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节点-场所”特性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设计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成芳 孙一民 +2 位作者 张春阳 黄烨勍 李敏稚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34,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具备"节点—场所"的双重特性。研究结合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六站点周边(上盖)建筑概念方案设计,尝试提出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节点—场所"双重特性的规划设计思路,通过从与公共中心耦合...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具备"节点—场所"的双重特性。研究结合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六站点周边(上盖)建筑概念方案设计,尝试提出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节点—场所"双重特性的规划设计思路,通过从与公共中心耦合的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在城市和交通链中的功能定位、从轨道交通站点的多重属性优化用地交通布局以及不同空间尺度下用地空间形态调控三个方面的规划设计实践,探讨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社会、经济和空间等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 场所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城市更新策略——基于中外大城市实践的横向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腾 曹新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39,56,共8页
针对近期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阶段,结合站点地区的城市更新日益普遍之现象,归纳分析其标志性的特征。在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发达国家的相关案例为依据,总结站点地区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最终从步行体系... 针对近期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阶段,结合站点地区的城市更新日益普遍之现象,归纳分析其标志性的特征。在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发达国家的相关案例为依据,总结站点地区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最终从步行体系、空间品质、联合机制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关键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域性设计策略——以青浦区外青松公路地铁站周边地块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邓明莉 丁力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4期15-19,共5页
轨道交通站点吸聚大量客流,成为地区的门户性节点,而站点周边土地价值提升,往往结合大规模城市开发进行,以效益与速度为目标的城市建设使站点空间形态趋同。青浦区外青松公路地铁站周边地块城市设计通过详尽分析项目功能定位、用地特征... 轨道交通站点吸聚大量客流,成为地区的门户性节点,而站点周边土地价值提升,往往结合大规模城市开发进行,以效益与速度为目标的城市建设使站点空间形态趋同。青浦区外青松公路地铁站周边地块城市设计通过详尽分析项目功能定位、用地特征及城市文化,从空间系统、建筑特征和地标建筑等方面,探讨具有地域特色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城市设计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 地域特色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站点地区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武汉实证
4
作者 徐涛 张云祥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5,共8页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促进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效应和机制仍不明晰。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分析武汉市轨道站点地区居民出行方式构成空间差异及不同交通方式分担率的影响因素,探讨站点地区分类型规划调控策略,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武汉市...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促进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效应和机制仍不明晰。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分析武汉市轨道站点地区居民出行方式构成空间差异及不同交通方式分担率的影响因素,探讨站点地区分类型规划调控策略,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武汉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分担率与慢行分担率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分担率呈协同变化趋势,而小汽车分担率空间差异不明显。第二,从影响要素来看,轨道站点网络中心性特征对促进人口选择公交出行、减少小汽车出行具有显著积极作用,建成环境要素对慢行分担率、轨道交通分担率影响作用呈现显著差异,小汽车出行分担率主要受人口社会经济特征影响。第三,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聚类划分为3大类、8个子类型站点,出行方式构成和关键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探讨针对性规划策略以提升轨道站区绿色交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 出行方式结构 影响因素 手机信令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活动的影响_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与SHAP解释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扬 邵天元 钱才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509-7519,共11页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低能耗、少污染、具有可持续属性的公共交通类型之一,其对沿线城市发展、居民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部分站点周边地区面临空间利用率不匹配、潮汐客流趋势加重等问题。城...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低能耗、少污染、具有可持续属性的公共交通类型之一,其对沿线城市发展、居民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部分站点周边地区面临空间利用率不匹配、潮汐客流趋势加重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城市空间规划需关注城市居民的活动特征,以提升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全时段活力。以南京市中心城区内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为例,基于城市空间开放数据、实地踏勘调研、互联网移动定位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数据,采集统计与评价建成环境现状与居民活动特征数据,并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与SHAP(Shapley addictive explanation)解释分析站点地区建成环境与居民活动的非线性关系及建成环境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成环境要素适宜区间及协同优化条件,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空间规划与优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周边地区 建成环境要素 居民活动 梯度提升决策树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