控蝶阀以其启闭扭矩大、压力损失小和适合用于大中口径管道等特点,在船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船舶中某一常用规格的中线对称阀瓣的液控蝶阀,建立该液控蝶阀在实际工况下启闭控制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 液控蝶阀以其启闭扭矩大、压力损失小和适合用于大中口径管道等特点,在船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船舶中某一常用规格的中线对称阀瓣的液控蝶阀,建立该液控蝶阀在实际工况下启闭控制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液控蝶阀启闭时的转动角速度及其误差受蓄能器排油量、管路压力损失、液压介质的温度以及液控蝶阀的负载影响较大。这一仿真分析及试验结果可为蝶阀液压控制系统中蓄能器总容量和管路通径的选择、液控蝶阀结构型式和规格的确定及其所输送流体运动参数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控蝶阀 启闭控制 转动角速度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ISAR图像方位向定标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宁 汪玲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1期74-81,共8页
确定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图像的方位向像素尺寸,即方位向定标,是正确获得目标外形和尺寸等特征信息的前提。ISAR图像的方位向像素取决于雷达波长和目标相对于雷达视线在相干积累时间内的转角,前者是已知的,但后者在对非合作目标成像方... 确定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图像的方位向像素尺寸,即方位向定标,是正确获得目标外形和尺寸等特征信息的前提。ISAR图像的方位向像素取决于雷达波长和目标相对于雷达视线在相干积累时间内的转角,前者是已知的,但后者在对非合作目标成像方式下难以确定。在研究已有定标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SAR图像方位向定标方法,即首先用最大对比度(IC)和质量评估(QE)准则筛选出多个质量最好的包含特显点的距离单元,然后提取这些单元内特显点的回波信号并估计各特显点的调频率,最后由特显点的距离坐标和调频率获取目标的转动角速度,从而实现ISAR图像的方位向定标。仿真和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定标效果明显优于已有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 方位向定标 有效转动角速度 调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翻中转体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任桂泉 《中国体育科技》 1981年第21期28-32,共5页
美国《科学》杂志一九八○年七月号刊载了一篇《空翻和转体的物理学》,我国《体育报》一九七八年六月七日和十月十三日刊登了《国际上对空翻转体动力问题的探讨》等文章。这些文章表明,目前国内外对空翻中转体理论各家见解不一,众说纷... 美国《科学》杂志一九八○年七月号刊载了一篇《空翻和转体的物理学》,我国《体育报》一九七八年六月七日和十月十三日刊登了《国际上对空翻转体动力问题的探讨》等文章。这些文章表明,目前国内外对空翻中转体理论各家见解不一,众说纷纭。本文,拟首先介绍国内外争论的焦点,接着提出空翻中转体理论,最后谈谈空翻中转体理论在跳水和体操运动中的应用。一、国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惯量 空中转体 后空翻 体操运动员 转动角速度 动量矩守恒定律 空翻转体 跳水运动员 理论 转体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量矩守恒定律在体操空翻动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旭如 原存德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24-28,共5页
体操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惊险而优美的高难度动作地不断出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地运动实践,以及体操技术理论的研究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体操水平,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经进入世界强国之列。为进一步提高体操技术水平。
关键词 动量矩守恒定律 空翻动作 转动角速度 体操动作技术 体操技术水平 难度动作 运动生物力学 惯性转体 技术理论 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自动自行高炮系统平稳性分析
11
作者 陶化成 张纪南 《兵工学报》 EI CAS 1986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分析了影响系统平稳的重要因素——干扰跟踪瞄准线独立性的因素。文章还分析了指挥仪的平滑参数,测手的水平以及系统运行的初始状态对系统平稳性的影响。
关键词 自行高炮 干扰跟踪 方位伺服系统 瞄准线 跟踪仪 转动角速度 火炮随动系统 传递函数 跟踪误差 阶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运动的回转效应——旋的理论分析之二
12
作者 刘世藩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1983年第1期1-7,共7页
一前言当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时,刚体的质心运动服从动量矩守恒原理。如果没有外力矩作用,由于惯性,刚体只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运动的人体则可利用肢体环节的相对运动,调整运动结构,在瞬时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局部的相对运动... 一前言当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时,刚体的质心运动服从动量矩守恒原理。如果没有外力矩作用,由于惯性,刚体只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运动的人体则可利用肢体环节的相对运动,调整运动结构,在瞬时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局部的相对运动,引起动量的改变,导致转动轴的方位调整,而形成旋。自旋的动作在体操运动和跳水运动中问世以来,引起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最初的理论研究大多只是一些定性的描述,如Kane,Hardrick,Frohlich等人的论述①②③。自南京大学梁昆淼教授作了晚旋的定量分析之后④,上海交通大学刘延柱教授⑤、南京华东工程学院刘正福教授⑥、华东师大周蓉蓉⑦、蚌埠207厂刘晓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运动 运动员 教练员 人体重心 空气阻力 体操运动 运动结构 空翻转体 进动角速度 转动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可夫斯基凳实验的功能关系
13
作者 黄正申 《经济经纬》 1986年第4期96-99,共4页
儒可夫斯基凳实验是验证动量矩守恒定律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若忽略空气阻力及转轴对凳的摩擦力,由于系统所受的外力矩为零,则系统的动量矩守恒,即 Jω=J_oω_o……(1)式中J_o、J及ω_o、ω分别表示哑玲位置变化前后系统的转动惯... 儒可夫斯基凳实验是验证动量矩守恒定律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若忽略空气阻力及转轴对凳的摩擦力,由于系统所受的外力矩为零,则系统的动量矩守恒,即 Jω=J_oω_o……(1)式中J_o、J及ω_o、ω分别表示哑玲位置变化前后系统的转动惯量及转动角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可夫斯基 转动惯量 功能关系 实验过程 外力矩 质点组 动量矩守恒定律 转动角速度 演示实验 实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杠崩杠空翻类下法的技术分析、教学与训练
14
作者 周济川 齐世闻 王萍 《中国体育科技》 1979年第16期23-30,共8页
“高杠崩杠空翻下”是我国独创的现代化的高难下法,在国际体操舞台上处于领先地位。运动员从二米三十的高杠上凌空崩出,其势如箭离弓弦,动人心魄。“高杠崩杠下”技术,在我国有着良好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中期的比赛中,就多见选用。著名... “高杠崩杠空翻下”是我国独创的现代化的高难下法,在国际体操舞台上处于领先地位。运动员从二米三十的高杠上凌空崩出,其势如箭离弓弦,动人心魄。“高杠崩杠下”技术,在我国有着良好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中期的比赛中,就多见选用。著名运动员蒋绍毅的“高杠崩杠转体360°越低杠下”的“崩杠”技术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先进的。我们继承了这一传统技术并加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教学与训练 技术分析 转动角速度 空翻转体 下法 团身空翻 团身前空翻 团身后空翻 空翻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