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元分析的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建模与扭振减振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宋立权 牛红恩 +1 位作者 曾礼平 田宏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66-874,共9页
为探究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各部分动力学参数对动态输出响应的影响,实现双质量飞轮的合理匹配以达到减小扭转振动的目的,建立了由发动机、双质量飞轮、变速器和差速器等子单元组成的车辆动力传动系扭振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揭示了各单元动... 为探究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各部分动力学参数对动态输出响应的影响,实现双质量飞轮的合理匹配以达到减小扭转振动的目的,建立了由发动机、双质量飞轮、变速器和差速器等子单元组成的车辆动力传动系扭振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揭示了各单元动力学参数对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对系统受迫振动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考虑摩擦和惯性力的输入激励转矩模型,表达形式简洁,符合实际;基于单元分析的建模分析方法,揭示了系统参数与传动系统固有特性的内在联系,为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参数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双质量飞轮的合理匹配与设计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 扭振减振 双质量飞轮 灵敏度分析 固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车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变刚度扭转吸振器减振控制 被引量:5
2
作者 高普 项昌乐 刘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43-2450,共8页
频率自适应变刚度扭转吸振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是实现动力传动系统扭转减振的关键。针对某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建立含变刚度扭转减振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系统模型提出瞬态查表和稳态寻优结合的控制策略,有效地消除系统外部激励主... 频率自适应变刚度扭转吸振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是实现动力传动系统扭转减振的关键。针对某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建立含变刚度扭转减振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系统模型提出瞬态查表和稳态寻优结合的控制策略,有效地消除系统外部激励主导频率识别偏差,使变刚度扭转吸振器能够快速跟随外部激励主频,实现扭转吸振器的半主动控制。仿真和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综合控制方案能有效提升减振性能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扭转吸振器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 控制策略 主导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传动系扭转振动分析系统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2
3
作者 巫世晶 潜波 +1 位作者 路红山 邓明星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100-3103,3125,共5页
基于扩展的传递矩阵法建立了车辆动力传动系无分支系统和有分支系统的统一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平台编制了车辆传动系扭转振动分析软件。给出了求解有分支系统和无分支系统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的关键技术。详细描述了利用扩展的传递矩阵... 基于扩展的传递矩阵法建立了车辆动力传动系无分支系统和有分支系统的统一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平台编制了车辆传动系扭转振动分析软件。给出了求解有分支系统和无分支系统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的关键技术。详细描述了利用扩展的传递矩阵法求解有分支系统和无分支系统动力学特性的统一数值解法。最后以某车辆动力传动系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程序稳定、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振动 传递矩阵法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 扩展的传递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对提高车辆加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海鸥 陈慧岩 廖承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8-441,共4页
基于大功率柴油机和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系统 ,是我国车辆行业的一个崭新课题。本文在介绍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一体化控制对提高车辆加速性能的影响。实车试验结果表明 ,与分立... 基于大功率柴油机和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系统 ,是我国车辆行业的一个崭新课题。本文在介绍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一体化控制对提高车辆加速性能的影响。实车试验结果表明 ,与分立的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和自动变速系统相比 ,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系统发挥了控制系统的优势 ,提高了车辆的加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 柴油机 机械变速器 一体化控制 加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