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层高集装箱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
1
作者 池长欣 王立乾 +1 位作者 姜成 张甫 《内燃机与配件》 2025年第4期131-134,共4页
为了研究甬金铁路双层高集装箱车辆运行安全性,构建了X2K平车下的双层高集装箱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了该车辆在以40~120 km/h速度通过甬金铁路最小半径为2800 m曲线时的动力学性能,计算得到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横... 为了研究甬金铁路双层高集装箱车辆运行安全性,构建了X2K平车下的双层高集装箱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了该车辆在以40~120 km/h速度通过甬金铁路最小半径为2800 m曲线时的动力学性能,计算得到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横向平稳性各指标随速度的变化趋势与甬金铁路线路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试验记录的各指标散点值基本都在仿真计算的包络线之内,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应用车辆动力学模型与气动模型,分析了甬金铁路双层高集装箱车辆在横风作用下的运行安全性,结果表明:双层高集装箱空箱车的轴重低,其抗击外部横向力的能力较弱,相比重车,其在横风作用下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均更容易达到安全限值。横风作用下,双层高集装箱无论是空箱车还是重车,均是轮重减载率最先超过安全限值,根据仿真计算结果,在40~120 km/h运行速度范围内,甬金铁路双层高集装箱重车可以在环境风速20 m/s范围内安全运行,空箱车可以在环境风速15 m/s范围内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高集装箱 车辆动力学性能 横风风速 甬金铁路 线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监测的车辆动力学性能贝叶斯评估技术
2
作者 陈雷 曾宇清 于卫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3-899,共7页
应用贝叶斯估计原理,提出了基于地面监测数据的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估方法.利用Parzen窗法和改进二维插值法补充车载监测缺失数据,建立了车载与地面监测数据的概率模型.在提速货车35×104km,车速120 km/h可靠性试验中,获得了提速货车... 应用贝叶斯估计原理,提出了基于地面监测数据的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估方法.利用Parzen窗法和改进二维插值法补充车载监测缺失数据,建立了车载与地面监测数据的概率模型.在提速货车35×104km,车速120 km/h可靠性试验中,获得了提速货车动力学性能的车载及地面监测数据.根据监测地面数据,完成了对提速货车脱轨系数水平的评价.结果表明,现有提速货车的脱轨系数水平为1.26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性能 评价 贝叶斯估计 地面测量 车载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_A型面磨耗车轮与60N钢轨匹配的高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晓川 王平 +2 位作者 徐井芒 王健 胡辰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99,共7页
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和分析LMA型面的车轮在不同磨耗程度下与60N钢轨匹配时高铁车辆直线运行中车轮的等效锥度和轮轨动态接触点位置及平稳性指标,以及曲线通过时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轮对横移量和磨耗功... 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和分析LMA型面的车轮在不同磨耗程度下与60N钢轨匹配时高铁车辆直线运行中车轮的等效锥度和轮轨动态接触点位置及平稳性指标,以及曲线通过时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轮对横移量和磨耗功均方根值及车轮表面滚动接触疲劳系数均方根值,并与60钢轨对比。结果表明:LMA型面的磨耗车轮与60N钢轨匹配时,在车辆运行里程达到25万km后,直线运行条件下轮轨动态接触点的横向分布宽度仅为8.2mm,仅约为60钢轨的一半,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优于采用60钢轨时;车辆曲线通过时的轮轨横向力、车轮抗磨耗和疲劳性能也均优于采用60钢轨时;总之,相比60钢轨,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与60N钢轨匹配均能保持较好的车辆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关系 磨耗车轮 钢轨廓形 动力分析 车辆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箱转臂定位节点温变特性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密 邬平波 +1 位作者 王玮 李明星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4期111-115,共5页
为了研究轴箱转臂定位橡胶节点的温变特性以及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我国某高速动车组轴箱转臂定位橡胶节点进行高低温试验以及动力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固定振动频率与振动幅值条件下,橡胶节点的动态刚度与动态阻尼随温度的上... 为了研究轴箱转臂定位橡胶节点的温变特性以及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我国某高速动车组轴箱转臂定位橡胶节点进行高低温试验以及动力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固定振动频率与振动幅值条件下,橡胶节点的动态刚度与动态阻尼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橡胶节点刚度与阻尼的变化会造成轨道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改变,仿真结果表明,蛇行临界速度随环境温度的上升先上升后下降,随着温度的上升,其它动力学性能如平稳性与安全性等指标变化相对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橡胶节点 温变特性 动态刚度 临界速度 车辆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车辆转向架的技术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涛 陈喜红 +1 位作者 卜旦霞 刘晖霞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6,共5页
详细介绍了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车辆转向架的技术特征,包括转向架的结构、主要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对构架、车轴、牵引装置等重要部件的强度计算结果和车辆动力学性能计算结果进行了介绍,计算结果满足标准要求。
关键词 武汉轨道交通 转向架 技术特征 技术参数 强度计算 车辆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绵乐城际铁路500 m长钢轨车辆运输倾覆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飞 《铁道货运》 2018年第6期25-30,共6页
我国高速铁路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存在没有既有线直通铺轨基地的情况,需要跨线既有高速铁路进行500 m长钢轨运输。以成贵高速铁路建设需要利用成绵乐城际铁路进行500 m长钢轨运输为例,结合成绵乐铁路线桥情况及500 m长钢轨列车参数,对... 我国高速铁路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存在没有既有线直通铺轨基地的情况,需要跨线既有高速铁路进行500 m长钢轨运输。以成贵高速铁路建设需要利用成绵乐城际铁路进行500 m长钢轨运输为例,结合成绵乐铁路线桥情况及500 m长钢轨列车参数,对长钢轨列车通过时的外轨超高进行分析,分别对车辆倾覆系数和稳定性系数进行检算,并通过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进行验证。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成绵乐城际铁路进行500 m长钢轨运输时车辆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为跨线既有高速铁路的500 m长钢轨运输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钢轨运输 曲线超高 倾覆系数 稳定性系数 车辆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操稳转向性能指标分解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永峰 王晓燕 +1 位作者 田玲玲 郝文权 《汽车文摘》 2020年第4期39-43,共5页
车辆动力学性能开发包括性能目标设定、目标分解、优化设计、底盘调校,逐渐向目标达成逼近,开发结束后实现目标达成。性能目标分解即指标分解,用简单有物理意义的理论公式关联整车指标与总成指标,将整车的客观性能指标分解至系统特性,... 车辆动力学性能开发包括性能目标设定、目标分解、优化设计、底盘调校,逐渐向目标达成逼近,开发结束后实现目标达成。性能目标分解即指标分解,用简单有物理意义的理论公式关联整车指标与总成指标,将整车的客观性能指标分解至系统特性,是整车性能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在性能开发中承上启下,是各主机厂的核心技术。性能指标分解正常在车辆开发初期,用于指标分解的模型应采用尽可能少的建模参数,建模分析迅速且模型能明确表达系统参数对整车性能的影响规律。ADAMS或CarSim模型,由于模型结构过于复杂,不适用于车辆性能的指标分解。本文建立了用于性能指标分解的模型,并基于此模型研究底盘动力学操稳转向性能指标的分解及应用方法,为车辆动力学性能开发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性能 底盘 指标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运专线铁路曲线段钢轨型面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骏 刘林芽 万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23,共4页
根据武广客运专线某曲线段的实测数据,对指定曲线段轨道的水平加速度、钢轨光带及侧磨情况进行分析,获得轮轨匹配较好的平均磨耗型面。以改善轮轨接触状态为目的,采用轮轨接触角曲线反求法,利用数学软件MATLAB对获得的平均磨耗型面进行... 根据武广客运专线某曲线段的实测数据,对指定曲线段轨道的水平加速度、钢轨光带及侧磨情况进行分析,获得轮轨匹配较好的平均磨耗型面。以改善轮轨接触状态为目的,采用轮轨接触角曲线反求法,利用数学软件MATLAB对获得的平均磨耗型面进行优化设计得到共性度较高的优化型面。通过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进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确定型面优化方案能有效改善轮轨接触状态,并使得列车有较优的车辆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 钢轨型面 优化 接触状态 车辆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轮轨蠕滑温升的机车车轮踏面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钟晓波 陈喜红 +1 位作者 沈龙江 蒲全卫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87,共5页
提出了一种以轮轨蠕滑温升为目标,车辆动力学性能为约束条件的机车车轮踏面优化方法,并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影响轮轨摩擦温升的主要因素,表明轮轨接触斑形态与轮轨蠕滑温升及接触应力呈正相关,减小轮轨接触斑纵轴长度能够明显减小轮轨蠕... 提出了一种以轮轨蠕滑温升为目标,车辆动力学性能为约束条件的机车车轮踏面优化方法,并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影响轮轨摩擦温升的主要因素,表明轮轨接触斑形态与轮轨蠕滑温升及接触应力呈正相关,减小轮轨接触斑纵轴长度能够明显减小轮轨蠕滑温升,缓解车轮踏面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型面优化 轮轨摩擦热 踏面剥离 车辆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多波不平顺对CRH5型动车组运行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金 杨光 +4 位作者 张强 张海峰 武志刚 杜涵秋 李晨光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2年第3期69-73,共5页
针对连续多波不平顺引起动车组异常振动的情况,调查了连续多波不平顺的典型特征,分析了连续多波不平顺对CRH5型动车组运行状态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平顺幅值与车辆动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轨道线路中存在一定范围波长的轨向连续多... 针对连续多波不平顺引起动车组异常振动的情况,调查了连续多波不平顺的典型特征,分析了连续多波不平顺对CRH5型动车组运行状态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平顺幅值与车辆动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轨道线路中存在一定范围波长的轨向连续多波不平顺,表现为蛇行光带的钢轨宏观形貌特征;在连续多波不平顺激扰的作用下,CRH5型动车组车体振动加速度显著增大,严重影响了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和旅客乘坐的舒适度。在峰值间隔为10 m的轨向连续多波不平顺激扰作用下,车体振动加速度、平稳性指标和脱轨系数随着不平顺幅值增大而增大,对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列车脱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多波不平顺 CRH5型动车组 不平顺幅值 车辆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