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压冲击抑制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敏 杨波 李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3-130,共8页
液压设备在工作时由于负载突然增大,液压系统受到阶跃响应引起液压冲击,强烈的液压冲击会导致液压元器件损坏,降低工作效率。从液压系统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以及辅助元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动力元件主要采用信号反馈的手段... 液压设备在工作时由于负载突然增大,液压系统受到阶跃响应引起液压冲击,强烈的液压冲击会导致液压元器件损坏,降低工作效率。从液压系统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以及辅助元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动力元件主要采用信号反馈的手段使泵在系统进行换向工作时降低转速,减少输出流量以达到抑制液压冲击的目的;对执行元件中的液压缸通常是通过设置缓冲装置用来减缓冲击,而对液压马达转速波动的研究主要是用来解决脉动问题,客观上对冲击抑制也有效果;对控制元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种阀类零件相互配合作用以及通过提高阀类零件响应速度减缓液压冲击;对辅助元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蓄能器结构的优化和设计,同时介绍仿生管道和阻尼器吸收液压冲击的应用特点。最后提出在应对高压、大流量等极端工况下,可以通过利用多学科创新对液压传统元件进行分析与改进用来抑制液压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系统 液压冲击 信号反馈 蓄能器 车辆与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模块化电动底盘的同侧输出行星减速器设计
2
作者 向浩 高巧明 +3 位作者 韦增健 许鹏 曾俊豪 赵鹏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3-140,共8页
针对山地模块化电动底盘通过性较低以及农用行星减速器体积较大问题,设计一款动力同侧输出且输入轴与输出法兰同轴的二级行星减速器。按照可靠性设计理论,搭建目标为齿轮体积和最小的优化分析模型,并依据同心条件、装配条件等建立约束... 针对山地模块化电动底盘通过性较低以及农用行星减速器体积较大问题,设计一款动力同侧输出且输入轴与输出法兰同轴的二级行星减速器。按照可靠性设计理论,搭建目标为齿轮体积和最小的优化分析模型,并依据同心条件、装配条件等建立约束条件得到齿数、模数等参数,建立同侧输出行星减速器三维模型。通过可靠性设计理论优化后的行星减速器总体积降低5.3%,径向尺寸降低6.2%,使得履带横向位移平均减少13.9%,利用ANSYS针对传动装置进行模态和静力学分析,其传动装置的1阶固有频率为676.94 Hz远大于减速器的振动频率73.91 Hz,不会引起传动装置共振,其输出法兰应力最大值为240.72 MPa小于其屈服极限,满足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减速器 结构优化 电动底盘 轻量化 模态分析 车辆与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发动机SCR系统内尿素分解特性研究
3
作者 杨朔 杜慧勇 +3 位作者 李可 王站成 李民 范晨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136,264,共7页
以某型号非道路发动机为试验发动机,反应段为直径7寸、目数200、长度25 mm和50 mm规格的钒基挤出式催化剂各两段组合而成的SCR催化反应器,研究催化剂内部氨的生成特性,探究结构参数与工况条件对催化剂内部尿素分解率和氨分布的影响。结... 以某型号非道路发动机为试验发动机,反应段为直径7寸、目数200、长度25 mm和50 mm规格的钒基挤出式催化剂各两段组合而成的SCR催化反应器,研究催化剂内部氨的生成特性,探究结构参数与工况条件对催化剂内部尿素分解率和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排气温度的升高和流量的减小,使得催化剂径向测量截面氨分布均匀性提高,SCR反应效率提高。在各试验工况和结构条件下,尿素分解主要发生在催化剂的前100 mm,在此长度内分解速率较快,后逐渐变慢。在催化剂长度为150 mm时,各个工况下催化剂出口处尿素平均分解率均大于80%,可满足标准SCR反应所需。通过台架试验对尿素分解特性及氨分布的研究,为提高车用尿素利用效率和优化后处理系统催化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发动机 催化剂 氨分布 尿素分解 分解率 车辆与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气机构对柴油机前端噪声贡献度评价方法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范梦元 杜慧勇 +3 位作者 李民 谢俊杰 王站成 苗家轩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147,共7页
在试验台架上,以单缸配气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近场声强法测量各缸配气机构工作时柴油机前端的声功率,使用两种实验方法分离出单缸配气单元激励对柴油机前端噪声的贡献度,研究这两种实验方法的准确度。结果表明:这两种实验方法计算... 在试验台架上,以单缸配气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近场声强法测量各缸配气机构工作时柴油机前端的声功率,使用两种实验方法分离出单缸配气单元激励对柴油机前端噪声的贡献度,研究这两种实验方法的准确度。结果表明:这两种实验方法计算出来的四个配气单元引起的前端噪声声功率级都比基准值大,在600 r/min时二者相差0.36 dB(A),转速升高到1700 r/min时,差值增加到2.44 dB(A),其中用单缸配气机构工作时前端的声功率(4种情况)减去无配气机构工作时前端的声功率的实验方法更为准确。当前端齿轮激励力减小后,单缸配气机构工作时前端声功率级大致平行减小,三缸配气机构同时工作时前端声功率级在800 r/min时增大,转速升高到1600 r/min时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配气机构 贡献度 声功率 车辆与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