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轨枕间距对钢轨波磨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Ernesto García Vadillo
José A.Tárrago
+3 位作者
Gorka Garate Zubiaurre
Carlos Angulo Duque
孙晓静
聂志理
《都市快轨交通》
2010年第2期13-17,共5页
主要研究轨枕间距对钢轨波磨发展的影响。研究小半径曲线内轨的小矢跨比波磨。这些出现问题的曲线段属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区域的地铁轨道,铺设着混凝土道床和两层STEDEF型支承垫层。当初始轨枕间距为1000mm时,仅有92万组轮对通过后所测得...
主要研究轨枕间距对钢轨波磨发展的影响。研究小半径曲线内轨的小矢跨比波磨。这些出现问题的曲线段属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区域的地铁轨道,铺设着混凝土道床和两层STEDEF型支承垫层。当初始轨枕间距为1000mm时,仅有92万组轮对通过后所测得的波磨深度峰-峰值已经达到0.42mm。随后更换产生波磨的钢轨,比较列车通过时轨枕上方和轨间中部的内轨垂向、横向加速度。当轨枕间距为1000mm时,轨间中部出现频率为204和244Hz的强烈响应,在轨枕上方却未出现。在相邻轨枕中间铺设一个轨枕,使轨枕间距变为500mm,钢轨波磨停止发展。该结论是根据2年的观测结果得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轨波磨
轨道动力学
小曲线半径
轨枕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装配式可调间距的X形抗滑动轨枕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成
王威
+3 位作者
芮瑞
李建峰
王晓壮
唐子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4,共6页
为增强轨枕的工作性能和减少钢筋混凝土用量,对传统条形轨枕进行结构优化,提出预制装配式X形可调间距轨枕,并对X形轨枕的结构特点、制作流程、轨道维护和钢筋混凝土用量进行分析。同时,建立三维有砟轨道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循环荷载作...
为增强轨枕的工作性能和减少钢筋混凝土用量,对传统条形轨枕进行结构优化,提出预制装配式X形可调间距轨枕,并对X形轨枕的结构特点、制作流程、轨道维护和钢筋混凝土用量进行分析。同时,建立三维有砟轨道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循环荷载作用下传统轨枕与X形轨枕的竖向、侧向位移和轨枕应力分布。预制装配式X形轨枕由上、下轨枕两部分拼装组成,轨枕间距设计成600,700,800 mm三档,可在自研的X形轨枕制作模具中直接浇筑成形;相同轨枕间距下,铺设X形轨枕每千米混凝土用量相较于Ⅲa型轨枕减少16.7%,钢筋用量减少2.6%;当X形轨枕间距从600 mm增至700,800 mm时,每千米所需铺设的轨枕根数分别减少14.8%和25.5%。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轨枕,采用X形轨枕的轨道竖向沉降减少了5.8%,侧向位移减少了8.4%。新型X形轨枕具有降低道床沉降和促进碳减排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形
轨枕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轨枕间距
轨道沉降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钢轨横向不均匀支撑刚度对钢轨波磨的影响
被引量:
15
3
作者
金学松
王开云
+1 位作者
温泽峰
李成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749,共13页
建立了钢轨波浪形磨损计算模型,模型中考虑车辆轨道垂向横向耦合动力学行为、轮轨三维滚动接触力学行为和轮轨材料摩擦磨损的循环相互作用关系.发展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用1:1试验装置验证了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实际线路上由轨枕离散支...
建立了钢轨波浪形磨损计算模型,模型中考虑车辆轨道垂向横向耦合动力学行为、轮轨三维滚动接触力学行为和轮轨材料摩擦磨损的循环相互作用关系.发展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用1:1试验装置验证了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实际线路上由轨枕离散支撑导致的钢轨横向不均匀刚度和不同行车速度对曲线钢轨接触表面不均匀磨损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可知: (1)列车通过曲线钢轨时,轨枕离散支撑导致的钢轨横向不均匀刚度易引发曲线钢轨波磨的形成和发展; (2)这类钢轨波磨具有与轨枕间距几乎相等的波长和28—35mm的短波长,这个短波长不均匀磨损主要是由轮轨高频接触振动引起; (3)同一个转向架4个车轮作用下形成的钢轨波磨最大深度波谷的分布是不同的; (4)改变过车速度不能有效地抑制轨枕离散支撑导致的钢轨波磨形成和发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波磨
轨枕间距
滚动接触力学
接触振动
材料磨损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轨道参数对轮轨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
11
4
作者
马维国
关庆华
+3 位作者
钟文生
陶功权
金学松
温泽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3期18-23,55,共7页
轮轨系统固有振动特性对车轮失圆和钢轨波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建立普通短轨枕整体道床轨道有限元模型和簧下质量-轨道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分析扣件刚度、地基刚度、簧下质量及轨枕间距对轨道和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
轮轨系统固有振动特性对车轮失圆和钢轨波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建立普通短轨枕整体道床轨道有限元模型和簧下质量-轨道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分析扣件刚度、地基刚度、簧下质量及轨枕间距对轨道和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1阶垂向弯曲频率随扣件刚度的增大而增大,地基刚度对轨道1阶垂向弯曲频率的影响较小;耦合系统1阶垂向弯曲频率(P2共振频率)随扣件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簧下质量的增大而减小;P2共振频率随地基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地基刚度大于300MPa/m,地基刚度的变化对P2共振频率影响较小;扣件刚度和地基刚度不变的情况下,轨道1阶垂向弯曲频率和P2共振频率随轨枕间距的增大而减小;轨枕间距随机变化可降低Pinned-Pinned共振响应峰值。通过现场力锤敲击与车辆轨道振动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轨道
轨枕间距
簧下质量
有限元分析
谐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5~40 t轴重轨道结构关键参数优化
被引量:
5
5
作者
许良善
郄录朝
+1 位作者
司道林
梁晨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86,共4页
为适应国际重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需求,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35~40 t轴重重载铁路有砟轨道结构方案为基础,结合几内亚西芒杜铁路的运营条件及设计参数,参考国内外规范要求,探讨优化方案。经计算分析,在轨枕间距、道床...
为适应国际重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需求,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35~40 t轴重重载铁路有砟轨道结构方案为基础,结合几内亚西芒杜铁路的运营条件及设计参数,参考国内外规范要求,探讨优化方案。经计算分析,在轨枕间距、道床断面参数方面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轨枕间距由600 mm优化为625 mm;道床厚度由350 mm优化为300 mm;砟肩宽度由400~500 mm优化为300~400 mm;边坡坡率由1∶1.75优化为1∶1.50。优化后的方案轨枕、道砟使用量均有一定程度减少,在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可节约铁路建设成本,减轻投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35~40
t轴重
理论分析
有砟轨道结构
轨枕间距
道床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轨枕间距对钢轨波磨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Ernesto García Vadillo
José A.Tárrago
Gorka Garate Zubiaurre
Carlos Angulo Duque
孙晓静
聂志理
机构
巴斯克大学机械工程系
北京交通大学
出处
《都市快轨交通》
2010年第2期13-17,共5页
文摘
主要研究轨枕间距对钢轨波磨发展的影响。研究小半径曲线内轨的小矢跨比波磨。这些出现问题的曲线段属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区域的地铁轨道,铺设着混凝土道床和两层STEDEF型支承垫层。当初始轨枕间距为1000mm时,仅有92万组轮对通过后所测得的波磨深度峰-峰值已经达到0.42mm。随后更换产生波磨的钢轨,比较列车通过时轨枕上方和轨间中部的内轨垂向、横向加速度。当轨枕间距为1000mm时,轨间中部出现频率为204和244Hz的强烈响应,在轨枕上方却未出现。在相邻轨枕中间铺设一个轨枕,使轨枕间距变为500mm,钢轨波磨停止发展。该结论是根据2年的观测结果得到的。
关键词
铜轨波磨
轨道动力学
小曲线半径
轨枕间距
Keywords
rail corrugation
rail dynamics
分类号
U213.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装配式可调间距的X形抗滑动轨枕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成
王威
芮瑞
李建峰
王晓壮
唐子桉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08438)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2110497184)。
文摘
为增强轨枕的工作性能和减少钢筋混凝土用量,对传统条形轨枕进行结构优化,提出预制装配式X形可调间距轨枕,并对X形轨枕的结构特点、制作流程、轨道维护和钢筋混凝土用量进行分析。同时,建立三维有砟轨道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循环荷载作用下传统轨枕与X形轨枕的竖向、侧向位移和轨枕应力分布。预制装配式X形轨枕由上、下轨枕两部分拼装组成,轨枕间距设计成600,700,800 mm三档,可在自研的X形轨枕制作模具中直接浇筑成形;相同轨枕间距下,铺设X形轨枕每千米混凝土用量相较于Ⅲa型轨枕减少16.7%,钢筋用量减少2.6%;当X形轨枕间距从600 mm增至700,800 mm时,每千米所需铺设的轨枕根数分别减少14.8%和25.5%。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轨枕,采用X形轨枕的轨道竖向沉降减少了5.8%,侧向位移减少了8.4%。新型X形轨枕具有降低道床沉降和促进碳减排的潜能。
关键词
X形
轨枕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轨枕间距
轨道沉降
碳减排
Keywords
X-shaped sleeper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sleeper spacing
track settlement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分类号
U213.3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钢轨横向不均匀支撑刚度对钢轨波磨的影响
被引量:
15
3
作者
金学松
王开云
温泽峰
李成辉
机构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749,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993510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20613001)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资助.~~
文摘
建立了钢轨波浪形磨损计算模型,模型中考虑车辆轨道垂向横向耦合动力学行为、轮轨三维滚动接触力学行为和轮轨材料摩擦磨损的循环相互作用关系.发展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用1:1试验装置验证了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实际线路上由轨枕离散支撑导致的钢轨横向不均匀刚度和不同行车速度对曲线钢轨接触表面不均匀磨损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可知: (1)列车通过曲线钢轨时,轨枕离散支撑导致的钢轨横向不均匀刚度易引发曲线钢轨波磨的形成和发展; (2)这类钢轨波磨具有与轨枕间距几乎相等的波长和28—35mm的短波长,这个短波长不均匀磨损主要是由轮轨高频接触振动引起; (3)同一个转向架4个车轮作用下形成的钢轨波磨最大深度波谷的分布是不同的; (4)改变过车速度不能有效地抑制轨枕离散支撑导致的钢轨波磨形成和发展速度.
关键词
钢轨波磨
轨枕间距
滚动接触力学
接触振动
材料磨损
动力学
Keywords
rail corrugation, sleeper bay, rolling contact, contact vibration, material wear, dynamics
分类号
U213.4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轨道参数对轮轨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
11
4
作者
马维国
关庆华
钟文生
陶功权
金学松
温泽峰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3期18-23,5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734201)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2017TPL_T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682016CX126)
文摘
轮轨系统固有振动特性对车轮失圆和钢轨波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建立普通短轨枕整体道床轨道有限元模型和簧下质量-轨道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分析扣件刚度、地基刚度、簧下质量及轨枕间距对轨道和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1阶垂向弯曲频率随扣件刚度的增大而增大,地基刚度对轨道1阶垂向弯曲频率的影响较小;耦合系统1阶垂向弯曲频率(P2共振频率)随扣件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簧下质量的增大而减小;P2共振频率随地基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地基刚度大于300MPa/m,地基刚度的变化对P2共振频率影响较小;扣件刚度和地基刚度不变的情况下,轨道1阶垂向弯曲频率和P2共振频率随轨枕间距的增大而减小;轨枕间距随机变化可降低Pinned-Pinned共振响应峰值。通过现场力锤敲击与车辆轨道振动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声学
轨道
轨枕间距
簧下质量
有限元分析
谐响应分析
Keywords
acoustics
track
sleeper spacing
unsprung mas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
分类号
U213.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5~40 t轴重轨道结构关键参数优化
被引量:
5
5
作者
许良善
郄录朝
司道林
梁晨
机构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出处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86,共4页
基金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金(2018YJ030)。
文摘
为适应国际重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需求,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35~40 t轴重重载铁路有砟轨道结构方案为基础,结合几内亚西芒杜铁路的运营条件及设计参数,参考国内外规范要求,探讨优化方案。经计算分析,在轨枕间距、道床断面参数方面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轨枕间距由600 mm优化为625 mm;道床厚度由350 mm优化为300 mm;砟肩宽度由400~500 mm优化为300~400 mm;边坡坡率由1∶1.75优化为1∶1.50。优化后的方案轨枕、道砟使用量均有一定程度减少,在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可节约铁路建设成本,减轻投资压力。
关键词
重载铁路
35~40
t轴重
理论分析
有砟轨道结构
轨枕间距
道床参数
Keywords
heavy haul railway
35~40 t axle-load
theoretical analysis
ballast track structure
sleeper spacing
ballast bed parameters
分类号
U239.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轨枕间距对钢轨波磨的影响
Ernesto García Vadillo
José A.Tárrago
Gorka Garate Zubiaurre
Carlos Angulo Duque
孙晓静
聂志理
《都市快轨交通》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装配式可调间距的X形抗滑动轨枕研究
陈成
王威
芮瑞
李建峰
王晓壮
唐子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钢轨横向不均匀支撑刚度对钢轨波磨的影响
金学松
王开云
温泽峰
李成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轨道参数对轮轨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
马维国
关庆华
钟文生
陶功权
金学松
温泽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35~40 t轴重轨道结构关键参数优化
许良善
郄录朝
司道林
梁晨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