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杂网络的轨道交通站点暴雨内涝韧性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马立强 赵昂 郑彬彬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2-147,共6页
为提升暴雨内涝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运营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韧性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估方法。基于韧性的定义和内涵,从稳定性、抵抗性、恢复性和适应性4个方面,提取23个暴雨内涝韧性影响因素,并根据其相互影响关系构建韧性影... 为提升暴雨内涝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运营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韧性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估方法。基于韧性的定义和内涵,从稳定性、抵抗性、恢复性和适应性4个方面,提取23个暴雨内涝韧性影响因素,并根据其相互影响关系构建韧性影响因素复杂网络,建立包含点度中心性(DC)、接近中心性(CC)、介数中心性(BC)、聚类系数的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序关系分析法(G1)-变异系数法(CV)组合赋权法赋权指标,运用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VIKOR)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移动通信设备、站点挡水能力、防汛设备维护与保养频率、应急供电设备、防汛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站点排水能力、防汛培训演练频率是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韧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轨道交通站点 暴雨内涝 韧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中心区轨道交通站点步行接驳路径特征及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宫同伟 王天 +1 位作者 马秀秀 张秀芹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3,183,共10页
轨道交通站点步行接驳路径特征研究,对提升轨道交通承担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百度时空大数据API,运用空间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视觉语义分割法,以天津市营口道站点为例,构建城市中心区轨道交通站点步行接驳路径特征分析方法,挖掘步行接... 轨道交通站点步行接驳路径特征研究,对提升轨道交通承担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百度时空大数据API,运用空间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视觉语义分割法,以天津市营口道站点为例,构建城市中心区轨道交通站点步行接驳路径特征分析方法,挖掘步行接驳路径特征并揭示成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研究表明,目标站点步行接驳效率南部高于北部,具体表现在路段重复率分布均匀度南部大于北部,差异路径分布数量北部多于南部,超过3/4路径的非直线系数偏高;除站点周边区域外,接驳路径品质西北部优于东南部,具体表现在西北部视觉出行环境建设最优,区域整体设施服务水平良好。根据步行接驳路径特征,提出路网结构调整、道路断面优化、出入口调整、绿化品质提升的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 步行接驳路径特征 百度时空大数据 优化对策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建伟 王浩 +1 位作者 张永伟 赵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是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空间活力的综合反映,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运用信息熵、优势度、均衡度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2011—2020年西安市中心城区...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是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空间活力的综合反映,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运用信息熵、优势度、均衡度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2011—2020年西安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呈现波动上升、中稳外变和混合主导的演变特征,商服功能、到城市中心的距离是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主要因素,其中,商服功能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的混合度呈正向影响,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的混合度呈负向影响。规划期城市空间格局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建设期地区经济水平成为关键因素,运营期商业服务业则成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主要力量。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时空分异和影响因素探究,有助于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土地利用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功能演变 影响因素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岛轨道交通站点共享单车接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饶传坤 雷思静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共享单车凭借其高效便利的优势在全国各大城市快速普及,已成为轨道交通站点重要的接驳方式,但其供需失衡、乱停乱放等问题也给城市交通与环境带来挑战。利用厦门市共享单车及城市空间等多源大数据,通过Python、GIS解析共享单车出行的时... 共享单车凭借其高效便利的优势在全国各大城市快速普及,已成为轨道交通站点重要的接驳方式,但其供需失衡、乱停乱放等问题也给城市交通与环境带来挑战。利用厦门市共享单车及城市空间等多源大数据,通过Python、GIS解析共享单车出行的时空特征,探究轨道站域骑行特征及其来自土地利用、城市建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共享单车具有短时空距离利用的特征,为城市地铁站点的接驳交通提供了重要支撑;站点周边共享单车的接驳利用受城市多种因素影响,同时也反映了站点开发的阶段性和差异性;根据共享单车出行特征,轨道交通站点可归纳为四类,应根据站点的不同类型因站施策,完善城市慢行系统,促进共享单车骑行,加强轨道交通站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 轨道交通站点 土地利用 供需匹配 厦门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当文化元素在武汉轨道交通站点设计中的应用
5
作者 吴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11-I0013,共3页
武汉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近年来,武汉在轨道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将文化和现代技术完美融合,让站点既起到交通枢纽的功能,又成为武当文化承载与传播的窗口。在轨道交通站点设计中,借助... 武汉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近年来,武汉在轨道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将文化和现代技术完美融合,让站点既起到交通枢纽的功能,又成为武当文化承载与传播的窗口。在轨道交通站点设计中,借助现代照明、展示及互动技术等手段,有效传递武当故事传说及文化信息,不仅吸引当地居民,还成为游客打卡的新景点,让旅客感受武当历史与文化。将武当文化元素融入轨道交通站点设计,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现代都市文明的丰富和推进。市民乘坐轨道交通,既可以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更深入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为外来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湖北,了解武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 现代都市文明 交通设施建设 故事传说 文化体验 我国中部地区 轨道交通站点 外来游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场所”特性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设计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成芳 孙一民 +2 位作者 张春阳 黄烨勍 李敏稚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34,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具备"节点—场所"的双重特性。研究结合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六站点周边(上盖)建筑概念方案设计,尝试提出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节点—场所"双重特性的规划设计思路,通过从与公共中心耦合...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具备"节点—场所"的双重特性。研究结合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六站点周边(上盖)建筑概念方案设计,尝试提出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节点—场所"双重特性的规划设计思路,通过从与公共中心耦合的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在城市和交通链中的功能定位、从轨道交通站点的多重属性优化用地交通布局以及不同空间尺度下用地空间形态调控三个方面的规划设计实践,探讨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社会、经济和空间等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 场所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调控及动因——以北京市中心城储备用地的规划调整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林坚 宋丽青 马晨越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9,共6页
传统研究认为,轨道交通站点影响下周边土地利用方式将呈现"方式经营化、面积大型化、高强度随距离降低",但对旧城区未必尽然。本文在比较北京市中心城区1999年、2006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储备用地进... 传统研究认为,轨道交通站点影响下周边土地利用方式将呈现"方式经营化、面积大型化、高强度随距离降低",但对旧城区未必尽然。本文在比较北京市中心城区1999年、2006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储备用地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就北京市中心城储备用地的规划调整而言,除土地利用方式经营化外,并未出现其他情形,以微调为主,但仍可分出开发阻力型、公益建设型、原址改造型、旧城保护型和集中拆建型等类型,各自规划调整特征有别。究其原因:(1)北京旧城区轨道交通晚于城市建设,属补偿性建设;(2)历史风貌用地比例大,保护要求高;(3)土地权属复杂,利益主体需要协调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区 土地利用 轨道交通站点 控制性详细规划 储备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点吸引区域模型构建及算法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惠敏 刘伟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2-485,共4页
在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吸引区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 .基于合理的假设 ,讨论了单线及双线线网站点吸引区域的确定方法 ,并建立了一般情况下轨道交通站点吸引区域模型 ,给出了模型的算法 。
关键词 城市运输 轨道交通站点 吸引区域 模型 算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活动的影响_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与SHAP解释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扬 邵天元 钱才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509-7519,共11页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低能耗、少污染、具有可持续属性的公共交通类型之一,其对沿线城市发展、居民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部分站点周边地区面临空间利用率不匹配、潮汐客流趋势加重等问题。城...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低能耗、少污染、具有可持续属性的公共交通类型之一,其对沿线城市发展、居民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部分站点周边地区面临空间利用率不匹配、潮汐客流趋势加重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城市空间规划需关注城市居民的活动特征,以提升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全时段活力。以南京市中心城区内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为例,基于城市空间开放数据、实地踏勘调研、互联网移动定位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数据,采集统计与评价建成环境现状与居民活动特征数据,并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与SHAP(Shapley addictive explanation)解释分析站点地区建成环境与居民活动的非线性关系及建成环境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成环境要素适宜区间及协同优化条件,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空间规划与优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 建成环境要素 居民活动 梯度提升决策树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D+”视角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TOD效能评价:深圳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艳 朱潇冰 +1 位作者 杨培霖 辜智慧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5-82,共8页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城市围绕轨道交通站点积极推进TOD发展策略,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一体化。文章在借鉴国外TOD效能评价指标及方法的基础上,基于“5D+”视角构建了由8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城市围绕轨道交通站点积极推进TOD发展策略,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一体化。文章在借鉴国外TOD效能评价指标及方法的基础上,基于“5D+”视角构建了由8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提出将指标原始数据归一化后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进而形成可以测度每个城市轨道交通站点TOD效能的综合指数的评价方法。文章对深圳市的116个站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全市层面城市轨道交通TOD效能分布图以及每个站点的效能特征雷达图。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不同区域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发展情况,作为制定城市TOD空间政策的基础,也有助于识别各个轨道交通站点在TOD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D+ 轨道交通站点 TOD效能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居民购物出行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超 潘海啸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3,共8页
市郊轨道交通建设推动了上海郊区的快速城市化发展,人口在外围大量集聚,也促进了郊区商业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市郊居民每月去市中心购买大件物品而在周边超市购买日常用品。然而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私家车保有量不断提高,购物出行特征... 市郊轨道交通建设推动了上海郊区的快速城市化发展,人口在外围大量集聚,也促进了郊区商业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市郊居民每月去市中心购买大件物品而在周边超市购买日常用品。然而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私家车保有量不断提高,购物出行特征变得更加复杂化。通过对上海市郊两个地铁站点的居民进行出行调查,研究发现:郊区居民对市中心购物的依赖性较强,轨道交通成为去市中心购物的主要交通方式;居民根据就近原则来选择大型超市,提供免费的超市班车可以增加超市的消费群体;改善地铁站点周边的出行环境,同时优化外围的公交服务水平,增加到地铁站的公交线路,可以引导小汽车出行转向轨道交通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中心购物 超市购物 交通方式 郊区轨道交通站点 用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期轨道交通站点设施设计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丽华 全利 蔡晓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13-317,325,共6页
目的补充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设施的设计方法及应对策略,使其符合后疫情时期人们的出行需求,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设施设计的研究现状和设计品质,探索疫情后基于人们社交心理与行为模式变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设施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的补充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设施的设计方法及应对策略,使其符合后疫情时期人们的出行需求,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设施设计的研究现状和设计品质,探索疫情后基于人们社交心理与行为模式变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设施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最终满足人们对美好交通出行的“新需求”。方法以适应后疫情时期人们社交行为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设施为研究对象,以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模式相互关系的设施设计为切入点,围绕后疫情时期不同人群行为活动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设施提出的新要求,从环境心理学和设计学层面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设施的设计路径,建立适合人们在站点中行为流程需求的设施设计,以满足人们对美好出行的需求。结论结合后疫情这一背景主动应对“人”的新需求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设施设计的改革和创新,使其更好地承载城市活动、功能、形象等诸多职能,以及符合人流集散的要求。在实际项目中予以实践,并且持续补充完善,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战略下城市轨道站点设施设计整体品质的提升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期 应对策略 行为模式 轨道交通站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特征与评价——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宇宁 运迎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76,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包括微观商业环境和宏观商业环境两个层次。通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的定量评价体系,并采用理想点法对天津地铁1号线的6个典型站点进行实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存在明显的空...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包括微观商业环境和宏观商业环境两个层次。通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的定量评价体系,并采用理想点法对天津地铁1号线的6个典型站点进行实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等级分异和职能分异,即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轨道交通站点其周边商业环境优于位于城市外围地区的轨道交通站点,继而从空间选址、等级设置和功能提升3个方面提出城市外围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的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商业环境评价 理想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熵权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运营风险动态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兵 张彭 朱广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777-5782,共6页
随着运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会呈现不同的运营风险。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历史运营事故的致因分析,从人员、设备、管理和环境4个方面构建站点运营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灰色理论和熵权模型,提出一类站点运营风险... 随着运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会呈现不同的运营风险。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历史运营事故的致因分析,从人员、设备、管理和环境4个方面构建站点运营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灰色理论和熵权模型,提出一类站点运营风险的动态评价方法。对指标进行经典域划分后,利用灰色熵权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评价指标时间激励因子,进而获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运营风险的综合评价值,并确定站点运营的风险等级。算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基于灰色熵权模型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运营风险动态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评价 灰色熵权法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运营风险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中的利益相关者诉求研究——以北京市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储备用地的规划调整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丽青 林坚 马晨越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2期91-95,共5页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北京市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储备用地1999年、2006年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为切入点,分析政府、开发单位、公众、设计单位等利益主体的权力分配与利益诉求。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一般框架,指出旧城区...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北京市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储备用地1999年、2006年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为切入点,分析政府、开发单位、公众、设计单位等利益主体的权力分配与利益诉求。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一般框架,指出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过程中以权力分配倾斜化、关注对象区别化、利益诉求差别化为特征的不均衡现状,建议我国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践注重:划定底线,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原则;设施先行,提升土地开发潜力;制度为本,明确可能的利益主体的权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调整 利益相关者 北京市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储备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点聚类及其对客流预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户佐安 邓锦程 +1 位作者 杨江浩 赵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7-238,共12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受多层面因素交互作用而反映出异质性,为实现站点精细化分类,本文统筹考虑地铁刷卡数据、兴趣点数据和地铁网络数据,提取客流、土地利用和网络性质等特征,其中,客流层面考虑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等不同日期类型下客流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受多层面因素交互作用而反映出异质性,为实现站点精细化分类,本文统筹考虑地铁刷卡数据、兴趣点数据和地铁网络数据,提取客流、土地利用和网络性质等特征,其中,客流层面考虑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等不同日期类型下客流状态,土地利用层面考虑站点辐射区用地强度和均衡性,网络层面考虑节点自身特性和影响能力。构建基于主成分分析与K-means++算法的聚类模型,综合聚类评价指标确定簇数,辨析不同类型站点多维度特性,结合站区土地利用和站点网络特征探讨对出行活动的影响,并设计簇内联合预测和整体联合预测策略,采用3种多元时序预测方法探究站点聚类对预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全部客流特征时,划分为10簇,考虑工作日进站客流特征时,划分为5簇,充分挖掘客流时变特征能够获得更加精细化的聚类结果;各簇站点客流分布特征与其土地利用及网络特征间存在一定的反馈关系;相比于整体联合预测,通过聚类联合相关性强的站点进行预测,以间接捕获空间相关性的方式能有效提升预测性能,各模型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9.04%,平均绝对误差平均降低4.94%。研究结果为站点精细化管理和站区设施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聚类 机器学习 轨道交通站点 多源数据 客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步行空间连续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杰 王晓燕 张育南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68,共8页
以北京三环到四环片区的70个轨道交通站点为样本,从宏观层面步行网络的整体度和微观层面步行路径的通畅度两大层面分析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借助卫星图观测、地图标记及实地勘察等方法探寻其主导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城... 以北京三环到四环片区的70个轨道交通站点为样本,从宏观层面步行网络的整体度和微观层面步行路径的通畅度两大层面分析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借助卫星图观测、地图标记及实地勘察等方法探寻其主导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城区站点周边步行网络整体度受主干道、快速路、高架桥三者影响最大,河流和铁路次之,少部分站点受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影响导致出入口周边地上与地面空间未能有效整合。借助行人出站后经常使用的步行流线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影响步行路径通畅度的环境要素主要体现在过街设施的连接性、平面交叉口的时间阻隔效应以及建(构)筑物的双重导向性三大方面。为实现地铁乘客从出站至目的地的步行可达,从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选址、站点出入口空间设计、站区环境要素及政策引导层面提出构建通畅连续的步行空间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 步行可达性 步行空间 连续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探讨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郑文含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8-62,共5页
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土地开发具有吸引效应、空间分异效应和地价促进效应。基于二手数据资料,居住型站点地区的用地构成可以参照相应的规范标准,开发强度的确定应遵循整体高密度土地使用、开发强度梯度递减的原则。基于传统居住区与轨道... 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土地开发具有吸引效应、空间分异效应和地价促进效应。基于二手数据资料,居住型站点地区的用地构成可以参照相应的规范标准,开发强度的确定应遵循整体高密度土地使用、开发强度梯度递减的原则。基于传统居住区与轨道站点导向的居住区布局结构比较,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用地规划应强调"轨道站点—接驳公交站点"与"社区中心—居住单元"的空间耦合,采用中心城区、郊区不同地域的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 居住区 用地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城市更新策略——基于中外大城市实践的横向比较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腾 曹新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39,56,共8页
针对近期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阶段,结合站点地区的城市更新日益普遍之现象,归纳分析其标志性的特征。在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发达国家的相关案例为依据,总结站点地区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最终从步行体系... 针对近期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阶段,结合站点地区的城市更新日益普遍之现象,归纳分析其标志性的特征。在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发达国家的相关案例为依据,总结站点地区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最终从步行体系、空间品质、联合机制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关键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域性设计策略——以青浦区外青松公路地铁站周边地块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邓明莉 丁力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4期15-19,共5页
轨道交通站点吸聚大量客流,成为地区的门户性节点,而站点周边土地价值提升,往往结合大规模城市开发进行,以效益与速度为目标的城市建设使站点空间形态趋同。青浦区外青松公路地铁站周边地块城市设计通过详尽分析项目功能定位、用地特征... 轨道交通站点吸聚大量客流,成为地区的门户性节点,而站点周边土地价值提升,往往结合大规模城市开发进行,以效益与速度为目标的城市建设使站点空间形态趋同。青浦区外青松公路地铁站周边地块城市设计通过详尽分析项目功能定位、用地特征及城市文化,从空间系统、建筑特征和地标建筑等方面,探讨具有地域特色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城市设计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 地域特色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