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车辆跟驰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邱小平 刘亚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132,共5页
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车辆跟驰模型,模拟单车道车辆跟驰行为——加速、减速、无动作;利用NGSIM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并与Gipps车辆跟驰模型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各项误差指标的精度均有较大提升,能够挖掘出影... 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车辆跟驰模型,模拟单车道车辆跟驰行为——加速、减速、无动作;利用NGSIM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并与Gipps车辆跟驰模型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各项误差指标的精度均有较大提升,能够挖掘出影响跟驰行为的变量之间的潜在关系,弥补了传统车辆跟驰模型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车辆跟驰模型 机器学习 支持向量机 回归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扰动下一类车辆跟驰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杜文举 李引珍 +1 位作者 张建刚 俞建宁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了研究交通拥堵问题,基于多智能体一致性理论对一类车辆跟驰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通过设计适当的控制器使得车辆跟驰模型趋于稳定,并得到了模型稳定性的条件.此外,在车辆受到不确定的外部扰动的情形下,研... 为了研究交通拥堵问题,基于多智能体一致性理论对一类车辆跟驰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通过设计适当的控制器使得车辆跟驰模型趋于稳定,并得到了模型稳定性的条件.此外,在车辆受到不确定的外部扰动的情形下,研究了车辆跟驰模型的稳定性.最后,采用Matlab仿真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设计的控制器下,车辆跟驰模型快速趋于稳定,拥堵现象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跟驰模型 外部扰动 多智能体一致性 稳定性 交通拥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前方多车优化速度信息的车辆跟驰模型 被引量:14
3
作者 安树科 徐良杰 +1 位作者 钱良辉 陈国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6-1162,共7页
基于车路协同技术完全信息可达性的特点,引入车头间距反馈信息,并提出一种考虑前方多辆车优化速度信息的改进车辆跟驰模型,同时加入驾驶员在不同车头间距条件下的感知特性,改进了多速度差反馈控制策略.基于Lyapunov方法推导了改进模型... 基于车路协同技术完全信息可达性的特点,引入车头间距反馈信息,并提出一种考虑前方多辆车优化速度信息的改进车辆跟驰模型,同时加入驾驶员在不同车头间距条件下的感知特性,改进了多速度差反馈控制策略.基于Lyapunov方法推导了改进模型的线性稳定性,并获得其稳定性条件.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多前车优化速度和速度差信息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已有MVD模型,考虑前方多辆车优化速度使得扰动作用时间减少了约30.3%;在频繁扰动作用下,引入多前车优化速度信息更有利于交通流稳定,且当参数N增至3时,尾车的停滞时间减少了74.0%;当通信车辆数不变时,通过拓展跟驰车辆的信息维度,可以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抑制交通拥堵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 优化速度 车辆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信号交叉口改进车辆跟驰模型 被引量:12
4
作者 安树科 徐良杰 +2 位作者 陈国俊 罗浩顺 曹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9-174,共6页
为了缓解信号交叉口对交通流的阻断问题,基于车路协同技术提出了信号交叉口速度引导决策方法.考虑信号灯相位差异以及车辆可能面临的交通状况,制定了3个速度引导策略,并构建了改进车辆跟驰模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引导效果,... 为了缓解信号交叉口对交通流的阻断问题,基于车路协同技术提出了信号交叉口速度引导决策方法.考虑信号灯相位差异以及车辆可能面临的交通状况,制定了3个速度引导策略,并构建了改进车辆跟驰模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引导效果,并分析了引导区间长度对速度引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已有模型相比,改进车辆跟驰模型能够使更多的车辆在绿灯结束前快速通过交叉口,其他车辆通过速度引导平滑地减速停车或跟随队尾在红灯结束后不停驶通过信号交叉口,消除了车辆速度突变.此外,通过增加引导区间长度能够缓解信号交叉口车辆停车排队现象,进而提高了速度引导效果.改进车辆跟驰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得到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 信号交叉口 车辆跟驰模型 引导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立锋 李正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2期165-167,共3页
为改进交通流模拟,提出了微观与宏观统一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从微观的车辆跟驰模型出发,假设路段单元体中的车流为整体,且单元体的运动遵守拉格朗日坐标系下的车辆跟驰运动模型,那么该模型在变换为欧拉坐标后,与流量方程结合,推导出宏... 为改进交通流模拟,提出了微观与宏观统一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从微观的车辆跟驰模型出发,假设路段单元体中的车流为整体,且单元体的运动遵守拉格朗日坐标系下的车辆跟驰运动模型,那么该模型在变换为欧拉坐标后,与流量方程结合,推导出宏观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模型分析和数值仿真表明该模型能够良好地模拟交通流的堵塞和疏导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动力学模型 交通流仿真 车辆跟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辆特性的交通跟驰模型仿真与改进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承成 张乾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6-11,共6页
在研究车辆跟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车辆特性这一元素,先利用Simulink建立跟驰模型,再结合Carsim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得到理论车辆跟驰时车辆的某些特性数据以及驾驶员的舒适度,进而与实际跟驰的情况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交... 在研究车辆跟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车辆特性这一元素,先利用Simulink建立跟驰模型,再结合Carsim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得到理论车辆跟驰时车辆的某些特性数据以及驾驶员的舒适度,进而与实际跟驰的情况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交通跟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跟驰模型 SIMULINK CARSIM 车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行驶模型与跟驰模型的安全评估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帅 费天扬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24期1-2,共2页
本文针对港珠澳大桥桥梁设计和车辆安全问题,建立了车辆行驶模型,给出了汽车在无气候因素影响下转弯时的最大安全行驶速度和考虑气候因素影响下汽车行驶的最大安全速度和台风级数的关系,以及建立港珠澳大桥通行能力模型,给出机动车通过... 本文针对港珠澳大桥桥梁设计和车辆安全问题,建立了车辆行驶模型,给出了汽车在无气候因素影响下转弯时的最大安全行驶速度和考虑气候因素影响下汽车行驶的最大安全速度和台风级数的关系,以及建立港珠澳大桥通行能力模型,给出机动车通过大桥的时长。本文首先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纵向力和侧向力对车辆转弯的影响,然后通过对不同路段行驶的车辆在不同风速和风向的影响下的情况进行受力分析,求解出汽车最大安全速度与台风级数满足的方程。最后通过对不同天气状态下,不同类型的汽车通过港珠澳大桥的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了车辆跟驰模型,进而得到在港珠澳大桥最大通行能力下,机动车通过港珠澳大桥的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行驶模型 车辆跟驰模型 车辆动力学模型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联车对抗神经网络跟驰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梁军 王军 +3 位作者 杨云庆 陈龙 盘朝奉 鲁光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9-195,203,共8页
针对当前混行交通流场景下网联车对前车速度变化的实时性、安全性和车队稳定性较差的状况,提出一种由生成模型和辨别模型构成的网联车生成式对抗网络车辆跟驰模型(GANVFM)。其中,生成模型提取跟驰参数中的前车速度、跟驰车速和相对车距... 针对当前混行交通流场景下网联车对前车速度变化的实时性、安全性和车队稳定性较差的状况,提出一种由生成模型和辨别模型构成的网联车生成式对抗网络车辆跟驰模型(GANVFM)。其中,生成模型提取跟驰参数中的前车速度、跟驰车速和相对车距计算生成加速度;辨别模型对生成模型生成的加速度参数进行相似度计算,并通过更新函数加以更新。采用速度和加速度的均方差σ、追尾预测因子γn和跟驰状态因子φn作为对应的指标,对车辆的实时性、安全性和车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GANVFM的σ和γn均最小,GANVFM对前车速度变化的实时性和安全性高;随着网联车渗透率δ的升高,φn降低、车队长度缩短,车队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行交通流 网联车渗透率 生成式对抗网络 车辆跟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集聚车辆的跟驰行为分析与建模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修海 于少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为了更好地模拟城市信号交叉口集聚车辆的跟驰行为,进而应用于城市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和交通流理论研究,采用一种基于视频的交通流数据采集方法来采集信号交叉口的微观交通行为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微观交通数据进行分析... 为了更好地模拟城市信号交叉口集聚车辆的跟驰行为,进而应用于城市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和交通流理论研究,采用一种基于视频的交通流数据采集方法来采集信号交叉口的微观交通行为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微观交通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其中的有用信息,从而寻求能够最大程度反映信号交叉口集聚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变量.构建城市信号交叉口车辆集聚过程中的跟驰模型并进行参数标定、效果验证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新提出的跟驰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信号交叉口集聚车辆的跟驰行为实测数据,其拟合性和稳定性优于重新标定后的扩展GM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车辆跟驰模型 影响因素分析 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事故影响下车辆的跟驰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淑燕 于泳波 +1 位作者 舒航 陈茜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8,共4页
通过对城市交通事故影响下交通流的分析,结合元胞自动机的原理并进行了相关改进,构建了交通事故影响下车辆的跟驰模型以及变道绕行模型.此外,利用MATLAB编写仿真程序,并由仿真结果分析了在交通事故影响下车流速度的传播特点,发现障碍物... 通过对城市交通事故影响下交通流的分析,结合元胞自动机的原理并进行了相关改进,构建了交通事故影响下车辆的跟驰模型以及变道绕行模型.此外,利用MATLAB编写仿真程序,并由仿真结果分析了在交通事故影响下车流速度的传播特点,发现障碍物对整体交通流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实际上的物理范围,且影响的消散也非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车辆跟驰模型 变道绕行模型 MATLAB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活动链的驾驶行为协调仿真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晓原 王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8-242,共5页
为向车辆控制系统和智能车辆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多源信息对驾驶员行为决策的影响系数,用模糊积分融合算法获得驾驶员任务集聚后车辆的运行模式,并按照认知活动链将该模糊积分融合算法与跟驰模型相结合,构建了基于认... 为向车辆控制系统和智能车辆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多源信息对驾驶员行为决策的影响系数,用模糊积分融合算法获得驾驶员任务集聚后车辆的运行模式,并按照认知活动链将该模糊积分融合算法与跟驰模型相结合,构建了基于认知活动链的驾驶员行为协调仿真模型.此外,采用五轮仪实验系统对淄博市张周路某路段的交通流数据进行了采集,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行为 多源信息融合 车辆跟驰模型 任务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离散特性研究及仿真
12
作者 张惠玲 丁恒 何海生 《交通标准化》 2007年第10期130-132,共3页
针对目前有关分车道行驶的方案,对不同车辆行驶速度特征进行的研究,以及对不分车道行驶和分车道行驶两种情况下的车辆运行状况进行的有效仿真,可为当前公交优先通行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车辆离散性 车辆跟驰模型 车辆延误 公交优先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M的车辆弯道运动状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猛 周炜 +1 位作者 张国胜 杜林森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1年第3期32-35,共4页
弯道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隐患路段之一,为快速准确预测车辆弯道运动状态,本研究基于智能驾驶员微观车辆跟驰模型(Intelligent Driver Model,IDM),通过弯道适应性改进,构建了车辆弯道运动状态预测算法。模型的弯道适应性改进考虑了... 弯道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隐患路段之一,为快速准确预测车辆弯道运动状态,本研究基于智能驾驶员微观车辆跟驰模型(Intelligent Driver Model,IDM),通过弯道适应性改进,构建了车辆弯道运动状态预测算法。模型的弯道适应性改进考虑了弯道曲率半径、道路纵向坡度及驾驶员反应时间因素,并对改进优化后的预测算法进行参数标定,以保证预测算法能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辆跟驰模型 IDM模型 预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诱导环境下的网联车与网联自动驾驶车混合交通流建模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松 张开碧 +1 位作者 李永福 黄龙旺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3年第3期31-58,共28页
智能网联车辆通过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车辆间信息传递,然而通信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干扰信号,当干扰信号达到一定的强度时,车辆间的通信会被迫中断,等效于交通流中车辆的通信拓扑发生了切换,通信拓扑切换必然会对交通流造成影... 智能网联车辆通过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车辆间信息传递,然而通信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干扰信号,当干扰信号达到一定的强度时,车辆间的通信会被迫中断,等效于交通流中车辆的通信拓扑发生了切换,通信拓扑切换必然会对交通流造成影响。基于此,本文在由网联车(connected vehicle,CV)和网联自动驾驶车(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CAV)构成的混合交通流中,研究了理想诱导环境下通信拓扑结构切换和CAV不同空间分布对混合交通流动态性能的影响。首先提出一种结合图论和概率论的通信拓扑表征方法,对混合交通流中的通信拓扑进行表征。然后考虑CV与CAV在决策行为上的特点,结合通信拓扑提出一个通用车辆跟驰模型,并使用约化摄动法推导出通用车辆跟驰模型的稳定性条件。最后设计数值仿真实验,在不同的CAV渗透率下,研究理想诱导环境下通信拓扑结构切换和不同CAV空间分布对混合交通流动态性能的影响。通信拓扑结构切换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稳定的通信连接将有利于混合交通流动态性能的平滑性。不同CAV渗透率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理想诱导环境中不存在干扰信号时,CAV渗透率越高,混合交通流动态性能的平滑性越好;当理想诱导环境中存在干扰信号并导致通信拓扑切换时,CAV渗透率为40%且空间分布为集中分布时的抗干扰能力最强。不同CAV空间分布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理想诱导环境中不存在干扰信号时,CAV集中分布下混合交通流动态性能的平滑性最好;当理想诱导环境中存在干扰信号并导致通信拓扑切换时,CAV集中分布的抗干扰能力强于CAV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通信拓扑切换 通用车辆跟驰模型 混合交通流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