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车轮外形曲线数字测量仪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文祥 李德维 姜新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3,共5页
通过对采用二连杆串联机构的便携式车轮外形数字测量仪的研究,发现该测量仪的2个零位角度安装误差将分别导致测量结果的方位和形状误差。为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借助2种姿态测量同一段曲线,使2个结果重合,以辨识2个活动杆夹角零位误差的标... 通过对采用二连杆串联机构的便携式车轮外形数字测量仪的研究,发现该测量仪的2个零位角度安装误差将分别导致测量结果的方位和形状误差。为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借助2种姿态测量同一段曲线,使2个结果重合,以辨识2个活动杆夹角零位误差的标定方法,试验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以二连杆机构外形测量仪研究为基础,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平面五连杆并联机构的测量仪新方案,并建立了测量模型;对角度分辨率导致的测量误差的对比仿真表明,新方案有较高的精度,同时讨论了用偏置角度和增加采样率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外形测量仪 五连杆机构 误差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D车轮外形的直径旋修量影响因素及对应措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孝卿 朱韶光 +2 位作者 钱卿 刘保臣 黄永华 《铁道机车车辆》 2017年第5期12-16,共5页
车轮直径旋修量由单次旋修的车轮旋修量,轮辋旋修次数决定。单次旋修量由旋修方法,旋修时的目标外形决定,而旋修次数由车轮轮踏面的磨耗规律及旋修周期决定。通过理论分析和旋修验证,分析了CRH1型动车组系列LMD系列薄轮缘外形的单次直... 车轮直径旋修量由单次旋修的车轮旋修量,轮辋旋修次数决定。单次旋修量由旋修方法,旋修时的目标外形决定,而旋修次数由车轮轮踏面的磨耗规律及旋修周期决定。通过理论分析和旋修验证,分析了CRH1型动车组系列LMD系列薄轮缘外形的单次直径旋修量偏大原因;统计分析了东南沿海26列CRH1型动车组轮缘踏面磨耗规律,以及旋修过程的轮径差、径跳、直径旋修量,轮径差等参数,在此基础之上预测了不同旋修方法的车轮使用寿命。研究结果显示:LMD系统薄轮缘外形是造成直径旋修量偏大的原因之一;依据既有车轮磨耗规律和旋修方法,CRH1型动车组车轮使用寿命均在3.3×106 km以上;通过计算,车轮寿命最大旋修方法为:高级修时车轮恢复为轮缘厚度为30mm的薄轮缘外形;其他服役过程旋修时,车轮外形恢复为与磨耗后轮缘厚度最近的薄轮缘外形,但最小轮缘厚不能小于为2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外形 轮缘厚度 旋修 动力学仿真 高速动车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道车辆车轮外形的优化设计
3
作者 I.Y.Shevtsov 蒋修治(译) 刘新明(校) 《国外铁道车辆》 2007年第4期24-29,42,共7页
介绍了基于轮轨接触几何特性,采用数值优化技术,设计车轮外形的方法。
关键词 车轮外形设计 形状优化 轮轨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车轮圆周外形测量辅助装置的设计
4
作者 詹凌峰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第24期94-95,共2页
在进行车轮异常磨耗跟踪测量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抬升沉重的动车组轮对,目前市场上缺乏此类设备,仅依靠人力垫高液压千斤顶,效率低下且不安全。所以根据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车轮圆周外形测量辅助装置,可实现动车组轮... 在进行车轮异常磨耗跟踪测量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抬升沉重的动车组轮对,目前市场上缺乏此类设备,仅依靠人力垫高液压千斤顶,效率低下且不安全。所以根据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车轮圆周外形测量辅助装置,可实现动车组轮对自动升降的功能,完成动车组车轮圆周外形的测量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外形 测量装置 升降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度算法的车轮踏面外形数字锉刀研究
5
作者 王梓旭 沈钢 张兵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7年第12期20-22,共3页
应用Matlab平台开发了粗糙度算法和数字化锉刀软件,实现了对轨道车辆车轮踏面外形的数字化虚拟打磨。软件采用交互式的界面,首先根据表面粗糙度算法,分析打磨前的踏面外形,对其进行平滑性处理,然后再对打磨后的踏面外形进行评价。
关键词 轨道车辆 车轮踏面外形 粗糙度算法 数字锉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城轨车轮踏面外形优化
6
作者 施振宇 戴硕 邢宗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5-191,共7页
对于城轨车轮接触系统而言,踏面的形态和轮廓是至关重要的,它会对轮轨产生额外的损耗并且影响车体动力学性能。围绕城轨车轮镟修后的踏面外形轮廓展开研究,提出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单目标优化方案和多目标优化方案,对改进之后的结果... 对于城轨车轮接触系统而言,踏面的形态和轮廓是至关重要的,它会对轮轨产生额外的损耗并且影响车体动力学性能。围绕城轨车轮镟修后的踏面外形轮廓展开研究,提出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单目标优化方案和多目标优化方案,对改进之后的结果与标准踏面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动力学性能的各项指标,并比较两种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相比单目标优化可以同时对多个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目标进行优化,在多个优化目标之间寻找一个折中点,使系统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轨车轮踏面外形 Kriging代理模型 单目标优化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几何参数车轮的汽车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傅立敏 胡兴军 张世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1-454,459,共5页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对单个车轮进行了深入的仿真模拟,增加了对车轮辐板外形的模拟。通过对同一型号的、有不同辐板开孔的车轮进行分组研究发现,车轮几何参数的改变不仅影响车轮局部流动,还影响整个汽车的流场特性。进一步分析流场计算...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对单个车轮进行了深入的仿真模拟,增加了对车轮辐板外形的模拟。通过对同一型号的、有不同辐板开孔的车轮进行分组研究发现,车轮几何参数的改变不仅影响车轮局部流动,还影响整个汽车的流场特性。进一步分析流场计算结果表明,车轮周围流场中涡量变化是引起汽车以及车轮气动阻力系数改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 涡流特征 数值模拟 车轮外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对外形轮廓检测中摄像机系统的标定算法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渝 彭建平 +1 位作者 杨凯 彭朝勇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2-116,共5页
基于光截图像测量技术的轮对外形尺寸动态检测系统中,CCD摄像机拍摄的车轮外形图像畸变严重。本文分析了造成图像畸变和失真的原因,设计了二次、三次、四次标定模型,利用标定棋格图定性比较了各种标定模型的标定效果,确定了适合本测量... 基于光截图像测量技术的轮对外形尺寸动态检测系统中,CCD摄像机拍摄的车轮外形图像畸变严重。本文分析了造成图像畸变和失真的原因,设计了二次、三次、四次标定模型,利用标定棋格图定性比较了各种标定模型的标定效果,确定了适合本测量系统的标定算法。针对该标定算法,定量分析了视场中心区域和视场边缘区域的校正效果,并对实际测量中获得的高速动车组车轮外形轮廓光截图像进行了校正,定性展示了校正前后的效果。现场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标定算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标定精度达到0.1 mm,满足轮对动态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截法 车轮外形轮廓 动态测量 摄像机标定 图像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车轮踏面镟修策略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董孝卿 王悦明 +2 位作者 王林栋 刘会英 宋国良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4,共7页
车轮踏面镟修策略主要包括车轮镟修周期的制定和镟修用车轮踏面外形的制定。通过对高速动车组振动性能和车轮磨耗状态的长期跟踪测试,确定高速动车组车轮镟修策略的制定原则和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典型... 车轮踏面镟修策略主要包括车轮镟修周期的制定和镟修用车轮踏面外形的制定。通过对高速动车组振动性能和车轮磨耗状态的长期跟踪测试,确定高速动车组车轮镟修策略的制定原则和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典型振动性能、车轮外形和磨耗状态的实测数据,研究高速动车组的车轮镟修周期;对比分析国外镟修用车轮踏面外形制定方法,设计出18种高速动车组镟修用车轮踏面外形,并对现场最为需要的28,29和30mm这3种薄轮缘外形的车轮进行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动力学性能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高速动车组镟修策略应从高速动车组的运用状态、主要运营线路和车辆设计参数3个方面综合考虑;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镟修周期可定为30万km;轮轨接触几何和动力学仿真验证了为CRH3C型动车组新设计的镟修用薄轮缘车轮的临界速度均在400km.h-1以上,其运行稳定性与原型车轮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踏面镟修 车轮踏面外形 轮轨关系 高速动车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役动车组车轮踏面旋修周期跟踪研究
10
作者 吴晨恺 刘保臣 《铁道机车车辆》 2016年第5期40-43,47,共5页
对某条线路服役的两列CRH_1型车进行了长期跟踪测试,获得了车轮外形及车辆振动性能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两列跟踪动车组在以30万km为旋修周期时,旋修前各项振动性能、磨耗情况均满足标准限值要求,且距标准限值均有较大冗余,因此建议LM... 对某条线路服役的两列CRH_1型车进行了长期跟踪测试,获得了车轮外形及车辆振动性能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两列跟踪动车组在以30万km为旋修周期时,旋修前各项振动性能、磨耗情况均满足标准限值要求,且距标准限值均有较大冗余,因此建议LMD踏面采用30万km作为其旋修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外形 实测跟踪 旋修周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