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TOD城市设计模式探究及数字化研究展望--以城市轨道中心型站点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袁红 何媛 姚强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9,共8页
当前我国大城市呈现高度集聚性及立体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TOD理论不能完整诠释中国大城市的TOD发展模式。在智慧城市及城市高度集聚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城市立体化发展理论基础及实际项目,提出城市中心型轨道站点核心区立体TOD(3D TOD... 当前我国大城市呈现高度集聚性及立体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TOD理论不能完整诠释中国大城市的TOD发展模式。在智慧城市及城市高度集聚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城市立体化发展理论基础及实际项目,提出城市中心型轨道站点核心区立体TOD(3D TOD)城市设计模式,根据站点核心区土地利用及城市功能特征,总结出“商务+商业、商业+公共枢纽、商务+公共枢纽、会展+商务、商业+教育、商业+历史街区”六种中心型站点立体TOD模式的发展类型,构建站点核心区智能化立体TOD城市设计方法技术框架,研究城市轨道中心型站点核心区立体集聚发展的机制,优化TOD理论,为智能化城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TOD模式 城市设计 轨道中心型站点核心区 人工智能 设计决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视角下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街道活力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重庆为例
2
作者 罗霖 崔叙 +1 位作者 喻冰洁 梁源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5,共10页
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吸引各类要素的快速交互,并通过触媒与溢出效应,推动人口和产业的高密度集聚,进而形成城市高能活力热点与核心发展节点。研究以成都和重庆8个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为例,基于街道尺度的人本视角,结合百度热力图、百度街... 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吸引各类要素的快速交互,并通过触媒与溢出效应,推动人口和产业的高密度集聚,进而形成城市高能活力热点与核心发展节点。研究以成都和重庆8个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为例,基于街道尺度的人本视角,结合百度热力图、百度街景、POI等多源时空大数据,并建立中心型轨道交通站点街道与建成环境与活力的关联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展开定量研究。研究发现:中心型轨道站域活力热点分布具有单边型、多中心型、均衡型以及外围型4种模式。功能密度、功能多样性、步行可达性、开发强度等建成环境指标与站域活力正相关,但绿视率却与站域活力负相关。重庆的站域功能多样性对活力影响的回归系数高于成都,垂直、紧凑、复合的功能混合布局模式更适宜TOD中心型站点开发。最后,根据机制模型与现状,从功能、结构、形态3个维度提出中心型站点建成环境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中心型站点 建成环境 街道活力 成都 重庆 T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中心型轨道站点地区紧凑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潘坤 袁红 +1 位作者 王智勇 余亿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1期68-77,共10页
当前我国正值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轨道站点地区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空间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地区,因此对轨道站点的周边地区规划研究显得尤为紧迫。本文选取了重庆轨道交通的六个中心型站点作为... 当前我国正值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轨道站点地区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空间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地区,因此对轨道站点的周边地区规划研究显得尤为紧迫。本文选取了重庆轨道交通的六个中心型站点作为研究对象,使用GIS对站点周围800 m范围进行矢量化绘制,获取基础的量化数据。分别针对站点地区的空间效率以及空间质量的建立客体紧凑度和主体紧凑度评价指标,对每个站点的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然后,进一步从宏观层面研究不同指标结果的影响机制,发现地理环境、区位因素、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是站点地区空间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轨道站点地区空间的优化策略,为轨道站点地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轨道站点 紧凑度 重庆市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