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车车辆轴承轨边声学诊断系统采集信号多普勒畸变矫正算法及验证
1
作者 刘斌 朱林森 王静 《铁道技术监督》 2025年第3期36-41,共6页
在机车车辆轴承故障的早期阶段,利用声学诊断技术检测轴承故障时发出的音频信号特征,识别轴承故障,但采集到的音频信号经常存在多普勒畸变,无法准确识别轴承故障。为此,分析轨边声学诊断系统采集的音频信号多普勒畸变特点,设计一种多普... 在机车车辆轴承故障的早期阶段,利用声学诊断技术检测轴承故障时发出的音频信号特征,识别轴承故障,但采集到的音频信号经常存在多普勒畸变,无法准确识别轴承故障。为此,分析轨边声学诊断系统采集的音频信号多普勒畸变特点,设计一种多普勒畸变矫正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矫正算法的有效性,为提高机车车辆轴承故障的声学诊断准确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 轴承 旁声学诊断系统 多普勒效应 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运行品质轨边动态监测系统优化及深化应用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蒋荟 喻冰春 +1 位作者 赵颖 于卫东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期4-7,共4页
分析车辆运行品质轨边动态监测系统(TPDS)的现状及应用需求,从优化系统架构、实现网络化预报应用模式、优化联网报警评判及处理规则、完善系统应用功能4个方面提出了系统优化及深化应用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系统关键技术。系统通过试点应... 分析车辆运行品质轨边动态监测系统(TPDS)的现状及应用需求,从优化系统架构、实现网络化预报应用模式、优化联网报警评判及处理规则、完善系统应用功能4个方面提出了系统优化及深化应用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系统关键技术。系统通过试点应用,实现了报警车辆的网络化预报及闭环管理,提高了报警信息综合利用价值,在确保车辆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了现场作业量,满足了铁路车辆用户的深化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安全监控 轨边动态检测系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声屏障与轨边矮墙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心坦 辛明林 杨绍普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5,共5页
声屏障的高昂成本往往是由不合理的设计参数造成的.基于铁路噪声预测模型和有限长声屏障设计方法,提出了声屏障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声屏障建造成本为目标函数,以降噪要求为声学约束,综合考虑设置位置、高度和长度等设计变量的影响.由... 声屏障的高昂成本往往是由不合理的设计参数造成的.基于铁路噪声预测模型和有限长声屏障设计方法,提出了声屏障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声屏障建造成本为目标函数,以降噪要求为声学约束,综合考虑设置位置、高度和长度等设计变量的影响.由列车噪声1/3倍频程频谱计算插入损失,通过修正车屏间反射作用,提高了优化过程中插入损失的计算精度.经过与目前设计方法比较,验证了优化方法在铁路声屏障和轻轨桥架声屏障设计中改善经济性能和降噪性能的优越性,并且对轨边矮墙的降噪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设计参数对成本和降噪性能的影响.结论对声屏障和轨边矮墙设计参数与形状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噪声 交通 优化 声屏障 轨边矮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动车组故障轨边图像检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俊彦 任崇巍 王德明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2,共4页
说明了图像检测技术在动车组故障检测上应用的必要性,在介绍目前成熟的客车故障轨边图像检测系统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动车组图像检测范围和动车组物理构造,对动车组图像检测内容进行分析。在详细描述了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后,给出了动车组... 说明了图像检测技术在动车组故障检测上应用的必要性,在介绍目前成熟的客车故障轨边图像检测系统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动车组图像检测范围和动车组物理构造,对动车组图像检测内容进行分析。在详细描述了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后,给出了动车组故障轨边图像检测设备的设计方案,并对西安动车所系统的应用情况和故障进行了简单的展示,最后提出了未来动车组故障图像检测技术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故障 轨边 图像检测 检测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故障轨边图像自动检测系统图像对比算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许艳峰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3年第5期23-26,共4页
动车组故障轨边图像自动检测系统(TEDS)采用模块化、小型化的设计理念,运用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对异常图像进行分级报警。在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基础上,设计了整个图像识别框架,针对不同部件,采用逐级细化、图像对比、分级预报算法,提高动车... 动车组故障轨边图像自动检测系统(TEDS)采用模块化、小型化的设计理念,运用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对异常图像进行分级报警。在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基础上,设计了整个图像识别框架,针对不同部件,采用逐级细化、图像对比、分级预报算法,提高动车组故障自动识别效果,达到分级报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故障轨边图像自动检测系统 图像自动识别 历史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铁路车辆安全轨边检测系统的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瑞扬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7-60,共4页
介绍在北美和澳大利亚铁路已广泛应用的轨边检测设备,分析北美车辆安全检测设备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提出应加快建设我国铁路车辆安全防范、预警系统。
关键词 北美 轨边检测系统 安全检测设备 铁路车辆 安全防范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rm异构轨道卫星运动学绝对和相对定轨
7
作者 金彪 李申阳 +1 位作者 刘宁宁 赵立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9-418,共10页
精密位置信息是低轨卫星在轨任务成功实施的关键。载波相位模糊度的固定对GPS精密定位、定轨至关重要。利用观测值偏差产品对卫星端硬件偏差进行改正,采用星间单差消除接收机端偏差,实现单接收机模糊度固定。利用Swarm星载实测数据开展... 精密位置信息是低轨卫星在轨任务成功实施的关键。载波相位模糊度的固定对GPS精密定位、定轨至关重要。利用观测值偏差产品对卫星端硬件偏差进行改正,采用星间单差消除接收机端偏差,实现单接收机模糊度固定。利用Swarm星载实测数据开展运动学绝对和相对精密定轨,分别固定单星模糊度和双差模糊度,研究模糊度固定对运动学定轨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模糊度可明显提升定轨精度。作为参考的简化动力学单星模糊度固定(SD-AR)解轨道卫星激光测距(SLR)残差标准差优于10 mm,相对于浮点解提升了20%。对于运动学绝对定轨,双差模糊度固定(DD-AR)解定轨精度相对浮点解提升26%,SD-AR解定轨精度提升46%。运动学相对定轨中,Swarm-AC编队SD-AR和DD-AR解基线精度相对浮点解提升40%;对于Swarm-AB和Swarm-BC异构轨道编队卫星,选取特定时段观测数据开展相对定轨,相对于浮点解结果,SDAR解基线精度提升48%,DD-AR解基线精度提升54%。低轨卫星运动学定轨中固定载波相位模糊度可显著提升绝对和相对定轨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rm星座 模糊度固定 运动学方法 绝对定 相对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码调相-线性调频的低轨导航信号波形及捕获性能
8
作者 林红磊 耿敏嫣 +3 位作者 付栋 欧钢 肖伟 马明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22,共12页
低轨导航星座卫星数量多,信号多普勒频偏大,接收机冷启动搜索空间巨大,捕获速度慢,该文提出一种伪码调相-线性调频(CSK-LFM)的导航信号波形,线性调频提高信号的多普勒容限,不同伪码相位实现不同卫星的多址播发,可以极大压缩卫星号、时... 低轨导航星座卫星数量多,信号多普勒频偏大,接收机冷启动搜索空间巨大,捕获速度慢,该文提出一种伪码调相-线性调频(CSK-LFM)的导航信号波形,线性调频提高信号的多普勒容限,不同伪码相位实现不同卫星的多址播发,可以极大压缩卫星号、时延、多普勒3维搜索空间,加快了捕获信号捕获速度。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当信号强度为40 dBHz时,采用CSK-LFM调制的导航信号,其捕获性能比同等条件下的传统直接扩频序列(DSSS)调制的导航信号高1 dB左右,且信号搜索空间可降低为直接扩频序列调制的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信号 线性调频 CSK调制 信号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装位置对隧道轨侧设备气动荷载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何磊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2,107,共6页
研究目的:市域铁路隧道轨侧设备安装稳固对运营安全至关重要。由于市域铁路运行速度高、发车密度大,隧道内轨侧设备受往复的气动荷载,容易造成轨侧设备安装螺栓松动,进而引发行车安全事故。本文采用CFD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市域铁路隧道... 研究目的:市域铁路隧道轨侧设备安装稳固对运营安全至关重要。由于市域铁路运行速度高、发车密度大,隧道内轨侧设备受往复的气动荷载,容易造成轨侧设备安装螺栓松动,进而引发行车安全事故。本文采用CFD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市域铁路隧道轨侧设备气动荷载,并分析了设备安装位置与气动荷载间的关系。研究结论:(1)隧道内压力测点极值位置与轨侧设备所受气动荷载的极值位置不一致;(2)轨侧设备受到的气动荷载主要受列车通过时的列车风影响,但由于列车通过各设备时叠加了隧道内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影响,最终造成隧道内不同位置设备所受的气动荷载不同;(3)疏散平台侧设备所受气动力大于轨道另一侧,隧道断面底部安装的设备所受气动力大于隧道中部;(4)建议设备安装在疏散平台对侧且尽可能高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隧道 侧设备 气动力 安装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环境认知的低轨卫星空时多维信道预测方法
10
作者 洪涛 焦传伟 +2 位作者 丁晓进 刘子威 张更新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场景下长传播时延导致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过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环境认知的低轨卫星空时多维信道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射线追踪法建模卫星信道,进而确定不同地理环境下影响CSI变化的... 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场景下长传播时延导致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过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环境认知的低轨卫星空时多维信道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射线追踪法建模卫星信道,进而确定不同地理环境下影响CSI变化的几个关键因素并将其与信道特征参量建立映射关系;然后,设计了一个由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时记忆(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构成的组合神经网络模型来有效预测CSI,通过CNN网络提取CSI和特征参量之间变化的空时相关性来认知地理环境对CSI变化的影响,利用LSTM网络处理时间序列的特点根据当前输入信息预测未来某一时刻CSI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离线训练-模型更新-在线预测的实施框架以解决低轨卫星平台资源受限及高动态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基于LSTM网络的低轨卫星信道预测方法,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升CSI预测精度及其预测模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信道预测 环境认知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用吊轨式喷雾机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1
作者 杨亚飞 王国强 王力 《现代农机》 2025年第1期20-22,共3页
温室用吊轨式喷雾机是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喷洒农药或营养液的自动化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吊轨系统、喷雾系统和传动机构组成,可沿温室吊顶轨道进行往复运动,实现较大范围内均匀、高效的喷雾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力负担,该机正逐... 温室用吊轨式喷雾机是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内喷洒农药或营养液的自动化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吊轨系统、喷雾系统和传动机构组成,可沿温室吊顶轨道进行往复运动,实现较大范围内均匀、高效的喷雾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力负担,该机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温室大棚。文章阐述温室用吊轨式喷雾机的关键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式喷雾机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浮置板轨道低频隔振性能
12
作者 程志宝 张佳硕 石志飞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5-63,共9页
传统浮置板轨道结构将浮置板置于隔振器之上形成质量-弹簧系统,该系统可有效隔离1.4倍其特征频率以上的振动,但对低频振动具有放大作用。为改善传统浮置板轨道系统的低频隔振性能,将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引入浮置板轨道并研究其低频减隔... 传统浮置板轨道结构将浮置板置于隔振器之上形成质量-弹簧系统,该系统可有效隔离1.4倍其特征频率以上的振动,但对低频振动具有放大作用。为改善传统浮置板轨道系统的低频隔振性能,将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引入浮置板轨道并研究其低频减隔振性能。经理论推导给出浮置板轨道结构传递函数,考虑工程实际中轨道谱的随机性,应用H_(2)优化理论推导了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的最优参数解析解;搭建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瞬态响应仿真系统并验证其正确性,进一步应用其研究移动车辆荷载下的车轨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附加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的浮置板轨道,其固有频率附近的振动得到有效抑制,浮置板加速度峰值衰减率达到78%;浮置板轨道结构在低频区段(小于30 Hz)的隔振性能得到明显提升;传往基础的弹簧支反力有所降低;且不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该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浮置板轨道结构低频隔振性能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板 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 H_(2)优化 耦合 低频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宽带数字阵列波束成形方法
13
作者 张宁 《无线互联科技》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现有的波束成形技术在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存在误码率高、波束跟踪时延较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为此,文章提出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宽带数字阵列波束成形方法。首先,通过接收天线阵列高效收集信号并将收集到的信号转... 现有的波束成形技术在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存在误码率高、波束跟踪时延较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为此,文章提出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宽带数字阵列波束成形方法。首先,通过接收天线阵列高效收集信号并将收集到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提取。在网络约束层中对无约束的波束成形矩阵添加相应的约束条件,以确保波束成形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其次,通过生成控制信号,调整阵列中的振幅和相位,以完成波束成形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后,解调出的信号损失控制在0.2 dB以内,证明所设计的阵列架构在宽带低轨卫星系统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同时,波束跟踪时延被控制在35 ms内,满足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对波束跟踪的快速性要求。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对特定区域信号的控制,还能在复杂的通信场景中提升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通信系统 宽带 数字阵列 波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模拟研究
14
作者 罗丽 陈萍 +2 位作者 张萍 王银 刘振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基于CONVERGE软件搭建了定容弹喷雾模型,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压共轨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喷射压力、环境背压和喷孔直径下喷雾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燃油喷雾锥角在喷射压力和环境背压的关系规律... 基于CONVERGE软件搭建了定容弹喷雾模型,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压共轨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喷射压力、环境背压和喷孔直径下喷雾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燃油喷雾锥角在喷射压力和环境背压的关系规律上相同,喷射压力越高或者环境背压越大,喷雾锥角越大;喷射压力越大或者背压越低,燃油喷雾贯穿距越大,喷油压力为180 MPa时的喷雾贯穿距比120 MPa时的大8.75%,背压6 MPa时的喷雾贯穿距比2 MPa时的减小30%;喷雾贯穿距随喷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而喷雾锥角在前期受影响较小,趋于稳定时数值增大;油束前锋速度随着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燃油喷射前期,喷油压力高的油束头部速度较大,喷射后期,喷油压力为130 MPa时的油束前锋速度比90 MPa时的小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 喷雾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路由的低轨星座蚁群优化负载均衡路由算法
15
作者 马伟 肖嵩 +1 位作者 周诠 孙雯青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针对低轨星座回传场景星地馈电链路频繁切换带来的链路拥塞、业务中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路由的蚁群优化负载均衡路由算法,算法采用母子星座拓扑快照划分方法解决星地馈电链路带来的拓扑快照频繁切换问题。将分段路由技术与蚁群... 针对低轨星座回传场景星地馈电链路频繁切换带来的链路拥塞、业务中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路由的蚁群优化负载均衡路由算法,算法采用母子星座拓扑快照划分方法解决星地馈电链路带来的拓扑快照频繁切换问题。将分段路由技术与蚁群优化相结合,在实现卫星自主路由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协议开销;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确保业务连续性的蚁群优化负载均衡路由算法,根据馈电链路切换时间关系计算最优回传路径集,临近子星座拓扑快照切换时主动切换至下一条有效路径,在保证网络负载均衡的同时实现了回传流量的软切换。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规避链路拥塞并保证更大的回传业务量、更低的丢包率和回传业务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座 业务回传 负载均衡 路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轮跳轨的有砟轨道路-桥过渡段动力响应影响规律分析
16
作者 林士财 龚凯 +3 位作者 向俊 董楠 褚卫松 苏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7-408,共12页
为明确提速线路路-桥过渡段提速必要条件,基于列车车轮跳轨全过程计算方法,分析考虑车轮跳轨的路-桥过渡段轨道动力响应特性,研究列车速度和过渡段折角对车轮跳轨特征和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轮轨密贴时,轮轨力、钢轨竖... 为明确提速线路路-桥过渡段提速必要条件,基于列车车轮跳轨全过程计算方法,分析考虑车轮跳轨的路-桥过渡段轨道动力响应特性,研究列车速度和过渡段折角对车轮跳轨特征和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轮轨密贴时,轮轨力、钢轨竖向位移等动力学指标随过渡段折角和列车速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过渡段折角对这些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明显比列车速度对其的影响大,如列车速度由160 km/h增至300 km/h,轮轨竖向力由105 kN增至140 kN,增幅33.3%;过渡段折角由0.05%增至0.25%,轮轨竖向力由84 kN增至143 kN,增幅70.2%。考虑轮轨分离时,跳轨持续时间和车轮跳轨高度车轮跳轨高度随列车速度或过渡段折角的增大而增大,且过渡段折角对车轮跳轨特征影响明显,如当列车速度由280 km/h增至320 km/h时,车轮跳轨高度和跳轨持续时间跳轨高度由4 ms、4.12 mm分别增至6 ms、4.52 mm,增幅分别为50%、9.7%;过渡段折角由0.18%增至0.22%,跳轨持续时间和车轮跳轨高度由3.7 ms、2.89 mm分别增至7.9 ms、6.04 mm,增幅分别为113.5%、109.0%;轨道动力响应随列车速度或过渡段折角的增大而增大,且建议考虑车轮跳轨发生后冲击阶段的轮轨相互作用。250 km/h提速300 km/h有砟轨道线路,路-桥过渡段折角建议不应大于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有砟 高度 持续时间 过渡段 折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轮轨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初探
17
作者 罗易飞 赵鑫 +2 位作者 温泽峰 黄双超 周志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为研究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的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利用Ansys/LS-DYNA建立试验轮轨和我国服役轮轨的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充分考虑轨下离散支承和系统结构高频振动,集成基于罚函数的“面-面接触算法”、轨面不平顺模型、T... 为研究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的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利用Ansys/LS-DYNA建立试验轮轨和我国服役轮轨的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充分考虑轨下离散支承和系统结构高频振动,集成基于罚函数的“面-面接触算法”、轨面不平顺模型、Tγ磨耗模型。对比二者在平顺条件和典型高频激励(轨面单个凹坑和波磨)下的轮轨力、接触应力、钢轨磨耗深度,结果表明,试验轮轨在比例载荷作用下能定量模拟服役轮轨的滚动接触行为,但由于轮轨截面几何、悬挂结构、驱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二者存在以下差异:试验轮轨在零横移时也具有约0.12倍静轮重的横向力,法向接触应力偏低,切向接触应力和钢轨磨耗量偏高;轨面短波不平顺激励下的动态轮轨力偏低,车轮滚出凹坑后轮轨力衰减得更快,波磨引起的轮轨“拍”振不明显,但钢轨磨耗深度平均值和峰-谷值均偏高,有利于实物试验时加速轨面不平顺演变。利用该试验台模拟直线或大半径曲线运行工况时应注意以上差异,并考虑加装车轮悬挂与侧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尺车轮-环 有限元法 短波不平顺 瞬态滚动接触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空间目标无控再入的自适应寿命预报方法
18
作者 陈顺毅 杨震 +1 位作者 王华 罗亚中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5-567,共13页
为提高轨道寿命预报的速度及精度,满足太空态势感知任务中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低轨空间目标无控再入的自适应寿命预报方法。首先,建立了面向轨道寿命快速预报的半解析动力学模型。其次,提出了一种结合滑动窗口和多项式近似清理策略的... 为提高轨道寿命预报的速度及精度,满足太空态势感知任务中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低轨空间目标无控再入的自适应寿命预报方法。首先,建立了面向轨道寿命快速预报的半解析动力学模型。其次,提出了一种结合滑动窗口和多项式近似清理策略的初始弹道系数反演方案,以降低初始参数不确定性对预报精度的影响。然后,通过数值平均的方法计算预报模型中存留的定积分项,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轨道高度分区的自适应求解算法实现轨道寿命的快速预报。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不同类型和状态下的目标具有较高的寿命预报精度,且求解效率相较现有预报方法有较大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大量空间目标的寿命预报提供快速计算工具及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目标 无控再入 道寿命预报 半解析模型 初始弹道系数反演 自适应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综述
19
作者 李锦伟 谭小敏 +6 位作者 李财品 游冬 段崇棣 刘波 党红杏 李光廷 张庆君 《空间电子技术》 2025年第1期11-27,共17页
回顾总结了近年来高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提出的不同技术路线下的典型高轨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分析了这些系统的轨道选择、系统特点及主要应用,总结了国内外在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大场景成像、高轨运动目标... 回顾总结了近年来高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提出的不同技术路线下的典型高轨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分析了这些系统的轨道选择、系统特点及主要应用,总结了国内外在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大场景成像、高轨运动目标成像算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其次,详细描述了高轨合成孔径雷达系统需要突破的合成孔径雷达总体设计、大功率合成发射、高收纳比大型可展开天线、长合成孔径时间成像四项关键技术。在应用方面,对比了高轨合成孔径雷达比低轨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优势,分析了高轨合成孔径雷达从灾害快速应急响应、海洋目标观测到自然资源普查领域的应用前景。最后,通过对现有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对高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 遥感 雷达载荷 SAR成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PP电文的Sentinel-3A卫星自主实时精密定轨
20
作者 王韦玮 卢樟健 +3 位作者 姚渊博 田野 边朗 张立新 《空间电子技术》 2025年第2期68-74,共7页
在低轨导航增强和无线电掩星领域,用户服务需要获取高精度和低延迟的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轨道信息。传统的低轨卫星轨道信息获取方案中,低轨卫星将观测值和增强数据传输到地面处理中心,经由地面处理中心处理生成低轨卫星精密... 在低轨导航增强和无线电掩星领域,用户服务需要获取高精度和低延迟的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轨道信息。传统的低轨卫星轨道信息获取方案中,低轨卫星将观测值和增强数据传输到地面处理中心,经由地面处理中心处理生成低轨卫星精密轨道信息,轨道信息延迟取决于星地链路时延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增强信息时延。为了提供高精度和低延迟的轨道信息,文章验证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电文的低轨卫星自主精密定轨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PPP电文的低轨卫星多系统自主精密定轨技术,以Sentinel-3A卫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PPP电文的单系统、多系统自主实时定轨的三维精度分别是5.32 cm,2.23 cm。基于PPP电文的多系统自主实时定轨技术在消除了等待外部信息时延的同时,可实现厘米级定轨精度,这为未来的低轨导航自主信息处理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精密定 精密单点定位 Sentinel-3A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