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跨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辉 李占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6-149,共4页
交通问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跨区域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城市健康良性的发展与扩张,形成轨道交通经济带,打造产业新区域,消除环京津贫困带,激发京津冀经济圈发展活力,促进京津冀地区的有效融合。京津冀都市圈交通发展现状存... 交通问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跨区域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城市健康良性的发展与扩张,形成轨道交通经济带,打造产业新区域,消除环京津贫困带,激发京津冀经济圈发展活力,促进京津冀地区的有效融合。京津冀都市圈交通发展现状存在"一个断裂、两个滞后、三个落差"等问题。因此,应在跨区域交通发展模式、建设组织体系、交通网络规划、法律及其他配套政策与制度方面综合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跨区域 轨道交通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机制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洪小春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36-2047,共12页
为探究城市空间集约和土地高效利用背景下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低碳效应,梳理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在构成要素、开发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一体化策划、规划、设计、建造和运维等发... 为探究城市空间集约和土地高效利用背景下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低碳效应,梳理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在构成要素、开发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一体化策划、规划、设计、建造和运维等发展阶段对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作用与意义;构建基于“双碳”目标的包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发展、一体化的低碳效应、城市中心区发展和城市中心区开发5项准则层指标在内的22项指标的一体化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评价方法体系。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2005年、2010年、2014年和2019年4个典型阶段为例进行评价,结果分别为2.349、3.105、3.588和4.222,对应的一体化发展水平分别为较差、中、良和良。对照南京新街口中心区渐进式一体化发展历程可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对促进区域“双碳”目标实现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层次分析法 城市中心区 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模式 被引量:11
3
作者 贺东 朱健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9-284,共6页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旅客出行对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界定了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为包括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广义系统,分析了传统铁路列车停站模式的弊病,提出了构建客运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整体效益最...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旅客出行对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界定了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为包括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广义系统,分析了传统铁路列车停站模式的弊病,提出了构建客运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整体效益最优原则和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原则,构建了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根据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衔接形式,提出了替代兼用、共轨运输和枢纽换乘3种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模式.通过对传统模式的适应性、城市位置、铁路现状、铁路新建或延伸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规划、技术条件、运输组织7个条件的判别,得出了适用于23种不同特性城市构建模式的选择结果,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 替代兼用模式 共轨运输模式 枢纽换乘模式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GIS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附属一体化工程应用研究--以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立勇 周轶 +1 位作者 张志伟 路清泉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41-1551,共11页
为充分利用BIM、GIS技术可视化以及能够处理海量数据的特点,解决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附属一体化设计管理过程中模型的展示、分类与存储等实际应用问题,以在建的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附属一体化设计工程管理为例进行研究。创新性地... 为充分利用BIM、GIS技术可视化以及能够处理海量数据的特点,解决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附属一体化设计管理过程中模型的展示、分类与存储等实际应用问题,以在建的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附属一体化设计工程管理为例进行研究。创新性地对项目中涉及的基础数据进行分类,确定附属一体化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所需的数据种类;通过开发的轨道交通BIM-GIS协同平台进行相关的功能应用研究,得出最终结论。全线各站首次使用BIM、GIS技术辅助附属一体化方案的设计,能够在设计阶段实现环境的可视化、附属一体化设计方案的比选等功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区别于传统的附属一体化设计过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项目信息高度集成化、信息化以及设计沟通的高效便捷,为后续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建造打下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GIS 多源数据 轨道交通附属一体化设计 BIM-GIS数据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了生态的集聚—用轨道交通——体化设计手段推动集聚发展的探索
5
作者 黄敏恩 高晖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5期175-180,共6页
国内对集聚发展的探索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巨大的建设需求和生态增长边界的制约迫使城市发展陷入必须集聚,却仍在探讨如何集聚的困境。研究通过对集聚的过程、集聚的国际经验比较,探讨集聚所需的方法论突破,尝试说明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 国内对集聚发展的探索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巨大的建设需求和生态增长边界的制约迫使城市发展陷入必须集聚,却仍在探讨如何集聚的困境。研究通过对集聚的过程、集聚的国际经验比较,探讨集聚所需的方法论突破,尝试说明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手段推动集聚发展的必然性,并就轨道交通引领发展、城市规划框架及设计规范更新、协商机制优化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 生态 轨道交通一体化 城市综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量数据分析的地铁站点分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建威 李柯林 +1 位作者 郭宗超 王长波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2-657,共6页
国内轨道交通站点分级方法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这些研究未考虑地铁站点与商圈一体化的现象,导致站点分级结果不准确。此外,轨道交通管理的复杂性对政府制定相应策略造成困扰。为协助政府提高策略制定效率,根据地铁站点功能设计了新的分级... 国内轨道交通站点分级方法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这些研究未考虑地铁站点与商圈一体化的现象,导致站点分级结果不准确。此外,轨道交通管理的复杂性对政府制定相应策略造成困扰。为协助政府提高策略制定效率,根据地铁站点功能设计了新的分级指标,并通过研究上海市轨道交通刷卡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客流量、人群类别、站点特性以及轨道交通和商场一体化现象的站点分级方法。与基于客流量和地铁站点特征的分级方法相比,该分级方法可以获得更合理的分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点分级 客流量 轨道交通和商场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