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壁梁结构的电动汽车车身刚度正向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钟浩龙 张小龙 刘子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5-982,共8页
汽车车身骨架结构由薄壁梁构成,因此将薄壁梁理论运用到车身正向开发设计中。改进文献中的车身刚度设计方法,推导了包括双力矩和翘曲函数等在内的薄壁结构的14个状态向量与15个截面属性之间的力学关系;建立了包含主断面属性的车身梁单... 汽车车身骨架结构由薄壁梁构成,因此将薄壁梁理论运用到车身正向开发设计中。改进文献中的车身刚度设计方法,推导了包括双力矩和翘曲函数等在内的薄壁结构的14个状态向量与15个截面属性之间的力学关系;建立了包含主断面属性的车身梁单元刚度分析模型和以车身接头为耦合点的整车刚度链力学模型。通过对比相同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以及文献中的刚度链计算结果,验证了提出的薄壁结构车身刚度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最后,以车身弯曲和扭转刚度为约束条件,以车身质量为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比对应文献更好的车身轻量化设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正向设计 薄壁理论 刚度设计方法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电动客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的刚度链数学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尹佳成 刘子建 +1 位作者 秦欢 钟浩龙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25-332,共8页
考虑了电动客车质量约2 t的电池舱的强度和车身刚度,采用正向设计方法,进行了客车车身概念设计。用简化几何模型,以梁截面宽度、高度和厚度为设计变量,用半刚性梁单元的传递刚度矩阵法,建立了车身刚度链数学模型。以车身轻量化为目标函... 考虑了电动客车质量约2 t的电池舱的强度和车身刚度,采用正向设计方法,进行了客车车身概念设计。用简化几何模型,以梁截面宽度、高度和厚度为设计变量,用半刚性梁单元的传递刚度矩阵法,建立了车身刚度链数学模型。以车身轻量化为目标函数,以车身动静刚度、固有频率和电池舱局部强度为约束条件,运用遗传算法,优化求解。对于标杆车车身的动静刚度与电池舱局部强度,将本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型相应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模型提高了扭转刚度、一阶固有频率,降低了弯曲刚度、车身质量、弯曲工况下和扭转工况下的电池舱应力。因而,本车身刚度链数学模型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客车 车身正向设计 传递刚度矩阵法 刚度链 局部强度 车身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身动态刚度链建模及正向概念设计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胡裕菲 刘子建 +1 位作者 钟浩龙 秦欢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76-1083,1089,共9页
提出了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流程,由车身A级面及整车总布置方案建立了车身简化几何模型,确定了22个车身主断面位置,并以主断面属性为设计变量,基于梁单元理论与传递矩阵法得到模态坐标系下的车身动态刚度链数学模型,建立了主断面属性与车身... 提出了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流程,由车身A级面及整车总布置方案建立了车身简化几何模型,确定了22个车身主断面位置,并以主断面属性为设计变量,基于梁单元理论与传递矩阵法得到模态坐标系下的车身动态刚度链数学模型,建立了主断面属性与车身固有频率的关系。以车身轻量化为目标函数,以车身静刚度与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对车身进行优化,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确定优化后的各主断面属性参数。通过对比近似标杆车的静刚度与模态分析结果验证了动态刚度链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正向概念设计 动态刚度链 传递矩阵法 车身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