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车碰撞典型场景下驾驶风格对避撞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韩勇 皇甫倍玉 +3 位作者 叶美婷 潘迪 吴贺 申水文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为研究车-车碰撞事故中驾驶人风格与避撞参数、避撞率间的关系以提高行车安全性,本文通过车-车碰撞数据库(vehicle-vehicle traffic accident database with video,VV-TRAVi)中610例真实事故视频聚类分析出5种典型场景,其中十字路口处... 为研究车-车碰撞事故中驾驶人风格与避撞参数、避撞率间的关系以提高行车安全性,本文通过车-车碰撞数据库(vehicle-vehicle traffic accident database with video,VV-TRAVi)中610例真实事故视频聚类分析出5种典型场景,其中十字路口处占比最大,主要分为有、无视觉障碍2种典型碰撞场景,基于6自由度驾驶模拟器动态搭建上述2种十字路口处典型碰撞场景。通过问卷调查、主成分分析和K均值聚类将驾驶风格分为激进型、普通型和谨慎型,并招募60名3种驾驶风格志愿者在所搭建的2种典型碰撞场景下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并在92组有效数据样本中提取3种风格下的避撞参数:TTC(time-to-collision)、BRT(braking reaction time)、速度和纵向减速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3种驾驶风格对上述避撞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无视觉障碍的2种典型碰撞场景下,3种驾驶风格的TTC、BRT、速度和纵向减速度均呈现显著差异;其中,激进型、普通型以及谨慎型的TTC均值(s)分别为0.54和1.21、0.59和1.33以及1.01和2.58,BRT均值(s)分别为1.12和0.9、1.32和1.3以及1.6和1.56,两者均呈现依次增大趋势;速度均值(km/h)分别为37.53和45.03、30.37和34.93以及27.62和30.37,纵向减速度均值(m/s~2)分别为9.38和9.13、6.2和5.6以及3.92和3.66,两者均呈现依次减小趋势;3种驾驶风格避撞率呈现“谨慎型>普通型>激进型”。研究结果为制定考虑驾驶风格的车辆避撞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车碰撞 事故场景 驾驶风格 避撞 志愿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的高速公路车-车碰撞事故深度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褚端峰 吴超仲 +3 位作者 李顺喜 李浩然 谢飞 乐中耀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3-108,共6页
我国现行的汽车碰撞试验主要参考国外相关法规、标准等,须针对我国实际的道路交通事故形态特征进行深度分析,提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汽车碰撞试验指标。搜集重庆市高速公路在近5 a发生的194起车-车碰撞事故信息,对其进行深度事故分析,... 我国现行的汽车碰撞试验主要参考国外相关法规、标准等,须针对我国实际的道路交通事故形态特征进行深度分析,提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汽车碰撞试验指标。搜集重庆市高速公路在近5 a发生的194起车-车碰撞事故信息,对其进行深度事故分析,得出重叠率、质量比、碰撞方位、车身形变程度与乘员损伤程度等事故形态特征的统计分布。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乘员损伤程度同重叠率、质量比、碰撞方位、车身形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的车-车碰撞事故中,主碰车辆碰撞方位为1点,重叠率为2/3~1,或主碰车与被碰车质量比为0.1~0.5时的事故量较大;主碰车辆碰撞方位为12点,重叠率为0~1/3,或质量比小于0.5时,乘员发生严重损伤的概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车-车碰撞试验 高速公路 事故深度分析 乘员损伤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车碰撞仿真的驾乘人员损伤差异影响因素
3
作者 刘朱紫 尹若愚 邹铁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46-2651,共6页
为了解车-车碰撞事故中驾乘人员损伤差异影响因素,首先运用PC-Crash软件再现一例真实交通事故,通过分析面包车驾驶员的运动学及损伤响应,验证了其仿真车内乘员损伤的有效性,然后设计了包含6组车速、12个碰撞位置的72次试验,并通过仿真... 为了解车-车碰撞事故中驾乘人员损伤差异影响因素,首先运用PC-Crash软件再现一例真实交通事故,通过分析面包车驾驶员的运动学及损伤响应,验证了其仿真车内乘员损伤的有效性,然后设计了包含6组车速、12个碰撞位置的72次试验,并通过仿真获得人体损伤数据,利用作图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当且仅当车速大于等于50 km/h时,驾乘人员头、胸、腿等部位的损伤才会出现明显差异,且差异程度随碰撞车速增加而增大;当车速大于50 km/h且碰撞位置在被撞车辆左侧或右侧前方时,驾乘人员各部位损伤差异最明显,其中又以腿部损伤最为突出,且靠近撞击侧乘员的损伤更严重。研究成果将为更好地利用损伤认定驾乘关系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人体学 车-车碰撞 损伤 差异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辆SUV乘用车侧碰耐撞性最差工况的判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玉宝 牛卫中 雷云涛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9-85,共7页
为了判定运动型多功能乘用车(SUV)受到同款车型以确定速度侧面碰撞时驾驶位附近车体耐撞性最差的工况,参考2018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的相关要求,联合HyperWorks和LS-DYNA软件建立了两辆某款福特SUV侧面碰撞的有限元模型,仿真计... 为了判定运动型多功能乘用车(SUV)受到同款车型以确定速度侧面碰撞时驾驶位附近车体耐撞性最差的工况,参考2018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的相关要求,联合HyperWorks和LS-DYNA软件建立了两辆某款福特SUV侧面碰撞的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了撞击车在50 km/h的速度下以4种角度碰撞静止车辆侧面6个位置时被撞车驾驶位附近车体侧围构件的侵入量数据及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若两辆此款SUV发生侧碰且碰撞速度一定,则被撞车驾驶位附近车体侧围构件在碰撞角接近120°且碰撞位置处于法规侧碰处向前0~200 mm范围内的工况下所产生的侵入量最大,即被撞SUV驾驶位附近车体的耐撞性在这样的工况下显得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 体耐撞性 -侧面碰撞 侧围构件侵入量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