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种兼顾仿真效率和精度的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 |
王伟
雷晓燕
罗锟
陈鹏
|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不同车辆-轨道垂向动力学模型功率流传递特性研究 |
徐宁
任尊松
薛蕊
李强
|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
3
|
车辆—轨道系统高中低频动力学模型的理论特征及其应用范围的研究 |
陈泽深
王成国
|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
|
4
|
车辆-轨道系统动力极值预测及可靠度计算 |
徐磊
朱雪燕
金浩然
刘鹏飞
闫斌
余志武
|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5
|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垂横模型及其验证 |
陈果
翟婉明
左洪福
|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
6
|
机车车辆横向动力学性能仿真——车辆轨道耦合模型与传统车辆模型的比较 |
王开云
翟婉明
蔡成标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
7
|
转向架-车体-座椅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及分析 |
于曰伟
周长城
赵雷雷
|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
8
|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系统的集成研究 |
丁国富
王开云
翟婉明
|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
9
|
采用直线电机车辆的轨道交通耦合动力学模型及仿真分析 |
万传风
龙许友
张勇
邓学森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2006 |
1
|
|
|
10
|
完整的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研究是铁路发展的迫切需要 |
陈泽深
王成国
|
《铁道机车车辆》
|
2004 |
2
|
|
|
11
|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取得系统性成果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
12
|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取得系统性成果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
13
|
浮置板剪力铰对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
杨建近
朱胜阳
翟婉明
|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7
|
|
|
14
|
垂荡作用下船用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
韩永超
李明
|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3
|
|
|
15
|
缩尺车辆-轨道试验平台研制 |
陈晨
蔡世生
肖俊恒
张欢
闫子权
孙林林
刘炳彤
|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考虑轮轨非线性接触的车辆-轨道-桥梁垂向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分析 |
刘付山
曾志平
郭无极
朱志辉
|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3
|
|
|
17
|
基于轮轨时变接触刚度的车辆-轨道系统垂向振动分析 |
贺天龙
陈宪麦
徐磊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18
|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高速铁路车辆-轨道-桥梁空间耦合系统模型修正研究 |
高亮
姜涵文
|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
19
|
轨道动力学层状梁模型与算法中的几个问题 |
雷晓燕
王海
尹学军
|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20
|
不同减振轨道上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
张涛
展旭和
金泰木
姜培斌
凌亮
王开云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
202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