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步进驱动系统大振荡机理与轨迹优化控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高阳 金鑫 张之敬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93,共10页
为了解决步进驱动系统运动控制中的振荡、丢步和失调等问题,改善步进驱动系统的控制性能,优化步进驱动系统的控制,通过研究步进驱动系统的微步驱动控制过程,建立了步进驱动系统的微步驱动数学模型,提出了步进驱动系统的仿真建模方法,通... 为了解决步进驱动系统运动控制中的振荡、丢步和失调等问题,改善步进驱动系统的控制性能,优化步进驱动系统的控制,通过研究步进驱动系统的微步驱动控制过程,建立了步进驱动系统的微步驱动数学模型,提出了步进驱动系统的仿真建模方法,通过仿真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大振荡、丢步及失调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建立了大振荡及丢步的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稳态截止频率的速度轨迹优化控制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步进驱动系统的特性,速度轨迹优化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摆臂系统的大振荡、丢步、失调等严重问题,显著提高了摆臂系统运动平稳性及精密定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进驱动系统 大振荡 建模仿真 轨迹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飞行器轨迹优化与控制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曲庆渝 刘克新 +1 位作者 王成才 吕金虎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90,共10页
空间飞行器轨迹优化与控制技术可通过优化设计飞行过程中的控制律,来提高飞行器总体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极高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围绕该研究方向,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针对建模方法的研... 空间飞行器轨迹优化与控制技术可通过优化设计飞行过程中的控制律,来提高飞行器总体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极高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围绕该研究方向,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针对建模方法的研究以及针对求解方法的研究这两个方向,以及新兴的人工智能方法。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了空间飞行器轨迹优化与控制方法的理论体系,重点分析了各类典型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最新的代表性成果。结合其研究历程以及现有技术优势,对空间飞行器轨迹优化与控制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未来空间飞行器轨迹优化与控制技术将朝着通用化、智能化、数据化、实时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飞行器 轨迹优化控制 优化 人工智能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样机的挖掘机器人轨迹规划控制仿真和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潘双夏 刘静 冯培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926-1930,共5页
阐述了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挖掘机器人轨迹规划控制的仿真和优化的必要性;提出了轨迹规划控制的实现方案,分析了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法,重点研究了用挖掘机器人虚拟样机进行控制系统参数优化和轨迹规划仿真实验的方法,并以动态响应特性的... 阐述了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挖掘机器人轨迹规划控制的仿真和优化的必要性;提出了轨迹规划控制的实现方案,分析了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法,重点研究了用挖掘机器人虚拟样机进行控制系统参数优化和轨迹规划仿真实验的方法,并以动态响应特性的仿真为例,用物理样机的相应实验结果验证了虚拟样机轨迹规划控制仿真实验模型的正确性;借助在虚拟样机上的仿真实验,分析了液压系统流量分配对轨迹规划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轨迹规划的改进措施,用以提高轨迹规划的速度和轨迹跟踪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器人 虚拟样机 轨迹规划控制优化 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机械最优控制的轨迹设计方法仿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卫忠 孟秀云 单家元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7期69-71,共3页
基于目前新近提出的离散机械最优控制(Discrete Mechanics and Optimal Control)算法针对水下机器人的路径规划进行了仿真研究,设计的轨迹的轨迹经仿真实验能够按照能量或者最优的路径对设定的障碍进行有效避让。证明此算法能够有较强... 基于目前新近提出的离散机械最优控制(Discrete Mechanics and Optimal Control)算法针对水下机器人的路径规划进行了仿真研究,设计的轨迹的轨迹经仿真实验能够按照能量或者最优的路径对设定的障碍进行有效避让。证明此算法能够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文章涉及的理论算法为进一应用到其它类似机械装置,比如无人飞行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与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机械 最优控制 水下机器人 轨迹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水平井难度系数的界定与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薛让平 李录科 杨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98,共3页
文章引入偏移比、偏垂比、纠偏难度系数等概念,提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三维水平井难度系数的确定方法,通过现场选取了固平24-23井为例,根据当前井垂深、偏移距、靶前距、造斜点、位移等数据,统计分析了偏移比系数、偏垂比系数、位垂比... 文章引入偏移比、偏垂比、纠偏难度系数等概念,提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三维水平井难度系数的确定方法,通过现场选取了固平24-23井为例,根据当前井垂深、偏移距、靶前距、造斜点、位移等数据,统计分析了偏移比系数、偏垂比系数、位垂比系数等,并就实钻中钻具组合、轨迹控制、摩阻扭矩等对施工难度和效率进行了评价,验证了不同系数不同取值条件下对施工中造成的困难程度,其工程意义简洁明确,适应于水平井施工前准确把握施工难度,提前做好详细的钻井设计和设备、工具技术准备,做出严密的可行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平井 难度系数 偏移比 偏垂比 稳斜难度系数 轨迹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linear optimal control for robotic yoyo playing
6
作者 袁德虎 金惠良 孟国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29-437,共9页
A general approach for controlling of periodical dynamic systems was presented by taking robotic yoyo as an example. The height of the robot arm when the yoyo arrives at the bottom was chosen as virtual control. The i... A general approach for controlling of periodical dynamic systems was presented by taking robotic yoyo as an example. The height of the robot arm when the yoyo arrives at the bottom was chosen as virtual control. The initial amplitude of yoyo could be mapped to the desired final amplitude by adjusting the virtual control. First,the yoyo motion was formulated into a nonlinear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which contained the virtual control. The reference trajectory of robot could be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optimal problem with analytic method or more general numerical approach. Then,both PI and deadbeat control methods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yoyo syst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alytic solution of the reference trajectory is identical to the numerical solution,which mutually validat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wo solution methods. In simulation,the initial amplitude of yoyo is set to be 0.22 m which is 10% higher than the desired final amplitude of 0.2 m.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amplitude achieves the desired value asymptotically in about five periods when using PI control,while it needs only one period with deadbeat control. The reference trajectory of robot is generated by optimizing a certain performance index; therefore,it is globally optimal. This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traditional control methods,in which the reference trajectories are empirically imposed on robot. What's more,by choosing the height of the robot arm when the yoyo arrives at the bottom as the virtual control,the motion of the robot arm may not be out of its stroke limitation. The proposed approach may also be used in the control of other similar periodical dynamic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 yoyo return map reference trajectory optimal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