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动目标微多普勒效应的激光相干探测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洋 原帅 +2 位作者 吴婧 张骏 范亚夫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4-1058,共5页
建立了激光雷达探测运动目标转动结构微多普勒效应的数学模型,利用这套波长为1 550 nm的激光相干雷达探测系统,展开了应用激光微多普勒效应探测运动目标的实验研究和转动特征提取的方法研究。对目标的转动部分(如直升飞机的旋转叶片)不... 建立了激光雷达探测运动目标转动结构微多普勒效应的数学模型,利用这套波长为1 550 nm的激光相干雷达探测系统,展开了应用激光微多普勒效应探测运动目标的实验研究和转动特征提取的方法研究。对目标的转动部分(如直升飞机的旋转叶片)不同运动状态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频域分析和时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目标仅有转动部分运动和整体平动加转动的复合运动两种情况进行了实验对比,提取了运动特征,并成功估计出了运动参数,为目标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从实验与分析可以看出该系统探测运动目标微多普勒信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利用激光微多普勒效应和时频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揭示运动目标的运动特征,为目标探测、分类和识别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相干探测 微多普勒效应 转动目标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动目标光学微多普勒效应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学勤 原帅 +1 位作者 张骏 江荣熙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6-1219,共4页
为了研究转动目标激光雷达回波信号中目标运动特征的提取问题,建立了转动目标微多普勒效应的点散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获得了激光雷达探测转动目标的回波信号图。针对转动目标雷达回波信号成分复杂,采用一般的时频分析方法信号可读... 为了研究转动目标激光雷达回波信号中目标运动特征的提取问题,建立了转动目标微多普勒效应的点散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获得了激光雷达探测转动目标的回波信号图。针对转动目标雷达回波信号成分复杂,采用一般的时频分析方法信号可读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应用时频分析的重排算法来分析信号,获得了良好的时频特性,估计出了目标的相关运动参数,证明了该方法用于分析转动目标微多普勒信号的有效性,为利用雷达回波信号的时频特征实现转动目标的识别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多普勒效应 转动目标 点散射模型 时频分析 重排谱图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孔径Hough变换的SAR转动目标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稳 张智军 +2 位作者 秦占师 邓有为 马赢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89,共5页
受杂波影响,转动目标SAR回波在距离压缩域呈现断续正弦曲线特征而不易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子孔径Hough变换的转动目标检测方法,对全孔径进行分段积累检测,在子孔径内通过FFT将同一距离单元上的信号相干积累以提高信噪比,在孔径间采用广义... 受杂波影响,转动目标SAR回波在距离压缩域呈现断续正弦曲线特征而不易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子孔径Hough变换的转动目标检测方法,对全孔径进行分段积累检测,在子孔径内通过FFT将同一距离单元上的信号相干积累以提高信噪比,在孔径间采用广义Hough变换进行非相干积累进一步抑制杂波。该方法适用于硬件开销更小的单通道系统,两级检测获得稳健的杂波抑制性能和更优越的转动目标检测和测量性能。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转动目标 SAR HOUGH变换 正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旋转目标旋转速度估计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胡杰民 付耀文 +1 位作者 胡志刚 黎湘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69-2073,共5页
旋转速度估计是高速旋转目标成像的基础,论文提出一种新的旋转速度估计方法,该算法基于旋转目标在距离时间域所具有的特性,在利用傅里叶变换粗略估计旋转速度的基础上,利用计算图像熵的方法在特定范围内对角速度估计值进行调整,以获得... 旋转速度估计是高速旋转目标成像的基础,论文提出一种新的旋转速度估计方法,该算法基于旋转目标在距离时间域所具有的特性,在利用傅里叶变换粗略估计旋转速度的基础上,利用计算图像熵的方法在特定范围内对角速度估计值进行调整,以获得很高的估计精度。该方法直接计算整幅图像的熵值,从而不依赖单个的散射点。使用仿真数据演示了算法的性能,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 转动目标 旋转速度估计 离散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active steering system with force and displacement coupled control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万忠 孙培坤 +1 位作者 刘顺 林逸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974-981,共8页
A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with force and displacement coupled control(the novel AFS system) was introduced,which has functions of both the active steering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Based on the model of the nov... A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with force and displacement coupled control(the novel AFS system) was introduced,which has functions of both the active steering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Based on the model of the novel AFS system and the vehicle three-degree of freedom system,the concept and quantitative formulas of the novel AFS system steering performance were proposed.The steering road feel and steering portability were set as the optimizing targets with th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steering portability as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s.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of multi-variable function,a multi-variable genetic algorithm for the system parameter optimization was design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ased on parametric optimization of the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the novel AFS system can improve the steering road feel,steering portability and steering stability,thus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novel AF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engineering active steering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