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轨道交通客流的城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1
作者 饶传坤 朱铖扬 翟端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3,共8页
文章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对杭州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规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杭州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早通勤进出站客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职住空间呈现典型的“核心—外... 文章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对杭州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规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杭州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早通勤进出站客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职住空间呈现典型的“核心—外围”模式,单中心特征明显,轨道交通中长距离通勤出行占比较高,且站点间通勤客流联系呈现向心性、局部组团化以及核心站点主导的特征。杭州市轨道交通存在通勤韧性不足、部分通勤社区通勤效率低下和通勤距离较长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就业型站点的网络化布局,优化不同通勤距离的客流结构,提升轨道交通通勤的韧性以及促进通勤社区内的职住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客流 通勤特征 职住关系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非线性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魏丽英 石晶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1,共9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内土地利用对客流影响具有时空分异特征且存在类型差异,为针对性探讨不同站点两者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规律、对站点实际影响范围进行差异化识别的方法;并通过分时段多尺度地理加权回...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内土地利用对客流影响具有时空分异特征且存在类型差异,为针对性探讨不同站点两者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规律、对站点实际影响范围进行差异化识别的方法;并通过分时段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获取能够表征土地利用对客流影响时空变化特征的站点聚类指标,采用K-means++算法将研究区域内的站点划分为4类;进而基于改进的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分类定量探讨不同类别下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客流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通过捕捉不同站点土地利用与客流的时空分异特征对站点进行分类识别,可有效提升两者非线性关系模型的解释度。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发现不同类别站点影响轨道交通客流的关键土地利用要素不同,第1类中关键变量为相对重要性分别为61.35%和30.08%的公交站点数量和慢行密度;第4类的情况类似但相对数值有所变化,公交站点数量的相对重要性由61.35%下降至30.31%;建筑密度在第2类中以66.57%的相对重要度占据最大比例;但在第3类中仅占5.59%。此外,不同类别站点影响范围内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客流的关系存在较为显著且各异的阈值效应。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类别站点的用地开发应各有侧重,且应结合实际将土地利用设计指标控制在相应的合理范围内。研究为差异化的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开发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量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土地利用 空间差异性 阈值效应 梯度提升决策树 轨道交通客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市场细分的郊区轨道交通客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安智勇 瞿军 段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8年第1期15-17,共3页
介绍了市场细分的前提、市场细分的标准和方法等基本概念。以上海为例,对轨道交通客流需求市场细分流程提出了建议。选取"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作为未来上海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目标子市场,设计一系列营销策略,吸引和培育郊区轨... 介绍了市场细分的前提、市场细分的标准和方法等基本概念。以上海为例,对轨道交通客流需求市场细分流程提出了建议。选取"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作为未来上海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目标子市场,设计一系列营销策略,吸引和培育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市场细分 客流需求 郊区轨道交通客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影响机制研究
4
作者 张鹏羽 李正中 +1 位作者 张翕然 岳晓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25年第4期24-33,共10页
研究工作日、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影响机制,对于制定侧重性开发策略和优化时空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既有研究多针对工作日客流,未充分考虑不同时期下客流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差异。本文基于3种时期客流量与... 研究工作日、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影响机制,对于制定侧重性开发策略和优化时空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既有研究多针对工作日客流,未充分考虑不同时期下客流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差异。本文基于3种时期客流量与“5Ds+C”(密度、混合度、设计、目的地可达性、公交邻近性和网络中心性)影响因素变量数据,实现机器学习回归模型调参训练与评价筛选,运用极限梯度提升回归树-沙普利加法解释模型(XGBoost-SHAP)从整体特征重要性、交互效应和局部时空异质性这3个层面分析客流所受时空影响的差异。针对天津地铁的案例表明:XGBoost相比随机森林(RF)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具备更优的解释能力,拟合系数达0.7以上。就整体特征重要性分析而言,工作日、双休日和节假日的关键影响因素、影响重要性和影响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双休日和节假日多元化出行因素重要性达59.8%和61.3%。就交互效应分析而言,居住类型用地分别与办公类型用地、购物休闲用地、旅游景点用地对不同时期客流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作用。就局部时空异质性分析而言,工作日、双休日和节假日时段应分别注重土地利用程度低的站点域内居住用地,成熟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和商业旅游用地客流集聚效应,休闲旅游设施完善的站点,节假日客流量显著提升,SHAP影响值涨幅约5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客流 时空影响机制差异 极限梯度提升回归树 沙普利加法解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长性视角下建成环境对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翔 陈小鸿 田茗舒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为准确把握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生成规律,本文从客流成长性视角探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与站点周边建成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以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为研究案例,通过人口及就业密度、土地利用、路网密度、出入口数量、介中心性等13个因子刻... 为准确把握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生成规律,本文从客流成长性视角探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与站点周边建成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以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为研究案例,通过人口及就业密度、土地利用、路网密度、出入口数量、介中心性等13个因子刻画建成环境,基于上海市地铁刷卡数据、人口及经济普查、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道路网络等多源异构数据,分别构建建成环境对轨道交通客流影响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模型与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进行量化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XGBoost模型比OLS模型具有更好的模型表现。从影响贡献度来看,轨道交通站点建成初期,地铁站点出入口数量(21.9%),常住人口密度(15.9%),路网密度(9.8%)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的最重要建成环境因素。建成近期,商业设施用地(16.5%)、容积率(11.1%)和就业密度(8.5%)等用地类建成环境变量成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的关键。建成远期,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水平取决于出入口数量(18.9%)、商业设施用地开发(16.6%)与换乘线路数量(7.7%)等用地和交通之间的结合水平。研究结果证实了轨道交通客流与站点周边建成环境之间的成长性特征关系及各阶段显著影响客流的建成环境变量,为因时制宜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开发策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建成环境 轨道交通客流 成长性 极限梯度提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乘降客流特征的轨道交通站点分类及客流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庞磊 任利剑 +1 位作者 张哲浩 运迎霞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4-193,共10页
既有研究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相对成熟,但鲜有对不同类型站点客流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引入乘降客流特征时间序列聚类法对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基于多源地理大数据从建成环境、社会经济、站点属性与复... 既有研究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相对成熟,但鲜有对不同类型站点客流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引入乘降客流特征时间序列聚类法对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基于多源地理大数据从建成环境、社会经济、站点属性与复杂网络特征等维度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OLS)、地理加权回归(GWR)及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这3种回归模型探究不同类型站点客流量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针对天津的案例,研究表明:基于乘降客流时变特征分类形成居住主导型、就业主导型与商住均衡型这3类站点,各类站点的空间分布及周边土地利用特征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对于居住主导型站点客流量影响因素的分析,MGWR模型拟合结果更优,而对于就业主导型与商住均衡型站点客流量影响因素的分析,OLS模型拟合结果较优,但与其他模型相差不大;不同类型站点客流量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不同影响因素对站点客流量的作用方向及强度也存在差异;公交站点密度和开通时长对居住主导型站点客流的影响程度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为天津市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效能,实现轨道交通站点为主导的综合开发(TOD)提供了分类分区的规划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客流量影响因素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轨道交通客流 站点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站网络中心性、客流与空间热力耦合分析
7
作者 吴娇蓉 陈彩婷 邓泳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2,共12页
城市空间热力反映了人口聚集与街道活力。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热力分布的互动关系,从微观层面的轨道站点切入,采用百度热力图和轨道站点客流数据,以上海为例,对轨道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客流与站域空间热力进行耦合分析。首先采用Pea... 城市空间热力反映了人口聚集与街道活力。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热力分布的互动关系,从微观层面的轨道站点切入,采用百度热力图和轨道站点客流数据,以上海为例,对轨道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客流与站域空间热力进行耦合分析。首先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研究两类轨道站点属性与空间热力的总体耦合关系,然后引入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挖掘网络中心性与站域热力、站域热力与站点客流的空间关联模式,并对比两类耦合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轨道站点的网络中心性与空间热力的耦合性明显优于轨道客流与空间热力的耦合性,交通区位优势通常能够形成较高的空间热力,客流水平的影响因素则更为复杂;空间热力更适合量化核心区以外区域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互动关系,轨道交通网络化对空间热力提升具有乘数效应,而在开发密度低的区域提升空间热力更有助于刺激轨道客流;利用空间热力数据评估城市核心区以外区域的新建站点客流潜力具有可行性,但仅用热力预测客流具有局限性;轨道站点周边城市更新可参考不同空间区位站点的两类耦合性差异进行优化。该研究探索了结合城市空间热力分布完善轨道交通线网布局、针对不耦合因素优化轨道站点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TOD)的分析框架,为微观层面衡量城市轨道交通“人-地”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客流 网络中心性 空间热力 耦合性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总目次
8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年第12期I0008-I0012,共5页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市域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上海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客流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广州地铁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活动韧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轨道客流恢复的实证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小鸿 田田甜 张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119,共11页
居民活动韧性是社会韧性的重要体现。文中从社会韧性概念出发,定性验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活动韧性的存在性,定量分析其演进机制。首先,收集了我国境内28个城市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近两年的轨道交通逐日客流数据,定义并测度了居民... 居民活动韧性是社会韧性的重要体现。文中从社会韧性概念出发,定性验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活动韧性的存在性,定量分析其演进机制。首先,收集了我国境内28个城市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近两年的轨道交通逐日客流数据,定义并测度了居民活动韧性,引入逻辑函数对客流恢复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其次,从政策调整与行为适应角度建构并分析政府、公众等多元主体的行动调节和学习适应过程。结果显示,轨道交通网络规模越大的城市,居民活动韧性越高;相较于人口小于500万的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工作日客流恢复到50%、80%、90%和100%水平的时间分别提前7、15、47和95 d,越到恢复后期二者差异越大,周末也呈现出相似的规律。同时,工作日刚性出行相比周末弹性出行具有更强的活动韧性,工作日和周末客流恢复的逻辑函数拟合参数α分别为0.019和0.016,H分别为77.07和106.82 d。在首轮疫情之后的疫情再爆发期间,轨道交通客流下降幅度减小,客流日均恢复率是首轮疫情时的1~3倍,居民活动韧性显著提升。研究认为,科学防控所塑造的公信力提升了公众对管控政策的遵守,公众对风险的认知和学习能显著改善活动韧性。文中研究结果为交通需求及居民活动恢复时间估计、社会管控政策影响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活动韧性 新冠肺炎疫情 轨道交通客流 恢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铁1号线客流OD矩阵推算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羡晨阳 陈旭梅 吴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7-91,共5页
以南京地铁1号线为例,充分利用地铁站客流进出数据,运用系统平衡模型与弗雷特法迭代推算得到客流OD矩阵。在系统平衡模型的求解计算过程中,运用数学软件对系数进行求解,提高了系统平衡模型的可操作性。程序设计中引入了相关控制变量,控... 以南京地铁1号线为例,充分利用地铁站客流进出数据,运用系统平衡模型与弗雷特法迭代推算得到客流OD矩阵。在系统平衡模型的求解计算过程中,运用数学软件对系数进行求解,提高了系统平衡模型的可操作性。程序设计中引入了相关控制变量,控制OD矩阵的推算精度,提高了算法运算效率。应用统计分析工具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地铁客流量中的重要统计指标。最后,对南京地铁1号线的时空特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管理 轨道交通客流 OD矩阵 时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交通”APP年内可查“地铁拥堵指数”
11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3,共1页
2016年8月25日,北京市交通委官方手机APP"北京交通"正式上线运行。首期上线有实时公交、公共自行车、实时路况、小客车指标查询等20项功能。预计年内这款APP上还可查询地铁拥挤度信息。这款APP中针对不同的交通出行场景,设置了相应的... 2016年8月25日,北京市交通委官方手机APP"北京交通"正式上线运行。首期上线有实时公交、公共自行车、实时路况、小客车指标查询等20项功能。预计年内这款APP上还可查询地铁拥挤度信息。这款APP中针对不同的交通出行场景,设置了相应的查询功能。例如,使用公交地铁出行的市民,可以查询公交、地铁综合换乘路线、票价、公交到站时间和一卡通的消费信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 北京市交通 拥挤度 消费信息 轨道交通客流 查询服务 限流 ht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环线对重庆市空气污染的净化效果评估
12
作者 张秋萍 杨炜明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0期151-154,158,共5页
针对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开通是否改善重庆空气质量和改善程度,提出了运用断点回归进行因果推断检验,断点回归的研究结果表明:重庆轨道环线的开通显著地改善了重庆市的空气质量,在改变断点回归的多项式阶次和时间窗口后,环线开通对空气质... 针对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开通是否改善重庆空气质量和改善程度,提出了运用断点回归进行因果推断检验,断点回归的研究结果表明:重庆轨道环线的开通显著地改善了重庆市的空气质量,在改变断点回归的多项式阶次和时间窗口后,环线开通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仍然稳健;环线开通后显著降低了重庆市的AQI、PM_(2.5)、PM_(10)、SO_(2)和CO污染水平,改善重庆市空气质量的途径主要是增加了公共运输客运量,减少了机动车排放量,而重庆轨道环线开通有利于建立宜居重庆和互联互通的重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轨道环线 空气质量 断点回归设计 重庆轨道交通客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