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钢轧机轧辊磨损预测 被引量:25
1
作者 孔祥伟 史静 +1 位作者 徐建忠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90-792,共3页
以国内某厂 2 0 5 0mm热连轧机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热带钢连轧机轧辊磨损产生的原因 ,采用现场在线磨损计算模型进行了离线模拟计算 ;利用现有磨床测试轧辊磨损曲线·通过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的比较 ,发现轧辊磨损沿轴向不同区域有不... 以国内某厂 2 0 5 0mm热连轧机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热带钢连轧机轧辊磨损产生的原因 ,采用现场在线磨损计算模型进行了离线模拟计算 ;利用现有磨床测试轧辊磨损曲线·通过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的比较 ,发现轧辊磨损沿轴向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分布规律 ,其中部可以用二次曲线来描述 ,边部可用三次曲线描述·同时 ,回归出在线板形控制的磨损计算模型参数·修正后的计算结果符合轧辊磨损的一般规律 ,可用于轧辊磨损在线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带钢热轧 轧辊磨损 PFC CVC轧机 参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厚板轧机轧辊磨损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邱红雷 田勇 +1 位作者 王昭东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0-253,共4页
基于对中厚板轧辊磨损模型的分析,探讨了适合在线应用的轧辊磨损回归解析模型·采用现场实际的轧辊磨损数据,将轧辊的磨损沿辊身分布上进行统计,将轧辊磨损量考虑为沿轧辊长度方向的函数并用来预测下一轧制周期内的轧辊磨损·... 基于对中厚板轧辊磨损模型的分析,探讨了适合在线应用的轧辊磨损回归解析模型·采用现场实际的轧辊磨损数据,将轧辊的磨损沿辊身分布上进行统计,将轧辊磨损量考虑为沿轧辊长度方向的函数并用来预测下一轧制周期内的轧辊磨损·对首钢3500mm中厚板轧机的轧辊磨损进行了预测和实际的测量,并进行了解析分析·应用结果表明:磨损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能够比较显著地提高磨损模型的预报精度,从而为中厚板的厚度精度、板形和板凸度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轧机 轧辊磨损 回归分析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式光纤位移法检测轧辊磨损度中实用电路的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媛 王玉田 戴学丰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6-48,共3页
利用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对反射光强信号的检测,提出了一种用于轧辊磨损度在线非接触检测的光电检测法,并重点设计了用于反射式光纤位移法检测轧辊磨损度系统的实用电路。根据轧辊磨损度测量过程的特点及精度要求,阐述... 利用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对反射光强信号的检测,提出了一种用于轧辊磨损度在线非接触检测的光电检测法,并重点设计了用于反射式光纤位移法检测轧辊磨损度系统的实用电路。根据轧辊磨损度测量过程的特点及精度要求,阐述和分析了传感器电路系统的原理、组成及性能。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该电路系统工作稳定,精确度和灵敏度均可满足实际要求。此电路系统稍加改进还可适用于类似条件下用反射式光纤位移法进行测量的其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辊磨损 反射式光纤 传感器电路设计 位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自混合干涉的轧辊磨损在线检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燕 闫美素 +1 位作者 周航 吕坤坤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轧辊磨损在线检测的方法。研究了轧辊磨损量在线检测的原理及方案,利用激光自混合干涉位移传感器进行多点测量,将轧辊磨损量转化为微位移量进行检测,从而得到磨损量。信号处理中基于相位展开原理进行自混合干涉相... 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轧辊磨损在线检测的方法。研究了轧辊磨损量在线检测的原理及方案,利用激光自混合干涉位移传感器进行多点测量,将轧辊磨损量转化为微位移量进行检测,从而得到磨损量。信号处理中基于相位展开原理进行自混合干涉相位提取,重建外腔物体运动信息,并利用插值法降低了辊身振动和随机噪声的影响,提高了系统测量分辨率与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分辨力可达到几十微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轧辊磨损检测 自混合干涉 在线检测 位移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轧辊磨损模型研究及轧辊横移影响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维刚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98-103,共6页
在对热轧带钢精轧工作辊磨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切片法"建立考虑横移影响的轧辊磨损模型,给出磨损模型的参数优化方法。实验验证表明,优化后的模型计算精度得到显著提高,计算偏差的标准差控制在15μm以内,轧辊磨... 在对热轧带钢精轧工作辊磨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切片法"建立考虑横移影响的轧辊磨损模型,给出磨损模型的参数优化方法。实验验证表明,优化后的模型计算精度得到显著提高,计算偏差的标准差控制在15μm以内,轧辊磨损轮廓形状更加符合实际。采用逐步累计-叠加方法,对一个换辊周期内的轧辊磨损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实施轧辊横移后,轧辊磨损在带钢宽度方向趋于均匀,磨损辊型曲线更加光滑、平缓,消除了轧件边部附近轧辊的局部严重磨损造成的猫耳现象,有利于热连轧机组实施自由程序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轧辊磨损 轧辊横移 自由程序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形调控工艺对轧辊间接触及磨损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琼 秦晓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2-247,共6页
六辊UCM冷轧机目前采用工作辊窜辊、中间辊窜辊和弯辊等板形调控工艺以改善板形质量,但上述工艺对轧辊间接触应力和轧辊的磨损亦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影响轧机的板形调控能力。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厂采用的六辊UCM冷轧机1/2辊... 六辊UCM冷轧机目前采用工作辊窜辊、中间辊窜辊和弯辊等板形调控工艺以改善板形质量,但上述工艺对轧辊间接触应力和轧辊的磨损亦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影响轧机的板形调控能力。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厂采用的六辊UCM冷轧机1/2辊系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板形调控工艺参数情形下的辊间接触应力进行了分析,结合轧辊磨损深度计算模型,分析并揭示了板形调控工艺对轧辊磨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作辊和中间辊窜辊不仅会增加与其直接接触的轧辊表面接触应力分布不均匀性,亦会引起轧辊反窜辊方向一侧表面磨损随窜辊量增加而急剧增加;而中间辊弯辊工艺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辊间接触应力和磨损轧辊轴线方向分布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M冷轧机 板形调控工艺 辊系接触模型 轧辊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连轧轧机工作辊磨损预报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子英 孙彦广 +1 位作者 宋向荣 彭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3,共3页
热轧钢板成形过程中,工作辊磨损是影响板形控制精度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影响工作辊磨损的主要因素。基于对影响轧辊磨损的主要因素的分析,考虑了轧辊表面温度对工作辊磨损的影响,构建了新的工作辊磨损数学模型。根据实测数据,使用多元非... 热轧钢板成形过程中,工作辊磨损是影响板形控制精度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影响工作辊磨损的主要因素。基于对影响轧辊磨损的主要因素的分析,考虑了轧辊表面温度对工作辊磨损的影响,构建了新的工作辊磨损数学模型。根据实测数据,使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并在1500 mm热连轧机组上进行了工程试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工作辊数学模型符合工作辊磨损的一般规律,能够较为精确地在线预报轧辊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连轧 轧辊磨损 轧辊温度 非线性回归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态误差的热连轧弹跳方程优化算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彭文 张殿华 +1 位作者 曹剑钊 刘子英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8-531,共4页
热连轧带钢生产过程中,在停轧、换辊后会出现带钢厚度精度低的情况,影响到带材的成材率.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新的轧辊磨损和热膨胀模型,并引入模型稳态误差量的概念,对弹跳方程进行优化改进.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换辊后首块钢的厚度偏... 热连轧带钢生产过程中,在停轧、换辊后会出现带钢厚度精度低的情况,影响到带材的成材率.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新的轧辊磨损和热膨胀模型,并引入模型稳态误差量的概念,对弹跳方程进行优化改进.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换辊后首块钢的厚度偏差在40μm范围内达到90%以上,长时间停轧之后厚度偏差提高到30μm以内,满足自动厚度控制系统(AGC)的控制要求,提高了产品的成材率.并给出了弹跳方程稳态误差的普遍求解方案,模型在线使用效果良好,适于工业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计算 厚度精度 轧辊磨损 热膨胀 稳态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润滑过程中摩擦的控制 被引量:9
9
作者 孙建林 张新明 +1 位作者 傅祖铸 李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4-107,共4页
通过比较流体润滑状态下冷轧变形区摩擦系数与轧机允许最小摩擦系数得出轧制稳定因子KS,用于判断其轧制过程是否稳定。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KS值随压下率减小而降低,且当KS<1时出现负前滑及摩擦力反向,同时轧后板面质量变差... 通过比较流体润滑状态下冷轧变形区摩擦系数与轧机允许最小摩擦系数得出轧制稳定因子KS,用于判断其轧制过程是否稳定。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KS值随压下率减小而降低,且当KS<1时出现负前滑及摩擦力反向,同时轧后板面质量变差。因此,只有当压下率达到一定值后,KS>1,才能实现稳定轧制并获得优异的轧后板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润滑 摩擦 有色金属 轧辊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工艺润滑技术的开发及在热连轧线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恩民 罗大杰 +1 位作者 陈国强 朱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介绍了开发的莱钢集团板带厂1500mm热连轧线热轧工艺润滑系统的组成及良好的应用效果。应用热轧工艺润滑后,可以降低轧辊磨损20%~40%,降低轧制力10%~20%,轧机主电机电流亦相应降低,实现节能降耗,同时改善带钢表面质量。该系统采用喷... 介绍了开发的莱钢集团板带厂1500mm热连轧线热轧工艺润滑系统的组成及良好的应用效果。应用热轧工艺润滑后,可以降低轧辊磨损20%~40%,降低轧制力10%~20%,轧机主电机电流亦相应降低,实现节能降耗,同时改善带钢表面质量。该系统采用喷嘴小孔径技术,吨钢油耗量指标国内领先;在控制系统中设置了独有的喷嘴清洗防堵塞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润滑 热轧油 轧辊磨损 油耗量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C轧机中间辊非对称弯辊改善辊间压力分布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宝权 张鸿 +2 位作者 王自东 王军生 张岩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为了改善UC轧机辊间压力不均匀分布问题,采用中间辊非对称弯辊系统替代原有对称弯辊系统.应用影响函数法计算辊系变形,同时考虑辊缝中金属横向流动对带钢出口张力横向分布的影响,通过迭代方法计算出中间辊两端施加不同弯辊力后的辊间压... 为了改善UC轧机辊间压力不均匀分布问题,采用中间辊非对称弯辊系统替代原有对称弯辊系统.应用影响函数法计算辊系变形,同时考虑辊缝中金属横向流动对带钢出口张力横向分布的影响,通过迭代方法计算出中间辊两端施加不同弯辊力后的辊间压力分布、出口厚度横向分布与出口张力横向分布.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中间辊非对称弯辊可以改善辊间压力分布不均,降低轧辊磨损和减少轧辊辊面剥落,且不会影响成品带钢的厚度和板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弯辊 影响函数 UC轧机 轧辊磨损 冷轧机 辊间压力 中间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下机约束的精轧机组工作辊机会维护建模
12
作者 贲旭瑞 周晓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6-1004,共9页
以钢铁精轧机组工作辊为对象,综合考虑轧辊磨损、机组两类故障、辊缝质量控制对故障损失、轧件质量损失与维护成本的影响,构建单辊维护模型以实现单辊维护周期的动态决策.在此基础上,考虑各轧辊磨削周期不同、下机周期相同、下机计划允... 以钢铁精轧机组工作辊为对象,综合考虑轧辊磨损、机组两类故障、辊缝质量控制对故障损失、轧件质量损失与维护成本的影响,构建单辊维护模型以实现单辊维护周期的动态决策.在此基础上,考虑各轧辊磨削周期不同、下机周期相同、下机计划允许小幅调整等特殊场景,提出工作辊动态机会维护策略并构建决策模型,优化精轧辊组工作辊机会维护方案.实例分析表明,与传统的时间窗策略相比,动态机会维护策略在降低工作辊维护成本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轧工作辊 轧辊磨损 磨削周期 机会维护 动态维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工作辊辊身淬硬层的制造方法
13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38-38,共1页
本发明涉及冷轧工作辊辊身淬硬层的制造方法.所述轧辊由钢制成,使用感应器对轧辊辊身进行感应加热处理。其方法是使轧辊辊身依次通过第一低频感应器、第二低频感应器和中频感应器而被加热。并向轧辊辊身表面喷水对其进行喷水淬火处理... 本发明涉及冷轧工作辊辊身淬硬层的制造方法.所述轧辊由钢制成,使用感应器对轧辊辊身进行感应加热处理。其方法是使轧辊辊身依次通过第一低频感应器、第二低频感应器和中频感应器而被加热。并向轧辊辊身表面喷水对其进行喷水淬火处理,从而使轧辊辊身获得淬硬层。本方法可以提高有效淬硬层的深度。对于适合的材质。可以制得深50mm以上的有效淬硬层。用本方法制得的具有较深淬硬层的轧辊在使用中能延缓轧辊磨损、延长换辊时间、提高轧机生产率、提高产量、降低消耗。从而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淬硬层 冷轧工作辊 制造方法 辊身 中频感应器 轧辊磨损 加热处理 淬火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l shifting strategy with varying stroke and step in hot strip mill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维刚 刘相华 +1 位作者 郭朝晖 黄建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226-1233,共8页
A new roll shifting strategy with varying stroke and varying step was investigated,Two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cluding cat ear height and gap contour smoothness were introduc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shifting str... A new roll shifting strategy with varying stroke and varying step was investigated,Two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cluding cat ear height and gap contour smoothness were introduc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shifting strategy on roll wear,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nd shifting strategy was established.Both varying stroke and varying step can reduce cat ear height and gap contour smoothness,so the shifting strategy with varying stroke and varying step is better than the one with either varying stroke or varying step,Based on the effect of shifting control parameters o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roll wear,the selection principle of these shifting control parameters was gained.A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roll shifting strategy,reducing uncontrollable quartic loading gap contour,improving strip profile and extending rolling length of a rolling campa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rolling work roll shifting varying step roll wear roll contour schedule free rol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