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用废润滑油中酸性组分的高分辨质谱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黎小辉 朱建华 +2 位作者 武本成 周勇 茅新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1-347,共7页
车用新鲜及废润滑油样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明,两者中均存在羧基及羟基官能团,即存在酸性组分。利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负离子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negative-ion ESI FT-ICR MS)分析了车用新鲜及废润滑油中酸... 车用新鲜及废润滑油样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明,两者中均存在羧基及羟基官能团,即存在酸性组分。利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负离子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negative-ion ESI FT-ICR MS)分析了车用新鲜及废润滑油中酸性化合物的组成及分布。结果表明,从新鲜润滑油中鉴定出的酸性化合物主要为O3、O1及O2类,而从废润滑油中鉴定出的酸性化合物则主要为O3、O2、O4及O1类。经对比分析可知,新鲜润滑油中的酸性化合物在废润滑油中均存在,其种类及所占比例基本未发生变化,但绝对含量不同;废润滑油中新产生的O3、O2及O1类酸性化合物种类较多,但其所占比例较小;车用新鲜与废润滑油中酸性组分的显著差异在于后者中产生了前者所没有的O4类化合物,且所占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废润滑油 酸性组分 高分辨质谱(ESI FT-ICR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泥的废油置换脱水特性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珂 朱建华 +1 位作者 周勇 武本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396-3403,共8页
以辽河油田的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利用车用废润滑油高温置换脱水的新方法。本文对置换脱水过程中,废油在含油污泥内部的渗透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油温、含油污泥样品尺寸及初始水含量等因素对脱水过程中含油污泥油、水含量变... 以辽河油田的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利用车用废润滑油高温置换脱水的新方法。本文对置换脱水过程中,废油在含油污泥内部的渗透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油温、含油污泥样品尺寸及初始水含量等因素对脱水过程中含油污泥油、水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置换脱水过程中,吸入的车用废润滑油首先进入含油污泥试样表面,随后逐渐向内部渗透;含油污泥样品的油含量随时间延长经历减量期、增量期及基本恒定期三个阶段,其中增量期为吸油的主要阶段。油温及试样尺寸等因素对置换脱水过程中含油污泥样品的油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对脱水含油污泥样品的最终油含量影响不大;含油污泥的最终油含量受其初始水含量的影响较大。因此,通过对含油污泥试样进行预干燥处理,可有效减少其在废油置换脱水过程中的吸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车用废润滑油 置换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