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车辆动态行为特征的交通状态识别研究
1
作者 李熙莹 卢美燕 +2 位作者 何兆成 苏淑妍 庞淑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5,85,共13页
交通状态识别研究对于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能够为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还能有效提升道路的运行效率。传统的交通状态识别方法仅考虑单一的宏观特征参数,忽视车辆变道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车辆间相互干扰,导... 交通状态识别研究对于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能够为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还能有效提升道路的运行效率。传统的交通状态识别方法仅考虑单一的宏观特征参数,忽视车辆变道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车辆间相互干扰,导致状态划分空间粒度较粗,状态辨识不够精细化,难以深入分析交通拥堵的成因。对此,本文提出一种无人机视角下基于车辆动态行为特征的交通状态识别方法。首先,该方法结合基于旋转检测框的车辆检测算法(YOLOv8s-OBB)和车辆跟踪算法(BoTSORT)检测和跟踪车辆,解决水平框中背景像素冗余以及车辆框重叠的问题,提取车辆空间方向角和旋转4点坐标等更精准的车辆轨迹数据,并计算微观交通流参数;其次,利用获取的车辆空间方向角和旋转位置信息提出车辆动态行为特征参数,即变道干扰率和车辆方向波动指数;然后,结合宏观的平均速度和交通密度参数,构建多维状态特征空间,应用于实际道路场景的交通状态识别。最终实验结果表明:在旋转车辆目标检测中,该方法的mAP@0.5达到0.987,输出的车辆轨迹数据稳定且连续;在交通状态识别中,在平均速度和交通密度作为宏观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引入变道干扰率后,状态识别精确度达到0.983;进一步,引入车辆方向波动指数后,状态识别精确度达到0.987。同时,根据状态特征空间表征,可以更加精准地将交通状态划分为4种状态,即畅通态、平稳态、拥挤态和堵塞态,从而可以为车辆动态行为定量化分析交通状态影响,为基于无人机视角的交通状态识别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先进的状态精细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状态识别 车辆动态行为特征参数 旋转车辆检测与跟踪 无人机航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纵向几何不平顺对直线电机地铁车辆动态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熊嘉阳 曹亚博 +3 位作者 吴磊 杜星 肖新标 金学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4-1081,共8页
为研究直线电机地铁车辆系统在轮轨几何不平顺激振作用下的动态行为,基于车辆-轨道系统耦合理论,建立了考虑直线电机子系统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车轮非圆化、钢轨焊接接头几何不平顺以及钢轨波磨对车辆... 为研究直线电机地铁车辆系统在轮轨几何不平顺激振作用下的动态行为,基于车辆-轨道系统耦合理论,建立了考虑直线电机子系统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车轮非圆化、钢轨焊接接头几何不平顺以及钢轨波磨对车辆和直线电机系统的振动响应、轮轨作用力及车辆稳定性等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几何不平顺中长波(大于1 m)影响气隙波动,短波(小于1 m)造成轮轨剧烈冲击振动,需特别注意钢轨焊接接头,其可使轮轨作用力增大1.5倍,气隙降低2~3 mm,轮轨甚至发生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车辆 动态行为 车轮非圆化 钢轨焊接接头 钢轨波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车辆导航系统模拟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陆骏 王小平 曹立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18,98,共3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车辆导航系统模拟模型。通过对自然界生物行为的模拟,该系统能够在全局范围内动态确定车辆最优行驶路线,并迅速及时地向车辆提供动态的最优行车线路指引,提高交通系统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车辆导航系统 模拟模型 蚁群算法 生物行为 行驶路线 动态确定 交通系统 自然界 最优 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分车道荷载差异及其响应特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军勇 石雪飞 +1 位作者 阮欣 涂辉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8-464,共7页
为研究我国高速公路各车型分车道行驶的交通规则对分车道荷载及其响应的影响,选取实测的单向两车道、三车道和四车道的动态称重(WIM)数据,首先统计了各车型对车道的选择概率;然后,对比了分车道交通流量及荷载分布的差异;最后从车重极值... 为研究我国高速公路各车型分车道行驶的交通规则对分车道荷载及其响应的影响,选取实测的单向两车道、三车道和四车道的动态称重(WIM)数据,首先统计了各车型对车道的选择概率;然后,对比了分车道交通流量及荷载分布的差异;最后从车重极值、荷载响应极值、荷载响应损伤累积三方面研究了分车道行驶对桥面结构局部设计、桥梁整体设计和桥梁疲劳设计的影响.研究表明,各车型对车道具有特定的选择概率,分车道在车型组成、交通流量及荷载分布上显著差别.不同车道数时,分车道的外推车重极值存在差别,桥面结构局部设计用车辆荷载模型应据此进行车道修正.分车道荷载响应极值的比值及等效应力幅的比值均不为1,说明分车道最不利荷载响应及疲劳损伤累积效应都不相同,桥梁的整体设计和疲劳设计应该考虑这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多车道 交通行为 车辆荷载 响应特性 动态称重(W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