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路耦合作用力特性及混凝土路面动态响应 被引量:7
1
作者 周玉民 谈至明 田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4-860,共7页
应用1/4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及直接积分法,分析车辆以一定速度匀速移动时,车辆参数(集中质量、悬挂系统弹簧刚度和轮胎弹簧刚度)、路面板参数(路面板厚度、接缝宽度、接缝错台和接缝传荷等)以及地基参数(地基刚度、地基阻尼及地基弱化... 应用1/4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及直接积分法,分析车辆以一定速度匀速移动时,车辆参数(集中质量、悬挂系统弹簧刚度和轮胎弹簧刚度)、路面板参数(路面板厚度、接缝宽度、接缝错台和接缝传荷等)以及地基参数(地基刚度、地基阻尼及地基弱化指数等)对车-路耦合作用力的影响;给出了动荷系数(动静荷载比)随各参量变化的影响曲线及其统计特征;探讨了有接缝混凝土路面板动弯沉和动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车速的提高,车-路耦合作用力的变异性增大,路面板动弯沉和动应变的波动性增强;因此,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车-路耦合引起的动态效应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水泥混凝土 车-路耦合动力学 动荷系数 动弯沉 动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玉民 谈至明 刘伯莹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8-413,共6页
将车辆简化为1/4车模型,路面结构视为地基梁或地基板,建立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引入动态接触算法,采用直接积分法求解,比较了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与静力模型结果的差别;讨论了两种模型在车辆非悬挂系质点垂向加速度、车-路耦合作用... 将车辆简化为1/4车模型,路面结构视为地基梁或地基板,建立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引入动态接触算法,采用直接积分法求解,比较了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与静力模型结果的差别;讨论了两种模型在车辆非悬挂系质点垂向加速度、车-路耦合作用力、路面板动弯沉、动应变、接缝嵌缝料剪切应变和接缝传荷效率等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模型的非悬挂质点垂向加速度、车-路耦合作用力、路面板动弯沉和接缝嵌缝料剪切应变等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动应变及接缝传荷效率等方面有一定差异;地基板模型可很好地模拟移动车辆作用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动态响应,而地基梁模型可高效地用于路面结构的接缝传荷、嵌缝料振动模拟.建立的模型可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动态响应分析和路面性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水泥混凝土 1/4模型 地基梁 地基板 车-路耦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车-路耦合振动系统的儿童乘坐舒适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钱凯 胡启国 李力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1-359,共9页
根据拉格朗日原理,建立了基于人-车-路耦合振动的12自由度动力学数学模型;借助MATLAB/Simulink平台,分析车速、路面不平度、汽车前后轮迟滞性及左右轮相干性的特点;构建了随机路面激励时域模型;采用时域和频域分析了在不同路面及不同车... 根据拉格朗日原理,建立了基于人-车-路耦合振动的12自由度动力学数学模型;借助MATLAB/Simulink平台,分析车速、路面不平度、汽车前后轮迟滞性及左右轮相干性的特点;构建了随机路面激励时域模型;采用时域和频域分析了在不同路面及不同车速下汽车对儿童头部、臀部振动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提高路面等级及车速可以提高儿童的乘坐舒适性;儿童对5~10 Hz的低频及15,23 Hz的中频振动最为敏感;适当地降低座椅刚度、提高阻尼及合理地布置座椅位置可以提高儿童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耦合 12自由度 MATLAB/SIMULINK 功率谱分析 乘坐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接触非线性的车-路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静云 孙依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19-124,共6页
采用四分之一车辆模型和三维线弹性沥青路面模型,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将车、路有限元模型通过接触单元联系在一起,进行了接触非线性瞬态求解。分析了车辆匀速行驶过一段路面时车-路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特点。通过修改系统参数,计算... 采用四分之一车辆模型和三维线弹性沥青路面模型,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将车、路有限元模型通过接触单元联系在一起,进行了接触非线性瞬态求解。分析了车辆匀速行驶过一段路面时车-路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特点。通过修改系统参数,计算分析了行车速度、路面平整度、基层模量、轮胎刚度、轮胎阻尼、悬架刚度、悬架阻尼等七个参数对车-路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车-路耦合系统的共振问题。结果表明:在文章给定的路面结构组合下,最大纵向拉应力和最大横向拉应力均出现在基层和底基层结合处,容易导致疲劳破坏的产生;沥青面层层底剪应力是导致其破坏的主要原因;控制协调好车-路耦合系统中的各个参数,对提高路面寿命和行车舒适性有重要意义;车-路耦合系统的共振问题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耦合系统 沥青 接触非线性 动力响应 有限元分析 移动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路耦合振动状态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 被引量:6
5
作者 严战友 赵晓林 +2 位作者 陈恩利 赵勇 赵国叶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1-608,共8页
利用ABAQUS,建立三维两自由度1/4车辆模型与黏弹性沥青路面模型,考虑橡胶轮胎以及轮胎与路面非线性接触,采用中心差分法求解,并与相关文献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静载作用下,上面层最大竖向压应力为0.402 MPa,1/4车辆动载... 利用ABAQUS,建立三维两自由度1/4车辆模型与黏弹性沥青路面模型,考虑橡胶轮胎以及轮胎与路面非线性接触,采用中心差分法求解,并与相关文献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静载作用下,上面层最大竖向压应力为0.402 MPa,1/4车辆动载为0.563 MPa,比静载增大40.05%;A,B和C级路面上面层最大竖向位移分别为0.589,0.698和0.941 mm,C级比A级大59.76%;上面层最大竖向压应力分别为0.497,0.702和0.739 MPa,C级比A级大48.69%;中面层出现最大竖向及横向压应变,下面层出现最大竖向拉应变、最大纵向压应变及最大横向拉应变,土基出现最大纵向拉应变;车速越大,路面响应越小;轴重越大,路面响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模型 稳态滚动 黏弹性理论 面不平度 车-路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桩-路-网”耦合下配电系统灵活域的构建方法
6
作者 陈厚合 高远航 +3 位作者 李雪 姜涛 吴成昊 付麟博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2,70,共10页
“车-桩-路-网”耦合系统中,电动汽车(EV)充放电行为的多时空动态交织与电能流-交通流的深度融合使主动配电网的运行优化边界发生重大变化。为了挖掘EV等分布式资源的灵活性支撑潜力,分析量化配电网灵活性,提出一种“车-桩-路-网”耦合... “车-桩-路-网”耦合系统中,电动汽车(EV)充放电行为的多时空动态交织与电能流-交通流的深度融合使主动配电网的运行优化边界发生重大变化。为了挖掘EV等分布式资源的灵活性支撑潜力,分析量化配电网灵活性,提出一种“车-桩-路-网”耦合下配电网运行灵活域的构建方法。在计及“车-桩-路-网”的耦合特征对EV进行充电负荷时空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峰谷补偿电价机制下EV的充放电行为,构建EV接入电网响应模型;考虑到EV在电价激励下的实时响应能力,构建以配电网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以优化充电负荷分布,为配电网运行灵活域的构建奠定基础;采用蒙特卡罗抽样法分析大量的负荷样本下满足“车-桩-路-网”耦合关系的配电网灵活运行的可行点,构建考虑“车-桩-路-网”耦合系统多时空复杂交互特性的配电网运行灵活域。以D33-T29测试系统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网”耦合 电动汽 充放电行为 网互动 实时响应能力 运行灵活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路-环境作用下山区桥隧连接段行车安全分析
7
作者 王露 霍露露 +1 位作者 张子宇 陈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0,共9页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桥隧连接段在强侧风作用下的行车安全风险,基于车-路-环境多维度耦合力学模型展开分析。通过CarSim仿真平台构建了240组工况(涵盖4种典型车速、3种桥梁长度、5级风速梯度及冰雪低附着等复杂环境条件),重点分析了风速、...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桥隧连接段在强侧风作用下的行车安全风险,基于车-路-环境多维度耦合力学模型展开分析。通过CarSim仿真平台构建了240组工况(涵盖4种典型车速、3种桥梁长度、5级风速梯度及冰雪低附着等复杂环境条件),重点分析了风速、车速(60、80、100、120 km/h)、桥梁长度(20、65、100 m)、路面附着系数、超高(0.06)及圆曲线半径等参数对车辆行驶安全性及横向稳定性的影响,并针对不平稳状态提出了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车辆行驶平稳性与风速呈负相关,与超高值呈正相关,当遭遇5级风、桥长为100 m、超高为0.06且为结冰情况时,需将圆曲线半径提升至134、270、466 m才能以抵消横向风荷载,保证车辆行驶时的安全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山区强侧风 空气动力学 --环境耦合 CarS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头跳车对路面结构的冲击效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玉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6-83,共8页
基于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桥头跳车对路桥过渡段路面结构的冲击效应。分析了考虑车-路耦合作用对路面冲击效应的影响,研究了车辆冲击系数和路面振动响应随路面弹性模量、路基反应模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路桥过渡段的道路设计建议。... 基于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桥头跳车对路桥过渡段路面结构的冲击效应。分析了考虑车-路耦合作用对路面冲击效应的影响,研究了车辆冲击系数和路面振动响应随路面弹性模量、路基反应模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路桥过渡段的道路设计建议。结果表明:考虑车-路耦合作用后,车辆冲击系数和有效影响范围均有所减小;路面弹性模量、路基反应模量对车辆冲击系数影响不大,但对路面振动响应影响较大;路桥过渡段的路面结构设计应考虑路面动力响应,采用车辆冲击系数作为标准轴载的放大系数偏危险,建议采用路面动力反应系数;从控制路面振动角度出发,路桥过渡段宜选择柔性路面,同时路基反应模量应超过200 M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桥头跳 车-路耦合 分布式弹簧-阻尼单元 辆冲击系数 面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运输车的时域平顺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荣吉利 郑育龙 +2 位作者 刘琥 何丽 王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0,156,共6页
为解决某大型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车载精密仪器振动过大而影响其使用性能的问题,基于拉格朗日原理,建立了某大型运输车仪器-车-路耦合的19自由度振动动力学模型;利用白噪声模块,构建了随机路面激励时域模型;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分析了路... 为解决某大型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车载精密仪器振动过大而影响其使用性能的问题,基于拉格朗日原理,建立了某大型运输车仪器-车-路耦合的19自由度振动动力学模型;利用白噪声模块,构建了随机路面激励时域模型;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分析了路面不平度、车速以及仪器悬置刚度阻尼对仪器振动加速度影响.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通过提高路面等级、选择适当的行车速度、适当的降低仪器悬置的刚度和阻尼,能够有效降低仪器的振动加速度,提高大型运输车的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车-路耦合 面不平度时域模型 振动加速度 粒子群算法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量不均匀路基上的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锋 臧宏阳 +2 位作者 冯德成 林波 唐康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122,共8页
为研究路基模量的不均匀对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便携式落锤弯沉仪(简称PFWD)对亚—雪公路路基模量分布进行现场测试,分析并总结路基模量的空间不均匀分布特征;进而考虑汽车车体的运动、轮胎的黏弹效应、沥青路面的黏弹... 为研究路基模量的不均匀对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便携式落锤弯沉仪(简称PFWD)对亚—雪公路路基模量分布进行现场测试,分析并总结路基模量的空间不均匀分布特征;进而考虑汽车车体的运动、轮胎的黏弹效应、沥青路面的黏弹性能以及路基模量的不均匀特性,基于D'Alembert原理和黏弹性薄板振动理论,建立了重载汽车-路面-不均匀模量路基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路基不均匀特性、行车速度和后轴轴重对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路基模量的不均匀性对路面动应变的影响显著。当汽车行驶通过路基不均匀模量区时,后轴产生的基层底应变幅值约为前轴的2倍;当后轴轴载由100k N增加至180k N,基层底应变幅值由62με增加到109με;随着行车速度从5km/h增加至80km/h,基层底部的拉应变幅值增加1.3倍,并逐渐趋于稳定;特别当路基不均匀模量幅值从40MPa降低到0、不均匀模量弦长由1m增加至4m,基层层底拉应变幅的增幅分别可达26%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不均匀模量 沥青 动力响应 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制动力影响的大型客车舒适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杰 王贵春 +2 位作者 吉喆 王亚欣 张淑文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7-784,I0022,I0023,共10页
利用有限元法和动力平衡原理,建立了具有层间接触的沥青路面和13个自由度的大型客车人体三维模型。以不平顺作为激励,随机模拟车流分布,在不同制动情况下,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分析人-车-路耦合振动下车辆和人体的动力响应。时域分析采用... 利用有限元法和动力平衡原理,建立了具有层间接触的沥青路面和13个自由度的大型客车人体三维模型。以不平顺作为激励,随机模拟车流分布,在不同制动情况下,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分析人-车-路耦合振动下车辆和人体的动力响应。时域分析采用客观评价标准和主观烦恼率相结合的方法,频域分析考虑人体共振、人的心理和生理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制动力增大,人体的竖向加速度幅值不变,俯仰、侧倾加速度幅值都增大,但是俯仰加速度增幅远大于侧倾加速度的情况,人的舒适性变差,烦恼率增高;在紧急制动时,主频段对人体共振、心理和生理产生的影响很小,但是次主频段与人体某些器官固有频段重合,对人体共振、心理和生理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辆制动力 -车-路耦合振动 沥青 -人体模型 时频域分析 舒适性评价 烦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upling vibration analysis of high-speed maglev train-viaduct systems with control loop failure 被引量:5
12
作者 GUO Wei CHEN Xue-yuan +7 位作者 YE Yi-tao HU Yao LUO Yi-kai SHAO Ping HUANG Ren-qiang WANG Xu-yixin GUO Zhen TAN S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771-2790,共20页
The risk of failure of the control loop can occur when a high-speed maglev train runs on viaduct.Meanwhile,the failure of the levitation magnets which balances the gravity of the maglev train could cause the train col... The risk of failure of the control loop can occur when a high-speed maglev train runs on viaduct.Meanwhile,the failure of the levitation magnets which balances the gravity of the maglev train could cause the train collision with track.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train and the viaduct when the levitation magnet control loop failure occurs,a high-speed maglev train-viaduct coupling model,which includes a maglev controller fitted by measured force-gap data and considers the actual structure of train and viaduct,is established.Then the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established approach are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 computed dynamic responses and frequencies with the measurement results.After that,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maglev train and viaduct are discussed under normal operation and control loop failures,and the most disadvantageous combination of control loop failures is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a single control loop fails,it onl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ailed electromagnet,and the maglev response of adjacent electromagnets has no obvious change and no collision occurs.But there is a risk of rail collisions when the dual control loop fa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maglev train control loop failure coupling vibration maglev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babilistic model and analysis of coupled train-ballasted track-subgrade system with uncertain structural parameters 被引量:6
13
作者 MAO Jian-feng XIAO Yuan-jie +2 位作者 YU Zhi-wu Erol TUTUMLUER ZHU Zhi-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2238-2256,共19页
Random dynamic responses caused by the uncertainty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coupled train-ballasted track-subgrade system under train loading can pose safety concerns to the train operation.This paper introduce... Random dynamic responses caused by the uncertainty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coupled train-ballasted track-subgrade system under train loading can pose safety concerns to the train operation.This paper introduced a computational model for analyzing probabilistic dynamic responses of three-dimensional(3D)coupled train-ballasted track-subgrade system(TBTSS),where the coupling effects of uncertain rail irregularities,stiffness and damping properties of ballast and subgrade layers were simultaneously considered.The number theoretical method(NTM)was employed to design discrete points for the multi-dimensional stochastic parameters.The time-histories of stochastic dynamic vibrations of the TBSS with systematically uncertain structural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by employing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method(PDEM).The model-predicted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by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ethod.A sensitivity study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ose uncertain structural parameters,based on which a case study was presented to explore the stochastic probability evolution mechanism of such train-ballasted track-subgrad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train-ballast-subgrade system structural parameter uncertainty stochastic dynamic analysis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method wheel-rail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