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载储氢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明宇 冯小保 +3 位作者 厉丹彤 问朋朋 倪红军 董瑞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共5页
氢能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清洁新能源正日益受到重视,氢的存储和运输是氢能发展的关键问题。氢能在汽车上的应用正在得到研究。笔者综述了高压气态储氢技术、金属氢化物储氢技术、物理吸附储氢技术、液态有机化合物储氢技术和低温液态储氢... 氢能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清洁新能源正日益受到重视,氢的存储和运输是氢能发展的关键问题。氢能在汽车上的应用正在得到研究。笔者综述了高压气态储氢技术、金属氢化物储氢技术、物理吸附储氢技术、液态有机化合物储氢技术和低温液态储氢技术的原理,总结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并对车载储氢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储氢材料 车载储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储氢瓶泄漏及车库内通风方式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何静 刘宏波 +1 位作者 魏列 岑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1-188,共8页
为研究车库内燃料电池汽车氢气意外泄漏后的浓度分布情况,采用ANSYS软件,通过分析可燃性气体体积、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氢气的扩散分布、不同泄漏位置氢气的扩散情况,研究6种不同通风方式对氢气意外泄漏扩散分布的影响,针对车库内氢气泄... 为研究车库内燃料电池汽车氢气意外泄漏后的浓度分布情况,采用ANSYS软件,通过分析可燃性气体体积、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氢气的扩散分布、不同泄漏位置氢气的扩散情况,研究6种不同通风方式对氢气意外泄漏扩散分布的影响,针对车库内氢气泄漏的特性,在通风方式上引入侧墙底部送风和侧墙顶部送风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底部送风能显著加快氢气的扩散和排出。垂直高度上氢气浓度分布不均,侧墙顶部送风能使顶部堆积的氢气向下扩散,降低最大气体浓度;在墙角泄漏会由于墙壁的影响导致氢气堆积,对墙角局部通风尤为重要。研究结果可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专用车库的通风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泄漏 数值模拟 车载储氢 通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低温高压复合储氢技术研究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永志 花争立 +2 位作者 欧可升 周池楼 郑津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00-1306,共7页
以美国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推出的第3代低温高压复合储氢容器为例,简述容器结构,分析容器储氢密度、休眠期、储氢成本及安全性,讨论其加氢方案,最后指出低温高压复合储氢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氢能 燃料电池汽车 车载储氢 低温高压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动态建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丹 王晗 +2 位作者 吴声权 冯智 赵轩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4-801,共8页
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具有体积密度大、安全性高、氢气纯度高等优势,能够满足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与供氢需求,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储氢方式之一。通过建立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吸收和释放氢气过程动态模型与热交换模型,结合实验测试,研究其在不... 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具有体积密度大、安全性高、氢气纯度高等优势,能够满足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与供氢需求,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储氢方式之一。通过建立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吸收和释放氢气过程动态模型与热交换模型,结合实验测试,研究其在不同反应过程中的动态性能。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低温有助于氢气吸收,而高温能够提高氢气释放的动力性;增大氢气流速、降低储氢材料体积分数有助于提高氢气吸收与释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车载储氢 金属氢化物 动态建模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